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精短、更生動的中國通史。“文字鬼才”馬伯庸上起戰國秦漢,下至晚清民國,以寥寥數筆,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線索;打破以政治大事為緯、以帝王更替為經的寫史手法,用穎的主題“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聯歷史;穿插以馬式冷幽默的犀利評點,將枯燥單調的歷史真實變得新鮮有趣。
翻開《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戰國、秦、漢、三國、隋、唐、宋、元等歷史時期將輪番上陣,顛覆爭霸、強盛的歷史形象,展現它們不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趙、前燕、冉魏、劉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權也一個不落、各具特色地接連登場,在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等混亂時代演出一場場鮮活、生動的荒誕劇目。
讀完本書,你將在短的時間內,輕松架構起中國歷史的輪廓;在輕松、歡樂的行文中,領悟歷史背后的荒唐與無奈。
著名作家馬伯庸全新力作!
極簡、幽默的兩千年中國通史!
讀一遍捧腹笑翻,讀兩遍掩卷長嘆!
上起戰國秦漢,下至晚清民國,馬伯庸重新串聯歷史!
讀完本書,你將在短的時間內,輕松架構起中國歷史的輪廓!
翻開本書,看“吐槽神”馬伯庸對中國歷史的犀利評點!
馬伯庸作品《古董局中局》《古董局中局2》《三國配角演義》一經上市便引發哄搶!
輕松有趣,扎實有力,鎖定讀客“這本史書真好看”文庫。
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
馬伯庸,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短篇歷史小說集《三國配角演義》。公認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實,文風多變,作品廣為流傳。曾獲2005年銀河獎、2012年朱自清散文獎和2010年人民文學獎散文獎。2014年,馬伯庸作品《古董局中局2》獲首屆“這篇小說超好看”類型文學獎較高獎。
序 貫穿中國歷史的主題
及時章 秦的統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從劉邦斬白蛇說起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曾在《史記》里講了這么一個神神怪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那時候漢高祖劉邦還叫劉三兒,正當著泗水亭長,某次押送民夫去驪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兒。于是劉三兒干脆瀆職到底,把人全給放了,然后帶著十來個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裝,打算上山落草去。
那一晚,劉三兒喝得醉醺醺的,趁著月色,領著小弟就奔一片沼澤地里趟過去了。走著走著,有個探路的小弟回來稟報,說前面有好大一條蛇攔住了去路,咱們還是繞道走吧。劉三兒酒壯人膽,聞言是一梗脖子,一挺胸脯,口出狂言,說:“俺們是壯士,壯士走在道上,有啥可怕的?!”于是沖上前去,拔出劍來,就把那條蛇給剁成了兩截。然后大家高高興興走了過去。
離奇的事情隨后就發生了,據說在劉三兒他們走過去以后,不知道又有什么不知死的家伙半夜里走黑道兒,來到了大蛇被斬的地界,突然瞧見一位老太太正跟那兒放聲痛哭,哭得這叫一個慘呀。那人就問了:“老人家,你為啥哭啊?”老太太回答說:“我兒子讓人給殺啦,所以我才哭啊。”那人挺八卦,就繼續問:“你兒子是為了什么被殺呢?又是被什么人給殺了呢?”老太太一張嘴,口氣兇得嚇人一跳:“我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啊,化身為一條大蛇,攔在道上,如今被赤帝的兒子給殺了。”
八卦男聽了這么荒誕的事情,差點兒一口老血噴出八丈遠——哦,你兒子是白帝的兒子,那么你老太太就得是白帝的媳婦兒了,白帝是啥玩意兒?白帝是西方天帝啊,敢情我大半夜的走黑道,竟然撞上個天后娘娘,烏漆抹黑見神仙,這哪兒說理去!于是當場揪住老太太說:“你胡說八道,想要隱瞞殺人的真相,走著,咱見官去!”誰料想老太太“呼”的一聲,突然間就消失不見了。這下可把八卦男給嚇壞了,只好哆哆嗦嗦,連滾帶爬地繼續往前走。
轉過頭來說劉三兒,他喝多了酒再一砍蛇,活動了筋骨,醉意就直泛上來,走出沒多遠就趴地上睡著了,小弟們只好跟旁邊伺候著。就這么著,八卦男走了沒多遠,就追上了劉三兒一行人。說來也巧,劉三兒早不醒,晚不醒,八卦男一來他就醒了,八卦男就問:“你們有沒有見著一老太太在路邊哭?我見著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可嚇人哪!”
劉三兒聽了這話一激靈——合著我殺的不是蛇啊,是什么白帝之子,這么說來,我也不是凡人哪,我是赤帝之子!嚯,他立刻尾巴就翹上天了,照照鏡子,怎么看怎么覺得自己非同凡響,真是太了不起啦。小弟們當然更吃驚,從此對劉邦是又害怕又恭敬,鐵下心來要跟著這位老大去打江山了。
拿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實在是有點荒誕不經,只能當神話傳說看,不能當真。古代人迷信,古代史書里多多少少都會摻和些這類神神鬼鬼的故事。
可這個鬼神故事,卻有三個奇處。
其一,司馬遷寫《史記》,上起三皇五帝,年代久遠無法考證,那年月除了神話傳說也找不到什么真實材料,神神鬼鬼的本就難免;可是作為漢朝的臣子,漢朝的真實歷史資料司馬遷應該都全,他卻偏要把這么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堂皇記錄在案,這究竟是為的什么呢?
第二,為什么一聽到這么個“又白又紅”的故事,劉邦心里就美滋滋的,而周圍的小弟從此也更敬畏他了呢?神仙是很了不起啦,可是墮落凡間的神仙的兒子就不見得多了不起了。
第三,估摸著現在要是有個人能穿越回去跟劉邦講起這個故事來,劉邦自己都得一頭霧水。這跟“大楚興,陳勝王”不一樣,不是為了政治宣傳而在當時就編造出來的革命故事。估計在劉邦整個兒革了秦朝的命,進而革了西楚的命,再削平諸侯,帶一身傷踏踏實實回長安做一兩年太平天子的時候,他都還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
好吧,我們就來嘗試回答這幾個奇處。首先,司馬遷作為漢朝的臣子,寫漢朝的歷史,那就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明知道是真他也不敢亂寫,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假也必須記錄在案,這個漢高祖斬蛇起義的故事,就屬于后一類。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件怪事兒原本《史記》里并沒有,是后人學術造假,硬給塞進去的。關于這種可能性,咱們暫且放在一邊,后面得著機會再作詳談。
其次,劉邦之所以一聽到這么個“又紅又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高興,是因為這類事情的象征意義非凡,說明老天爺在他劉三兒落草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敲定了讓他得到整個天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劉邦本人從來沒有聽到過,因為那是后人編造的。倘若由劉邦來編這個故事,他說不定會把自己編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么赤帝之子——為啥是黑帝之子,這事兒咱們后面再談。
所有這一切,都要涉及中國歷代王朝全都關心的一件超級無聊的大事,也是再重要不過的宣傳方針:德性。請北方的朋友們注意,不要把這里的“性”字讀輕聲 ……
給孩子買的。學校嚴肅認真地學歷史,課后輕松愉快地了解歷史。
紙質很一般吧,應該就是書本身的問題,內容感覺趣味性也不是很強,得靜心來看。買這本書是因為被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圈粉了,具體內容還沒看,這只是一個膚淺的評價。
笑看中國的歷史,才能看懂歷史的真相。歷史并不是嚴肅的。
寫的不怎么的,明朝那些事是想一鼓作氣的看完,這書是翻了兩頁不想翻
讀了一部分,讀不下去了,看著封皮覺得有意思就買了,以為用另一個角度解讀歷史,看了后并非如此,老學究的說法,無聊的內容,曲解的歷史還是建議不要買
抱著娛樂心態買的書,已看完。整篇圍繞古代王朝“德性”展開討論,陰陽五行學說,后面部分趣味性降低。
沒有想象中的好看,對于一個看多了歷史的人,這樣的書實在沒必要寫這么厚,只要一章節就好了
向來對歷史不感興趣,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親近歷史。喜歡這種風格,歷史書都寫成這個樣子,我上學那會兒就不用愁了,推薦
馬伯庸一神人,關注他很久了,一直想買本他的書看看,歷史書現在都不是板著臉看的。
非常有意思,用簡單和幽默的方式講述中國通史。
這本中國簡史真的太幽默了,在嘻笑中讓人慢慢走進浩瀚的中國歷史中去,十歲的兒子也很喜歡,推薦購買
書里運用了陰陽五行學說來笑解朝代更替,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文字也輕松詼諧,很吸引人
一本關于歷代王朝風水五行的八卦史,有分析,有辣評,但是這樣的內容起名中國簡史真的萌呆奶么?也許是我會錯意了,人家也許只是想表達笑翻而已
封面說讀一遍捧腹笑翻,讀兩遍掩卷長嘆。完全沒有這個感覺,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國歷朝歷代改朝換代時候的確認而已。沒有爆笑場面,也沒有長嘆的地方。閱讀感不強,沒什么故事性。算是一個比較偏門、冷門得解讀歷史罷了,跟親王之前的書風格完全不搭調。
馬伯庸,著名作家,公認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實,文風多變,作品廣為流傳。曾獲朱自清散文獎和2010年人民文學獎散文獎。
這本簡史只為了說明五德相生相克的歷史,內容略嫌薄弱,不如親王考證三國的精彩,當閑書看看。
深夜兩點了,我卻還在寫評論。明日還要早讀,上課也想睡覺,現在卻睡不著。古往今來多少悲歡離合,多少英雄豪杰,而我只想考上心意的大學,其他的不想管,不想想。我該怎樣讓自己的內心靜下,踏實學習?
書收到了,還沒有看,馬伯庸書寫得不錯,期待書中的內容,歷史又是我喜歡的內容!
被名字吸引的一部史書,歷史可以笑著讀笑著講!
買過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這本書講的是歷史,一種很另類的歷史形式,講的是五行在歷史中的演變過程,及個朝代中五行的作用及發生的跟五行有關的事!
好書,深刻,比如五行學說,至今還在中醫理論里晃悠,原來梁啟超對此早批判過,雖然他被西醫割錯腎弄死了,但不妨礙對中醫這至今最大的巫術的深刻批判!
很好看的一本書,很喜歡,推薦給了朋友,輕松之余又能學到歷史知識,也愈發喜歡馬伯庸了。
雖然歷史是嚴肅的,但講述歷史未必需要一板一眼。就像這本《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一樣,歷史也可以生動有趣的還原在大家眼前。
馬伯庸的文字是不錯的。看中國歷史,哪有笑點?
親王的商業價值已經被過度透支到連一篇論壇科普網帖都能出書的程度了,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整本書和網絡版也未見得有什么區別,結尾為了過審硬加的“要科學不要迷信”部分真是倒胃口。通篇充斥著流水帳和常識羅列,撓胳肢窩似的塞進很多所謂笑點,只好恕我笑點太高了……
“文字鬼才”馬伯庸新作!極簡、幽默的兩千年中國通史!讀完本書,你將在短時間內,輕松架構起中國歷史的輪廓!讀一遍捧腹笑翻,讀兩遍掩卷長嘆!讀客出品
評論里都是好評就買了,回來一看真是失望,再仔細看評論都是重復語句,不會是刷出來的吧。根本不能叫簡史,就是三三兩兩的典故罷了。還說看一遍就能有歷史輪廓了,有個pi啊。。。
我和孩子一起看,既可以當作業余讀物,也可以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了解歷史,從而知道歷史并不只是教科書里學到的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而是一幅長卷。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以陰陽五行說為切入點,簡單地講了每個朝代更替的“德性”,就一個感覺:中國人,就是善于沒原則;成王敗寇。所謂的正統輿論,完全是隨意閹割、篡改!第一次看馬伯庸的書,雖是笑談,但有史實依據。贊!
在眾多作家中,我最佩服馬伯庸的文筆了,寫歷史、寫小說,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真是厲害。這本書是學校老師推薦的,說不喜歡歷史的同學可以看看這本書,歷史其實是有意思的。果真如此,這本書寫的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