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這篇文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迄今為止全本白話正說明朝大歷史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暢銷的史學讀本。
全新修訂,雅致收藏
榮獲“新浪圖書風云榜”圖書,“終身五星級圖書”,多次斬獲“暢銷書大獎”。
第全國書博會金口碑好書榜
2009年京華書榜年度十大暢銷書首位
2009年讀者喜愛的24本書
2010年中國圖書館借閱量排行TOP10
當年明月
副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獲得“終身五星級圖書”“亞馬遜暢銷書大獎”“新浪圖書風云榜”圖書等榮譽,多年來暢銷不衰。該系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
在錦衣衛告發后,朱元璋很快就逮捕了藍玉,并將他下獄審理。公正地說,藍玉狂妄不法是有實據的,但謀反實在沒有真憑實據。作為一個新貴將領,沒有深厚的根基,沒有充足的準備,藍玉是不敢造反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估計藍玉在牢里是挨了不少黑棍的,因為這個本來沒有謀反打算的人居然寫出了長篇供詞,不但說明了自己造反的企圖,還供出了企圖謀反的方式、地點,看來他在監獄中應該出演了一次《監獄風云》的主角。
既然藍玉招認了,那就殺了藍玉結案吧。可就如前面所說,如果朱元璋真的這樣做了,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凡謀反,肯定不會只有一個人的,這就是線索,就要查下去,于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出來了,錦衣衛搞這一套也是十分有經驗的(具體操作過程及方法參見胡惟庸案件)。
一共搞出多少人呢?經查,藍玉同黨共一萬五千人。從這個數字看,藍玉平時的人際關系還是不錯的。
藍玉本人被滅族,被他牽連的人數不勝數,因此案被殺的共有一個公爵、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各級官員更多,那些在胡惟庸案中幸存下來的人曾經心存僥幸,但他們不會想到的是,自己也不過多活了十幾年而已,終究沒有逃過這一刀。
這些因為藍玉案被殺的人死后也沒有得到安息,他們的名字被編為《逆臣錄》,我估計了一下,如果列出一萬五千人的名字,列名至少是兩個字,加上字就是五個字。這份《逆臣錄》大概在三萬字到七萬五千字之間,趕得上一份碩士論文的字數。
但這篇論文的不同之處在于,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用血寫成的。
藍玉案把洪武年間的功臣宿將幾乎一掃而空,從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開始,到此也應該告一段落了,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大家歇歇吧。
藍玉的一生是極富戲劇性的,他的前半生一直籠罩在名將的陰影中,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歷史并沒有虧待他,在他的后半生讓他成為了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業,卻又在他最出風頭的時候將他拉下馬,難道這是天意嗎?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終究不負名將之名,用赫赫戰功證明了他自己,他的不朽功績將記入史冊,為后人追憶。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似乎又是幸運的。
那一夜,我夢見百萬雄兵。真正的動機
在藍玉案中朱元璋揮動屠刀,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你也可以想到,殺掉一個小小的藍玉無須牽連這么多的人。而且藍玉并不是胡惟庸,他的同黨并不多,朱元璋卻不斷地把很多無辜的人當做藍玉的同黨殺掉,這就有點意思了。
我特想跟寫《明朝那些事兒》的人聊,那本書很好。
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這是本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 聯想集團創始人 柳傳志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利。《明朝那些事兒》的確是別開生面的,是一種創造。我熱情地支持這種探索和創造!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 毛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