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號稱國民黨序列戰將中,能打的一員虎將。連他的對手,有“戰神”之謂的粟裕都曾這樣評價他:“薛岳用兵機敏果斷,是一員干將。”抗日戰爭中他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多的中國將領”。其綽號“老虎仔”便很好地說明了他的戰場實力。
本書運用多方面的史料,包括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相關資料,客觀而精彩地記述了薛岳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對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杰出的作戰表現,進行了濃墨重彩地還原,對他的性格長短板、戰場指揮藝術以及國民黨高層之間的恩怨糾葛、國民黨無法克服的致命缺陷,進行了頗為精到的評點。
另外本書以人物視角切入,對抗戰期間中日雙方高層將領、士兵素質、情報運用、武器配置及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對比,為讀者真實了解和體會這場關乎中國國運之戰,提供了豐富的參照資料。既有大量感性的歷史細節,又有精彩到位的理性解讀,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1、他是國民黨內能打的一代將星;他是抗戰中殲滅日軍多,人稱抗日悍將;他是連對手都無比嘆服的“老虎仔”;戰功赫赫的七十四軍(虎部隊)由他指揮!
2、 “戰神”粟裕都曾這樣評價他:“薛岳用兵機敏果斷,是一員干將。”
3、陳納德認為“薛岳在戰略和戰地指揮方面都勝過史迪威”,如果薛岳能夠掌握到跟史迪威一樣多的物資,那么中國足以單獨戰勝日本。
4、中、美、日多方面史料解讀,真實還原薛岳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真實批露國民黨高層恩怨過往。
5、對抗戰期間中日雙方高層將領、士兵素質、情報運用、武器配置及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對比,既有大量感性的歷史細節,又有精彩到位的理性解讀,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周龍,筆名“明河在天”,孔子同鄉。少有述史之志,博通文學、哲學、歷史、經濟、軍事等。曾撰寫過各類作品,其中古代史部分包括《韓信傳奇》《朱元璋大傳》《圣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等,民國史部分包括《大轉折1937:中日戰爭爆發始末》、三卷本《南京政府那十年》《中國軍神孫立人》等。
王翊民,七零后北京人,自幼在家庭影響下留心國史,欲為民族存信史,與著名抗戰史學者薩蘇比鄰而居。
及時章 抗戰前的薛岳
薛岳綽號“老虎仔”,可見一股子勇猛之氣,但張發奎的那種“拼命三郎”精神也是可圈可點的,對此,張發奎自己解釋說:“薛岳毫無疑問是有才干的,但他經常輕率莽撞。”張氏的這個評論還算靠譜,薛岳可以在逆境中創造奇跡,也可以在順境中出現敗績;他的個性不夠深沉,因此很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三年的牢獄生活 // 002
從三劍客到主力師師長 // 007
由反蔣到投蔣 // 015
三萬里長途追擊 // 020
第二章 轉戰大江南北
日本士兵的素質應該算是世界,只是其將領水平、裝備水平尤其作戰思維還不算真正,對于后勤補給的輕視所造成的供給能力不足也是日軍的一大致命缺陷;日軍注重拼刺刀的訓練、十分依賴步槍,其實也是彈藥缺乏、補給缺乏的表現。
淞滬驚魂 // 026
游擊戰的嘗試 // 031
土肥原賢二其人 // 033
圍攻土肥原師團 // 042
花園口決堤 // 051
第三章 江西戰場上的得失
起初沒有采納薛岳的這一建議,薛岳以荀子所道“逆命而利君國者謂之忠”以自勉,為了國家存亡,當仁不讓,以保衛德安、萬家嶺之戰,堅決向蔣據理上諫。經過三個晝夜的軟磨硬泡,終于采納了薛岳的建議,并令其“戰勝于外,功成于內”,以揚名千古相囑。
保衛南潯線 // 056
岡村寧次其人 // 068
岡村兵行詭道 // 076
萬家嶺大捷 // 081
特設師團的隱秘 // 088
岡村的得意之筆 // 094
第四章 及時次長沙會戰
小諸葛被薛老虎如此一頓搶白,面子上很過不去,也沒心思兜售自己的那套游擊戰理論了。這個梁子就此算結下了,以后同為桂系的軍令部次長劉斐沒少給薛岳小鞋穿。可是,薛岳此舉也是做給陳誠看的,桂系與同床異夢,殺了小諸葛的威風,便是蔣最樂見的。名義上依靠、重用小諸葛,但是又不希望將領們跟他走得太近,這就是蔣馭下的權術。
薛大將軍坐鎮湖南 // 104
誓死堅守長沙 // 111
力戰退敵 // 121
一場鼓舞人心的平局 // 128
日軍在中國遭遇嚴冬 // 133
第五章 第二次長沙會戰 盡管遭到了優勢敵軍的分割包圍,但頑強的第五十八師官兵還是大部突圍而出。第五十八師師長廖齡奇與副師長皆一時令人稱嘆的猛將,在此役中第五十八師利用手榴彈反復進行肉搏攻擊,令日軍第三師團損失不小,給日軍留下了“敵軍抵抗極為猛烈”的深刻印象,也愈加敬畏這支鐵血的“三五部隊”(第七十四軍三個師都是“五”字頭)。
薛岳對于敵情的判斷失誤 // 142
日軍對第七十四軍的圍攻 // 148
二戰長沙失利的教訓 // 154
第六章 第三次長沙會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從戰略部署、誘敵深入過程以及圍追堵截等方面看, 都算是抗戰期間正面戰場上打得比較成功的一次戰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役其作戰計劃與作戰經過基本一致,在戰爭史上也是較為罕見的。
日軍的牽制作戰計劃 // 164
日軍被引入長沙 // 171
第十軍堅守長沙 // 176
全線大追擊 // 181
長沙大捷的重大意義 // 188
第七章 血戰長衡
不過小諸葛的桂軍是狡猾的,其保存實力的念頭比之還要嚴重,因為保存實力即可作為戰后的政治資本……面對日軍強大的打援兵團,第六十二、第四十六、第七十九、第七十四軍各部都已經近乎絕望了,加上自保心態,因此與日軍雖不時發生戰斗,但各部均未用盡全力。彈盡援絕的衡陽城和第十軍的命運,就這樣決定了——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所暴露出來的正是國民黨軍整個系統最尖銳的問題。
日軍實施一號作戰 // 196
不易阻擋的日軍攻勢 // 206
薛岳敗走麥城 // 210
蜚聲中外的衡陽保衛戰 // 215
日軍在衡陽孤注一擲 // 221
會戰成敗的檢討 // 229
第八章 上馬治軍,下馬治民
最能體現薛岳治軍風格、與士卒同甘共苦精神的是行軍訓練。薛岳重視行軍訓練,所以他認為“三個月的行軍,要當六個月的訓練”,因此他對整個行軍過程都是極為負責的,組織非常嚴密。從頭天夜里命令的下達,到善后、行進路線確立、收容掉隊人員、宿營檢查等,他都親力親為,一絲不茍。而且在整個行軍過程中,薛岳與下層軍官都是步行的,“不如此,不知部下之甘苦”。
薛岳的治軍風格 // 240
民事民政方面的貢獻 // 246
第九章 內戰浮沉
共產黨軍隊的強項就在于其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這一能力不僅保障了其兵員、糧源的充足,也保障了其運動作戰上的優勢;而且由于中共宣傳、組織上的優勢,也令國民黨在抗戰時期不嚴重的間諜問題、情報問題乃至部隊被策反問題,變得異常嚴峻。
徐州綏靖 // 254
不光彩的離職 // 260
在廣東支撐危局 // 264
名將余生 // 270
由反蔣到投蔣
在二次北伐成功以后,1928年7月,為了滿足國人消弭戰亂、埋頭建設的強烈心聲,國民政府開始進行大規模裁軍。
及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幾大軍頭各有自己的小算盤,被裁減最厲害的自然是那些三不靠的隊伍。第四軍雖然暫時投靠了蔣,但非蔣的嫡系部隊,因此被縮編成第四師,人員也從兩萬人壓縮到不足萬人。此舉自然引起了張發奎、薛岳等人的極大不滿,他們借著國內風起云涌的反蔣形勢,也加入到了反蔣隊伍中。
蔣桂戰爭爆發時,為了對付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勢力,不得不起用已暫時下野的張發奎,令他重掌第四師(第四軍)。桂系勢力退出湖北以后,張發奎率部駐扎于宜昌、沙市一帶,當時及改組派已經決定從事武力反蔣活動。改組派(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系陳公博等人所組織,奉汪為精神領袖,頗得一般黨員的支持,曾在國民黨內掀起一股有力的反蔣狂潮。
對于張發奎部本來就不放心,如今他更風聞到一些張部不穩的消息。1929年9月初,蔣以貫徹編遣實施會議決議為名,令張發奎部移防隴海線,與新一師曹萬順部換防。9日,蔣致電劉峙,部署兩師換防事宜。接下來,動作鬼鬼祟祟,可見其不無謀張之心。
張發奎拒不從命,他一面派出使者與廣西的新主席俞作柏接觸,密謀間道湖南入廣西,與俞作柏會攻廣東,在廣東東山再起;一面派人與接觸,請汪從中斡旋,動員俞作柏反蔣。
當張發奎南進途中,便派出薛岳到南寧,與俞作柏密洽,望廣西方面與張部合作攻粵,開創一番新局面。雙方很快取得默契,但俞作柏還有些猶豫。俞作柏考慮到自己當時接管廣西才三個月,根基不穩,而且一切尚未部署就緒,倉促起事必然冒險。
可是,薛岳的催迫和的壓迫,促使俞作柏很快表態。然而俞作柏的擔心不是多余的,在的軍事及銀彈攻勢下,俞作柏很快垮臺,趁亂殺回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又重新控制住了局面。
基于共同的反蔣立場,張發奎不得不采取與桂系合作的手段,組成桂張聯軍以壯大聲勢。當時全國的反蔣勢力此起彼伏,但擁蔣勢力也不容小覷,其中桂張聯軍的勁敵便是以粵省主席陳銘樞及第八路軍總指揮陳濟棠為代表的擁蔣派。
經過此前的蔣桂戰爭,桂系實力已嚴重下降,而且他們還面臨著來自廣東及湖南兩個方向的威脅;張發奎部長久流動作戰,早已殘破不堪,而且不過萬余人,因此桂張聯軍在及時次粵桂戰爭中敗北。此戰系桂系三巨頭之一的黃紹竑指揮,在激戰中,張發奎眼見中央軍三個師已經加入戰斗,他又得悉蔡廷鍇所部正準備前來偷襲,覺得“即使我們能攻入廣州,最終也會被消滅”,因此他突然下令撤退,導致全盤失利。
經此慘敗,張軍的戰斗部隊僅余五六千人(原為七千余人),張發奎不得不將第四軍縮編為三個團,分別由三個老同學吳奇偉、薛岳、韓漢英指揮。
1930年5月,閻錫山聯絡馮玉祥、李宗仁等共同舉起反蔣大旗,“中原大戰”一觸即發。
桂張聯軍決定傾巢而出,配合馮玉祥部拿下武漢。桂張聯軍兵分前后兩路,當聯軍前鋒已經到達湖南岳陽并接近湖北時,對于北上不情不愿的黃紹竑拖拖拉拉,結果導致他所率領的后隊被粵軍堵在了衡陽,粵軍主力系原第四軍名將蔣光鼐、蔡廷鍇所指揮的兩個師,即后來的抗戰勁旅第十九路軍前身。
李宗仁等不顧白崇禧的反對,毅然決定回師衡陽,待擊破粵軍后再合力北上。此次粵桂之戰系生死之戰,“小諸葛”白崇禧決定打一場有進無退的決死戰,以打破眼前的巨大困局。可是由于桂張聯軍缺乏重武器,粵軍憑借堅固工事頑強防守,終于導致兵力上只占微弱優勢的聯軍的慘敗——整整十四年后,日軍也在衡陽遭遇了一次真正的挫折。
桂張軍連同部分湘軍有五六萬人,經此衡陽血戰,聯軍傷亡達三萬三千余人,可謂已經過半,乃至導致軍心崩潰(一般而言,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就要導致士氣瓦解)。黃紹竑后來向求和,而表現最直接的則是薛岳——第四軍僅剩下千余人,就在聯軍向廣西境內撤退時,“薛岳在憤怒沖動之下,在撤退途中向部屬官兵公開宣布,他本人和張軍長決不再干了,各官兵所攜武器聽憑自由處置。賣槍得款,返鄉務農也好,聚眾持械,入山落草也好。總之,張某、薛某是不過問了。因此全軍解體。他們的部隊退抵桂林時,所剩不過五六百支槍,比之極盛時代的第四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薛岳大概同黃紹竑一樣,慘敗不是導致他對于前途絕望,而是對于內戰產生了厭惡之情,對于共產黨乘機壯大產生了危機感,以致借機發泄出來。中原大戰期間,紅軍曾經攻陷了長沙,這令黃紹竑觸動很深。
見兄弟拆臺,無奈的張發奎只好向李宗仁請求散伙,但堅決反蔣的李、白還需要第四軍及的金字招牌,在為第四軍補充了六千戰斗人員后,張軍重新組成了吳奇偉第十師和薛岳第十二師,分別駐扎于柳州、柳城兩處;待訓練了兩個多月后,張軍即又恢復了戰斗力。
在隨后的南寧之役中,桂張聯軍與前來渾水摸魚的滇軍(龍云部)又展開了一場激戰,滇軍由于當年蔡鍔等人打下的堅實基礎,因此戰斗力也不容小覷。盡管薛岳、吳奇偉在此戰中都負了傷,但由于小諸葛的絕妙指揮,經三天鏖戰,滇軍被擊退——此戰被白崇禧視為平生最得意之筆!
在此戰中,吳奇偉也有精彩表現:當時他正吃著雞腿,突然滇軍來襲,吳奇偉臨危不懼,竟用雞腿指揮部隊反擊,終于穩住了形勢。事后白崇禧還特意對吳開玩笑道:“滇軍用的指揮刀是鴉片煙槍,你用的指揮刀是雞腿,將來在戰史上應當大書特書。”
此戰后,腳部負傷的薛岳向總司令部請求調動工作,以便于調養。薛岳在呈文中表示:“平馬之役負傷后,復染瘧疾……尚未復原,懇請暫調工作,俾資調養。”1930年12月,經李宗仁等同意,吳奇偉的第十師并入了薛岳的第十二師。
薛岳本人則調任柳州軍官學校副校長,這明顯是個閑差。
薛岳在柳州軍校待了沒幾天,他眼見廣西內部各種關系、各種矛盾復雜多變,自己寄人籬下,失望之余,難免要思謀新的出路。
據張發奎交代,李宗仁待自己不薄,但是白崇禧卻以陰險狡詐出名,而且他是桂系的靈魂人物,軍事上負總責。張發奎也有寄人籬下之感,也不愿在廣西久待;薛岳本不是第四軍的元老,一山難容二虎,他也不愿長久屈居張發奎之下,因此去意更為堅決。
1931年2月28日,扣押了國民黨重要元老胡漢民,由此引爆了寧粵之爭。為了共同對付,陳濟棠便與桂、張達成了和解。眼見內戰烽火再起,薛岳生怕再次無端卷入,于是在5月辭去職務前往香港九龍,開始了為期兩年的閑臥東山、伺機再起的寓公生活。其間,薛岳曾打算前往德國留學,如果他真的有幸在德國學習幾年的軍事,其指揮藝術定然有長足長進(張治中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國人日漸意識到了內戰的可悲,漸漸捐棄前嫌。不過在國民黨看來,中共是受蘇俄指揮的,是“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最主要對象。甚至部分日本人也是這樣想的:“……打內仗不好。‘戰勝異國為榮,殘殺同胞為辱’,只有討伐共產黨就不同了,因為共產黨是聽蘇聯指揮的,打共產黨就等于對外作戰,戰勝異國。”
黃紹竑已經投靠了,成為一方大員(不與桂系為敵)。此時的薛岳也已經看明白,雖然有種種不足,但畢竟是中國事實上的領袖,而且具有深厚的統治根基,既然無法推翻,欲報效國家、出人頭地,也只能投到蔣的麾下了,何況自己當初本就是及時軍的干將。
九一八事變導致了寧、粵的暫時和解,第四軍也不能不另尋出路。張發奎率部投效中央,但是在蔣的擠對下,他不得不于1932年10月只身出國游歷歐美。可惜這段好好學習的機會張沒有好好利用,可見這個人的天分和抱負,僅此而已。
此時的吳奇偉已經投靠了親信愛將、“小委員長”陳誠,通過吳奇偉,“良禽擇木而棲”的薛岳漸漸地搭上了陳誠這條線。當然陳誠精神上的導師是鄧演達,而鄧演達又是鄧鏗事業的繼承人,大概也出于這層關系,陳誠與薛岳才較為親近吧。陳誠忠義、廉潔、強勢,他的夫人還是宋美齡的干女兒,陳氏是選定的半個接班人,可惜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如政治才能。
陳誠曾任蔣嫡系部隊第十一(土)師師長和第十八(木)軍軍長,憑借這兩支基本武力,陳誠逐漸在蔣的嫡系部隊中形成了自己的“土木系”(與何應欽系分庭抗禮);自薛岳加盟陳誠系以后,土木系自然又多了一員難得的干將,而且由于陳、薛二人互相欣賞,二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薛岳后來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離不開陳誠對他的鼎力支持。
不過,的內外觀念、親疏觀念、地域觀念非常濃厚,薛岳作為一個廣東人、一個曾經積極反蔣的人,要獲得的重用,僅僅依靠陳誠的推薦還不夠。
這里還需要從薛岳的婚姻說起。薛岳前后共有三位妻子:及時位是在家鄉娶的朱氏,無子嗣,后死于臺灣;第二位妻子為方少文,其父曾任樂昌縣長,方少文學識突出,曾給薛岳做秘書,后嫁與薛岳,生二男三女;第三位妻子譚幸申是方少文死后、薛岳到臺灣后所娶,生二男,譚氏病逝于1994年,享年六十八歲。
據薛岳的侄子交代,薛岳的夫人方少文系海南文昌人,由于這層同鄉關系,她得以與蔣夫人宋美齡成為拜把姐妹,如此一來,薛岳不僅獲得蔣的重用,而且當薛、蔣鬧矛盾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夫人路線將之化解。與之類似的是,衛立煌的夫人朱韻珩曾留學美國,她與宋美齡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通過“夫人路線”,衛立煌一度獲得蔣的信任和重用。而且方少文與朱韻珩一樣,兩個人都死得很早,朱死于1939年,方死于1947年,自賢內助死后,薛、衛二人的受寵程度皆直線下降。
1933年5月,薛岳應之召,前往江西參與“剿共”事宜。
對解放戰爭時期的書籍就是愛不釋手啊
老虎仔 抗日名將 功臣 打出了聲威 為國爭光 為民族爭氣 天爐戰法 三戰三捷 威武
評價客觀,內容豐富
物美價廉,好評!
抗日戰神 日軍的克星 當今的岳飛 內容挺好的 值得一讀 老公很喜歡
裝幀精美,印刷清晰,貨真價實,非常好!
感覺不錯,很好
難得的軍人。
書的質量不錯。印刷、紙張很好。正在拜讀。
值得一看。
剛拿到書,有時間再慢慢看,看過了再來評論吧。
抗戰名將,值得看看,當當的價格實惠。
好書值得擁有。價格實惠,先收下了。
名將也有不完美之處啊!
物流快遞及時,看后追加評論。
有深度,值得一讀
好好好好好好
還沒看,不能妄下評論,但是包裝設計得真不錯,等看完再說吧
小邏輯:權威全譯珍藏本-汪丁丁,張翼星,陳啟偉等推薦
物流很快,質量不錯。看完再說吧。
這個還不錯
很好,難得見寫國民黨將領的書
抗日英雄民族英雄
國民黨軍中:個體最愛薛岳,整體最愛七十四軍
看到了一個比較客觀的國軍將領,為抗日付出了所有熱情。不像別的作者只知道從政治上滿足一些人。卻寫不出實質的讀者想看得真實!
知道薛岳,源于他指揮的三次長沙保衛戰,當外敵侵入,挺身而出,是一名中國軍人!!
通過閱讀此書,使我對薛岳的一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真實還原薛岳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國民黨高層恩怨、抗戰的豐富細節
較真實描述了抗日戰爭中的薛岳,真實自然,令人信服,對人物的分析實事求是,有史料價值。
此書非常精彩,可以系統全面的解薛岳將軍抗戰的一生
以史為鑒 繼往開來 讀史使人明智 薛岳是位了不起的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