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宋朝已經有了免費書展?!是的,宋朝書展每年5月開展,免費觀書還有茶酒招待。
什么?!宋朝已經有了“BBS論壇”?!是的,宋朝旅店墻壁上的題詩(原貼)與和詩(跟貼)曾經結集出版過詩集《鹿奴詩》。
什么?!宋朝也有一位人見人愛的國民老公?!是的,蘇東坡集萬千女性“寵愛”于一身,連皇后、皇太后都是他的鐵桿粉絲。
什么?!宋朝已經有了NGO組織?!是的,范仲淹創建的范式義莊,無償援助貧寡,持續運轉近1000年。
什么?!宋朝有了自來水系統?!是的,蘇軾設計、王敏仲建設了廣州的自來水系統,以鑿空的竹管從白云山引泉水入城。
宋朝的繁華與有趣遠超出常人的理解,翻開這本《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騰訊 大家專欄作家、著名宋史研究者吳鉤將用近100幅古畫以及正史史料為你還原一個妙趣橫生且大不一樣的大宋王朝。
著名歷史作家袁騰飛作長序推薦:吳鉤老師的這本書,能使你對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打開這本書,體驗一份美好。
近100幅古畫,圖文并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解析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 堪稱一部極簡的宋朝史。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國民老公”“三體迷”“書展”“BBS論壇”“高考移民”等話題,與當下社會緊密相關,以史為鑒可以使人明智,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現實。
全部文章都以正史史料為基礎,避免野史與胡說,用堅實的史料述說有趣的宋朝,原來歷史可以如此有趣。
吳鉤
騰訊“大家”簽約作家,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宋史研究者。
主要關注領域為古代的政制與社會生活,習慣以社會學與政治學為分析工具,對正史野稗、前人筆記所記錄的古代社會、官場細節及其背后隱秘進行梳理分析。
在《博覽群書》《書屋》《社會科學論壇》《二十一世紀》等刊物發表有多篇歷史社會學隨筆。
著有《生活在宋朝》(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宋:現代社會的拂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隱權力:中國歷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隱權力2:中國傳統社會的運行游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等歷史暢銷書。
一、袁騰飛序宋: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 01
二、自序如果你穿越到宋朝/ 05
及時輯
宋朝旅店的BBS
唯春色與美人不可辜負/ 002
跟著宋人去旅游/ 007
宋朝旅店的BBS/ 016
飲茶是生活方式,斗茶是社會時尚/ 021
宋朝旅店的BBS
假如你出門在外,又是孤身一人,黃昏時候,在陌生的城市投宿客店,看著窗外暮色四合,他鄉的萬家燈火逐漸亮起,你也許會感覺到有一種惆悵與寂寞慢慢爬上心頭,彌漫開來。這個時候,你會掏出手機,打開電腦,上網,發帖,發微博,發微信朋友圈嗎?漫漫長夜,你需要消磨時光,排遣寂寞。
遙想一千年前的孤獨旅人,人在客棧旅店,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微博與朋友圈,又當如何排遣愁緒?唐宋時代流行的方式,是在旅舍驛館的墻壁上留言寄情——通常都是以詩歌的形式,不似今天的公廁壁板上,全是見不得人的粗鄙文字。詩歌用字洗練,信息容量大,最宜壁上遣懷。因此,唐宋的旅店,墻壁多有“題壁詩”,有些驛站還專門設置一些“詩板”,專供旅人題詩。
想來那時候的詩壁,就類似于網絡時代的BBS吧,那些“題壁詩”就如網絡上的帖子。
題詩
北宋宣和年間,有一名叫“幼卿”的女子,投宿陜府驛館,在驛壁上留下一首《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讀來令人柔腸寸斷。
原來,幼卿自幼與表兄同窗讀書,意趣相投,便暗生情愫。幼卿未及笄之齡,表兄便托人前來求婚,但幼卿父親以表兄未有功名為由,婉拒了這門親事。第二年,表兄參加科考,取得甲科成績,赴洮房任職。此時幼卿已另嫁他人,丈夫是武職,統兵陜右,幼卿隨丈夫赴陜,寄宿于驛館,恰好遇到闊別的表兄。昔日青梅竹馬的情侶,如今卻形同陌路,表兄“鞭馬,略不相顧”,策馬而過,只當沒有看到她,不知是否因為以前求婚未成而耿耿于懷,“豈前憾未平耶”?幼卿心中感傷,“因作《浪淘沙》以寄情”。這首《浪淘沙》,后來被多名宋朝人收錄進筆記中,流傳了下來。
幼卿,不過是浩瀚歷史上一名不知姓氏的平凡女子、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匆匆過客,歷史不會記得她,如果不是她在驛壁上留下一首感懷的小詞,并在小序中說明了題詩的因由,我們今天不可能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這么一個為情所傷的小女子,也不可能知道她遇到了這么一段無疾而終、令人感傷的愛情。
有人在旅館詩壁上寄托兒女情長,也有人題壁感嘆英雄氣短。我們從初中語文課本上讀到的那首《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是一首題在南宋杭州邸店(客店旅館)墻壁上的七絕。詩的內容頗有諷刺南宋朝廷只顧歌舞升平、不知進取中原故土的意味。詩人膽子也大,毫不顧忌地留下自己的大名,只是筆跡龍飛鳳舞,不易辨認。收錄此詩的存世版本,多將作者寫成淳熙年間的士人“林升”。但也有人考證,“升”字實為“外”字之誤,作者其實是“林外”,《西湖游覽志余》載,“紹興、淳熙之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相。士人林外題一絕于旅邸。”林外為南宋太學生,詩酒風流,在臨安頗具名氣。
不管這首題壁詩的作者到底為誰,畢竟詩人是留下了姓名的。敢于公開發表政治諷刺詩,并署名,可見當時盡管“君相縱逸”,但輿論環境還是比較寬松的。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又有一個不知姓名的小官員,投宿驛舍,大概更深人靜之時,感懷世道不公,輾轉難眠,便在墻壁上題下一首小詩,遣發牢騷:“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三班奉職”是宋朝的低級官職,薪俸極低,月薪“七百(文),驛券肉半斤”,所以這名小官員才有“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的感嘆。這首詩后來不知何故流傳開來,并傳入朝廷,宋真宗說:“如此,何以責廉?”下詔給“三班奉職”增加工資。
和詩
有人在旅館墻壁題詩,當然也會有人在詩壁上尋詩來讀。旅途寂寞,孤枕難眠,不如起身掌燈,尋看詩壁上的留言,倘若能讀到一兩首好詩,也是羈旅中一大樂事。所以宋人說:“下馬先尋題壁字,出門閑記榜村名。”對此我感同身受,每次出遠門,乘坐長途汽車,途中下車方便,常常以瀏覽公廁壁板上的留言為樂。
有時候,重游舊地,恰好讀到多年前自己留下的題詩,或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突然發現友人的作品,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陸游的《客懷》詩:“道左忽逢曾宿驛,壁間閑看舊留題。”寫的便是自己舊地重游、重讀舊作的感懷。北宋郭祥正的《雍丘驛作》:“驛舍蕭然無與語,遠墻閑覓故人題。”則是說詩人旅途寂寥,只好在驛舍的詩壁上覓讀故人的詩作來消磨時光、重溫記憶。
有時候,羈旅寂寞之際,讀到那些題壁詩,還會忍不住取來筆墨,和詩相應,有點類似于我們現在的“跟帖”。那時候最容易引發“跟帖”的題壁詩,似乎是女子所題的詩詞。南宋人周輝,常年出門旅行,在郵亭客舍歇息時,便以“觀壁間題字”為樂。他在常山道的一間旅館中,讀到一首格調曖昧的小詩:“迢遞投前店,颼飗守破窗。一燈明復暗,顧影不成雙。”詩末署名為“女郎張惠卿”。后來周輝回程,又投宿于此店,發現“女郎張惠卿”的那首詩,已經成了“熱門帖子”,和詩“已滿壁”,“跟帖”擠滿了整面詩壁。
衢州、信州之間,有一驛館,名為“彡溪”。周輝在這個“彡溪”驛的墻壁上,也讀到一首似乎是過路女子所題的詩:“溪驛舊名彡,煙光滿翠嵐。須知今夜好,宿處是江南。”署名為“鮑娘”。詩的意思還是有點兒曖昧。詩后居然有當過樞密使的蔣穎叔的“跟帖”:“盡日行荒徑,全家出瘴嵐。鮑娘詩句好,今夜宿江南。”周輝可能覺得以蔣大人的身份,和婦人調情之詩,有點兒失身份,所以又替他辯解說:“穎叔豈固欲和婦人女子之詩,特北歸讀此句,有當于心,戲次其韻以志喜耳。”
其實,宋朝大詩人在女性題壁詩下面“跟帖”和詩,并不罕見,也不丟份。辛棄疾寫過一首《減字木蘭花》,其小序曰:“長沙道中,壁上有婦人題字,若有恨者,用其意為賦。”也就是說,辛棄疾在長沙道的客店中讀到有婦人題詩,為詩中情感所觸動,便和了這首《減字木蘭花》。
“跟帖”最多的一份宋代“帖子”,是一位無名女子題寫在信州杉溪驛舍墻壁上的生前留言。這位女子出身于士族,遵父母之命,嫁給“三班奉職”鹿生之子。鹿生極勢利,撈到官職后,急著帶家人赴任。兒媳剛分娩三天,也被趕著上路,途中因勞累奔波,病倒于杉溪驛舍,奄奄一息。臨終前,她將自己的不幸遭遇,題寫在驛壁上,“具逼迫苦楚之狀,恨父母遠,無地赴訴。言極哀切,頗有詞藻,讀者無不感傷。”
后來投宿此處的游客,讀到這一題壁詞,“多為之憤激,為詩以吊之者百余篇”,都為女子鳴不平,并無一人為鹿生辯護,可見當時的主流輿論并不認為一個官員不顧家人死活急著赴任是一種“大公無私”之類的美德。
有好事的游客,還將鹿生的身份查出來——大概類似于今天的“人肉搜索”吧——原來,此人乃是宰相夏竦的家奴。人們“惡其貪忍,故斥為‘鹿奴’”。又有人將眾人憑吊女子的詩詞收錄下來,編成一個集子,出版發行,這本詩集,取名《鹿奴詩》。
吳鉤老師的這本書,能使你對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打開這本書,體驗一份美好。----袁騰飛
前日,有雜志給我發問卷:“如果你能穿越,你希望回到哪個朝代?”“我想了一下說,“宋朝吧。在我看來,與漢唐明清相比,宋代就是一個不太強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
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于宋代出現。在11、12 世紀內,中國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美國密歇根大學歷史系博士、歷史學家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英國科學院院士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吾人如大膽地說一句,北宋的朝政,是近古中國政治現代化的起步,亦不為過。可惜的是,傳統中國這種有高度現代化和民主意味的開明文官制,在宋亡之后,就再次復古回潮了。----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與趙宋之世。----國學大師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