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鴉片戰爭圖書
人氣:93

鴉片戰爭

序 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有“以詩證史”說,小說是廣義的詩,亦足證史。王曉秦先生這部新著《鴉片戰爭》,即是充滿詩意的歷史小說。他用如椽大筆,繪形寫神,潑墨重彩地勾畫出一幅鴉片戰爭全景圖:虎門禁煙...

內容簡介

長篇歷史小說《鴉片戰爭》是一部基于中英史料再現艱難時世背后的斑斕世相與政治生態的浩瀚大作。這部揚溢著陽剛之氣的歷史小說,用潑墨重彩的筆法,勾畫出一幅鴉片戰爭的全景圖:大清禁煙,英軍遠征,突襲舟山,關閘之戰,廣州之戰,廈門之戰,浙江之戰,長江之戰,《南京條約》等,一環扣一環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書中人物眾多,場面宏大,中英兩國的帝王將相,軍官士兵,宏商巨賈,流民海盜等,全都粉墨登場。不僅真實再現戰爭的殘酷悲壯,還講述了鴉片戰爭背后道光與疆臣的博弈,官場的隱晦,商人的糾結,民眾的困惑,和中英兩國為這場戰爭引發的內部沖突,在王曉秦生動的描寫中,鴉片戰爭的真實與謊言漸漸浮出水面。

《鴉片戰爭》所采用的史實和相關數字全部基于史料。王曉秦在寫作期間踏勘了鴉片戰爭的所有戰爭遺址,通讀了清史料、英政府文件、英兵參戰日記和回憶錄;并從東莞林則徐紀念館、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和陸軍博物館、美國皮伯迪 埃賽克斯博物館等國內外博物館和圖書館拍攝和收集了1800多幅照片和圖片,精選出100余幅附于書中,它們大部分出自19世紀的中外畫家和參戰官兵之手,不少圖片首次出現,它們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人物風情和戰爭場面,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

王曉秦的視角相當獨特,使得本書不僅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歷史故事,還有對歷史的深刻洞見,校正了傳統的歷史觀念。本書新穎的角度和深厚的文學描寫功力,讓作品具有高度的史料價值、文學價值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王曉秦,高校教師。畢業于四川外國語學院,長期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和北京印刷學院進行教學與研究工作。多年來致力于文史類作品的寫作與研究;精通英文,善于挖掘國外的史料,并與中國史料進行對比研究,成果頗豐。出版過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大傳》等七部著述和十本譯著(含合著)。

目錄

及時卷 山雨欲來風滿樓

及時章 兩總督邂逅相逢

第二章 道光皇帝談禁煙

第三章 樞臣與疆臣

第四章 權相回京

第五章 紅頂掮客

第六章 因義士事件

第七章 天字碼頭迎欽差

第八章 廣州名士

第九章 廣州十三行的官商

第十章 欽差大臣嚴訓行商

第十一章 繳煙諭令

第十二章 商步艱難

第十三章 英國駐澳門商務監督

第十四章 嚴而不惡

第十五章 夷商繳煙

第十六章 水師提督嚴懲竊賊

第十七章 珠江行

第十八章 虎門——金鎖銅關

第十九章 揚州驛

第二十章 閑話清福

第二十一章 舊部歸來

第二十二章 虎門銷煙

第二十三章 觀風試

第二十四章 水至清則無魚

第二卷 威撫痛剿費思量

第二十五章 明托家族 VS 大清帝國

第二十六章 林則徐誤判敵情

第二十七章 東方遠征軍抵達珠江口

第二十八章 勸捐

第二十九章 大門口的陌生人

第三十章 定海的陷落

第三十一章 綏靖舟山

第三十二章 浙江換帥

第三十三章 隱匿不報的關閘之戰

第三十四章 大沽會談

第三十五章 紅帶子伊里布

第三十六章 過境山東

第三十七章 疬疫風行舟山島

第三十八章 浙江和

在線預覽

兩總督邂逅相逢

剛下了一場大雪,廣袤的直隸平原白皚皚一大片,土墻灰瓦茅屋村舍就像蜷縮的枯葉,一動不動地蟄伏在白雪下面,蜿蜒的鄉路和筆直的驛道被大雪封得嚴嚴實實,要不是驛道兩旁矗立著光禿禿的沖天白楊,人們幾乎分不清哪兒是道路哪兒是莊稼地。雖然是冬天,卻未到酷寒時節,漫漫蕩蕩的浮云在淺灰色的天空上吞吞吐吐,移動得十分緩慢。太陽像冰丸子似的若明若暗若隱若現。

辰時過后,驛道上出現了星星點點的行人。兩匹健騾踏著碎步冒冷沖寒,鼻孔里噴著溫濕的白氣,拖著一輛景泰藍戧銀絲圓包頂驛車向北趲行,車頂上插著一面寶藍色鑲紅邊三角旗,旗面上有七個小字:“欽命湖廣總督林”。驛夫搖著鞭子,不時發出“駕——駕——”的吆喝聲,鐵蘑菇頭大輪轂把路上的覆雪壓得“扎扎”作響,輪子后面留下兩道鮮明的車轍。六個帶刀親兵踢動馬刺隨行扈衛,馬蹄鐵掌在驛道上踏出一片“篤篤篤”的悶響。銜尾而行的是一輛驛車,里面坐著隨行雜役。景泰藍包頂驛車是兵部清吏司為二品以上大員出行準備的,坐這種車的人不是朝中重臣就是封疆大吏。

湖廣總督林則徐身穿蘇繡仙鶴補服,雙手捧著銅暖爐,斜倚在車廂里。他五十多歲,一張方圓臉,面色微黑,身體較胖,棕黑色的眸子閃著微光,下巴蓄著棕黑色的胡須。由于連日車馬勞頓寢食淆亂,他的眼瞼微微發黯,有一種心急上火疲累過度的模樣。二十多天前,他接到廷寄,道光皇帝要他進京商議禁煙事宜。他不敢耽擱,把衙門里的事務安排停當后立即出發。依照清吏司的章程,從武昌到北京的驛程是二十七天。林則徐一路催馬趲行,只用二十三天就到達肅安縣(今河北省徐水縣),離北京只剩三天路程。

錢江坐在車廂左側的矮凳上。他是江蘇人,監生出身,二十多歲,他的父親錢韋行官拜山西按察使a,與林則徐是同年進士,私交極好。三年前錢江參加會試名落孫山,一時沒有去處,林則徐將他納入幕中,做了九品知事。會試是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明年春天又是一次機會。錢江想再試一把,林則徐也有心成全他,特意帶他同行。錢江是佐貳雜官,照理說不應與林則徐同乘一車,但他頭腦聰明手腳伶俐,說話辦事一不拖泥二不帶水,頗得林則徐的賞識。此外,錢江還是一個消息靈通的角色,當年他在國子監讀書時,常去嗷嘈市井閑逛,利用父親的關系夤緣攀附,出入京官私邸,與仕宦之家和三教九流全能搭上話。他大事牢記小事不忘,官場奇聞民間飛語,天文地理草木魚蟲,無所不知。平淡無奇的事情經他一轉述,立馬變得奇特雜糅吊詭怪譎,既鮮活又生動。二十多天驛程單調乏味,有他在身邊佐幕贊畫,忙時差委辦事,閑時講述奇聞,這樣的伴食幕僚打著燈籠都難找。所以,林則徐叫他同乘一車。

林則徐漫不經心地問道:“錢江,你這么聰明的人,上次會試怎么會落榜呢?”錢江一哂:“晦氣唄。那年的策論考題太離譜,我劍走偏鋒押錯題了。”林則徐眉毛一翹:“怎么個錯法?”錢江道:“您老還不知道,歷科會試的考題都出自四書,舉子們誰不把四書倒背如流?考官們都怕題目流俗被人猜中,變著法子出偏題怪題,什么‘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這樣的考題是斷然不會出的。考生們也全往艱、險、奇、澀的犄角旮旯里猜,事先打好腹稿,做上一二十篇。沒想到那年的考題流俗得不能再流俗,題目居然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錢江的表情生動,雖是拉扯舊事,卻像歷歷在目。

林則徐微微一笑。這個考題確實流俗,是塾館里的教書先生們拿來考童子的,充其量放在知縣或知府衙門的試題中。國家掄才大典出了一道近于民諺的考題,的確出人預料。但此話出自《論語 泰伯》,誰敢說它不是堂堂正正的會試考題。

錢江眨著眼接著敘講:“我坐在考棚里反復琢磨。孔圣人的千古名言簡約濃縮模糊多義歧解萬端,要想在幾千舉子里脫穎出來,非得俗里求異舊里翻新不可。于是我從斷句處著手,將題目斷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頭緒一厘清,心境豁然開朗,下筆如神,洋洋灑灑兩千言大卷很快做成。”錢江巧舌如簧,林則徐啞然失笑:“曲解圣人言,還指望金榜題名?”錢江笑道:“我以為那篇答卷肯定能給考官們留下好印象,滿心歡喜出了考棚。一問左右兩棚的舉子,他們的思路與我大同小異,全要舊里翻新。左面那位仁兄將考題斷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右面那位老弟更有新意,將考題斷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林則徐笑得肚皮發顫:“一群舉子郢書燕說,合伙糟蹋圣人言。要是我當考官,也只能當作笑料打發到廢卷里。”錢江一縮脖子:“事后我才明白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金榜題名沒指望了。”

林則徐斂了笑容:“不過,‘民可使,知之’——這個說法有道理,總比讓三億多大清臣民渾渾噩噩無知無識好。錢江呀,這次入京,躍過龍門固然好,但凡事都得有兩手準備,萬一落榜,有何打算?”一次會試就金榜題名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上了進士榜的十有八九都是三番五次反復折騰才躍過龍門。錢江道:“世伯,坊間流傳一副對聯,出自一個老秀才。那位老先生十九次鎩羽而歸依然要考,他寫的是:‘諸生,壯心不已;一千年不死,老腳還來。’晚生的腿腳還輕靈呢。”錢江一邊說一邊彈了彈腳上的官靴。

錢江一席話勾起林則徐的追憶。他年輕時頭懸梁錐刺股,三更燈火五更雞,歷經了六場文戰才熬下一個紅頂子,對科場競爭之慘烈有切身體會。他把銅手爐往身邊一放:“好,年輕后生就得有志氣!我十四歲考取秀才,二十歲中舉,嘉慶十一年赴京會試,不中,嘉慶十四年再試,又敗北。但我沒有灰心喪氣,嘉慶十六年第三次赴京考取二榜進士,點翰林,熬到現在,封圻一方,代天子牧民。要不是當初咬住根本不放松,現在只能當個教書先生。”

錢江仰頭看了林則徐一眼,頑皮一笑:“自古華山一條道,有人到了一百歲依然要考,我才第二次嘛。”“哦,還有考到一百歲的?”“有,康熙朝時,廣東順德有個叫黃章的,是個商人,他四十歲考中秀才,六十一歲補廩生,七十二歲把生意交給兒子打理,九十八歲要考舉人。老先生精力過人體力充沛,先后娶過三妻二妾,生了十三個兒子十二個女兒,膝下有二十六個孫子三十八個曾孫,連三個玄孫都開始牙牙學語蹣跚邁步了。這么一個五世同堂的人瑞,不在家里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卻以期頤之年操筆上陣在科場上博取功名,就是因為那股子無窮無盡的精力沒處宣泄。學政大人聽說有九十八歲的老壽星要進科場,又驚又奇,親自接見他。學政大人年過半百,但在黃老先生面前無法擺官架子,懷著一顆尊老敬老崇老愛老之心讓座敬茶,剴切規勸:科舉是朝廷遴選人才的考試。依照成例,凡有秀才功名者,不論是哪年考取的,都可以參加鄉試,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官,除非皇上特旨加恩留用,四品以下官員六十歲休致,三品以上官員七十歲還鄉。老壽星高齡應試難有勝算,即便考中了,也無緣步入仕途。但是,朝廷為了給后生才俊樹立榜樣,鼓勵天下庶民活到老學到老,明文規定,凡是七十歲以上的耆老前來應試,各省學政衙門可以網開一面,上報禮部,轉請皇上恩賜舉人功名,不必實考。但老壽星說朝廷雖然限定了做官的年齡,卻沒有限定考試的年齡,自己雖然老手老腳,也要給耆年老儒們爭一口氣。他不要虛號寵優,只要實實在在的真功名。老先生說到做到,鄉試開考那天,他一頭鉆進三尺考棚,任憑蚊叮蟲咬,熬了三天三夜,居然考中了!最令人稱奇的是,老壽星中舉后還要再上一層樓,參加第二年的會試,要考進士!舉子赴京考試,向來由官府安排車馬食宿,費用報銷。從廣州到北京有四千八百里之遙,乘坐公家馬車也得走六十天,要是碰上壞天氣,搞不好得走兩個半月。年輕人走千里路尚且不易,何況九十九歲的老翁?但老壽星固執得很,不論是家人勸說還是學政大人勸阻,都矢志不移。老壽星一路的吃喝行止全由曾孫照料。九十九的人可以虛稱百歲,他入考場時提了一盞燈籠,上面寫了四個大字‘百歲觀場’,意思是,百歲老人做官無指望,考上考不上無所謂,入場考試僅是增加一點兒閱歷而已。開科取士有千年歷史,百歲壽星入京應試卻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把皇上都驚動了。大臣們說,這是上天吉照,老壽星是人瑞,無論如何要取中。于是黃老先生金榜題名,成了進士。”

錢江眉飛色舞,把一則傳說渲染得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就在這時驛車“嘎”的一聲停了。驛夫拉住手閘,扭轉頭扯著嗓子大聲問:“林大人,前面有儀仗,要不要讓道?”林則徐是從一品封疆大吏,走到哪里都是別人給他讓道,鮮有他給別人讓道的。莫非碰上皇親國戚了?林則徐將腦袋探出窗外,手搭涼棚一望,果然見一隊儀仗和親兵簇擁著一乘綠呢大官轎,威風凜凜踏雪而來。隊列前有五塊紅底黑字官銜牌,上面赫然寫著“文淵閣大學士”、“一等奉義侯”、“欽命直隸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督御史”字樣,后面是一長串大小青扇明黃傘,兵拳旗槍雁翎刀,原來碰上直隸總督琦善了——道光五年琦善任兩江總督時林則徐官拜江蘇按察史,琦善是他的上司。林則徐吩咐道:“遇上琦相了,讓道!”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北風雪**的評論:

書內容很好,文筆優美。

2017-09-30 13:13: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很好,看完后追加評論

2017-11-13 18:48: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藏書必備!!!!!!!!!!!!!

2017-11-15 16:51: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波瀾壯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歷史小說!

2017-06-27 15:29: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就是大家之作

2017-06-28 11:17:07
來自書香宅**的評論:

鴉片戰爭 很好的歷史小說,內容生動,引人入勝,點贊!

2017-07-14 01:02:03
來自z***0(**的評論:

遇上搞活動買的,性價比高。

2017-07-15 17:54: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歷史小說是理解歷史的捷徑

2017-07-22 00:39: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錯書了請客服給我退一下錢謝謝

2017-07-28 11:27:09
來自tonglin**的評論:

情節很好,對鴉片戰爭有個全新的認識。

2017-08-10 20:49:05
來自大劉哥**的評論:

正版好書,裝幀精美,價格實惠,先囤下慢慢讀。

2017-08-14 22:39:14
來自衍水光**的評論:

欣賞作者文筆,買來學習借鑒!欣賞作者文筆,買來學習借鑒!

2017-08-20 17:23:34
來自唐***0(**的評論:

很吸引人,文筆流暢

2017-09-06 21:23:36
來自j***p(**的評論:

一直想買的書,終于有折扣了,果斷入手

2017-09-12 16:33:20
來自1982han**的評論:

挺好的讀一讀看一看了解一下

2017-09-13 10:48:45
來自leegodo**的評論:

每一個歷史問題都值得重新打磨!

2017-09-13 11:05:21
來自臥龍崗**的評論:

好看,洋洋灑灑80萬字,一看就停不下來,

2017-09-17 00:20:30
來自黃金燒**的評論:

鴉片戰爭 過了愛做夢的年紀,也沒有太多感慨來懷念青春。身邊的朋友拿著手機玩游戲,我卻捧著自己喜歡的書細細品。36歲的階段,是應該游戲人生還是回歸平靜?

2017-10-01 23:00: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內容特別好,值得一看,就是快遞包書有點粗糙,有點損壞了,不過不影響閱讀

2017-10-16 12:41:27
來自獨孤求b**的評論:

鴉片戰爭 包裝不錯,還沒看,看完再來評價

2017-11-02 23:28:00
來自導***(**的評論:

裝幀精美,包裝完好,經典必讀。

2017-11-03 14:33: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正版,好書,值得收藏

2017-11-07 18:43: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厚重的一部歷史書,全新的視角再現當年那段歷史!

2017-09-12 10:50: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真實展現了鴉片戰爭的歷史景象!情節引人入勝!

2017-09-14 22:02:19
來自黑衫俠**的評論:

鴉片戰爭 不錯的歷史小說,雖不能與高陽先生等人的歷史小說相比,但有這種水平也算是可以的。

2017-08-07 17:26:21
來自奔向海**的評論:

鴉片戰爭 近年歷史小說的用心之作,雖然歷史小說熱已經過去,不過還是值得一看。

2017-10-10 08:26: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老媽買的,用小說的形式展示歷史,細節可以深入人心,對歷史的理解更多元更深刻。老媽很喜歡,正在讀。

2017-08-20 07:36: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鴉片戰爭 看完才知道我們對鴉片戰爭了解得太少了。這是一部全新視角秉筆直書更加客觀的鴉片戰爭,是一部基于中英史料再現艱難時世背后的斑斕世相與政治生態的浩瀚大作。完全不輸二月河!推薦!

2017-06-26 15:09:04
來自海凝之**的評論:

鴉片戰爭 強烈推薦!很久沒有讀到這么好看的歷史小說了。作者的史料功力和文學功力均屬上上乘。對道光時期的中國和英國,有了更為真實更為立體的再現。書后還配有很多彩色圖片,包括《南京條約》的原件簽字頁,義律致琦善的照會,都是珍藏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讓人大開眼界。值得購買!

2017-06-26 15:19:02
來自海青悟**的評論:

鴉片戰爭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但過去我們對它的認知,說實話是偏面的,在當時國際的背景下,這是一場必然要發生的戰爭,并且大清帝國是一定會戰敗的,對這一點,我們的認識是不夠的。這本書全景式的展現了這一戰爭的全貌,值得一讀。

2017-11-07 01:46:41
來自**(匿名**的評論:

鴉片戰爭 背封的上架建議雖是小說,但作者依據中英雙方文獻,人物設定高度尊重史實,事件經過全都有案可查,作者只是做了文學性的描述。這場戰爭的前因后果,相關人員,在書中均得到清楚交代。同時,本書并不局限鴉片戰爭一個事件,19世紀中葉清王朝的政治社會生態,在這本書中也得到完整的呈現。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而鴉片戰爭是這一回歸的前因,本書在今年出版,是對香港回歸一個很有意義的紀念。

2017-07-17 12:51: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