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當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1890-1969)有關魏晉南北朝史的講演錄,由萬繩楠教授根據筆記整理而成。陳寅屬先生研究史學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國中古史學的研究對當代影響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無系統的斷代史之作,本書則能補陳書之闕,因而被譽之為“稀世之珍”。書成,并由北京大學周一良、王永興教授審閱。
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此書首版,乃黃山書社于1987年4月出的那個版本,貴州人民出版社此書系新版。
此書是作者整理了陳寅恪老的筆記而成。它雖然不能把陳老師的精彩論述,一一如實地反映出來,但我想這部筆記的發表,對于研究陳老師在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對于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能起到它的作用。
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寅恪先生用近代史學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使中國的歷史學遠遠超過封建時代的水平。他是中國近代史學的創始人,或其中極少數人之一。
--馮友蘭(《懷念陳寅恪先生》)
(陳先生)在司馬光之后把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陳先生把敏感的觀察力與縝密的思考力相結合,利用習見的史料,在政治、社會、民族、宗教、思想、文學等許多方面,發現別人從未注意到的聯系與問題,人現象深入本質,作出新鮮而令人折服,出乎意想之外而又入乎意料之中的解釋。
--周一良(《紀念陳寅恪先生》)
先生治學之廣是非常驚人的。
--季羨林
陳寅恪,江西修水(義寧州)人,1890年生于湖南長沙。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他國學基礎深厚,國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見解多為國內外學人所推重。十年動亂期間,他遭到殘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廣州。
及時篇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附論吳、蜀)
第二篇罷州郡武備與封建制度
第三篇清談誤國(附“格義”)
第四篇西晉末年的天師道活動
第五篇徙戎問題
第六篇五胡種族問題
第七篇胡族的漢化及胡漢分治
第八篇晉代人口的流動及其影響(附塢)
第九篇東晉與江南士族之結合
第十篇孫恩、盧循之亂
第十一篇楚子集團與江左政權的轉移
第十二篇梁陳時期士族的沒落與南方蠻族的興起
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變遷與社會階級轉變的關系
第十四篇南北對立形勢分析
第十五篇北魏前期的漢化(崔浩問題)
第十六篇北魏后期的漢化(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第十七篇六鎮問題(附魏齊之兵)
第十八篇北齊的鮮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宇文代之府兵及關隴集團(附鄉兵)
第二十篇南北社會的差異與學術的溝通
第二十一篇佛教三題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歷史一直以來是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最糊涂的一段。看了推薦大家都說好,所以活動就果斷購買了
不建議購買!基本上都引用了《二十四史》。而且作者沒有深入闡述、分析那些朝代,陳先生依史而歸納出一些基本學說而已,原也難能可貴,但作為出版人不以筆記而以演講為書名,有點過分了。你如果以《筆記》為名,那你就是誠實的,而你沒有。
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講演錄,非常好的一本書,強力推薦
此書是作者整理了陳寅恪老的筆記而成。它雖然不能把陳老師的精彩論述,一一如實地反映出來,但我想這部筆記的發表,對于研究陳老師在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對于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能起到它的作用。
陳寅恪——魏晉4南北Q朝史講演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使中國的歷史學遠遠超過封建時代的水平。他是中國近代史學的創始人,或其中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推薦語商品名稱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此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M史講演錄間版次頁U數字數U4其他S【書摘插畫】陳寅恪——魏晉南O北朝史講6E演錄。目錄第一篇 4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8級(附論吳、蜀) 第二篇 罷州郡武備與封建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之亂 第十O一篇 楚子集團與S江左政權的轉移 第4十二6篇 M梁陳時期士族的沒落與南方Q蠻族的興起 第十三篇 8南陳寅恪G——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2—8—魏Y晉南北朝史講演
陳寅恪——4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對于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能起到D6它的作用。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級(附論吳、蜀) 第二篇 罷州郡武備與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談誤國(附格義)
陳寅恪—G—魏晉南北朝K史講演8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U我想這部筆記的發表,6對于研究陳老師在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6對于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能起到它的作用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篇 佛教三題出版信息書名陳寅恪——魏晉南北朝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之亂 第十2一篇 楚子集團與江左O政權的轉移 第十二篇 梁陳時期士族的沒落與南方蠻族的興起 第十三篇 南篇 佛教三題M出版信息書名陳寅恪S——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作者陳寅恪著萬2繩楠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篇 佛教三題出版信息G書名陳寅恪10——魏晉南北M朝史講演錄作者陳寅恪著萬Q繩楠整理出版社貴州人民6出版社出版時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方法,研究他I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使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S十八篇 北齊的鮮卑推薦語商品名稱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此C書首版,乃黃山書社于年月出的那個版本,貴州人民出版社10此書陳寅恪——A魏晉南北朝史6講演錄方法,研究他
很好,不錯,《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是2007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我在當當網上已買了很多書了,每一次的書都沒什么問題,可是這一次買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書卻是壞的,書后幾頁都爛了。希望當當網要先檢查再把書送給顧客,買書誰想買一本爛書回家。
陳寅恪先生的“四不講”讓人印象深刻,無大學問、大底蘊、大胸襟,講不出這番牛氣沖天的話。魏晉南北朝講演錄這本書系其弟子所記錄、整理,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購回一觀,不負其名。
陳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魏晉南北朝這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極混亂,但在文學與藝術上又異常輝煌的。應該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文科學的最高境界,需要一種“融會貫通”的能力。這個能力,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諸多大師達到過,但現在無疑越來越少,與之對應的,是出現了越來越多所謂“術業有專攻”的專家。它意味著人類追求學問的方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是追求一棵智慧之樹的“干”,現在則追求每一片“葉”。結果呢,一葉障目的結果往往不見森林。為什么我們說人類不再能出現孔孟老莊、亞里士多德或達芬奇那樣的偉大身影,原因之一或在于此。
陳寅恪先生研究史學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國中古史學的研究對當代影響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無系統的斷代史之作,本書則能補陳書之闕,因而被譽之為“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