《媒介融合--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新媒體系列/ 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編著者者克勞斯·布魯恩·延森。 "媒介融合"是什么,如何來認識,本書提供的視角令人贊嘆。作為丹麥知名教授,延森具有歐陸學者的氣質:思辨、批判。在延森看來,媒介融合帶來了研究上的轉向——從作為技術的媒介轉向作為實踐的傳播,后者的一個中心命題是特定的媒介與傳播實踐將對社會組織(從微觀到宏觀)產生何種影響?解決上述問題,首先需要解決交流與傳播觀念的理論規范問題,本書就是階段性的成果:基于對交流/傳播觀念史的考察,建構全新的認識論范式,既不同于法蘭克福學派,也區別于政治經濟學派。這一任務給閱讀者提出了智力挑戰:本書在哲學、符號學、社會學、闡釋學、控制論科學的跨度之大,令人咂舌。對于該書,世界知名傳播學者利文斯通如此評價,"在這本集系統性、思想性和啟發性于一身的著作中,延森既提供給媒介與傳播研究一套激動人心的基本理論,又賦予了我們一套宏大而實用的工具"。
《媒介融合--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新媒體系列/復旦新聞與傳播學譯庫》編著者克勞斯·布魯恩·延森。日新月異、爭奇斗艷的新媒體不僅以網絡傳播、電腦傳播、手機傳播、電子書傳播等多種方式,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領域,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傳授關系、傳播理念、傳播規律:也不僅以電子商務、購物、手機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改變了人們既往的行為方式和生存條件;還不僅以上述種種創造了新的產業形態及經濟增長方式,而且,國家間的網絡滲透、網絡煽動、網絡攻擊、電子戰爭等,還成為決定國家命運及國際安全的重要利劍。新媒介今天如此深刻、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社會與生活,而且,數字化的魔盒還在不斷變幻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新媒體",都注定使人們對新媒介的研究一浪高過一浪。使新媒體研究成為當代新聞傳播學科以及其他諸多學科前沿、熱門的研究領域。
克勞斯·布魯恩·延森,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媒介、認知與傳播系教授,"計算機與傳播中心"副主任,美國富布賴特高級學者;研究領域涵蓋傳播理論、數字媒介和研究方法論。曾任丹麥首相媒介委員會顧問、挪威奧斯陸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擔任多部社會科學索引(SSCI)學術期刊編委,包括《傳播學學刊》、《歐洲傳播學季刊》、《新聞學:理論、實踐與批判》、《廣播與電子媒介學刊》、《社會符號學》等;擔任《國際傳播百科全書》傳播理論與哲學卷的負責人。
發表論著多部。其中,英文論著主要包括《媒介與傳播研究手冊(第二版》(Routledge,2012), 《媒介融合》(Routledge,2010),《交互界面://文化——作為政治資源和美學形態的互聯網絡》(Claire Harrison,2005),《媒介與傳播研究手冊》(Routledge,2002),《世界的新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成果)(Routledge,1998), 《社會符號學視野下的大眾傳播》(SagePublicationsLtd,1995)等。
劉君,文學博士,福州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哥本哈根大學博士研究生,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傳播、國際傳播與文化全球化、數字媒介與網絡社會、影視批評。
主持或參與多項和省級課題,包括丹麥國家人文科學研究項目"中國農村的社會與政治組織"子項目"新媒介與中國社會變遷"、 "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新聞學科子課題等。
曾參編四部論著,發表多篇中英文論文于社會科學索引(SSCI)和中文社會科學索引(CSSCI)期刊,包括《當代亞洲研究》等,并被《新華文摘》與《人大復印資料》摘編與全文轉載。
總序 推薦序言 中文版序言 前言 及時編 傳播的批判導論傳播 ——核心的觀念 一、傳播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關于天氣的討論 三、理論和實踐中的交流與傳播 四、本書的梗概 第二章 "我犯錯,故我在" ——思想史中的傳播與實用主義 一、與經典的交流 二、重現搶鍤慷嗟?三、康德與若干哥白尼式的轉向 四、皮爾士實用主義 五、案例研究:詮釋社群 六、語言學轉向 七、一次交流的轉向 第三章 產生影響的差異 ——媒介與傳播研究的科學與藝術 一、學科的沖突 二、意義存在于何時? 三、案例分析:三種產生影響的差異 四、從信息到意義 五、傳播——介于傳輸與儀式之間 六、施為性與交互性 七、傳播的范圍 八、可控制的媒介 第二編 三個維度的媒介 第四章 媒介物質 ——傳播的物質條件 一、最初決定論 二、三個維度的物質載體 三、案例分析:三級傳播 四、從物質到媒介 五、第四維度 第五章 媒介意涵 ——傳播的話語、體裁與形式 一、媒介曾是訊息 二、媒介與形式 三、網絡中是否存在著一個文本? 四、案例分析:搜索媒介 五、三個維度的元傳播 六、轉化與變遷 第六章 媒介制度 ——介于行動與結構之間 一、"啟發思維的制度" 二、傳播的二元性 三、案例分析:手機傳播中的"移動"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的權利 五、保留部分的權利 第三編 媒介與傳播研究的雙重詮釋 第七章 科學的媒介 ——從事傳播研究 一、科學的符號 二、新媒介,老方法 三、信息和推論 四、案例分析:普遍性的歸納 五、最終的統一 第八章 傳播的未來 ——介于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之間的實用主義 一、"沒有什么東西比好的理論更為實用" 二、實踐中的理論 三、現代主義的實用主義 四、后現代主義的實用主義 五、案例分析:漫畫傳播 六、第三條路徑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很好,專業性強,值得看!
內容專業全面
昨天晚上訂的今天就到貨了,這速度比某某家還快,質量挺好的,價格比書店還便宜
新媒體領悟必讀
送客戶看撒嬌了咖啡加薩卡減肥都流口水幾點看法就撒了空間放大空間撒開飯店
很好很好很好
這個商品真的很好!
很實用的一本書~
還沒看 很好
很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導師要求讀的,視角獨特,很有啟發。
不是想要的,里面是一篇一篇獨立的文章,有點碎
李國慶大人自己看到我收到的這本書的包裝,不知道他還好意思再微博上吹不!@
思想性很不錯,只是翻譯比較僵硬,不太符合中國人習慣。
有深刻的洞見,值得推薦,就是學術書籍的折扣太少了些
原因為是媒介策劃類的書,內容是偏理論的教材性書籍
這是傳播學專業性較強的一本書,專有名詞,專業內容較多,適合有一定傳播學基礎的人看。
對于當今網絡化的社會,這本書很值得好好閱讀
書本不錯,看著挺爽的,介于是因為專業才購買的,還沒有閱讀,覺得應該挺好的,讀書有益
在當當買書這么多次,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書的內頁掉了好多,讀起來很不方便。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種情況發生。
還沒有翻看,但經人推薦,應該是國內研究新媒體不錯的作品
買回來好久了,但是可能是太過專業都沒有看太多就放棄了
只看了一遍,翻譯挺好的,至少讀起來不別扭,一些案列也不錯,紙質也還好。。不過,封面可能別人覺得好看,跟個蜜蜂窩似的,中間的藍圈圈像個大眼周邊一堆小眼,也像個破了洞的漁網,160多頁的書定這個價有點高,他的理論感覺是新瓶裝舊酒,過幾天再看一遍吧,書屁股上的最后兩段書評就像昧心的廣告。
物流很給力,內容專業性比較強,需要細細去品讀,整體感覺不錯~
很生動的例子,闡述新型媒介的融合。不錯的新聞傳播學 學習資料
專業性很強的一本書,文筆略顯晦澀,但從觀點來說不失為一本意義之作
新聞傳播必看教材,出版專業也可以看看,畢竟屬于大傳媒的范疇。
正在看,目前看了第一編,收獲是有的,但是沒有序言中說的那么有創新性,只是作者確實很嚴謹,可能全書的精華在第二部分吧,貌似當當網不能追加評論哎,要是研究網絡傳播新媒體之類的,這本書過于抽象,談的比較宏觀,參考意義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