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第十六屆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入圍獎
為什么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卻貧窮?本書用15年的原創性研究,闡釋一個跟現代社會高度相關的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直面這個曠世難題。
1美國亞馬遜超級暢銷榜圖書
2《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鄭重推薦
3榮膺“青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作者為您揭秘國家貧富的根源,當代的“國富論”
德隆阿西莫格魯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基利安經濟學教授。2005年,他獲得了獎給40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和知識做出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詹姆斯A. 羅賓遜,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是哈佛大學的大衛弗羅倫斯政府學教授。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問題專家,他長期在博茨瓦納、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
包容性制度與長期經濟增長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譯序
李增剛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250100)
引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是一部極好的著作。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解決了社會科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多少世紀以來困擾思想家的問題——并且提供了一個簡明而具有說服力的答案。這部著作包含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大量通俗易懂的內容,將會改變我們思考經濟發展的方式。《國家為什么會失敗》是一部必讀著作。”
——斯蒂芬萊維特,《魔鬼經濟學》的作者之
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
對創造性破壞的擔心通常會成為反對包容性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源
汲取性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雖然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經濟增長,但是不能夠持續。蘇聯的發展對我們很有前車之鑒。
觀點很明確,包容性的政治經濟體制好其中最好的是美國,其他歷史上的現實中的不像美國就會失敗。
本書把足夠集權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稱作包容性政治制度。只要其中一個條件不滿足,就把這種制度稱作汲取性政治制度
作者通過對世界歷史的回顧,說明了汲取性制度下發展終將停滯的觀點,振聾發聵,充滿真知灼見,尤其是證據采集相當充分,令人信服。
正好湊書香節半價買的,性價比很高,上課老師推薦我們買的,講他發表的論文很多的思路來源就在這本書里,這本書視角很獨特,值得好好研讀
當一個國家存在妨礙甚至阻礙經濟增長的汲取性政治制度所支持的汲取性經濟制度時,國家就會失敗。
歷史上大部分國家在大部分時期內采取的是汲取性政治和經濟制度。比如,光榮革命前的英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殖民地時期的北美、非洲以及亞洲
國家為什么失敗,書中說了很多,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主要是制度不同,避免國家失敗吧。
這是一部研究各國歷史的書,貪婪,自私,殘暴,弱肉強食看來是人的本性,而要改變這種劣根性,只有力量對等的相互制衡才可以實現。一部讓人開智的好書!
貧窮當然是失敗,但富裕了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嗎?對個人是這樣,國家也是這樣。
從政治上講,強調人民廣大群眾具有政治權利,能夠參與政治活動,從經濟上說強調自由進入和競爭,人們都可以獲得生產性收益的絕大部分或者全部,人們具有很高的生產性激勵。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的衰敗。 ——西蒙4約翰4遜,《位銀行家》的聯合作者L,X斯隆學院的教授 世界上兩位最優秀最博學的經濟學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阿西莫格魯的這本書是從制度的角度論述國家的發展機制,寫的非常好。書的排版印刷及紙質均為上乘。
評論:國家為什么會失敗?來自土耳其的MIT教授 達龍-阿西莫格魯,很捧!!!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還是可以的,雖然不是特別的驚艷,但是還是值得一讀的,對于國家的失敗,用了另一種視角來解釋和證明,啟發思考問題的方式。
還么看,估計是我買錯書了,通篇的理由不充分,好像不民主所以國家一定會失敗似的,既然如此,那中國應該是最失敗的啊,至少應該比印度,菲律賓等失敗才對呀
以前一直認為經濟基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看完這本書,被他說服了!原來,我們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更為重要,同時還要看我們歷史的經驗,和一定的機遇!
一個國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作者認為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經濟制度是實現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
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教授完成的這項高度基礎性的研究還在繼續,經濟力量、政治和政策選擇如何共同演進,對理解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成敗至關重要。
毛格魯的書肯定是好書,沿襲了諾思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對國家,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算是一本舊書了,三年前原版就已經引起轟動了,現在終于等到中文版了。不過有一點就是,中文版的封面實在是不好看。
在愛迪生時期的美國只有19%的專利權人的父母親是專業人士或者來自公認的有土地家庭。40%的專利權人只受過初級或更少的教育,就像愛迪生一樣。這對它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經濟創新性的國家是非常關鍵的。
閑暇的時候喜歡看看書,不管現在的自己如何,都會讓我心里充滿滿滿的幸福感,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過去,心情平靜中帶著些許滿足與幸福,還有一些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希望自己能過的日子,
在19世紀,金融中介和銀行業的迅速擴展成為美國經濟迅速增長和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1818年,美國開了338家銀行,到1914年,美國有27864家銀行,總資本達到273億美元。美國有潛力的發明家都可以現成地獲得資本開辦企業。
非常精彩!剛剛讀完本書,還要再讀一遍。兩位作者的比較經濟學研究成果,明確說明國家政治制度決定經濟利益的分配,決定一個國家的普通民眾是普遍貧窮還是普遍富裕,決定一個國家是否擁有未來發展前景。
愛上此書,可能有三個原因。首先,它討論了當代世界各個國家的國民收入的差距,這大概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其次,它充滿引人入勝的故事,讀之可以使你成為在雞尾酒上侃侃而談的雄辯之士。最后,這本書論述精妙,十分耐讀。此書,將會改變我們對經濟發展的重新思考。
通觀全書,why nations fail縱覽了全球幾十個國家幾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提供了寬闊的視野和豐富的史料。反觀中國問題時,我們會看到諸多相似之處,避免陷入坐井觀天的狹窄思路,對于觀察我國目前的現狀還是有很多啟發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