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版《鏡花緣》采用清道光十二年芥子園重刻版定本為底本。作者在成書之后陸續對內容做了多次修訂,因此本版在文字細節上多處優于較早版本。
封面形象來自清孫繼芳繪《鏡花緣》圖,另外還精選其中四幅插圖配在正文前,全彩印刷,紙張優良,盡力還原精美有趣的畫面。
內文采用瑞典輕型紙,柔軟輕便,容易翻閱,適合長時間閱讀。整本書材質優良,排版考究。
李汝珍(約1763-1830)
字松石,號松石道人,大興(今屬北京)人。
長期寓居海州,拜名儒凌廷堪為師。
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圍棋、象緯、篆隸等。
晚年著《鏡花緣》,歷時十余年。
另有音韻學著作《李氏音鑒》、圍棋專著《受子譜》。
目錄
及時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001
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006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010
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013
第五回 俏宮娥戲嘲杹皮樹 武太后怒貶牡丹花 017
第六回 眾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021
第七回 小才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027
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游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031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圣超凡 036
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042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游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 049
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053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061
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066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 071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077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 083
第十八回 辟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089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 095
第二十回 丹桂巖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101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107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114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 120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126
第二十五回 越危垣潛出淑士關 登曲岸閑游兩面國 131
第二十六回 遇強梁義女懷徳 遭大厄靈魚報恩 136
第二十七回 觀奇形路過翼民郡 談異相道經豕喙鄉 142
第二十八回 老書生仗義舞龍泉 小美女銜恩脫虎穴 148
第二十九回 服妙藥幼子回春 傳奇方老翁濟世 153
第三十回 覓蠅頭林郎貨禽鳥 因恙體枝女作螟蛉 159
第三十一回 談字母妙語指迷團 看花燈戲言猜啞謎 164
第三十二回 訪籌算暢游智佳國 觀艷妝閑步女兒鄉 173
第三十三回 粉面郎纏足受困 長須女玩股垂情 179
第三十四回 觀麗人女主定吉期 訪良友老翁得兇信 183
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187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東床婿 壯士愁為舉桉妻 193
第三十七回 新貴妃反本為男 舊儲子還原作女 198
第三十八回 步玉橋茂林觀鳳舞 穿金戶寶殿聽鸞歌 203
第三十九回 軒轅國諸王祝壽 蓬萊島二老游山 208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棄凡塵 走瀚海牽腸歸故土 213
第四十一回 觀奇圖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典 220
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后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 234
第四十三回 因游戲仙猿露意 念劬勞孝女傷懷 239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嶺上訪紅蕖 老道姑舟中獻瑞草 245
第四十五回 君子國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嶺下遇山精 250
第四十六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發慷慨儲君結伴 256
第四十七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鏡花嶺孝女尋親 261
第四十八回 睹碑記默喻仙機 觀圖章微明妙旨 265
第四十九回 泣紅亭書葉傳佳話 流翠浦搴裳覓舊蹤 272
第五十回 遇難成祥馬能伏虎 逢兇化吉婦可降夫 277
第五十一回 走窮途孝女絕糧 得生路仙姑獻稻 284
第五十二回 談春秋胸羅錦繡 講禮制口吐珠璣 289
第五十三回 論前朝數語分南北 書舊史揮毫貫古今 296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竊書 顯奇能紅女傳信 302
第五十五回 田氏女細談妙劑 洛家娃默禱靈簽 307
第五十六回 詣芳鄰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312
第五十七回 讀血書傷情思舊友 聞兇信仗義訪良朋 318
第五十八回 史將軍隴右失機 宰少女途中得勝 323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難 史英豪嶺下招兵 327
第六十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賓 331
第六十一回 小才女亭內品茶 老總兵園中留客 338
第六十二回 綠香園四美巧相逢 紅文館群芳小聚會 342
第六十三回 論科場眾女談果報 誤考試十美具公呈 347
第六十四回 賭石硯舅甥斗趣 猜燈謎姊妹陶情 352
第六十五回 盼佳音虔心問卜 預盛典奉命掄才 358
第六十六回 借飛車國王訪儲子 放黃榜太后考閨才 366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謁師 老國舅黃門進表 373
第六十八回 受榮封三孤膺敕命 奉寵召眾美赴華筵 380
第六十九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眾美初臨晚芳園 386
第七十回 述奇形蠶繭當小帽 談異域酒壇作煙壺 390
第七十一回 觸舊事神往泣紅亭 聯新知情深凝翠館 394
第七十二回 古桐臺五美撫瑤琴 白(艸術)亭八女寫春扇 399
第七十三回 看圍棋姚姝談弈譜 觀馬吊孟女講牌經 405
第七十四回 打雙陸嘉言述前賢 下象棋諧語談故事 413
第七十五回 弄新聲水榭吹簫 隱俏體紗窗聽課 419
第七十六回 講六壬花前闡妙旨 觀四課牖下竊真傳 424
第七十七回 斗百草全除舊套 對群花別出新裁 430
第七十八回 運巧思對酒縱諧談 飛舊句當筵行妙令 437
第七十九回 指迷團靈心講射 擅巧技妙算談天 442
第八十回 打燈虎亭中賭畫扇 拋氣球園內舞花鞋 449
第八十一回 白(艸術)亭董女談詩 凝翠館蘭姑設宴 455
第八十二回 行酒令書句飛雙聲 辯古文字音訛疊韻 462
第八十三回 說大書佐酒為歡 唱小曲飛觴作樂 469
第八十四回 逞豪興朗吟妙句 發婆心敬誦真經 475
第八十五回 論韻譜冷言譏沈約 引毛詩佳句美莊姜 481
第八十六回 念親情孝女揮淚眼 談本姓侍兒解人頤 486
第八十七回 因舊事游戲仿楚詞 即美景詼諧編月令 491
第八十八回 借月旦月姊釋前嫌 逞風狂風姨泄舊忿 497
第八十九回 闡玄機歷述新詩 溯舊跡質明往事 503
第九十回 乘酒意醉誦凄涼句 警芳心驚聞慘淡詞 509
第九十一回 拆妙字換柱抽梁 掣牙簽指鹿為馬 517
第九十二回 論果()佳人施慧性 辯壺盧婢子具靈心 524
第九十三回 百花仙即景露禪機 眾才女盡歡結酒令 530
第九十四回 文艷王奉命回故里 女學士思親入仙山 536
第九十五回 因舊恙筵上談醫 結新交庭中舞劍 541
第九十六回 秉忠誠部下起雄兵 施邪術關前擺毒陣 546
第九十七回 仙姑山上指迷團 節度營中解妙旨 553
第九十八回 逞雄心挑戰無火關 啟欲念被圍巴刀陣 558
第九十九回 迷本性將軍游幻境 發慈心仙子下凡塵 563
及時百回 建奇勛節度還朝 傳大寶中宗復位 571
第三十二回訪籌算暢游智佳國觀艷妝閑步女兒鄉
行了幾日,到了女兒國。船只泊岸。多九公來約唐敖上去游玩。唐敖因聞得太宗命唐三藏西天取經,路過女兒國,幾乎被國王留住,不得出來,所以不敢登岸。多九公笑道:“唐兄慮的固是。但這女兒國非那女兒國可比。若是唐三藏所過女兒國,不獨唐兄不應上去,就是林兄明知貨物得利,也不敢冒昧上去。此地女兒國卻另有不同。歷來本有男子,也是男女配合,與我們一樣。其所異于人的,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男女雖亦配偶,內外之分,卻與別處不同。”唐敖道:“男為婦人,以治內事,面上可用脂粉,兩足可須纏裹?”林之洋道:“聞得他們最喜纏足,無論大家小戶,都以小腳為貴。若講脂粉,更是不能缺的。幸虧俺生中原,若生這里,也教俺裹腳,那才坑死人哩!”因從懷中取出一張貨單道:“妹夫,你看,上面貨物就是這里賣的。”唐敖接過,只見上面所開脂粉、梳篦等類,盡是婦女所用之物。看罷,將單遞還道:“當日我們嶺南起身,查點貨物,小弟見這物件帶的過多,甚覺不解,今日才知卻是為此。單內既將貨物開明,為何不將價錢寫上?”林之洋道:“海外賣貨,怎肯預先開價,須看他缺了那樣,俺就那樣貴。臨時見景生情,卻是俺們飄洋討巧處。”唐敖道:“此處雖有女兒國之名,并非純是婦人,為何要買這些物件?”多九公道:“此地向來風俗,自國王以至庶民,諸事儉樸。就只有個毛病,最喜打扮婦人。無論貧富,一經講到婦人穿戴,莫不興致勃勃,那怕手頭拮據,也要設法購求。林兄素知此處風氣,特帶這些貨物來賣。這個貨單拿到大戶人家,不過三兩日就可批完,臨期兌銀發貨。雖不能如長人國、小人國大獲其利,看來也不止兩三倍利息。”唐敖道:“小弟當日見古人書上有'女治外事,男治內事'一說,以為必無其事,那知今日竟得親到其地。這樣異鄉,定要上去領略領略風景。舅兄今日滿面紅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約貨物定是十分得彩,我們又要暢飲喜酒了。”林之洋道:“今日有兩只喜鵲,只管朝俺亂噪,又有一對喜蛛,巧巧落俺腳上。只怕又像燕窩那樣財氣,也不可知。”拿了貨單,滿面笑容去了。
唐敖同多九公登岸進城,細看那些人,無老無少,并無胡須,雖是男裝,卻是女音,兼之身段瘦小,裊裊婷婷。唐敖道:“九公,你看,他們原是好好婦人,卻要裝作男人,可謂矯揉造作了。”多九公笑道:“唐兄,你是這等說,只怕他們看見我們,也說我們放著好好婦人不做,卻矯揉造作,充作男人哩。”唐敖點頭道:“九公此話不錯。俗話說的,習慣成自然。我們看他雖覺異樣,無如他們自古如此。他們看見我們,自然也以我們為非。此地男子如此,不知婦人又是怎樣?”多九公暗向旁邊指道:“唐兄,你看那個中年老嫗,拿著針線做鞋,豈非婦人么?”
唐敖看時,那邊有個小戶人家,門內坐著一個中年婦人。一頭青絲黑發,油搽的雪亮,真可滑倒蒼蠅。頭上梳一盤龍鬏兒,鬢旁許多珠翠,真是耀花人眼睛。耳墜八寶金環,身穿玫瑰紫的長衫,下穿蔥綠裙兒。裙下露著小小金蓮,穿一雙大紅繡鞋,剛剛只得三寸。伸著一雙玉手,十指尖尖,在那里繡花。一雙盈盈秀目,兩道高高蛾眉,面上許多脂粉。再朝嘴上一看,原來一部胡須,是個絡腮胡子!看罷,忍不住撲嗤笑了一聲。那婦人停了針線,望著唐敖喊道:“你這婦人,敢是笑我么?”這個聲音,老聲老氣,倒像破鑼一般,把唐敖嚇的,拉著多九公朝前飛跑。那婦人還在那里大聲說道:“你面上有須,明明是個婦人。你卻穿衣戴帽,混充男人!你也不管男女混雜!你明雖偷看婦女,你其實要偷看男人。你這臊貨!你去照照鏡子。你把本來面目都忘了!你這蹄子,也不怕羞!你今日幸虧遇見老娘,你若遇見別人,把你當作男人偷看婦女,只怕打個半死哩!”唐敖聽了,見離婦人已遠,因向九公道:“原來此處語音卻還易懂。聽他所言,果然竟把我們當作婦人。他才罵我'蹄子'。大約自有男子以來,未有如此奇罵,這可算得千古及時罵。我那舅兄上去,但愿他們把他當作男人才好。”多九公道:“此話怎講?”唐敖道:“舅兄本來生的面如傅粉,前在厭火國,又將胡須燒去,更顯少壯。他們要把他當作婦人,豈不耽心么?”多九公道:“此地國人向待鄰邦最是和睦,何況我們又從天朝來的,更要格外尊敬。唐兄只管放心。”
唐敖道:“你看路旁掛著一道榜文,圍著許多人在那里高聲朗誦,我們何不前去看看?”走進聽時,原來是為河道壅塞之事。唐敖意欲擠進觀看。多九公道:“此處河道與我們何干,唐兄看他怎么?莫非要替他挑河,想酬勞么?”唐敖道:“九公休得取笑。小弟素于河道絲毫不諳。適因此榜,偶然想起桂海地方,每每寫字都寫本處俗字?即如'(大坐)'字就是我們所讀'穩'字,'(不生)'字就是'終'字,諸如此類,取義也還有些意思,所以小弟要去看看,不知此處文字怎樣??丛谘蹆?雖算不得學問,廣廣見識,也是好的。”分開眾人進去,看畢,出來道:“上面文理倒也通順,書法也好。就只有個'(不長)'字,不知怎講。”多九公道:“老夫記得桂海等處都以此字讀作'矮'字,想來必是高矮之義。”唐敖道:“他那榜上講的果是堤岸高(不長)之話,大約必是'矮'字無疑。今日又識一字,卻是女兒國長的學問,也不虛此一行了。”
又朝前走,街上也有婦人在內,舉止光景,同別處一樣,裙下都露小小金蓮,行動時腰肢顫顫巍巍。一時走到人煙叢雜處,也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那種嬌羞樣子,令人看著也覺生憐。也有懷抱小兒的,也有領著小兒同行的。內中許多中年婦人,也有胡須多的,也有胡須少的,還有沒須的。及至細看,那中年無須的,因為要充少婦,惟恐有須顯老,所以拔的一毛不存。唐敖道:“九公,你看,這些拔須婦人,面上須孔猶存,倒也好看。但這人中下巴,被他拔的一干二凈,可謂寸草不留,未免失了本來面目,必須另起一個新奇名字才好。”多九公道:“老夫記得《論語》有句'虎豹之鞟'。他這人中下巴,都拔的光光,莫若就叫'人鞟'罷。”唐敖笑道:“'鞟'是'皮去毛者也'。這'人鞟'二字,倒也確切。”多九公道:“老夫才見幾個有須婦人,那部胡須都似銀針一般,他卻用藥染黑,面上微微還有墨痕,這人中下巴,被他涂的失了本來面目。唐兄何不也起一個新奇名字呢?”唐敖道:“小弟記得衛夫人講究書法,曾有'墨豬'之說。他們既是用墨涂的,莫若就叫'墨豬'罷。”多九公笑道:“唐兄這個名字不獨別致,并且狠得'墨'字、'豬'字之神。”二人說笑,又到各處游了多時。
回到船上,林之洋尚未回來。用過晚飯,等到二鼓,仍無消息。呂氏甚覺著慌。唐敖同多九公提著燈籠,上岸找尋。走到城邊,城門已閉,只得回船。次日又去尋訪,仍無蹤影。至第三日,又帶幾個水手,分頭尋找,也是枉然。一連找了數日,竟似石沉大海。呂氏同婉如只哭的死去活來。唐、多二人仍是日日找尋,各處探信。
誰知那日林之洋帶著貨單,走進城去,到了幾個行店,恰好此地正在缺貨。及至批貨,因價錢過少,又將貨單拿到大戶人家。那大戶批了貨物,因指引道:“我們這里有個國舅府,他家人眾,須用貨物必多,你到那里賣去,必定得利。”隨即問明路徑,來到國舅府。果然高大門第,景象非凡。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這部《鏡花緣》的結構,很有點像司威夫特的《海外軒渠錄》(今譯《格列佛游記》),是要借一些想象出來的“海外奇談”來譏評中國的不良社會習慣的……幾千年來,中國的婦女問題,沒有一個人能寫的這樣深刻,這樣忠厚,這樣怨而不怒,《鏡花緣》里的女兒國一段是永遠不朽的文學。
--胡適
其于社會制度,亦有不平,每設事端,以寓理想,惜為時勢所限,……又其羅列古典才藝,亦殊繁多,……惟經作者運心,剪裁運用,故亦頗有雖為古典所拘,而尚能綽約有風致者。
--魯迅
我幼年時候所喜歡的是《鏡花緣》。林之洋的冒險,大家都是賞識的,但是我所愛的是多九公,因為他能識得一切的奇事和異物。
--周作人
昨天一拿到買的全部書第一本看的就是這本,雖然才看了沒多久,但是真的很好看啊,真的是中國版的《格列佛游記》哈哈哈,作者腦洞比較大,書放在宿舍所以拍不了照了
根本停不下來,喜歡到骨子里了。現在就想寫篇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感受傳統的中華文化,體驗那個時代的經典,鏡花緣給了我新的體驗,豎個大拇指!??!
這個版本印刷很精美,質感美感都不錯,值得收藏。書很厚,拿在手里卻不重,閱讀感受挺好的。里面排版也很舒服,拿著就想讀?!剁R花緣》小的時候看過,現在重溫一下,仍然覺得十分有趣。
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終于看完了這本宏篇巨作!迫不及待來評論!書的精彩之處是你無法想象的,只有自己去讀,去看,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每個年齡段都可以讀的書
特別好的書,李汝珍真是才子,難怪魯迅說是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
真真假假我不知,夢里鏡里或是夢,夢醒官場皆是虛空,還是了卻耳邊的紛紛擾擾,逃離塵世吧!《鏡花緣》我讀了三周,終于讀完。思緒萬千,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一本書承載著作者對社會的抨擊,諷刺,以及對自己理想中社會的憧憬。寫作過程卻不無聊,反而充滿了詼諧幽默,讓人不禁捧腹。不愧是古代的經典,也不愧是流傳至今的好書?。。?
在十五歲的時候讓我笑的肚子疼的《鏡花緣》不是二十二歲時讓我因為它暗含的道理、其中的諷喻瘋狂著迷的典藏版《鏡花緣》。不同年齡段不同感悟
唐敖所到各國,我最喜歡的還是君子國,雖衣冠帶劍但是卻很謙讓。心向往之,好書大概就是能讓你心生向往吧。好書值得推薦!
書籍帶給我的就像是另一個遙遠的世界,我不能達到,但是可以感受到??戳恕剁R花緣》,感覺自己也去過小人國、女兒國、白民國……
鏡花緣,真的很有意思!里面唐敖經歷了小人國、白民國、女兒國等,有著最奇特的想象力和辛辣不失幽默的諷刺!
好書,我這當代青年也能讀的了古代的文藝范兒,里面有很多詩詞,我本身對詩詞什么的沒研究不太懂,但是知道很有文采很棒,最重要的是鏡花緣的故事脈絡我很喜歡。
之前看了推薦游記的書,其中就有這本鏡花緣。這次終于買了,讀后發現此游記非彼游記,印刷和紙質都很棒,聞名已久的一本書,很多公眾號都推薦過。有幸拜讀??!
聽說非常多的大師級人物在他們的讀書生涯中都有這本書,所以很想讀來看看。再者鏡花緣是咱們本土的經典名著,身為古典文化愛好者,必須要讀一讀啊
十年后再看《鏡花緣》才發現,這原來是中國版的《格列佛游記》。之前看那些隱喻都看不懂,只知道圖個樂,現在再看,果然是長大了,都能讀出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了。
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精致的鏡花緣。書籍的每一處都非常貼心合理,比如插圖、紙張、紙質、標題、字體等,這真是一本給人帶來愉悅感喜悅感的好書!好書滿分推薦一波!
《鏡花緣》里的女兒國一段是永遠不朽的文學,胡適這一段評價也是很高了。很經典的一本小說,里面探討的一些問題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讓我來仰天大喊:我要去女兒國!我要去女兒國!感謝《鏡花緣》,帶我走到了這么多“未知”的地方,也讓我觀到了清代那個時候的無奈。
買完鏡花緣三個月了,從讀完后,感覺閱讀理解水平提高了很多,現在做語文試卷錯誤率都沒那么高了,我才不會告訴她們,我是讀了鏡花緣才提高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給這版本的《鏡花緣》打滿分的原因如下:第一,封面精美,很有清代的氣息。第二,排版很整齊,字體很合適,讓人看著很舒服,不會有厭煩心理。第三,內容充實,人物飽滿。男主每到的一個地方,都充滿了神奇色彩,讓人無法抗拒。第四,運用了諷喻,夸張等寫法,抨擊了當時的男權社會,給人心理上的震撼。給滿分不為過。
小學時候沒多少課外書讀,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城里的堂哥家捎回來的不要的畫本,里面就有《鏡花緣》,許是資源匱乏,那時常常翻閱,如今竟然是唯一能有印象的書之一。長大再沒讀過,心喜!
我這人讀書從來不往心里去,很多的時候看過一遍就忘了。但是這本書,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的第一本書,就因為它的封面實在是很精美。讀了一半就深陷其中了,感覺越來越想往下看,書好,買的值,我很喜歡~
《鏡花緣》小時候就看過,記得有百花仙子,小人國,兩面國,很有意思?,F在買來重溫,感覺童年的記憶都被激活了,還看出了很多之前沒有的深意。總之是很好很經典的一本書,這個版本也不錯,很精致,值得購買。
別人喜不喜歡我是不知道。反正我這個古典小達人是真的喜歡。讀了好多年的古典名著,出了這個典藏版才開始讀鏡花緣,有些慚愧,不過好在還不算晚。讀完后我就要珍藏起來,留給未來我的孩子我的子孫們。
果麥出的這版《鏡花緣》,真的很令人驚喜。裝幀設計一如既往的精美別致,高大上,紙質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就想讀。底本選的也不錯,??眹乐?,沒發現什么訛誤。古典小說版本層出不窮,能做到如此用心的不多。
很早以前,大概是我幼兒園的時候,看過鏡花緣的小人書,印象很深刻,感覺就和孫悟空是一個題材的?,F在重新讀這個小說版感覺都不一樣了,小說更直觀,讀起來更有感覺,價值什么的更能體現出來,被人理解。
從第一眼看到這本典藏版的封面,對他的印象就是很好的。然后翻開第一章,故事很奇幻,讓人浮想聯翩,想接著往下讀,然后一讀就不可收拾了。謝謝姥爺送我的這個生日禮物,很值得閱讀,不讀感覺就錯過了很多好玩的東西。
首先給個贊~~~全書故事分為唐敖海外游遍諸國,諸女赴京趕考、歡聚行文顯才氣兩部分。前者以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海外見聞為主,游離君子國、黑齒國、白民國、淑士國、兩面國、歧舌國、女兒國等30國,光怪陸離,甚是有趣。行文中隱約可以看到《山海經》的影子~
文言文、白話文閱讀在文科里非常重要,家長往往注重答題背詞而忽略了閱讀理解。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自然會省很多補課的麻煩!這一點要重視起來。時間是海綿,規劃好孩子們的時間,他們將領會到書中的趣事和處理事務的能力!
“黑齒國”,其人渾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飽讀詩書,記性超群;與之相對的“白民國”,則是一個個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無物且傲氣凌人。作者把這些人從社會中拉出來,讓他們自成一個國家,然后讓我們作為游客,欣賞別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