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刑事司法精神醫學,從指導刑事偵查實務出發,內容涉及精神障礙者犯罪的種類與特點、刑事偵查人員需要掌握的精神醫學知識的相關理論、刑警如何識別常見的精神障礙、如何調查取證、如何協助鑒定專家進行司法精神醫學鑒定,以及刑警如何看待和審查作為法定證據的鑒定意見、如何處理違法精神病人等實務研究,旨在幫助刑事偵查人員重視并提高司法精神醫學的相關知識水平并運用于刑事偵查實務,為刑事偵查人員正確高效地處理此類特殊案件提供理論依據。
及時篇精神障礙與犯罪
及時章精神障礙者犯罪概述
及時節精神障礙的概念及分類
一、"精神病"的概念及演變
二、精神障礙的概念
三、精神障礙的分類
第二節精神障礙的病因
一、遺傳因素
二、素質因素
三、生物及理化因素
四、心理社會因素
五、機體的功能狀態
第三節精神障礙者犯罪的原因
一、精神障礙者犯罪的病理原因
二、精神障礙者犯罪的現實原因
第二章精神障礙者暴力犯罪
及時節預謀暴力犯罪
一、偏執型精神障礙預謀犯罪
二、抑郁癥患者預謀犯罪
三、人格障礙者預謀犯罪
四、其他精神障礙者的預謀犯罪
第二節非預謀暴力犯罪
一、激情犯罪
二、病理性動機犯罪
三、不明動機犯罪
第三章精神障礙者物欲型犯罪
及時節盜竊
一、精神發育遲滯者的盜竊
二、人格障礙者的盜竊
三、偷竊癖者的盜竊
四、戀物癖者的盜竊
五、其他精神障礙者的盜竊
第二節搶劫及搶奪
第三節勒索
第四節詐騙
第四章精神障礙者破壞型犯罪
及時節尋釁滋事
一、客觀要件
二、本罪的認定
三、本罪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界限
第二節縱火
第三節招搖撞騙
第五章精神障礙者性犯罪
及時節強奸
一、強奸犯罪的構成要件
二、強奸者精神障礙類型
三、精神病性障礙者強奸犯罪
四、非精神病性障礙者強奸犯罪
第二節性暴虐
一、性虐待癖
二、性欲傷害
三、性欲殺人
第三節猥褻
一、強制型猥褻
二、騷擾型猥褻
第四節反自然性行為
一、奸尸癖
二、同性性侵行為
第二篇司法精神醫學基礎理論
及時章司法精神醫學與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概述
及時節司法精神醫學研究內容
一、司法精神醫學的研究范圍
二、司法精神醫學的研究內容
三、刑事司法精神醫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任務
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基本任務
二、刑事案件中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主要任務
第三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性質及屬性
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性質
二、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基本屬性
第四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局限性
一、法律法規的矛盾性
二、司法精神醫學本身的特殊性
三、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時間上的特殊影響
四、鑒定標準欠規范
第五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啟動制度
一、鑒定程序的啟動制度
二、現行鑒定啟動的現狀
三、現行啟動模式評價
第二章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組織與實施
及時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形式
一、門診鑒定
二、住院鑒定
三、院外鑒定
四、缺席鑒定
第二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程序
一、提出申請與接受委托
二、查閱材料,掌握"三情"
三、調查、收集鑒定材料
四、精神檢查
五、其他醫學檢查及心理學測驗
六、形成醫學診斷及鑒定意見
七、制作鑒定書
八、鑒定材料的整理歸檔
第三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協議書
第四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意見書
第五節相關檢查的意義
一、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檢查
二、輔助儀器檢查
三、心理測驗
第三章刑事案件中的相關法律能力評定
及時節刑事責任能力的評定
一、法律對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
二、刑事責任能力的制約因素
三、刑事責任能力的法律標準
第二節現行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機制質疑
第三節受審能力和服刑能力的評定
一、受審能力
二、服刑能力
第四節性自衛能力的評定
一、性自衛能力的概念和法律意義
二、我國關于性自衛能力的相關法律規定
三、性自衛能力的評定
四、司法實踐中的現狀
第三篇精神障礙與刑偵實務
及時章刑警掌握司法精神醫學知識的重要作用
及時節增強對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現場的處置能力
一、精神病人暴力犯罪事件現場處置的策略戰術
二、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現場處置的警械和武器的選擇
第二節維護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公正性
第三節對違法精神病人的危險性防控
第二章刑警在司法精神醫學鑒定中的重要職責
及時節調查、收集鑒定材料
一、調查取證內容
二、刑警須注意的事項
第二節及時啟動司法精神醫學鑒定
第三節到場全程參與司法精神醫學鑒定
一、提供案情
二、協助判斷是否有偽裝精神病
三、補充鑒定資料
第四節重視對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結論的審查
第三章識別常見涉案精神障礙
及時節異常精神活動的識別方法
一、異常精神活動特點
二、識別異常精神活動的方法
三、判斷異常精神活動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異常精神活動的識別內容
一、觀察外貌表情與動作,了解一般情況
二、識別言語與思維的異常,使用開放式、推進式問話
三、觀察情緒狀態,訊問筆錄盡量詳細
四、重視相關人員提供的信息
五、認清其作案行為特點
六、檢視作案后的心理
第四章異常精神活動的分類與刑事責任能力
及時節意識障礙
一、對周圍環境的意識障礙
二、自我意識障礙
第二節認知障礙
一、感覺障礙
二、知覺障礙
三、感知綜合障礙
四、記憶障礙
五、思維障礙
六、注意障礙
七、智能障礙
第三節情緒障礙
一、情感性質的障礙
二、情感波動性障礙
三、情感協調性障礙
第四節意志行為障礙
一、意志障礙
二、行為障礙
第五章各種精神障礙的刑事責任能力
及時節精神障礙與刑事責任能力概述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評定
二、刑事責任能力的分級
第二節器質性精神障礙
一、器質性精神障礙的分類
第三節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二、阿片類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三、苯丙胺類濫用所致精神障礙
四、鎮靜催眠藥和抗焦慮藥所致精神障礙
第四節精神分裂癥
一、概述
二、癥狀表現
三、主要類型
第五節偏執性精神病
第六節心境障礙
一、躁狂狀態
二、抑郁狀態
三、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
第七節神經癥
一、恐懼癥
二、焦慮癥
三、強迫癥
四、分離(轉換)性障礙(舊稱癔癥)
五、軀體形式障礙
六、神經衰弱
第八節人格障礙
一、人格
二、人格障礙
三、各型人格障礙的表現
第九節沖動控制障礙
一、間歇性爆發障礙
二、病理性縱火
三、病理性偷竊
四、病理性賭博
第十節性心理障礙
一、性身份障礙
二、性偏好障礙
第十一節精神發育遲滯
第十二節短暫性精神障礙
第十三節偽裝精神病
一、偽裝精神病的特點
二、鑒別詐病的檢測技術
第六章違法精神病人的管控
及時節我國對違法精神病人的處理
第二節我國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管控實踐
附錄
附錄一《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
附錄二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有關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程序的規定
附錄三人民檢察院強制醫療執行檢察辦法(試行)
附錄四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指南
附錄五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評定大綱
主要參考文獻
進入21世紀,精神醫學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就業壓力增大的形勢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呈急劇上升趨勢。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者已達1億人以上,重型精神病人已超過1600萬人,其中有30%~40%的患者具有暴力傾向,極易肇事肇禍,甚至釀成血案。目前社會上對于各類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法律處置與待遇的認識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只要有涉及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案件發生,社會民眾、各類媒體記者、非精神醫學的專家學者等總會眾說紛紜,質疑不斷,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如陜西邱興華殺人案、上海楊佳襲警案、福建南平鄭民生惡性殺人案、南京寶馬肇事案等等。
2010年1月世界雜志《自然》的主編Philip Campbel在該雜志撰文,提議將未來的10年定為"精神障礙的10年"。近年應用基因組學和神經科學的理論和技術將把精神障礙重新定義為腦功能失調,從而改變了精神病學實踐。對異常精神活動的研究是建立在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之上的。"功能起源于結構","沒有無生理基礎的心理活動"。神經科學是過去20多年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它從分子、細胞到神經網絡、心理等多個水平,對大腦結構、正常功能、異常病變進行綜合研究,可望取得對精神疾病的進一步了解,揭示大腦的高級功能如思維、情感的奧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刑事司法精神醫學是刑事法學與精神醫學的整合。筆者有11年在三醫大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從事臨床、科研、教學的工作經歷,并一直從事神經精神障礙、認知心理領域的研究。自2012年在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任職以來,開始從事司法精神醫學、犯罪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為了積累案例,了解刑偵實務,在2015年到2016年,筆者到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代職,參與刑偵工作。在此期間,參與了多起精神障礙者暴力殺人案件的偵破和審訊工作。筆者發現,精神障礙者犯罪率逐年上升,精神障礙者所致的殺人案件已占到了命案總量的1/3左右。在司法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在對精神障礙者審訊、收集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材料、訴訟審判過程中,偵查機關掌握司法精神醫學知識,對識別精神障礙、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意見的性、案件審理的公平性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目前由于刑偵人員對司法精神醫學缺乏了解,辦理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案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筆者開始探索如何將司法精神醫學刑事法律方面的研究應用于刑偵實務的需要。
由于精神類疾病往往具有潛伏性和突發性的特征,如何能地判斷嫌犯作案當時的精神狀態是關鍵。有不少民眾甚至司法人員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看不見摸不著,憑著幾個精神病醫生在事后隨便問幾個問題,就作出作案當時患有什么精神病、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鑒定意見,似具有很大的主觀臆斷成分,進而認為,司法精神醫學是一門"玄科學"。但實際上,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對司法精神醫學知識缺乏了解。
在實際的精神病鑒定過程中,鑒定專家往往采取由點到面、由表及里的鑒定方法,通過與被鑒定人會談,在言語中把握他的認知模式、思維活動和行事特點,把握鑒定時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是,在鑒定前,鑒定專家會閱讀送檢材料,了解詳盡的案情經過、相關人員(包括親友、鄰居、同事等)反映的情況、偵查情況等在更大的維度上了解他的精神狀況,并輔以相應的檢測儀器和技術手段等,去無限逼近案發時的精神狀態,去盡可能還原嫌疑人的精神活動。因此,在刑事案件中,偵查人員提供的送檢材料越是真實、、,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結論就越。
在刑事案件中,精神病人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弱,作案具有對象不特定、地點不確定、時間不固定、手段特殘忍等區別于其他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特點,這類犯罪對公共安全是嚴重的威脅。很多重型精神病人自知力喪失,不能認識自身的精神病理癥狀,因而否認自己有病,拒絕治療。在發生違法行為之后,他們中部分表現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歸案后供認不諱,但供述的作案動機荒誕怪異。部分病人并不"悔罪",堅信自己行為的正確性,使偵查機關很難意識到他們是精神病人,其訴訟權利難以得到保護。而近年來人格障礙(又稱變態心理、變態人格)者犯罪的報道屢見不鮮,其作案手段極其惡劣,罪行極其殘暴,主觀犯意明確,作案時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存在,作案后多有逃避偵查的行為,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人格障礙者作案往往有一些怪異的、常人無法理解的動機,有的還伴有精神癥狀,偵查機關對甄別其到底是人格障礙者還是精神病人有一定的難度。
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著查明案情,維護社會公共安全,防控犯罪的職能。對精神病人違法案件的處理,偵查機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案發后如何識別涉案的疑似精神病人、如何詢問涉案的相關人員、該從哪些方面調查取證、如何配合鑒定專家進行司法精神醫學鑒定、如何看待和審查作為法定證據之一的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意見,都直接關系到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刑事責任的豁免情況,關系到能否有效地打擊犯罪,同時保障特殊行為人的合法權益。而提高刑事偵查人員處理此類疑似精神病人違法案件的偵查實務技能,掌握相關的刑事司法精神醫學知識尤為重要。
本書結合刑事司法精神醫學,從指導刑事偵查實務出發,內容涉及精神障礙者犯罪的種類與特點、刑事偵查人員需要掌握的精神醫學知識的相關理論、刑警如何識別常見的精神障礙、如何調查取證、如何協助鑒定專家進行司法精神醫學鑒定,以及刑警如何看待和審查作為法定證據的鑒定意見、如何處理違法精神病人等實務研究,旨在幫助刑事偵查人員重視并提高司法精神醫學的相關知識水平并運用于刑事偵查實務,為刑事偵查人員正確高效地處理此類特殊案件提供理論依據。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的領導和同志們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盡可能地讓筆者深入一線,及時、全程地跟進每一起疑似精神病人的犯罪案件,對嫌疑人進行犯罪心理畫像、參與制定審訊策略、協助收集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材料、現場觀摩鑒定過程等。他們表現出對司法精神醫學的重視和求知精神,更鼓勵道"司法精神醫學并不是一門邊緣學科,而應成為指導刑偵實踐的主流熱門學科",這些是激勵筆者筆耕不輟最終成書的主要動力,特此向支隊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感謝!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司法精神醫學專業人員、公安和司法人員、法律工作者、政法院校師生、精神衛生機構管理和從業人員、行為醫學科學、心理學工作者及關注刑事司法精神醫學的各界人士。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時間緊迫,本書難免有錯誤和疏漏,敬請各位同人不吝指正!
很不錯,對刑事司法時間有參考意義
很不錯包裝很好沒有破損
寫刑偵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