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婚到懷孕生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這期間,我們女性有很多的恐懼,我們怕無法懷孕、怕懷孕、怕身材走形、怕失去職位、怕生孩子的疼痛、怕孩子不健康、怕自己不會帶、怕失去愛、怕婆媳矛盾……除了恐懼,越來越多的女性還受到產科抑郁的困擾,對于這些困難,我們女性需要心理的準備,也需要知識上的準備,還需要策略來應對。
醫學、心理學專家,幫助對想要懷孕、即將懷孕或已經懷孕、生產的女性深入剖析孕期11個常見心理困惑
吳明霞,心理學博士。現為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學系副主任、副教授、心理咨詢與輔導方向的碩士生導師;在應用心理學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從事心理治療、心理健康、精神分析方面的臨床診治、督導、教學及科研工作。50余篇,編寫了多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材、大眾心理健康讀物。目前擔任重慶心理學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下屬的心聲咨詢室主任、咨詢眢導。
及時部分萬事開頭難
——孕前及孕早期的心理調適
002及時章直面恐懼,突破自我?
——如何突破"恐孕"的屏障
012第二章懷孕生子,可求還是可遇?
——如何面對"不孕不育"
027第三章BabyorBeauty?
——如何應對孕產期外貌焦慮
第二部分十月懷胎好辛苦
——孕早期、中期的心理調試
040第四章寶寶,你健康嗎?
——如何減輕胎兒致畸的憂慮
050第五章警惕抑郁癥,遠離母親殺手
——如何應對產科抑郁
064第六章和諧美滿,共筑性福
——如何過好孕期性生活
076第七章戰勝恐懼,痛并快樂
及時章/直面恐懼,突破自我
小楊一直想要個孩子,但又害怕懷孕。她處于一種自責和焦慮的狀態中:"也許我真的很自私,我知道婆婆和老公都希望有個小孩,但我還沒有做好生孩子的心理準備。我怕懷孕生孩子我的身材就走形了,我怕會失去現在的工作職位,我怕生孩子的疼痛,我怕孩子生下來以后不知道怎么帶……"
無論將生孩子當成是后半生的托付或上天賜予的禮物,還是僅僅出自愛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女性都將生孩子列入自己的人生規劃。但是懷孕時的種種不便、生孩子時撕心裂肺的疼痛、事業可能受到的沖擊、撫養孩子的高額成本、養孩子的巨大責任、夫妻關系可能受到沖擊……任何一點都讓我們女性恐懼懷孕,對懷孕望而卻步,甚至一些女性對做媽媽有強烈的抗拒心理。
恐懼懷孕的表現
在心理上,恐孕者表現出很多擔心、焦慮的情緒,或者對懷孕有災難性的想象,比如:
①擔心懷孕生產后,身材走形,容貌受損;
②害怕胎兒出現意外,比如孩子畸形、流產等;
③害怕分娩的痛苦;
④擔心懷孕后得不到好的照顧;
⑤擔心懷孕影響身體健康;
⑥擔心孩子出生后,變成"相夫教子"的黃臉婆;
⑦擔心夫妻的"二人世界"被打破,夫妻爭吵,感情受損;
⑧擔心懷孕生子影響自己的職業和發展;
在行為上,則表現為對懷孕話題的否定或者回避,比如:
·經常表示自己不喜歡小孩子。
·回避談論生育的事情。
·以工作、經濟等為由,長期避孕,甚至回避性生活。
·表達對生養的恐慌,認為自己照顧不了小孩子,會情緒崩潰。
·以經濟條件不足為由,回避懷孕。
原因分析
1.對夫妻關系的不認同
關于生育,有一句大俗話:愛他,就為他生個孩子。話雖淺顯,有時卻道出了內心的真相。女性對關系非常敏感,她們的性行為和生育都依賴于內心對關系的認可。如果妻子對丈夫缺乏足夠的認可,對婚姻的質量和穩定性缺乏信心,就很難喚起和這個男人生兒育女的沖動。套用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被認可的男性,女性才愿意為他傳承基因。有時這種不認可很明顯,比如經常爭吵,考慮離婚等,女性直接拒絕懷孕甚至性生活。有時這種不認可是無意識的。比如妻子可能依賴性比較強,丈夫更像是安全的照顧者。她們在家里是一個小孩子的角色,在兩性關系中,親情的成分占據主要位置,而愛情的部分則可能比較缺乏。這樣,理智上妻子對丈夫很滿意,內心卻可能覺得對方不夠浪漫、缺乏魅力、沒有共同話題,等等。妻子自己意識不到這些,但會隱隱覺得不踏實,覺得"總要做點什么,比如為老公生個孩子",才對得起對方的照顧。妻子在情感上并沒有做好做媽媽的準備,懷孕負擔了生育之外的功能,變成了"政治任務",一時想懷孕,一時又害怕不能"完成任務",失去老公的愛護……問題復雜化,壓力隨之而來。
2.對女性身份的不認同
年輕女性覺得"我還是小孩子呢,還沒玩夠呢,不想現在就做媽媽",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把生育和快樂生活對立,引發極大的焦慮,很可能有更深層的因由。女性為什么會害怕生育呢?不妨探究一下,生育對于女性,意味著什么。孕育生命,是女性所獨有的生理功能,是完整的女性的身份的象征。我們在生活中,對沒有生育的女性,喜歡稱作"女孩子"。從心理的角度,如果說"男孩子"是不成熟的男性,那么"女孩子"是未完成的女人。通過孕育和生產,一個女孩兒成為母親,女性的心理身份才算完成。不愿意成為母親,很可能代表了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自我否定。在生活中,她們傾向于成為兩種人。一種是"永遠的女孩兒",在關系中尋求照顧,缺乏照顧孩子的心理能量,甚至擔心生了孩子,小孩和自己"爭寵";另一種是成為男性化的女人。獨立、強勢、生硬,對女性化的部分,比如性器官和性欲望、溫柔委婉、哺育照顧等都持壓抑、否定的態度。這兩類女性走進婚姻,面臨孕育時,很容易出現對懷孕的情緒沖突。有的女性甚至可能對婚姻本身也缺乏穩定的認可。
3.對母親角色的不認同
那么,為什么會有女性會對自己的性別身份缺乏認可,不愿意"成為母親"呢?女性的自我認同,受到母親的深深影響,母親是對女性形象和母親形象的最有力示范。如果一位女性的母女關系充滿沖突,如果女兒在母女關系中感到深深的失望,或者看到母親在婚姻中的痛苦,就會對母親這種角色感到厭惡;或者反過來,認同母親對童年自己的否定,感到小孩子很討厭。無論哪一種,都會讓她們對自己成為母親缺乏信心。現代社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關注,很多書籍都強調要做"足夠好的媽媽",對于有"心結"的女性,無疑是更大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她們的自我否定。懷孕時,孕婦既是女兒,又是"媽媽",極易喚起早期和母親互動中那些糟糕的感受,在現實中,也很可能和母親的沖突增加,變得情緒沖動、失控,原來辛苦維持的家庭平衡被打破。恐孕的女性未必會想得這樣清楚,但是這些潛在的擔心會讓她們感到不安,似乎懷孕了,就會有很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發生,把辛苦經營的生活搞得一團糟。這樣一來,不愿意懷孕、恐懼懷孕,就具有了自我保護的意味。
不錯,很好
好評,很不錯
寶貝收到了,外觀很好看,這樣效果也很好,是正品,發貨快,質量也不錯,還比實體書店價格便宜,不錯的寶貝,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