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愛情本質,自我認知,追求行為,相處過程,情感保險,擇偶法則,婚姻定位等方面,結合情緒因素、性別差異等心理元素,對戀愛、婚姻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還有實用性板塊“婚戀法則”指導現實愛情難題,以教會世間紅男綠女走出愛情抑郁癥,找到心中所愛。
不是我們遇不到心中所愛,而是缺少愛的能力。
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也需要靠后天習得。
讀懂愛,治愈愛,學會愛
文廷,本名白文婷,漢語言文學學士,生于湖南鳳凰,行文風格簡潔明了,活潑風趣,流暢通曉。曾策劃和編寫了《每天懂點戀愛心理學》、《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學》、《幸福心理學全知道》《你在忙什么•勵志版》等書。
序章 講個故事,告訴你什么是愛 半碗粥 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會把一半給我的母親,另一半給你。”小女孩喜歡上了小男孩。那一年他12歲,她10歲。
后來,村子被洪水淹沒了,他不停地救人,老人,孩子,認識的,不認識的,唯獨沒有親自救她。當她被別人救出后,有人問他:“你既然喜歡她,為什么不救她?”他說:“我不想面對她有可能在我面前離去,但是,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會獨活。”于是,他們結婚了。那一年他22歲,她20歲。
全國鬧饑荒,他們用僅剩的一點兒面做了一碗湯面。他舍不得吃,讓她吃;她舍不得吃,讓他吃。三天后,那碗湯面發霉了。當時,他42歲,她40歲。
許多年過去了,他們調到了城里,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車去市中心的公園鍛煉,有時,年輕人給他們讓座,兩人都不愿自己坐下而讓對方站著。于是兩人靠在一起抓著扶手,臉上都帶著滿足的微笑。那一年,他72歲,她70歲。
她說:“10年后如果我們都死了,我一定變成他,他一定變成我,然后他再來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愛情是一根甘蔗 他和她是一對生活在蒙山深處的夫妻。她響應號召來到蒙山插隊落戶。在一次興修水利的工程中,她與他相遇,擦出愛的火花。結婚時,兩人將鋪蓋搬到一起,就算成了家。知青回城浪潮襲來時,她已懷了他的孩子。同來的伙伴告別鄉村回了城,她平靜地選擇了他,選擇了那個貧窮卻幸福的家。
在為生活奔波的日子里,他們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洗衣做飯、養豬喂雞,過著尋常人家的柴米日子。青蔥歲月在他們的指縫間像小溪一樣涓涓淌過。
他是個懂得感恩的漢子。考慮到從小在城里長大的她有吃甜食的喜好,每年春天,他都默默地在菜地旁種上幾壟甘蔗,等到成熟時砍下,削去皮遞到她手里。
孩子們漸漸長大,一個個像離巢的小燕一樣飛了出去,他們卻依然守著兩間破舊的老屋和幾畝田地,日子和從前一樣。
后來,在鄉中學當教師的女兒因為瑣事與丈夫鬧了矛盾,跑回家來向他們哭訴。她聽了,撫著女兒的頭,笑著說:“婚姻就像一根甘蔗,一頭甜一些,一頭淡一些,就看夫妻倆怎么吃。有的夫妻從中間吃起,一個人向梢部吃,一個人向根部吃,兩個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一個人甜,另一個人淡,距離就會越來越遠;而有的夫妻一起從梢部吃,開始很淡,但吃著吃著,就會越來越甜,有甜蜜相伴,婚姻就越過越幸福。”
及時章 愛情——到底是談戀愛,還是發神經? 我們愛著愛情的什么 心理學家費舍爾博士曾經做過一項關于戀愛的調查問卷,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不同年齡、性別、民族、宗教信仰的人,回答的問題差別不大。結果統計,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在心理狀態上有所差異,但戀愛狀態,人類則達到了空前一致的境界。
在原田玲仁所著的《每天懂一點戀愛心理學》中這樣解釋“戀”和“愛”這兩個曖昧的詞:
“從語義上來講,這兩個詞的定義非常曖昧,而且不同詞典的釋義也不盡相同。在本書中,我將‘戀’與‘愛’加以區分,分別進行研究。‘戀’,指對某位異性抱有‘喜歡,想見面’‘總想在一起’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得不到滿足的話,會感到非常痛苦。而‘愛’,則指‘非常珍視對方’‘沒有對方就會痛苦’的感情。此外,‘愛’中還包含‘獨占對方(性方面)’的強烈欲望和‘為了對方不惜自我犧牲’的強烈信念。也可以說,‘愛’是‘戀’的高級發展形態。
“不過,要給‘愛’和‘戀’之間清晰地畫一條分界線,是非常困難的。人的感情異常復雜,甚至有‘戀’與‘愛’共存的狀態。‘戀愛’這個詞就是將‘戀’與‘愛’組合起來的表達方式,兼具兩者的含義。‘愛’是一種‘珍視對方、不問得失的感情’,基本上只針對特定對象,而‘戀’則可以‘面向’多個對象。”
其實“戀”也好,“愛”也罷,說的都是關乎愛情的事情。愛情是在人類生命繁殖本能的基礎上產生的相互傾慕渴望結合的綜合情感體驗和心理活動。向往和追求愛情是每個人的本能和權利。
古希臘有個神話傳說:
遠古時代,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叫作“男女”。它有四只手,四條腿,一顆頭,四只耳朵,正反兩副面孔,是個膽大妄為的怪物,搞得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煩惱不已。為了安撫眾神,宙斯將它撕為兩半,每一半有兩條腿、兩只手。被分開的“男女”痛苦不堪,忍著痛苦急切地尋找另一半,找到后就糾結在一起,強烈地希望融合為一體。自此以后,世間的男男女女始終不知疲倦地尋找著自己的另一半,演繹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也可以說,無論是野蠻的生存或文明的生存,病態的生存或健康的生存,都將表現在愛情生活中。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因此,樹立健康的戀愛心理,學會處理、協調戀愛中的各種關系和矛盾,是戀愛成功、婚姻幸福的必要保障。
研究和觀察表明,人類的性欲是愛情的動力和內在本質。這是繁衍后代的本能。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一生從沒有墜入過愛河,不過他到中年時也說過,對異性的傾慕是男女之間其他所有激情的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著名作家靄理士在他的《性心理學》一書中寫道:“戀愛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雙重的。及時重的發展是由于性本能向全身釋放……第二重發展是由于性的沖動和其他性質多少相連的心理因素發生了混合。”
恩格斯認為:現代的,同單純的性欲,同古代的愛,是根本不同的。及時,它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即婦女同男子有平等的地位;第二,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較大的不幸。這就是愛情的真正本質。
所以,愛情就是男女雙方彼此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強烈的、穩定的、專一的情感。
1.愛情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
快遞員今天冒著狂風暴雨給我送書,真心感謝。書沒有折壞。也沒有折痕。看完再買。
買回來一段時間了,大概瀏覽了一下,還沒有空閑時間仔細看呢,等看完了再作進一步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