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中國通俗講史界領軍人物,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引領一代講史新風,善于以幽默犀利、靈活多變的語言風格,講述海量的歷史知識。其獨特的講史風格,贏得了千萬粉絲的熱烈追捧,被廣大讀者朋友昵稱為“袁Sir”。著有暢銷歷史作品《這個歷史挺靠譜》《戰爭就是這么回事兒》系列。
及時章 從遠古走來的牛人們(先秦)
01.?禪讓制終,夏朝立
禪讓制,靠的就是自覺性\夏啟:我的王位我做主
02.?殷商毀于紂王手
商湯的名字挺奇怪\這個朝代愛遷都\紂王很有干壞事的天賦
03.?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東方的大國,西方的城邦\“城里人”趕走了周厲王
西周被滅,誰之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主流武器大棒子
洋人不懂中國玉
04.?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齊桓公打造超級強國\頭可斷,發型不能亂\昭王中了楚國的計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七個爺們兒欲爭霸
05.?學習、同化兩不誤
太子開始追時髦/頑強的民族
06.?改革緣于形勢變
大家一起干私活/秦國在變法中崛起
07.?百家爭鳴,科技發展
無為才能無不為/既要仁愛,又要有禮/素質教育的鼻祖
百家爭鳴/法家、儒家區別大/科技在發展
第二章 文治武功大一統(秦漢)
01.?對付敵人,靠的就是謀略
輕輕松松滅六國\修道長城防著你
02.?你們得按我的規矩來
皇帝,就從我嬴政開始吧\官制設置,那叫一個森嚴\兩大功績傳萬世
03.?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搞分封搞郡縣\焚書坑儒為哪般?\秦朝為何如此短命
04.?風水輪流轉,輪到老劉家
劉邦的玩兒法\把危機扼殺在搖籃里\人才“選秀”花樣多
漢朝的戶口簿
05.?打打鬧鬧不消停
真悲摧,就是打不過\“外甥”挑釁“舅舅”\“舅舅”狂毆“外甥”
一個王昭君,息戰五十年\西遷匈奴太彪悍\張騫確實很點兒背
老子博學兒好漢\漢字文化圈
06.?秦漢時的文化人
個個有前途\此“儒”非彼“儒”\厚葬,盜墓賊的最愛
高僧弘法白馬寺\猛人司馬遷
第三章 各領風騷數十年(三國、兩晉、南北朝)
01.?角斗場上三選手
宦官外戚斗得歡\三足鼎立
02.?誰搶到皇位算誰的
兩晉更替走馬燈\你方唱罷我登場
03.?士族PK庶族:誰贏誰上臺
想當廢物也要有資格\受了屈辱?忍著吧
04.?“漢化”輔導班
不漢化,哪兒來回哪兒去\這個粉絲很大腕
05.?江南好,只待君開發
北人南下大開荒\北方農業拉抽屜
06.?魏晉流行風
魏晉“潮人”
07.?廟宇煌煌僧眾多
舶來者居上\三贖皇帝六億錢\過猶不及
第四章 天命所歸是大國(隋唐)
01.?隋朝閃亮登場
姥爺奪了外孫的權\火候到了動手吧
02.?子不類父
隋文帝工作很努力\楊廣的煩惱
03.?戰火中的“親情”
替表哥報仇\玄武門之變
04.?往昔榮光又重現
貞觀之治\唐太宗的“鏡子”\窩囊廢當太子\妻為夫之綱
明君賢相很般配
05.?皇老板那是相當精明
皇權相權大博弈\宰相成了臨時工\天下英雄盡白頭
06.?紅紅火火好日子
有地,你就給我繳稅\經濟大繁榮\銀行現雛形\要做生意規矩多
07.?條條大路通大唐
收編東突厥\打敗西突厥\回紇人很聰明\兩大公主去和親
身在異鄉老想家\韓國曾經是這樣\仿效,我就仿效\大和尚東渡
三藏佛法高又深\四面套交情
08.?先進文化的代表
書生亦豪杰\科技發展的春天\唐詩甲天下
第五章 長江后浪推前浪(五代,遼、宋、夏、金、元)
01.?什么都缺,就不缺皇帝
以前吃大米,現在吃大蔥\53年蹦出14個皇帝\禁軍大將成了皇帝佬
02.?開國元勛紛紛辭職
趙普的“治國策”\我當皇帝是被你們逼的
03.?翻著花樣兒鞏固政權
收其精兵再分權\名將凋零心郁悶\只要不造反,生活很美好
冗官冗兵效率低\想當官?努力讀書吧
04.?朝廷允許吃閑飯
當兵有飯吃
05.?誰能理解我呢
王安石變法\用人不當,變法失敗
06.?宋遼同臺大PK
遼的崛起\一城兩制很和諧\這仗打得真郁悶
07.?打仗傷和氣,花錢買太平
澶淵之盟\文化認同最重要\群毆對誰都沒好處
08.?冷兵器戰史上的奇跡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
09.?盡露虛實于眼前
大遼就此覆滅\金人縱馬攻宋
10.?宋帝國的傷心事兒
北宋時的暢銷書\要比逃跑我及時\含冤風波亭\稱臣納貢
11.?上帝之鞭
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元朝的誕生
12.?中原大地元旗飄
錚錚漢子文天祥\元人不學好\民族大融合
13.?宋詞、元曲兩高峰
科技成果一大把\吱吱呀呀詞風盛\聽不懂我的話?罵死你
第六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
01.?大明開國規矩多
刻薄寡恩\皇帝宰相我全干\機構變換含義深\既分權,又反貪
02.?行動、思想都控制
無所不在的監控\文字游戲的較高水平
03.?難住了明太祖的問題
叔叔造反誰來管\北京門真多
04.?兩個神奇的人
這個皇上就愛錢\張居正改革
05.?闖王進京,崇禎殉國
驛卒造反進北京\祖宗作孽,兒孫承受
06.?跟明朝死磕
努爾哈赤誓師伐明\李自成兵敗身死\缺乏名將國事艱
07.?清王朝里的怪現象
小毛孩干掉大勇士\南書房里不讀書\清朝為官要能跪
軍機處里講究多
08.?出題有風險,作詩需謹慎
禍從筆端出
09.?窮得只剩下錢
政策開明人丁旺\救國的玉米、甘薯\資本主義萌芽
10.?別砌墻了,咱們互市吧
明長城,萬里長\我給你東西不就完了嘛
11.?情況不同,對策亦不同
淘氣的挨打,遠游的歸來\金瓶掣簽
12.?流官代替世襲
撤土司,置流官
13.?內收臺灣,外拒夷敵
鄭成功收回臺灣\清朝對決沙俄\東南西北疆域大\抗倭有猛人
14.?明清文化大發展
哲學大佬們\煌煌神作風格異\洋人的小聰明
第二章 西邊日麗東邊雨
07.?八仙過海各有招
天皇很郁悶
資本主義六強中的亞洲國家日本是通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明治維新為什么能夠成功?因為任何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離不開它的歷史傳統。日本國646年大化改新之后,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政權由蘇我氏和物部氏兩個大貴族家庭輪流執掌,后來蘇我氏干掉了物部氏。大化改新時,天皇把蘇我氏干掉,開始親自掌權。天皇掌權不到200年,政權就落到外戚藤原氏手中。藤原氏世世代代出任日本的攝政和關白,攝政是在天皇年幼時替天皇執政,跟多爾袞似的;關白就是天皇長大之后,由藤原氏擔任輔政大臣,還是替天皇處理朝政。所以這二三百年,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攝關政治。天皇大權旁落,由藤原氏說了算,藤原氏就是天皇的姥爺兼舅舅兼岳父。200年當中的歷代天皇,都是藤原家的女孩生出來的。
所以那時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姐姐嫁給了爹,妹妹嫁給了兒子,皇后跟太后原來是親姐倆,有的天皇娶藤原家女孩,能娶祖孫三代,從奶奶一直娶到孫女。整個二三百年,都由藤原氏執政,天皇大權旁落。
12世紀,日本的武士階層崛起。原來武士就是給莊園護院的一幫狗腿子,后來逐漸地發展起來。平氏和源氏兩大武士集團在日本國內展開激烈的混戰。平氏和源氏都是日本天皇的后代,天皇的孩子太多,養不起了,降為臣籍,賜給姓氏,就是源氏和平氏。混戰進行了30年,源氏的首領源賴朝得勝,建立了日本歷史上及時個幕府,這個幕府被稱為鐮倉幕府,因為設在今天東京不遠處的鐮倉而得名。日本開始了幕府統治時期,長達600多年。
鐮倉幕府的及時代將軍源賴朝,從天皇手中得到了征夷大將軍的封號。從這個時代開始,日本的較高統治者變成了幕府將軍,鐮倉幕府統治的時間是從1192年到1333年,就是我國南宋到元朝的時候。忽必烈遠征日本失敗,就是鐮倉幕府統治時期。鐮倉末年,幕府衰微,日本天皇想重新奪回政權,結果被室町幕府打敗,天皇出走吉野,日本分裂,進入南北朝時代。
我小時候流行的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其主人公一休就是南朝后小松天皇的子嗣,一休的母親得寵后遭陷被趕出宮,一休無奈被迫出家,成為日本的一代高僧。在日本國誰都知道他,娶媳婦、納妾、喝酒、吃肉什么都干,也不知道他怎么能成為高僧?可能日本高僧的標準跟中國不一樣。
日本南北朝的動亂持續了60多年,明初的倭亂就是戰亂中失意的武士勾結海盜干的。60多年后,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統一了日本。
室町幕府統一日本之后150年,日本又亂了,本來就是彈丸小國,分成幾十個小彈丸。日本歷史進入到戰國時代,相當于中國明朝中后期,也是倭寇最猖獗那陣子。,德川家康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建立了日本一個幕府——德川幕府。從1192年到1868年這600多年間,天皇沒有任何權力。
大化改新之前,蘇我氏、物部氏執政,天皇沒權。改新之后,天皇有了200年的權力,然后開始了藤原氏的攝關政治。外戚靠邊站之后,就進入到幕府時期,也就是說日本有虛君的傳統。為什么它能夠搞君主立憲,因為天皇習慣了沒權力,有權他不適應了。小日本跟中國較勁的時候,老說我們大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從傳說中的神武天皇到現在的平成天皇,125代,皇統沒有斷絕。你們中國皇上談不上神圣,你們的皇上老換,一會兒李唐,一會兒趙宋,一會兒朱明,所以你們不是奉天承運,我們天皇才奉天承運。
問題是,你換天皇干嗎?外面下大雨,天皇宮里下小雨,睡一宿覺,挪幾個地方,拿盆接著雨,這就是天皇的皇宮。天皇賣字,宮女賣身,只能這么活了。外地諸侯來朝見天皇,天皇及時件事,是去當鋪把朝服贖出來。大臣一來,天皇就哭窮,沒錢啊,借我點錢吧。大臣一給錢,天皇特高興,你說你要幾品官,別不好意思,我給你升。有的天皇即位20年才有錢舉行登基大典,死后20年才能入土為安。這種日子誰要過?所以沒人想替代他,他就萬世一系了,一幫倒霉催的。而日本真正掌權的人換得很勤,100多年一換,這是日本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天皇相當于中國的孔子,哪朝哪代,不管王朝怎么更替,孔子的后代都是衍圣公,到了中華民國,他還是衍圣公,一個道理。日本的天皇不掌權,有虛君的傳統,明治維新后就能夠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等級森嚴不自由
說到明治維新的背景,首先就是封建領主經濟的瓦解。這里面又涉及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日本的社會結構不同于中國,卻同于西方,表面上看,日本跟中國一樣,人分四等——士、農、工、商,但是跟中國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四民的身份不能轉化,中國農工商能成為士,相互可以轉化,通過科舉就能實現。
我們看山西的晉商,開藥鋪的,弄個四品道臺,逢年過節,坐著大轎,出去顯擺,沒問題,直接捐個官就行,所以中國的統治階級基礎牢固。科舉制度一搞,把任何對統治階級不滿的力量都轉化成了擁護的力量。洪秀全要是能考上,他至于造反嗎?清朝可能會多了一個和珅第二,或者直接蓋過和珅了。在中國古代,搞革命推翻統治不容易,因為統治階級的基礎太牢固了。想成功,有捷徑,不用造反,讀書就行,再苦也比掉腦袋強吧。
日本不行,身份是不能轉換的。日本在學中國的時候,有兩個東西沒學,宦官和科舉,宦官沒學挺好,科舉沒學就出問題了。不科舉,怎么選拔官吏?在日本,官吏是世襲的,相當于中國的先秦時代,世卿世祿。要想擔任攝政關白,必須是藤原氏出身,藤原氏后來分成了5家,近衛、鷹司、一條、二條、九條,只有這5家人可以出任攝政關白。甭管攝政關白有用沒用,最起碼名義上是日本較高級的官位。要想擔任征夷大將軍,一定得出身源氏,室町幕府是足利氏,德川幕府是德川氏,但是他們的祖先都出自于源氏,這樣形成了日本森嚴的社會等級。
名義上高高在上的是天皇,幕府給他5萬石白米的年俸,還打七折,外加經常拖欠,天皇要拿5萬石白米養活兩千多家依附于他的公卿。所以生兒子都養不起,只能降為臣籍,賜給姓氏,自謀出路去吧。對不起你了,你夠18歲了,我不管了。天皇只是名義上的較高統治者。
天皇之下就是將軍,這是日本實際上的較高統治者。將軍占有日本1/4最富庶的土地,剩下的3/4,分給260多家大名。
大名相當于我國先秦時代的諸侯,共分三種:譜代大名、親藩大名、外樣大名。譜代大名與將軍同姓,德川氏、水戶氏、一橋氏等,從德川一家繁衍出來的。這種大名,一共就7家,260家大名里,跟將軍同姓的只有7家。咱們先秦時候,周武王分封71個諸侯國,姬姓諸侯40國,就是怕異姓諸侯造反。日本可倒好,同姓諸侯一共就7個。親藩大名要么跟譜代有婚姻關系,要么就是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就歸順德川的,數量也不多。絕大多數大名屬于外樣大名。將軍不待見他們,他們也不待見將軍。現在你兵力強大,我暫時裝孫子,有朝一日,我要起來造反。明治維新能夠成功,靠的是西南四強藩的力量,長州、薩摩、土佐、肥前都屬于外樣大名。像薩摩藩的藩主島津氏,當年對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都不服,仗打得很厲害,他是萬般無奈被迫降曹,一有機會就反。
大名再往下就是武士了。武士也分等級的,較高級的武士叫旗本。日本當時3200萬人口,武士占了200萬人,而旗本武士不到5000人。旗本武士可以出任幕府的各級官職,比如《聰明的一休》里面的新右衛門,他的官職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北京市市長兼北京市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兼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局長。你看他整天嘻嘻哈哈,跟小和尚湊一塊兒玩,其實是相當大的官。他為什么整天跟一休一起玩?因為他是管寺廟的官。旗本武士有的年俸能超過萬石,跟窮大名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而且深受幕府信任。
旗本往下,是御家人武士。御家人在日本也不到兩萬,一般都可以出任大名的各級官職,打仗的時候,都是頂盔冠甲的大將。
再往下,通稱中下級武士,最慘的武士叫足輕。顧名思義,打起仗來他們就是步兵,“足”就是腳丫子,“輕”就是無足輕重,死了就死了。足輕武士打仗沒有盔甲,腦袋上一個斗笠,底下穿著草鞋,挺著竹槍,上去跟人干架。要是在中國,足輕武士也是有可能升到旗本的。岳飛不就是小兵出身的嗎,32歲就當節度使了。可日本不行,日本各級官職都是世襲的,旗本的后代永遠是旗本,御家人的后代永遠是御家人,足輕的后代永遠是足輕。這玩意兒就氣人了,今天的軍隊,就是沒有仗打,少尉滿了三年,照樣升中尉,中尉滿三年,升上尉了,上尉滿四年,我就是少校了。我得一級一級晉升啊,你不能讓我永遠是少尉。原來戰國時代,武士在戰場上立功,斬了敵人的首級,也可以晉升。德川幕府統治200多年,太平盛世,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下級武士有什么機會出人頭地啊?他們的俸祿非常微薄。日本武士的俸祿是發白米,要把白米賣成錢,賣米的時候,米價是米商說了算的,顯然這樣武士就虧了。要不然你就吃米、穿米、喝米,你愛怎么著怎么著。沒辦法,只好遭人家的盤剝,得到的非常少。
本來武士是很驕傲的,他們有兩個特權——稱姓、佩刀。日本人本來都沒姓,只有武士有姓。天皇到現在都沒有姓,天皇全叫×仁,乍一看這日本天皇們的名字,以為是哥倆呢。明治天皇叫睦仁,你看這名字起的,和睦仁愛,其實最孫子了。之后的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天皇叫裕仁,今天的平成天皇叫明仁,皇太子叫德仁。只有武士有姓,老百姓沒姓,有個名招呼就行了,三四郎,七八郎,二百五,取數字圖個吉利。
等明治維新一成功,日本政府覺得老百姓沒有姓,特羞恥,不是文明國家,所以頒布了《苗字必稱令》,在規定期限內,每個人都得有姓,沒姓不給上戶口。日本人沒有中國這么悠久的姓氏傳統,只好逮什么姓什么:山本、山上、山下、山田、田中,山田就是種地的吧,田中更是,還有大島、小島、大橋、小橋。那會兒沒有冰箱、彩電,要不然日本人就會姓這個。姓犬養的,他們家是養狗的;姓豬飼的,他家是養豬的;還有姓豬口的;還有姓御手洗的,就是廁所,也有人說是寺廟里洗手的水池。不管是什么吧,以后到了日本,看到誰家門口掛這個牌子,千萬別以為是公共衛生間。
中國13億人,算上少數民族,5000多個姓氏。日本1.3億人,20多萬個姓。要是哪個姓過百萬,就是大姓了。比如佐藤、田中。在中國的馬路上喊張小姐,會有無數人回頭,不知道你喊誰。你要在日本大街上喊人家的姓,就一個人回頭看你,就他姓這個姓,沒有第二個人。
日本武士腰里都插兩把刀,短的叫肋差,用來割取敵人的首級或者剖自己的肚子。長的,如果是刀刃向上佩帶的,叫打刀,刀刃向下的叫太刀。
武士的發型跟老百姓的也不一樣,頂上留一疙瘩,中間剃掉,后面編成辮子,拿繩一綁,稱為“月代”。武士稱姓佩刀,這是特權。衣衫襤褸的武士,遇到了錦衣玉食的商人,你不給我讓路,拔刀斬之,不負任何責任。武士打造出一把新刀,要試試這刀快不快,夜里上街砍人,碰上流浪漢或者晚上經過的市民,一刀劈死。嘿,我這刀挺快的嘛。第二天警察一看,這兒有一個人身首異處,肯定是武士練刀呢,得了,哥們兒,你認倒霉吧,報了案也沒人管。
日本人最崇拜武士,武士可不是一幫莽夫,他們相當于中國的士這個階層,知識分子階層。他們能文能武,本來很驕傲,現在隨著德川幕府的衰落,經濟水平不斷下降,武士慘了,腰里的兩把刀不帶了,肩膀上多了一把鋤頭,穿著短褲,下地了。有的說鋤禾日當午,我受不了,所以糊傘、糊扇子,日本的手工藝品非常漂亮,美輪美奐。還有這些苦都吃不了的人,干脆給富商當干兒子,或者給富商當上門女婿。在日本,誰要做上門女婿,姓女家的姓,那跟奴隸的地位差不多,受歧視,公司都不要你,覺得你這個人沒本事。你活不下去,可以自殺,好歹像個武士一樣。當上門女婿,你生活倒是無憂了,身份可就變了。
中下級武士對現實的不滿,是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換個老師努力學
日本的土地制度跟中國的大不一樣,是領主土地所有制,土地不能買賣。不像中國,土地可以買賣。你讀了書,科舉做官,買了地,你就由農民變成了地主。岳飛那么愛兵如子,那么廉潔,冤死的時候被抄家,還4000多畝地呢。像韓世忠這些大將,家里都擁有良田幾萬頃,原來都是小兵、窮出身。有了錢,就可以買地,就變成了大地主。但在日本不可能,在歐洲不可能,土地是領主的,領主的土地是分封下來的,相當于中國先秦時代。所以要想獲得土地,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必須造反推翻這個制度,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也是促成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這時候的日本,既有內憂,又有外患。1853年,美國亞洲艦隊司令、海軍準將佩里率領四艘軍艦來到日本的舞鶴港,要求日本開港。此前,日本閉關鎖國200年,只留長崎一地與中國、朝鮮、荷蘭三國通商,沒有幕府的特許狀,日本船是不能出海的,日本漁民出海捕魚,船被吹到別國,如果回國,就是斬首。因此日本漁民漂到俄羅斯就不回來了,回來就是找死。
200年閉關鎖國,現在美國軍艦來了,要求日本開港,日本人拒絕了。日本武士穿上祖傳的華麗的大鎧,騎上寶馬,系上寶刀,帶著隨從,去跟美國人干仗。美國300名海軍陸戰隊員登陸,佩里將軍下令鳴槍前進,一開槍,日本所有的戰馬全驚了,沒聽過這聲音,轉身就跑。日本人劃著小船,準備火燒“赤壁”,給美國軍艦點厲害。美國人一開炮,打不著日本船,太小了,炮彈掀起的浪,就把日本的船全弄沉了。日本人明白,這回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對手。
中國閉關鎖國的時候,對外界的事情不屑于了解,英國在哪兒關我什么事,我知道這個干嗎啊?日本不一樣,每一艘來日本的船和日本歸國的船,都要給幕府交“風說帖”,哪怕道聽途說的事都可以,在國外有什么見聞,現在世界形勢怎么樣,你必須給我個交代。幕府利用這個來了解外部,雖然它閉起了國門,但對外部世界并不陌生,所以日本人一看就明白了,這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我們打不過人家。人家的船是蒸汽動力,幾層樓高,自己那小船,還沒有人家一片螺旋槳大呢,干脆別打了,開關!這一開,國門就被打開了,西方列強開始侵略日本。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日本有什么可侵略的?要啥沒啥,市場、原料它哪有呀?
被侵略中的日本,處境跟中國一樣。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但是今天日本人提起佩里,熱淚盈眶,認為是開國恩人。如果沒有佩里打開日本大門,我們還是那樣閉關鎖國。日本國內給佩里立像,立紀念碑,紀念碑上寫著: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佩里登陸處,落款是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每年將佩里登陸的日子,作為日本的狂歡節,老百姓扮演成佩里威武的樣子。小日本太搞了,真想得開,誰打敗了我,我跟誰學,我玩你的東西,還能玩得比你更好。咱們一說輝煌就是四大發明,但是我們發明了火藥,人家打響了鴉片戰爭,什么都是我們發明的,但是人家都玩得比我們好,還能戰勝我們。而小日本的國門一被打開,日本人就更了解外部的情況了,認識到再這樣統治下去不行。特別是有的日本人認識到幕府統治是日本發展的較大阻力,于是掀起了倒幕運動。
日本的倒幕派是以中下級武士為首組成的。1860年,一艘叫千龍丸號的日本船來到了中國上海,船上有后來明治維新的幾位領導者。他們到上海一看,中國人住的地方,房屋低矮、污水橫流,華人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看見洋人就點頭哈腰。而洋人衣著光鮮、屋宇壯闊、街道整齊,下水道、排水溝之類的弄得特別科學。再一看清軍士兵裝備的武器低劣,日本武士說,給我一萬鐵騎,縱橫大江南北,打這兵,一萬人足夠了。日本武士的發型比較怪異,英國兵沒見過,圍著看,中國人就夠搞的了,男人留根大辮子,日本人更搞,發型更酷,非主流啊。英國人上來就要奪日本武士的刀,日本武士對刀比對他老婆都好,就是賣老婆,也不能賣刀。英國兵想奪,日本武士把寶刀拔出來,隨手一揮,英國兵手中的槍全都給砍斷了,削鐵如泥!陽光下的寶刀,晃得周圍人都睜不開眼。中國兵手里的刀砍樹都會崩,破鐵片子怎么跟人家的百煉精鋼打仗?日本人認識到,我們跟中國學了一千多年,唐化了一千多年,現在中國被洋人打成這樣,“不虞清國疲弱之至斯也”,再跟他學,沒好下場,必須改弦更張,學習歐洲。當務之急,打倒幕府。
倒幕派形成之后,就開始進行倒幕戰爭,推翻幕府的統治,建立了以睦仁天皇為首的明治政府。日本天皇的年號都取自中國的古籍,明治天皇的年號就是出自《易經》:“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昭和”出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今天平成天皇的年號出自《史記》。他們學會了中國文化之后,背信棄義、忘恩負義。
……
……
●《中國青年報》:相比太多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袁騰飛致力于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他嬉笑怒罵的講述風格引起了爭議,但袁騰飛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普及歷史知識,并且讓這種普及變得有趣。
●《廣州日報》:我們習慣于心存敬畏之心,聽人正兒八經地說史,評書好聽,那是野史,袁騰飛從歷史中提煉出幽默來,讓人聽著可樂聽得上癮,還真是難得。
●《羊城晚報》:袁騰飛感情滾燙,一口京片子生脆而兇猛,砍瓜切菜痛下針砭,如同老北京的豆汁,初入口毀人朵頤,細回味悠長綿然。
●《文匯報》:無論是虛擬世界里的網民,還是現實課堂里的學生,所有人被袁騰飛吸引的,是他把“死去”的歷史“活生生”地帶到大眾面前。
●《京華時報》:冷靜、平和的心態,使袁騰飛將自己對歷史的喜愛發揮到了一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袁騰飛的講座聽過一些,很生動,他的知識面很廣,這本書幾乎是包羅萬象,用他富有特征的語句來解說和調侃,很有看點。在活動期間買,非常劃算,里面還贈送了碟,是講座的內容。喜歡歷史的,作為普及程度的讀一讀還是挺有意思的。
他的書挺有名氣,一直想買,歷史類小說現在很火,層出不窮,不過我喜歡,活動的時候買上了,開心,還沒看呢,囤貨中,當當的品質值得信賴……我是當當的忠實客戶,越當當優惠多多,性價比越來越高,滿意度高哦,贊?
挺口語化的文字。之前看過袁騰飛的視頻,覺得蠻好玩的,講的也比較有趣。對于歷史不太好的人來說看看這書能引起了解歷史的興趣。這樣說來也算是一本好書了。
我也不知道當當什么時候對于客戶的態度變成了敷衍,讓人無語凝噎。。。包裝簡直談不上包裝,就是裸裝,好好的書,回來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以前在當當上買書,覺得還可以,真的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演變成這樣。
以前就喜歡看袁騰飛老師的講課視頻,見解獨到,語言犀利。這本書緊跟中學歷史課本,對于我這種將來想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人非常有用。另外說下當當的效率真不是一般的高啊,上午10點下的單,下午3點就拿到書了,驚喜。
物流第二天就到超快,快遞晚間冒小雨送達!敬業啊,幸苦了!給力!到此為止我已經有袁sir目前所有講訴歷史出版書!共同感受特點是幽默、調侃、犀利,讓人閱讀輕松愉快中了解歷史。給力!袁sir出品,騰空五千年,飛翔史云間!給力
袁教頭的歷史最愛聽,嬉笑怒罵中摻雜了人生道理,年紀越大越喜歡歷史,越覺得自己需要充實,很感恩前兩年聽到了老袁的講史視頻,有趣的很,在娛樂中學習進步真的是一件讓人覺得幸運的事
以前買過老版本《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這次購買新版《這個歷史挺靠譜》,重溫袁老師的經典之作。
力挺袁騰飛老師,這個歷史挺靠譜!快遞也很給力噠
很喜歡袁騰飛系列的書籍,就是出于對袁騰飛老師的喜歡。趣味解讀歷史,幽默而又不失真,相信這全三冊又能給我不一樣的收獲。物流速度很快,一天到貨。
我是個不喜歡借書的人,更喜歡坐在圖書館看。但是袁騰飛的書圖書館經常不全,不知道是被人借走還是怎么回事,我只好買上一套,更方便些。希望當當多搞一些活動,算下來,這套書也就三十五左右,趁滿100減40的活動買的
袁sir講史的方式很輕松,以幽默的語言講授嚴肅的歷史,妙趣橫生之余,知識點可一點兒也不含糊。若歷史老師都用此種方式授課,那熱愛歷史的人肯定會比現在多很多。雖然裝幀設計不怎么地,但仍然很贊。
內容其實就是咱們以前學過的中國古代史,但袁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堅定的歷史態度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本都變得可愛起來。跟著袁老師重讀老祖宗的歷史,你會發現這上下五千年簡直就是一部情節跌宕,耐人尋味,讓人欲罷不能的肥皂劇。
這本書把原本呆板的歷史講活了,講有趣了,非常適合歷史初學者或愛好者讀,同時也能對中西歷史事件聯系起來看,更有利于掌握東西方歷史的整體性和宏觀性,我是在一周內讀完三本書的。
吃百家講壇認識袁騰飛,那么有激情,那么博學,有自己的分析,和當年明月都是我的最愛。<<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1.2我都買過,看過,但是《這個歷史挺靠譜》我也不能不買,特別是看了袁騰飛自序以后。
打包,快遞都非常快,第二天就到了,學生很喜歡看!希望這本書能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歷史!現在的自習課不用再偷偷摸摸的玩手機了,可以抱著我剛買回來的書開心的看著!希望當當能一直有大的優惠活動,讓我們買更多的書!
爺爺很喜歡看,書籍印刷得很清晰!物流好。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途徑,這本書給我的觸動很大,好書。,當當網,的書真的太好了,支持當當網,我這個人就是愛看書,不看書就一天睡不著覺,當當網,我的永遠的好朋友,謝謝當當網,快遞配送也很棒,就是好!
《這個歷史挺靠譜》是中國大陸知名教師袁騰飛的脫口秀講壇節目。袁騰飛曾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講述《兩宋風云》、《塞北三朝》。同名書籍也已經出版。[2]
一般,有點失望,文中大部分講得不都是我想看的,而是講各種制度 什么分地,封官啊寫的到挺清楚,但是看不懂。。前幾個朝代加起來講得還沒唐朝的多呢。三國就講了幾頁,五代十國更慘,豪無存在感。。 世界歷史那里我個人覺得講的有點亂。
歷史是有趣味的也是深刻的!袁老師文字總是給人以敬意,讀他的書可以想象到他這個人,睿智而富有批判精神,讀書最重要的不是讀里面的文字,而是要培養自己的想法,了解的想法很重要!歷史就像鏡子照出過去現在和將來!
這書袁騰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博覽群書解密真相,生動活潑地講述了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精彩紛呈地演繹了諸多著名的歷史事件。生脆、兇猛、一語中的,是袁騰飛講史的最大特色。這書!
袁騰飛:中國通俗講史界領軍人物,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引領一代講史新風,善于以幽默犀利、靈活多變的語言風格,講述海量的歷史知識。其獨特的講史風格,贏得了千萬粉絲的熱烈追捧,被廣大讀者朋友昵稱為“袁Sir”。著有暢銷歷史作品《這個歷史挺靠譜》《戰爭就是這么回事兒》系列。
書還沒細看,整體感覺還可以,只是他們選的這個速捷物流太不靠譜了,應該是N天就能收到的,結果打電話問說晚一天N+1天就到了,第二天再打還說沒到應該是發錯地方再弄回來,明天就到了,結果還是沒有到,給孩子買的生日禮物,生日都過了才收到,總之是氣死了
我真服了你們了,這是在干嘛呀,貨發錯了,我說錯了就順便也買了吧,可你們又不肯。說一定要換,有人會主動上門收件,我都一真等了這么多天了也沒有人來收件,直至現在沒有人來處理這件事,你們到底想干嘛呀!我真的太失望了,當當網,以后再也不來,永遠也不來了,煩透了!
字跡清晰,軟塑料皮密封。有一點點小小的折痕,但可以理解。因為去實體書店,高高一摞書中,也有幾本帶折痕的。實體書店雖然能挑選,但價格高。在當當網購書,價格要便宜的多,絕對值的購買。全五星,10 極力推薦。
內容非常多,希望能對歷史學習有幫助!特別喜歡看這種白話文說歷史,(同時也入手了明朝那些事兒)其中也穿插幾幅有趣的插畫易于理解。在課余時間真是不錯的閱讀選擇!這里文科生一枚
袁騰飛,袁大俠!如雷貫耳多年了,懷著崇拜之情,打開裝幀一般的此書,連讀三日,心中翻騰的想法,不吐不快!應該說這本書只是袁老師自己的一廂情愿或者是書商乘火打劫的商業化行為,因為這本書說他是史書吧,算不上,說他是段子吧,不太像,總之是不倫不類!本以為借助袁老師幽默詼諧的表述,可以很輕松的把我國歷史再溫習一下,哪知很多你想看的東西都沒有,全都是一些袁老師走馬觀花+段子發揮,想學郭德綱吧又沒那股勁,好好的正史給說的五迷三道的,無語啊!很多精彩的歷史章節和典故都沒有,也沒有清楚的紀年,看得是云里霧里,最后記住的就是袁老師的偽段子!所…
適合高中學生看,有大學水平的就不要買了,看書的感受是后面有人在拿棒子攆你,太快了,講的,俏皮話不少,可以當相聲聽,要講上下五千年可不是容易的,希望以后他寫書不要求大,就講一個朝代,一個事,講透,講絕,另一個問題,書皮不喜歡,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