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獨立的判斷和詩一般低徊的筆觸,喚醒一段正在消逝的歷史,讓已經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經有那樣一個時代,曾經有那樣一批人物。他們那相樣地想著,那樣地活著。他們離我們今天并不遙遠,但他們守護、在意、體現的精神、傳統、風骨,已與我們相去甚遠。讀著他們,我們感覺到恍若隔世;撫摸歷史,我們常常浩漢不已。民國時期的那批學人,有著與今天的學人迥然不同的風度、氣質、胸襟、學識和情趣。他們的個性或迂或狷或癡或狂,但內里全不失風骨、風趣或風雅,底子上都有一個“士”字守著。總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書為《中國青年報? 冰點周刊》專欄——“鉤沉”結集,其專欄主筆徐百柯從故紙堆里或人們的記憶中,鉤起79個人物。這些人物有些是我們些許熟識的,還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寫,恐怕將會被時間或時代徹底湮沒與忘記。
他們是故去的名校校長,文章報國的報人,埋頭學問、以學術報國為天職的知識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國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馬上賦詩的將軍……他們是梅貽琦、蔣南翔、張季鸞、胡政之、劉文典、楊蔭榆、陳西瀅、梅汝璈、顧維鈞、盧作孚、陳望道、蔣百里……圍繞著他們的一幕幕鮮為人知的傳奇秩事,通過本書在歷史零散與完整的記憶中生動再現。他們曾經的理想,他們的面容和言行,他們的風度、氣質、胸襟、學識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復活。
此次修訂版中,匯編了錢理群先生專門就本書內容在北大所做的演講,解析深刻生動,勾勒民國風骨,引起很強烈的社會反響。此外補充了作者徐百柯的八篇精彩文章,涉及到了嚴復、胡適、盧作孚、季羨林等人物,探討了科學院、初中教育、大學中文系等話題,作為本書的延伸閱讀。
徐百柯,四川成都人。畢業于北京大學,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目前任《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主編。2004年6月《冰點周刊》創刊,人物版設“鉤沉”專欄。徐百柯主筆兩載,“鉤沉”被評為《冰點周刊》專欄。期間文字在此集結成書。
序言底子上都有一個“士”字守著杜涌濤
再版代序談談“民國那些人”錢理群
1一抹背影 悠悠水長
李濟:一個迷人的 “學閥”
李賦寧:美好的學問竟可以這樣樸素
馮友蘭:兩束雄文,一抹背影
趙元任:“好玩兒”的語
1相關信息
目錄(1)
目錄(2)
序
許多本可以震古爍今的人物,卻因種種因緣,差點淹沒于歷史中,謝謝徐百柯給人們鉤沉出幾十個大師級人物,他們的品行、他們的才學,關鍵是他們的骨氣,讓讀者為之一振,靈魂得到一絲洗滌。這些人物至今顯得更為難得。
收到書很少這么快就評論 但粗略翻了一下這本民國風度 為什么里面的人物都是男人?女權主義表示不滿,看得膈應得慌︶︿︶民國才女也很多,為什么都不收錄進書中?大才女林徽因呢?
民國風度重點介紹了民國時期的大家,全書分成幾個部分,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這些大家,既有利于我們了解民國時的事,也可以從中看出當時的社會風貌,可以幫助我們查古觀今。
對于民國的鉤沉回憶,帶我們回溯那段輝煌燦爛的歷史,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之后文化最繁盛的一個階段了。作者用獨特的視角切入歷史,力求展現前輩大師的精神風骨,巍巍然可見,慨慨然欲追,每每讓人掩卷深思……
書名取得好,書中寫了好多民國時期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中一些杰出的人或者在他們領域里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物,都很值得尊敬更值得現在人學習。遺憾的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就再也沒有這樣優秀的人才誕生了!
以前曾經在同學那里看到過這本書,第一次看它就覺得這本書與其他書不一樣。雖然我對民國時代還不是很了解,但是當時的大家卻早有耳聞。讀了這本書后,就更加崇敬那時的大家。現在的社會中真正的大家已經越來越少了,希望此書會有不一樣的作用。
這段時間對民國時期的人物特別感興趣,就買了這本書,作者只是淺淺地描述了那個時代那些人地事情,,可每一個人的影響與他的成績是無法這么簡簡單單的描述的,如果只想淺淺的了解,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若想深入研究,建議選擇個人的進行研讀
整本書的內容比《把欄桿拍遍》更加的成熟,也比較深入。里面的好多文章多出現在高中的考試閱讀里面,當初看的時候一些人可能都不認識,但是到了大學以后看了更多的書就發現,里面好多的真心都是人物,很值得敬仰。因此,這本書也很值得敬仰
可能每一個學者、文人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須處在時代浪潮之中,享受這時代帶給他們的或是榮耀,或是磨難。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這是我從民國那些文人身上看到的。他們是一群真正有信仰的人,他們大都在用自己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風骨。
豪杰J 一校之R6長,6今安在周詒春:被遺2忘的清華老T校長X梅貽F琦:中西合璧真君B子蔣南翔:兩種傳統之間蔣夢麟:北民國風度民國6風度2民國風度民國風度民國風度
這本書是《中青報》冰點副刊“鉤沉”欄目的連載文章的合集,但都是北大高材生徐百柯初出道時的千字文,寫得精彩。書的裝幀很精致,紙質也好,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快遞也很給力哦。這本也是孩子高一的寫作輔導老師推薦的必讀圖書。
書中寫的是被我們忘卻或者名字不為所知的民國時期的人物,他們的氣節,堅守,品格能給我們很多啟示,讓我們在如今這個拜金主義者盛行的社會找到些許正確的方向。作者用簡短的文字讓讀者感受每位大家的民國風度!
將這些過往人物,端上今天的報面,首先要有一個充足的新聞由頭,才能將歷史和現實嫁接起來,徐百柯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段時間在間斷地考試,這本書也在慢慢的看著。那個年代是最壞的卻也是最好的,他們有最純粹的赤子之心,有最真的信念操守。每天空閑時看一兩篇,會感受到學習曾經是這么坦誠自然的事,然后會心平氣靜地去看書,考試。
好評!民國時代是一個大師云集的時代,所謂國家不幸文人幸,兼容并蓄、思想多元無疑是孕育那個時代文人們或狂或狷、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獨特原因。在現在大師時代越來越離我們遠去的歲月,看看以往大師們的翩翩風度,也便在心底泛起了一絲久違的漣漪。
民國那些人有著豐富的面容和言行,最最喜歡跟懂世事明道理的老人聊天,每一次接觸都勝讀一本好書。那一代在革命炮火中前行的學人把“承擔、獨立、自由、創造”化為生活的風度。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作者在書中反復向讀者敘述著這樣一個主題:曾經有那么一個時代,曾經有那樣一批人;他們曾那樣活著,那樣思考著;他們精心守護著一種信念、一種傳統、一種夢想。這樣的時代、這樣的人已與我們相去甚遠,讀著他們,內心贊嘆著、感懷著。。。
一個出色的專欄,最難得的品質在于“吾道一以貫之”。徐百柯的“鉤沉”專欄就符合這種品質。從《冰點周刊》創刊之日起,他獨自承包了這個專欄,從歷史記憶深處,為今天的人們鉤出一個個已被遺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作者以他平實的文字,敘述那風雨飄渺,混亂動蕩的民國年代諸位大師的平凡瑣事或是重大的人生轉折,將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讀者通過閱讀此書能了解民國那些大師,能感受時代人物中蘊含的非凡的氣度和風韻。
將民國那些人物的風骨和氣節勾畫得形神兼備,不僅滿足了我們的文化懷舊口味,還勾起了心中家、國合一的文化情懷。閱讀本書,提供一種看人看世界的新視角,對現今講求金錢和物質的社會是一劑清醒劑,喚醒國人尋求自身與社會的風骨和氣節。
作為中華近代史上戰亂叢生但又文化無比綻放的年代,可以稱之為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先前已經買過一本相類似題材的書了,這次再挑這本書,為的就是再進一步了解民國大師們的風度,當代學術造假比比皆知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憶往昔,以史明鑒。
本書將民國那些人物的風骨和氣節勾畫得形神兼備,不僅滿足了我們的文化懷舊口味,還勾起了心中家、國合一的文化情懷。閱讀本書,提供一種看人看世界的新視角,對現今講求金錢和物質的社會是一劑清醒劑,喚醒國人尋求自身與社會的風骨和氣節。
沒有包裝就這樣送過來了 能不能走點心不像新書 有很多折角
書真的不錯啊 還沒來得及看 當當還是值得信賴的
文筆如小學生作文,有辱北京大學(作者號稱北大比較文學碩士);內容空洞零亂,有辱《冰點周刊》;思想蒼白無力,有辱民國大師;紙張猶如廁紙,有辱民國風度!如此胡編亂湊的書竟然入選“30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300本書”,真是有辱我泱泱大國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