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將軍在國民黨諸多將領中,是非常有特色,也頗為傳奇的一代名將。他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抗戰中他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尤其在遠征滇緬與日寇作戰中,他戰績輝煌,這也為他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內戰時他曾一度擊敗中共名將。隨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他主持編練國民黨軍,也很有建樹。但1955年,他遭認定叛變被軟禁,從此,關于他的一切事跡,也長期遭到國民黨的雪藏,令人頗費猜疑。
本書從孫立人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現代軍事講起,還原了這位抗日軍神坎坷而輝煌的一生,解開了他身上的諸多謎團,如在國民黨軍遭黃埔系軍官排擠的過往,戴笠對他由恨生敬轉變的真相,抗戰中他活埋日軍之謎,與、蔣經國交惡的之由,美國曾想用他取代……作者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尤其是走訪了孫立人的許多部下,通過真實的故事來揭開歷史的真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可謂一部關于孫立人傳記的扛鼎之作!
1、孫立人到底有多牛?抗戰中他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國民黨集團中杰出的將領”的美稱。、宋子文、馮玉祥、戴笠,甚至美國史迪威將軍都對他極度欣賞和推崇。中共名將,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2、孫立人人生浮沉、謎團重重、極度傳奇。在國民黨軍遭黃埔系軍官排擠的過往,戴笠對他由恨生敬轉變的真相,抗戰中他活埋日軍之謎,與、蔣經國交惡的之由,美國曾想用他取代……
3、珍貴歷史資料,生動還原一代抗日軍神的浮沉人生!大量歷史資料,尤其是走訪了孫立人的許多部下,通過真實的故事來揭開歷史的真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可謂一部關于孫立人傳記的扛鼎之作!
精彩摘錄:尤其在遠征滇緬與日寇作戰中,他戰績輝煌,這也為他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內戰時他曾一度擊敗中共名將。隨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他主持編練國民黨軍,也很有建樹。但1955年,他遭認定叛變被軟禁,從此,關于他的一切事跡,也長期遭到國民黨的雪藏,令人頗費猜疑。
本書從孫立人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現代軍事講起,還原了這位抗日軍神坎坷而輝煌的一生,解開了他身上的諸多謎團,如在國民黨軍遭黃埔系軍官排擠的過往,戴笠對他由恨生敬轉變的真相,抗戰中他活埋日軍之謎,與、蔣經國交惡的之由,美國曾想用他取代……作者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尤其是走訪了孫立人的許多部下,通過真實的故事來揭開歷史的真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可謂一部關于孫立人傳記的扛鼎之作!
:
依據鄭錦玉先生在《碧海鉤沉回憶思錄》中提及“孫立人返國后,為當時大佬馮玉祥所賞識,乃敦請同為皖系大員之孫父引領面見。馮氏見孫立人氣宇軒昂,乃難得一見大將之才,來日必為國家重用之好棟梁。馮氏當面邀請孫立人在其司令部當高級參謀。但孫立人心志甚高,并不想依親依勢謀高職,他反而要獨立從基層干部做起,以磨煉自己將來護國保民之實力,故婉拒了馮氏之美意。”
1、孫立人到底有多牛?抗戰中他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國民黨集團中杰出的將領”的美稱。、宋子文、馮玉祥、戴笠,甚至美國史迪威將軍都對他極度欣賞和推崇。中共名將,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2、孫立人人生浮沉、謎團重重、極度傳奇。在國民黨軍遭黃埔系軍官排擠的過往,戴笠對他由恨生敬轉變的真相,抗戰中他活埋日軍之謎,與、蔣經國交惡的之由,美國曾想用他取代……
3、珍貴歷史資料,生動還原一代抗日軍神的浮沉人生!大量歷史資料,尤其是走訪了孫立人的許多部下,通過真實的故事來揭開歷史的真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可謂一部關于孫立人傳記的扛鼎之作!
王豐,博士學位,臺灣著名傳記作家,家族研究學者。歷任臺灣多家報社采訪記者;《時報周刊》《商業周刊》《TVBS周刊》《新新聞周報》等雜志執行副總編輯及總編輯。兩岸三地電視節目民國歷史嘉賓及評論員,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天涯共此時•臺海記憶》等節目評論員與嘉賓。受國臺辦邀請,參加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與閱兵式。
作品有《心傳》《父子1949危機檔案》《我在父子身邊的日子》《宋美齡的美麗與哀愁》《蔣家恩仇錄》《死亡之謎》《宋美齡的臺灣故事》等。
及時章鐵與血的性格型塑從私塾到弗吉尼亞軍校的鐵血教育
第二章不開八行書從排長干起 / 13
第三章一心救亡圖存豈知深陷是非圈 / 21
第四章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29
第五章常勝軍威震異域中華魂光耀異邦 / 49
第六章驚天一擊震倭寇打垮久留米師團 / 81
第七章神秘之軍麥利爾中美混合支隊 / 107
第八章訪歐美舉世同欽 見麥帥惺惺相惜 / 133
第九章孫立人、杜聿明因內戰成死對頭 / 145
第十章臺灣練兵與蔣氏父子共結仇隙 / 151
第十一章美國刀鋒下的政權 / 171
第十二章“五二四事件”美國伸黑手 / 245
第十三章幽囚與平反 / 279
第十四章尾聲與父子的生死斗 / 291
附錄一我遠征軍與軍委會往來密電 / 296
附錄二與蔣經國、宋美齡等人往來密電 / 309
第十章 臺灣練兵與蔣氏父子共結仇隙
為將者,既善于統兵打仗,亦必須善于練兵。近代中國很多軍事強人是起自練兵,小站練兵的袁世凱是一鮮明例證。
孫立人畢生共有四次練兵紀錄:江蘇東海縣稅警團、貴州都勻緝私總隊、印度蘭姆伽新一軍,再加上臺灣鳳山,是孫先生第四次練兵。而其中尤以臺灣鳳山練兵,堪稱是孫先生后半段人生跌宕起伏、禍福榮枯的關鍵點。
1947年5月,孫立人由于和杜聿明之間的矛盾,他黯然揮別了東北戰場,返回南京。他分別會見了陳誠、白崇禧、。及時次見,蔣沒有對孫的行止有所安排,只要他留在南京聽候命令。第二個月,再次接見,蔣要孫立人當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孫立人告訴,值此用兵之時,辦軍校欲救黨國之危亡,顯然緩不濟急,還是讓我去練兵吧!我可以為黨國練就三十萬新軍。問孫立人,依你看來,在什么地點練兵最適宜?孫立人說,練兵的地點當然要選遠離戰場之地。數日之后,國民黨當局人事命令,任命孫立人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部司令。
1947年夏秋之際,國民黨軍還有三百六十萬軍隊,但多半屬于作戰能力較差的二線部隊,憂心如焚,希望靠孫立人為他盡快培訓出能戰的部隊。孫立人告訴,你急也沒有用,訓練能征慣戰的隊伍不是一蹴而就,必須一切從新做起。孫立人強烈建議在臺灣練兵的優點,他特地搭飛機到臺灣,花了三天時間,由北而南,基隆、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岡山、左營、鳳山、屏東……幾個日本人留下來的陸軍基地都視察了一遍,發現鳳山的基地最完備,那里原本是日本一個聯隊的軍營,有足夠的現代化訓練場地與營房設施。
回南京之后,面報同意之后,便展開到臺灣練兵的歲月。練兵和打籃球、訓練球星是一樣的道理,球星的誕生,必須要有種子球員,孫立人練兵也有一批從一而終的種子部隊。他首先從原東北新一軍教導總隊,調來了第九期官兵四百多人,作為臺灣練兵的種子部隊。然而,隨同孫立人踏上臺灣練兵征途的,是陸軍訓練司令部的官兵一百余人,他們隨著孫立人乘著美軍登陸艦,從上海來到臺灣基隆。他的副手賈幼慧,親自到基隆碼頭迎接老長官蒞臨,孫立人秉持著說干就干的實證主義精神,先在基隆碼頭發表講演,訓勉他的子弟兵:你們要知道,臺灣的父老兄弟姐妹最敬重“國軍”,我們官兵到臺灣之后,一定要嚴守軍紀,自重自愛,愛護臺灣的老百姓。
從1947年孫立人踏上祖國臺灣的土地,到1949年國民黨整個敗退臺灣島,實際上在鳳山新兵訓練基地,共培訓了七個師的國民黨軍。
但是,中國歷史上向來如此,做事難,做人更難。孫立人的部屬王筠回憶孫先生上任陸軍訓練司令,國民黨軍內部勾心斗角,矛盾叢生的現況:“民國三十六年‘政府’尚未撤退來臺時,孫先生即被任命陸軍訓練司令部司令并兼南京及時訓練處處長,我于八月奉調司令部及時組組長。是時訓練司令接手蔣經國所掌管的青年軍,后者就是‘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而來的重慶的八個青年師。當副處長率我們去預干局接收時,情況只是做了個簡報即開始接收,當時經國先生沒去,接收過來的業務只交過來一個人易勁秋,是政工組組長;故在交接過程中,總共只有兩個人出面,似乎不太愉快。”
從王筠先生的回憶可以見證,早在1947年孫立人與蔣經國之間,似乎已經隱伏了彼此相斗的心結與伏筆。
這個道理是再明顯不過的了。中國近代以來,大凡手上擁有軍隊的,都免不了有擁兵自重,把手底下軍隊當成自家武裝隊伍的舊習陋規,任令再怎么有“革命思想”的人,心胸再怎么豁達,即便像蔣經國這樣的人,也不免把青年軍當成是自家嫡系人馬。而如今一旦大權旁落,一部分青年軍精英成為孫立人麾下,蔣經國自然是萬分不舍與滿肚子不高興的。
但是,蔣經國也應該明白,那八九個師的青年軍,也并不是孫立人存心要從蔣經國手里硬生生搶過去的,而是受到時局所迫,國共內戰的戰局逆轉,讓國民黨軍的兵員告緊。那八九個師的“十萬青年十萬軍”可是蔣經國的心頭肉。陶涵(Jay Taylor)在他寫的《蔣經國傳》中指出:“接受兒子的建議。決定以其中九個師的編制(大約萬名官兵)組織起這樣一支知識青年新軍。……蔣委員長替這支新軍正式取名‘青年遠征軍’,派軍政部長陳誠為總司令,蔣經國出任青年軍政治部主任。蔣委員長把青年軍政治部歸屬在軍事委員會訓練處之下,并不隸屬總政治部管轄。這個不尋常的做法使得蔣經國和青年軍享有獨特地位,不受原有軍中政工制度節制。蔣經國決心培訓出一個真正有效率、強悍的政治作戰干部。到了年底,征集及自愿入伍的青年軍人員已有十四萬人。蔣經國的軍官得以從中組成九個師的兵力番號為第二○一師至二○九師,以及一支三千人的女青年作戰輔助大隊。”
在抗戰晚期,已經開始有系統地培植蔣經國這支被慣稱為“太子系”的人馬,固然談不上為長子的接班鋪路,但至少彰顯了有時仍不免“愛子之心甚于愛國”。而國民黨軍在北伐統一過程中固然是以打倒軍閥為要務,但到了躍馬中原取得天下之后,且又不免潛意識與實際作為中潛藏著民初軍閥治軍的心態,把自己帶過的部隊當成自己的禁臠,有人敢碰便是犯了大不敬。蔣太子似乎難以免其俗。所以陶涵引述“根據青年軍退役老兵的說法,蔣經國一本平日習慣,每天早早起床,與新兵一起做操,然后檢查廚房、廁所。”
從1930到1954年之間,追隨孫立人達二十五年之久的王筠先生,在回憶青年軍接收的這段經歷時,他有及時手的目擊引證:“蔣經國對孫先生十分忌刻。有些人說是孫先生接任訓練司令時,有幾個師的青年軍由蔣經國移交給孫,而這些青年軍是民國三十三年‘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下,由蔣經國一手培養的。青年軍的交接于民國三十七年在南京舉行,我當時亦在場;情況是由及時訓練處的副處長董嘉瑞中將去接收,我是及時組組長(管人事)。董嘉瑞領我們至經國先生處接收,然經國先生見孫先生沒來就走開了,不過也找了個人出來做簡報,之后只交接政工部主任易勁秋一位,易交接的職位是政工組長。至于當時他們兩人為何避不見面,我們也不清楚。且后來孫先生也曾表示交接過來的人一個都不要,我回答只有一位,他也就沒
吭氣。”
因此,1947年,不論孫立人是什么情況下“接收”了蔣經國的青年軍八個師,這便是孫立人與蔣經國之間隱伏的較大爭斗之爆炸雷管。雖然,孫立人兼任南京及時訓練處處長為時不長,后來把這職務交給了關麟徵,孫立人被調到臺灣鳳山,專任訓練司令。與蔣經國統屬的政工人員,結下很深的梁子。
孫立人平日為人倨傲不群,這也是蔣經國對他存有心結的因素。王筠先生在口述歷史回憶中敘述了另一段往事:“唐守智還曾親口告訴我蔣、孫兩人的一段小插曲:某次蔣中正在湖口校閱,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先生先到且就位,孫副總司令后去,行至蔣經國座位旁時,蔣即起立立正,孫先生卻不但不和蔣經國握手、打招呼,還一派長官模樣的頷首而過。事后,唐守智就對我說:‘不得了,蔣主任對他那么客氣,他卻頷首而已,把別人看成小孩子似的。’”
對蔣經國倨傲不恭,一方面是孫立人自視位階、職務、年齡等方方面面,蔣經國都不該逾越他,這也難怪引起蔣經國對他心生忌刻。蔣太子與他處不好也就罷了,與之間,也是常常“捋虎須”。
孫立人日后在回憶奉派臺灣鳳山訓練新軍的經歷時說道:“我到臺灣來,只負責訓練軍隊……老先生巡視部隊時問我:‘哪些地方適合訓練新軍?’我說:‘這個簡單,及時,訓練地方一定要在大后方;第二,要在水陸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第三,負責人要獨立,有決定權,不受任何人牽制;第四,干部必須精干。’”而且孫立人再三強調,“訓練軍隊不是上臺講講話、喊喊口號就可以了”,如果不能帶兵打仗,效命沙場,那么他情愿訓練部隊,徐圖再起,至于日后美國人逼著要讓孫立人干“陸軍總司令”這個官銜,孫立人起先根本毫無興趣,因為,在國共內戰炙熱無比的年月里,國民黨政府的所謂“陸軍副總司令”根本只是個空架子,既不能帶兵,又不能練兵,兩頭抓空。
孫立人回憶:“我到臺灣來只負責訓練軍隊,老先生在浙江引退之后,蔣經國曾以老先生名義打電話給我,請我接任陸軍總司令,我辭掉了。一直到老先生復職之后我才答應。”所以,實話說孫立人本無意當陸軍總司令,美國人逼讓孫立人擔當這個職務,究其目的,亦無非是要借此機會瓜分蔣先生的兵權,好方便在臺灣炮制美式兵變,制造親美傀儡政權罷了!
但就算訓練軍隊,初起孫蔣之間還是有不同意見的,對孫立人擁有練兵之權亦不是那么放心。首先,孫立人揭舉了四大條件(訓練地方一定要在大后方;要在水陸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負責人要獨立,有決定權,不受任何人牽制;干部必須精干。)但蔣先生似乎并不放心,堅持必須在南京,也就是他眼皮底下看得見管得著的地方練兵。孫立人舉出若干明顯理由反對。孫氏說練兵地點“千萬不能放在南京,因為南京太亂,萬一出事,就很危險,而臺灣沒有人打主意,可以馬上成立訓練司令部,招收、訓練
軍隊”。
在臺灣設置新軍訓練基地,是孫立人不斷堅持之下,蔣老先生才點頭同意的。那時除了臺灣鳳山以外,全國大江南北還有七個軍官訓練班,包括廣州、長沙、南京、河北等地,都有軍官訓練班,但不知為啥,就是對孫立人的訓練班不放心,國共內戰日益吃緊,忽然有24小時緊急命令臺灣訓練班全部撤銷,所有軍隊全部撤退到南京。孫立人覺得此舉簡直是莫名其妙,臺灣是國共內戰戰場的后方基地,哪有后方基地往南京戰場前沿“撤退”的道理?更何況孫立人那套訓練軍隊在后方的說法合乎軍事學理與實務,所以令人想不透的是,為何逼迫孫立人要把后方練兵單位往前方“后撤”的那番說詞,所為何來?是希望新軍訓練基地擺在南京,他蔣先生好隨時掌控自如,要訓話隨時可集合隊伍訓話?
孫立人給逼急了,一時怒火攻心,給蔣先生上了一通電報謂:“生死存亡,在此一舉,要撤先撤南京,鳳山千萬別撤!”那時已被戰局攪得焦頭爛額,顧不著再堅持己見,再加上解放軍的攻勢凌厲,前線一潰千里,眼看著長江以北都已易手,也沒閑工夫再管這檔子事,再加上長江以北形勢日益對國民黨當局不利,蔣先生不但接受孫立人的意見,甚至迫不得已把陸軍軍官學校也動遷到臺灣鳳山。
這節骨眼上,孫立人又為了一樁事件和吵了一架。國民黨軍從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戰場火線上突圍撤退下來殘兵敗將,蔣先生把他們全撤往了臺灣,照孫立人的講法,這些敗兵從前線退下來情況“極為狼狽,到達高雄防衛司令部時,武器都不能使用。”這還是其次,因為戰場上敗兵未經整頓訓練,不但建制破壞,組織零亂,更重要的,這批敗軍之將,每個人衣衫襤褸,背負著各色破爛行李,官兵面有菜色,形容憔悴,個個身上散發著惡臭,這樣的一支猶如叫化子的部隊從街上行軍而過,徒然給當地老百姓看笑話,嚴重損及軍隊形象,要如何安置這批軍隊,孫立人和之間產生了極大的歧見。
孫立人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對蔣先生說:將這些部隊暫時遷往學校里。老先生反對住在學校里,主張住我們的營房。我說:‘這怎么行呢?散兵游勇會讓臺灣人笑話,而且他們一肚子閑氣,一定會作亂,所以先進學校,不能住營房,不可以讓新舊部隊混在一起,否則會受影響。’”未料,這下惹毛了,蔣當場拍桌怒罵:“孫立人你自私!”孫立人反嗆:“我怎么自私?大家都從大陸出來的,也都是國家的,但混在一起就腐化了。這些剛敗退來臺的散兵,一肚子怨氣。新訓練的部隊雖然也才從大陸來,不過已經受訓了一個月,已經有相當的紀律。”孫立人的意思,不是舍不得叫訓練基地的軍人讓出他們的營房,而是擔心把訓練基地的新兵和前方敗退下來的老兵,混雜在一塊,龍蛇雜處,雞兔同籠之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辛苦訓練新軍的成果反而盡付東流。
發了火,孫立人也不甘示弱,當著的面犯顏直諫:“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有什么好自私的?”聽孫立人講到這里,火氣真上來了,當場氣得臉上青筋直冒。的侍衛長俞濟時見狀連忙上來勸孫立人,同時轉身向報告,天黑了,“總統”還是先吃飯再慢慢和孫司令
談吧。
孫立人回憶,和爭得面紅耳赤的這一回,是在臺灣高雄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大貝湖招待所。孫立人根本不理會的命令,傳令下去,大陸撤退來的部隊不準入住鳳山的營房,只準入住學校,足證孫立人的強硬蠻橫,不把的堅持放在眼里,令蔣先生無可奈何。但畢竟當下清楚,在臺灣,他有兩個部下是實力派人物,一個是陳誠,另一個便是孫立人。且不論得不得罪得起,也休論是否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但至少孫立人是冤家宜解不宜結。
第二天,請孫立人在高雄大貝湖,日本人蓋的那幢日式木造房子的招待所里吃中飯。菜色一般般,飯桌上一老一壯也沒多談什么,重點在飯后。蔣先生照慣例飯后散步,孫立人陪老先生沿著湖邊的羊腸小道上慢步,侍衛人員在前后左右十米開外的地方,亦步亦趨。
望著遠方的湖光山色,若有所思的眼神透露著幾絲言不由衷:“撫民(孫立人字號)我是信任你的,我相信你。”孫立人回答:“總裁的指示,屬下應當遵從!”但是,孫立人講是講遵從,湯恩伯手下那批部隊,到了鳳山之后,便在孫立人命令之下,暫時住在廟宇或是胡光鑣蓋的臨時鐵皮木屋里,暫且棲身。
也清楚得很,孫立人雖然嘴巴上示軟了,但心里仍是鐵板一塊,老頭子心里上了火,可是又不能迸發出來,蔣先生還記得頭一回到高雄,孫立人到機場接機,下機后他劈頭便問孫立人:“我在這里安不安全?”孫立人是個直腸子,他哪里明白這是蔣先生迂回的忠誠測試,竟然爽快答復:“總裁在我地盤上安全!”換成是一個工于心計的人,那答法不同,假使孫立人留有余地,便何妨答說:“總裁在中國國土之內,安全不成問題。”可惜,孫立人是一個不懂政治的人,不熟悉官場應對進退之道,這方面,畢竟與經歷過半生血腥斗爭的相比,兩人的人生閱歷差距懸殊,簡直不可以道理計。在一次接著一次的忠誠測試中,一次接著一次的摸底測試中,孫立人都是不及格的。所以,共產黨雖然尚未渡江,孫立人在蔣先生心目中的“操行分數”已經被死當出局了。
勿論大陸軍事局勢的險峻,也勿論蔣先生對孫立人信任與否,孫立人照樣埋頭部隊整頓與訓練,練兵的進程并未受到客觀惡劣環境的任何左右。這里有幾份珍貴的孫立人講話紀錄,是佐證孫先生治軍之嚴、謀事之忠的范例。
1947年11月17日,孫立人以訓練司令的名義,在第四軍官干訓班的開學典禮講話中說:“今天是我們干訓班開始訓練,亦即開學的及時天。以前我早和各位官長講過,我們司令部和第四軍官訓練班是兩件東西,這兩件東西是不能分離,不可分離的!我們要建立良好的部隊,必須先要有良好的干部,干訓班的任務就是在訓練好的干部!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好干部’的制造廠。這次受訓的學員,都是從各部隊中調來,校官、尉官、軍士都有,分別施以一個月及兩個月的短期訓練,時間雖然短促,但意義卻非常重大。由于訓練時間的短促,所以我們訓練的重點,就不能過于復雜,只好力求簡明有效,現在我將訓練重點,分三個方面來向大家說明。及時點是精神教育,精神教育是在培養我們軍人的品德。第二點是技術教育,所謂技術是指我們的基本技術。第三點是關于統馭方面,這一點,我希望我們各級干部都能有的統馭能力,將來能確實地表現出成績。這三方面都有相互聯系的關系,如能面面俱到,樣樣成功,部隊便有了堅固的基礎,作起戰來才能得心應手。”
在孫立人和受訓官兵講話內容里,更是經常列舉了日常的“訓詞”,或者文件中提及的重點,從這一點亦可印證這一時期的孫立人對蔣先生的忠誠,至少是溢于言表,雖然不是“萬歲”不離口,但至少是言必稱“主席”的。孫立人動不動便摘引的“訓詞”稱:“主席手擬《操典》綱領的第二條中,就特別提到精神教育的重要,我現在恭讀給大家聽聽:‘禮義廉恥為軍人之精神;親愛精誠,為軍隊必備之德性。禮義所以致信;廉恥所以致勇……’我希望我們各級官長都能由這‘信、勇、仁、智’四字做起,遵照主席的訓示,確實做到護衛國家的責任,這樣才算是革命的軍人。”
部隊訓練不能只靠一張嘴說說,還要腳踏實地去做。孫立人說:“我訓練軍隊有一套方法,夜間行軍、山地戰等都很重視。派來受訓的軍官,有的能虛心接受,有的并不虛心。有一次,我調師長以上的軍官至玉山行軍,一方面訓練體力與耐力,謠言便說我開秘密會議,這是從何說起?”
為了重整國共內戰大失敗的軍隊,特地在草山(陽明山)成立了一個“革命實踐研究院”,身兼練兵與陸軍總司令雙重身份的孫立人,在“革命實踐研究院”一次以“建軍理想”為題的講演中,說出了他練兵的主要思維,更可證孫立人不是光說不練的人。他首先解說,別人說他是美國式的帶兵與練兵方法,他強調這不是事實。他在講演中說:
“談到訓練,兄弟個人有個感想,就是我國建軍,從袁世凱小站練兵起,直到現在為止,其中不下數次,然迄未成功,達到目的,原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我認為是沒有建軍理想。凡事有了理想,才能按步實施,要是沒有理想,就是沒有標準,沒有標準,一切制度均無從樹立起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在講美式、德式,就沒有聽人談到中式,總是東抄西襲,盲從他人,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套的制度來。記得段祺瑞去德國學軍事的時候,日本也同時派遣留學生去德國學軍事,當時有遠見的德國人就認為,日本建軍可以成功,而中國卻失敗了。何以見得如此呢?這是因為他們看到我們中國留學生所學的,是片斷的、皮毛的,回國之后,七拼八湊,拼湊不成一個完整體,而日本留學生則整套的學回去,吸取德國軍事的長處,而把壞處舍棄掉。現在我們訓練新軍,還有許多人不了解,認為我是美國留學生,便說我的訓練方法是美式,對于這一點,我要否認,我從不贊成盲目的抄襲他人,我可以說我所要求的是中式的。”
敗退到臺灣來之初,不可能再像過去為了北伐、抗戰,花大把的銀子,聘請德國顧問和外國顧問,而開始啟用秘密潛赴臺灣的日本右翼軍人為顧問,也就是后來著名的“白團”。因為自己是留日出身,非常迷信日本軍事教育,下達命令,上自高級將領,下至中階校尉軍官,一律要到石牌軍官訓練班,聆聽“白團”日本顧問上大課,孫立人在強迫命令之下,也聽過幾次日本教官上課,唯孫立人在臺下擺著一副孟子說的“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的臉孔,毫不假以辭色。孫立人是瞧不起他在戰場上的手下敗將日本鬼子嗎?非也!聽過孫立人的這篇講演,便證明他之所以反對國民黨軍隊去“白團”上課,根本原因不是瞧不起日本鬼子,孫立人的理由是:
“根據我個人考查所得的經驗,我認為世界各國的軍事,可以分成兩大系統,一為英美系統,一為德日系統,法國包括在德日系統之內,而蘇聯是學法德兩國的,所以蘇聯也屬于德日系統。我們知道英美系統有其長處,也有其缺點,德日系統有其長處,也有其缺點,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兩者之長,而揚棄其短。可是英美的長處在哪里?缺點在哪里?德日的長處又在哪里?缺點又在哪里?我認為英美的長處,是自發、自動、活潑,負責守法,他們的一個士兵,沒有了官長的統率,仍然可以繼續作戰到底;他們的軍營里,充滿了活潑潑的生機。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德日軍隊的長處,是細密、整齊嚴肅、絲毫不茍。短處就是呆板遲鈍、缺少機動。在國外我曾看到一張軍事影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法德三國檢閱軍隊的片子,德國這張影片,是戰后俘獲得來的,把他們放在一起看,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德國軍隊一定可以打勝仗,因為我看到德國的軍隊,真像泰山一般,擺在面前,令人感覺到無從撼搖得動,而法國軍隊吊兒郎當的樣子,和英國軍隊滿不在乎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打起仗來,準定是要吃虧的。我們知道了他們的長處、短處所在,我們是不是能以取精用宏、學得到功呢?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中國的民族性,是介乎兩者之間,既不像德國人的四方四正,死板不動,也不像美國人的浪漫隨便,吊兒郎當。而且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絕不比外國人低,甚至超過他們,我國留學生在國外學校讀書,多數是名列前茅,學什么像什么……”
孫立人并不如外界傳說那樣,瞧不起日本顧問的“白團”,他訓練軍隊的想法兼容并包、海納百川。他認為“世界上只有日本人還可以跟我們一比,可是只要我們真正能把我們的軍隊練到功,日本還是趕不上的。在緬甸作戰,就是一個明證,日本人說他們的軍隊是超人的軍隊,可是遇到我們的部隊,仍是被打得粉碎,而且我們常能以少勝多,甚至比他們少到五六倍人,仍能打勝仗。所以我認為今日建軍,要能以取法英美、德日兩者的長處,再加上我國民族本身的優點,我們可以把中國軍隊鍛煉成世界上及時等的軍隊。”
然而,孫立人絕非只強調洋人練兵的那套思維邏輯,反之,他對我國古代練兵之能者,亦多所著墨,例如曾國藩。孫立人認為,曾國藩能以一湖南的兵力,蕩平洪楊之亂,足證曾國藩所強調的“誠”與“拙”兩字正是我們先輩交給我們練軍的法寶。而所謂“誠”,照孫先生的說法便是:“開誠布公、真誠相見、沒有欺騙、沒有虛偽、上下一心”,而所謂“拙”字,便是“不投機不取巧,老老實實,平平常常,沒有一點花樣”。曾國藩是拿“誠”與“拙”兩字,倡導天下,孫立人亦如是,他更以這兩字真言作為他治軍和練兵的
格律。
揆諸孫立人之所以拿“誠”“拙”兩字作為他練兵的金字規律,更與他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校入學期間,受到的魔鬼訓練,脫離不了干系。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校給予孫立人血與汗的教育過程。孫立人曾經親自詳盡講述了自己就讀美國軍校時,領受的嚴苛魔鬼集訓,這里不妨全文引用他的這段刻骨銘心記錄:(按:孫立人把弗吉尼亞軍校譯作“維勁利亞軍校”)
“維勁利亞軍校在美國南部,與北部的西點軍校齊名,因為美國的南北戰爭,北方勝利,所以西點就成為國立,而維勁利亞只成省立,這學校有百多年的歷史,他有其傳統的風氣,即新生入校后要受極嚴格的管教,而管理的習慣,是以老生來管新生,所以竟以打人最兇而聞名世界。但聽說近年來也稍有改進。
當日我跑到維勁利亞去報到,因為是星期日,無人辦公,不能登記,就由老生服勤務的值星官帶著去見一個中國學生,意思是讓我暫時在他那兒住一夜,我心里想,異國遇同鄉,多少會感到親切,哪知他一
對解放戰爭時期的書籍就是愛不釋手啊
書不錯,值得看
一次購了8本,都是質量不錯,價優。全部帶外封。
了解一個你不了解的人
抗日英雄 可惜晚節不保
看一下和以往寫孫將軍的書有何不網。
非常好!了解了很多細節。
很好是想要的書哦!
物流比預期快,學習中。
寫的還不錯
整體感覺不錯,內容詳實值得購買!
感覺寫的挺真實,史料挺充足
喜歡
很喜歡,印刷很好,物流很快…正版!
抗日名將傳記,值得收藏與閱讀。
物流快遞都很好
書應該是正版的
促銷活動買的,超值!
非常滿意,很喜歡
值得一看!了解中國軍隊在世界戰場的表現和評價!
好書好評便宜滿意好當當!非常滿意!
值得一看。
好,非常好看
書挺好,紙質也舒服
好 真的不錯看的書
內容稍顯空洞
還沒看,不能妄下評論,但是包裝設計得真不錯,等看完再說吧
偶像人物。
很崇拜的人,慢慢讀
孫立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王豐的這本書寫的很好,可以從中了解一個真實的孫立人
書寫的很一般,大多都是引述,很多關鍵人物也都沒有正面提及,事件的描述也很不清,不如網上查閱資料詳細。
很好的歷史書籍,對了解中國現代史非常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