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與林毅夫兩位經濟學家圍繞中國產業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了多次辯論,此次辯論主題聚焦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應該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話題之敏感與交鋒之激烈,引起了國內幾乎所有的主流經濟學家與全民廣泛關注。本書輯錄了此次大辯論中兩位經濟學家的主要觀點與其他重磅經濟學家的相關文章,讓讀者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去與未來。
1.張維迎、林毅夫關于"產業政策"的辯論,被稱為中國經濟的"世紀之辯"。兩位經濟學家的每次辯論都因與中國經濟現實與未來的緊密關系而備受社會關注,此次有關產業政策的辯論依然如此。
2.林毅夫、張維迎兩人此次觀點交鋒,之所以不僅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還演變成一場關于產業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全民大討論。
3.這場討論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二十年的走向,因為切中了當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4.不止是張維迎與林毅夫兩位,吳敬璉、樊綱、錢穎一、賈康、李稻葵、韋森、張曙光等掌握中國經濟學話語權的眾專家同時發聲,參與到這場討論中,成為中國經濟學界2016年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值得讀者關注與共同思考。
張維迎,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2006)和院長(2006-2010)。200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選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評選的“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制價格改革的開創性研究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3年,獲得網易財經“年度最有影響力經濟學家獎”。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并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及時人。2012年在世界銀行的任期屆滿,返回北大,繼續教學研究工作。
目 錄
及時編 張維迎、林毅夫關于"產業政策"的討論
林毅夫:經濟發展有產業政策才能成功
張維迎:為什么產業政策注定會失敗?
張維迎:林毅夫在產業政策問題上的四個錯誤
林毅夫:回應張維迎指出的所謂四個錯誤
林毅夫:發展中國家應如何利用"后發優勢"
張維迎:我為什么反對林毅夫?
林毅夫: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第二編 經濟學家看"產業政策"
詹姆斯?羅賓:產業政策和發展:政治經濟學視角
菲利普?阿吉翁等:產業政策和競爭
吳敬璉:什么是結構性改革,它為何如此重要?
賈康:產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
王小魯:關于"十三五"期間產業政策轉型的思考
趙 堅:產業政策之爭中的邏輯問題
韋 森:政府在新興產業的投資效率不如企業和市場
李稻葵:林毅夫和張維迎之爭沒抓住經濟問題的根本
梁建章、黃文政:好的產業政策是以"人"為本
馮興元:競爭政策才是好的產業政策
沈建光:產業政策大討論:從"巨大中華"看產業政策之爭
張曙光:市場主導與政府誘導--評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王 勇:新結構經濟學中的"政府"
朱恒鵬:"有為政府"論是實操寶典還是理論游戲?
樊 綱:中國經濟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錢穎一:國企中也能有企業家精神
吳敬璉:產業政策討論停留在表面上打轉
田國強:對當前中國改革及平穩轉型意義重大的三個問題
張維迎:為什么產業政策注定會失敗?
產業政策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
人類會犯好多錯誤,人類能夠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具有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中國古話"吃一塹長一智"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但在我看來,我們經常是只吃塹,不長智。計劃經濟在全球都失敗了,這是人類用生命代價換來的一個教訓,但計劃經濟的精神仍然保留了下來,人們對產業政策的推崇就是一個例子。
實際上,產業政策不過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當然,產業政策并不是一個新東西。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實行產業政策最早的國家,也是產業政策連續時間最長的國家,這個產業政策就是漢武帝開創的重農抑商。重農抑商政策抑制了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阻礙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現在我們要建立市場經濟,不再搞重農抑商,但過去幾十年里,政府還是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產業政策,這些產業政策同樣阻礙著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回過頭來看,產業政策成功的案例鳳毛麟角,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舉例來說,2009年推行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使得這個新興產業很快陷入危機。但我們并沒有認真地總結這些教訓。
時至今日,我們不少的經濟學家、政府官員,甚至一些企業家,仍然在不斷地呼吁政府制定產業政策。產業政策的失敗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產業政策為什么注定會失?。看蟾艢w納有兩個原因:及時個原因是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制;第二個原因是激勵機制的扭曲。我要特別強調,認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勵機制的扭曲更為根本。讓我先談一下認知能力的限制。
創新是不可預見的
擁護產業政策的人一般有一個隱含的假設,就是技術進步和新產業是可以事先預見的,因而是可以計劃的。但這個假設是錯誤的。新產業來自創新。
縱觀人類的產業發展史就會發現,創新和新產業都是不可預見的,我們現在講到某一個時期某一個產業發揮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全部是事后諸葛亮式的總結。
30年前,沒人預料到今天的新興產業,甚至20年前也沒人預料到;同樣,我們今天也沒有辦法預見二三十年之后哪些產業、哪些技術是最為重要?的。
為什么新技術和新產業難以預見?因為創新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它的過程充滿一系列的不確定性,這與科學上的發現很類似。不確定性與我們通常講的風險不同,風險可以用統計規律來找出它的概率分布,不確定性沒有任何統計規律可循。
創新是的,我們沒有辦法計算其成功或失敗的概率。并且,一個創新是否能成功,常常取決于后續的其他創新是否出現,因而面臨的是一系列的不確定性,而不是一個單獨的不確定性。
創新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沒有辦法預見求索的結果,然后制定一個目標,再按這個目標尋找一個路徑。我們其實既不知道目標在哪里,也不知道路徑在哪里,我們只能在不斷的試錯中行進。
讓我舉幾個例子。在人類過去200多年的歷史中出現的具有重要影響的技術,像蒸汽機、火車、汽車、飛機、電力、無線電、計算機、激光、互聯網等等,都是沒有預料到的。
蒸汽機在它最初出現的時候,就是用于煤礦井下抽水,沒多少人認為它有多么廣闊的用途,所以瓦特改進蒸汽機時找不到錢,只有一個叫羅巴克的英國企業家資助他,結果把羅巴克搞破產了。
后來博爾頓接手了羅巴克與瓦特的合同,但失敗和巨額的資金需求還是給博爾頓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時候,能夠使得蒸汽機后來大有用武之地的很多技術都沒有出現,比如火車不存在,輪船也不存在,而火車和輪船的出現又依賴于一系列其他的發明創造,包括鋼鐵質量的改進,機械設備,等等。
計算機是IBM公司1945年發明的,當時沒認為它有多大商業價值,所以遲遲沒有投入市場,因為當時計算機必須用真空管,不僅成本高,而且速度低。計算機真正成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是由于十幾年后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出現,而這一重大發明在1945年是不可能預料到的。
再看看激光的例子。今天激光技術可以說無處不在,我們開會進門的時候身份驗證要激光掃碼,我演講要用激光投影,我們聽的音樂是激光唱片,圖書出版要激光排版,去醫院檢查身體要用激光,不少手術也變成了激光手術,等等。事實上,最重要的是,所有現在的信息通信都是基于激光技術才能實現的。
…………………………
還不錯?。?
hhhhh
質量很好,閱讀起來很舒服,內容暫時還沒看,不過買之前經過反復比較和斟酌,應該不會差。書手感也不錯,物流也很快,給快遞小哥贊一個。
書很好,學界大咖觀點獨特,值得閱讀
促進了一些思考,挺好的
還行吧,慢慢看,應該值得一讀。
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當當你為什么要強迫我寫這么多字!不管怎么說,我精挑細選的書都是兩個字……很好!
很不錯 我喜歡 包裝完美
觀點新穎,不錯。
發貨快,給力。
書很好,,配送很快。
非常值得一看,當當買很實惠,值得推薦
什么情況?積分變少了?
非要湊字評分
這本書是別人推薦,還沒讀,應該還不錯
速度快,包裝好,服務棒,多次買了~贊~~~
不錯的書,內容值得學習!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兩大學派的交鋒值得一讀
很期待在本書中找到一種新的智慧
滿100減50的活動原來就是騙人的,活動結束后以下四本書的價格分別降為18 27 29 31 。加起來總共105元,當時參加滿100減50的18周年店慶活動時,這四本書是花110.4元買的。這就是當當的店慶活動給消費者的優惠?反而比不搞活動時不店慶時貴了5元多。。。5塊錢不算什么,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實在讓本來忠實的消費者感到失望!!
我真的得說,在當當買書很值。至少我買有上千本了,沒有差的。絕大部分都是塑料膜包裝的。也很干凈。感謝當當。
多了解一下
包裝差,砸壞了。書還沒看,看了再來評價吧??吹綁牡臅蜔o力。
八佰伴馬拉多納不過過眼媽媽難兄難弟年時間就深深的勃勃生機的絕對絕對絕對絕對絕對很不夠勇敢
產業政策的辯論停留在紙上。國企需要的企業家精神。
很不錯的一套書,兩面觀點,正反闡述,針鋒相對,深入講解!
張維迎和林毅夫經典的辯論,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書翻了半本,主要圍繞產業政策這一命題來開展,是研究產業政策與政府干預的極好材料。而且書中有不同學者不同觀點,比較全面。
很好的一本書,內容涵蓋面廣,文字優美,編輯的也很不錯,建議大家看一下這本經典書籍!本書理論與實用性比較強,讀后很受益!
能看到這個兩位經濟學大能的辯論,讓我這個學金融的受益匪淺啊
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在哪里?哪些事該政府管,哪些事應當由市場來做,這是每天都遇到的問題,只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在少數市場失靈的領域由政府干預,才能兼顧好效率與公平,讓每個人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