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少年韓信自小便胸懷大志,任何環境的壓抑也無法磨滅他的那顆勃勃雄心。秦末農民戰爭爆發以后,他先是投軍項梁、項羽叔侄,后又歸附漢王劉邦,并在漢相國蕭何的鼎立舉薦下被任命為漢軍主將。他智慮宏遠、首建大策,從此便開始了他輝煌至極的軍事統帥生涯……
小說將古典歷史與現代精神融合為一,以增強讀者的歷史臨境感;及著重抒寫了韓信的心靈史,并分別講述了他先后同幾個女子的感情糾葛,但人物形象卻始終著眼于表現一位英氣勃發、沉毅大略卻又不失敏感、深情的軍事奇才!
小說在竭力刻畫一種冷峻、多彩、立體的歷史真實的同時,更重在表現一種藝術真實,亦即表現一種人物的悲劇性格——韓信骨子里的傲氣!這既是他生命走向成功、輝煌的人格要素,又是促使他終走向愛情悲劇、人生悲劇的深刻淵源。
戰必勝,攻必取,俯沖強擊,英風烈烈;斗猛氣,冠諸軍,突破天元,底定漢基。且看韓信是如何從一名胯下之夫,成為王、侯、將、相四者兼具的英雄的……
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小說將古典歷史與現代精神融合為一,側重抒寫了韓信的心靈史,并分別講述了他先后同幾個女子的感情糾葛,但人物形象卻始終著眼于表現一位英氣勃發、沉毅大略卻又不失敏感、深情的軍事奇才。
明河在天,本名周龍,男,1983年生人,孔子同鄉。
其人好學多思,用心讀書多年,擁有文學、哲學、歷史、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豐富知識。酷愛寫作,嘗試過很多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創作,包括《愛是一種愿》等當代題材的長篇小說兩部。
自從2008年以來,先后創作了歷史讀物《中國人的人格》(當代中國出版社)、《天子愛風流:中國的文人皇帝》(豆瓣閱讀)、《大轉折1937:中日戰爭爆發始末》,人物傳記《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上下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4月版,有繁體版)、《愷撒:從人到神》、《圣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東方出版社2013年5月版)、歷史小說《兵仙紀》、《大明開國風云》等。
目前多部作品正在不斷出版及影視改編之中。
及時章 少年心事
與父同游 / 2
與母相依 / 7
三載游學 / 12
惠賜龍淵 / 18
高地葬母 / 27
從人寄食 / 30
胯下之辱 / 35
一飯之恩 / 39
第二章 從商奇遇
初識知己 / 44
艱危之路 / 50
慨然入關 / 54
秦始皇陵 / 58
指點迷津 / 62
變身紅裝 / 66
身陷囹圄 / 70
飛來橫禍 / 75
幸逢游俠 / 79
慘痛身世 / 84
斯人已去 / 87
第三章 落魄江湖
血葬知己 / 92
恍然如夢 / 95
秋兒妹妹 / 98
老來俠骨 / 100
疑似故人 / 103
結交報仇 / 106
韓信受辱 / 110
兇器無雙 / 113
一怒之下 / 117
急中生智 / 124
翩然起舞 / 127
第四章 仗劍從軍
群雄方起 / 132
定陶之役 / 137
老人救命 / 143
再會英喬 / 146
歡喜女婿 / 152
新人訣別 / 155
第五章 多情郎中
英雄初會 / 160
憤然敢死 / 164
美人如花 / 168
破釜沉舟 / 171
巨鹿之戰 / 175
佐命紅顏 / 180
劉邦入關 / 185
新安慘禍 / 189
第六章 登壇拜將
分封天下 / 198
因禍得福 / 205
談兵論道 / 211
月下追賢 / 218
首建大策 / 223
暗度陳倉 / 231
順天者昌 / 236
彭城折戟 / 242
半路驚魂 / 249
美人心事 / 254
第七章 北地揚威
奇襲破魏 / 260
涼夜如水 / 267
宏圖遠略 / 271
兵發井陘 / 276
背水一戰 / 281
雨雪霏霏 / 289
第八章 顯功齊王
假勢滅齊 / 296
決戰濰南 / 303
橫斷濰水 / 310
雪上加霜 / 319
見封齊王 / 322
三分之議 / 328
舊人憔悴 / 335
第九章 垓下悲歌
漢兵齊集 / 344
似曾相識 / 349
誘敵深入 / 353
十面埋伏 / 357
四面楚歌 / 362
魂斷垓下 / 368
撫今追昔 / 375
夫妻重聚 / 382
第十章 孤星墜落
楚王還鄉 / 388
忌殺鐘離 / 392
天人永隔 / 399
蝸居長安 / 402
大勢不妙 / 408
敗亦蕭何 / 412
死生有命 / 416
后 記 / 420
這個時節正是春意盎然,下邳城中可比淮陰城里熱鬧得多,但是應該還比上韓信小時候去過的彭城。只是,秦帝國高壓的空氣仿佛24小時天的濃厚了起來,秦始皇專任獄吏、以刑殺為威,賦役、苛罰二十倍于古,愁云慘霧已分明掠上了不少人的表情。
少年韓信根本無心流連于市井的喧騰和熱鬧,而是在一路不間斷的打聽之下,就直接到了那城郊甚顯僻靜的先生家。
就在進門的那一刻,他還真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動。一腳沒踩塌實,竟差點跌出個狗啃泥。
這先生家中非常簡樸,但是又透出一種逼人的整肅之氣,房間里里外外除了講學要應用的物什,并無什么多余的東西。
這老先生大約六十多歲,頭發、胡須已經斑白,然而精神卻很矍鑠的樣子。乍看之下,并無異樣,可是當先生起身取東西時,韓信才分明地注意到,先生原來是個跛子。
根據韓信聽聞過的那些帶有神秘感的奇人異事判斷,先生也應該是一位傳說中的高人。至于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那倒是人們其次關心的了。
“小子,你打何處來?”中氣十足的先生問初見的韓信道。
“回先生,小子家在淮陰。”韓信彬彬有禮地躬身向先生答道。
“淮陰——,好!小子姓甚名誰?”
“回先生,小子姓韓名信,字重言。”
“好名字,大丈夫就應該一諾千金,不過也要因人因時,靈活機變,不可一概而論!哦,小子,你說你姓什么?”
“回先生,韓,戰國群雄中的那個韓。”
先生頓時抿住嘴一笑,他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上去有些纖細的后生還挺有些鋒芒的。接著他便仔細地上下打量了一番韓信,可是韓信這時候站得太遠,于是先生喚他上前來:“小子,你過來!到我身前來!”
韓信恭敬地來到了先生身邊,他雙腿像先生一樣跪伏在地上,雙手按于膝蓋,兩個人中間隔著一條長長又低矮的桌案。先生看了韓信好一會,頓時面色上似拂過一陣春風,他一只手拍著自己的膝蓋,一只手捋住自己的胡須,但頷首不語。
韓信還不好意思盯住先生的眼睛看,他只注意到先生單薄的衣衫,感覺到先生那舉止從容的神態。
就這樣,一老一少對觀了良久,還是先生首先打破了沉默:“小子,韓喜是你什么人哪?”
韓信聽到“韓喜”兩個字,先是一驚,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他只有老實交代:“正是家父,怎么,先生居然認得家父?”他也挺驚喜的。
“呵呵,何止認識”,說著先生便趕緊起身,興沖沖地晃晃悠悠跑出去吩咐家人備飯,轉身回來后他已是上氣不接下氣,不過,還沒有忘記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和你父親那可是軍中的老交情了,呵呵……想當初我們兩個,平時都喜歡研習兵學,多有來往切磋。他是都尉,我腿腳不行就跟在軍中參贊戎機,管管錢糧什么的……哎,這仿佛還是昨日之事……”
韓信一聽先生竟是父親軍中的故人,情急之下便向先生打探起父親的下落:“先生,小子失禮了!敢問先生可知家父的下落否?”
先生方忍不住嘆息了一回,毫不加掩飾地說道:“王翦老兒奸滑之至,秦賊六十萬伐我,我軍準備不足,焉有不敗之理……秦賊又歷來神速,不容我軍喘息……韓都尉怎忍偷生,乃至力戰而歿!只我小老兒打仗沒用,就先撤下來了……你父親是咱楚國的英雄啊,大英雄!”其實這先生是被秦軍俘虜后才放歸的,他不便舊事重提而已。
兩個人相對黯然了很久,尤其韓信本來還隱約地抱著的一線希望,就這樣被徹底地粉碎了,他頭一回流下傷心的眼淚,然而他更是因為自己能有這樣一位臨難不茍、慨然敢死的父親而感動。大丈夫死得其所,又何恨焉?
“信兒——”,先生也開始這樣稱呼他:“莫要傷心,男兒有淚豈可輕彈,能夠戰死沙場,那才是一個軍人的本分!等著吧,力不能屈人,勢不可用盡,木強則折,物極必反,秦賊終會有遭報應的24小時……”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韓信攥緊了拳頭說,這一刻他倒愿意自己是楚人的一員了。不過,那畢竟是術士(楚南公)說過的話,于是他又補充道:“我大楚縱橫五千里,物產富饒,英杰輩出,自當有否極泰來之日!”
先生用力地撫了一下少年韓信那結實的后背,然后向天仰首大笑道:“后生可畏啊,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接著,他便把韓信引領到自家的后房去用飯,先生今日該高興地多飲幾杯了,他實在沒想到今日能夠有幸得見故人的后代。韓信自然也是大喜過望,一掃喪父以來的沉痛、孤寂之感。
先生又問起韓信家里的詳細情形,他都一一地做了爽利的回答。先生于是說:本來應該不收韓信學費的,只是現在來求學的后生們實在太少,聊聊十數個而已,而他又要養活幾口子人,所以就答應減免了韓信一半的學費。
韓信說不上是感激還是親切,那天他一反常態地跟先生聊了很多,而先生也愈來愈發覺這孩子竟是一塊渾金璞玉,假以時日,或有所成也未可知。
,師生兩個都喝得大醉。
韓信的同學的確沒有幾個,而且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還要去到其他學館修習縱橫之學、儒學、道學、墨學等等,尤其還要到縣吏們那里學習刑名、法家之學,誰讓那是整個秦王朝的御國之術呢,自然要踏破鐵鞋了。
韓信和幾位同學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雖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學館聽幾天講,可是他畢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實在空閑的時候他寧愿四處游逛,或者冒險去一窺某個近處秦軍的營地。可是,在先生跟他們仔細講過了名將吳起的生平事跡之后,韓信才對于出將入相有了一種深深的向往,他覺得,那才是一個大丈夫應該孜孜以求的。
“吳起者,衛國人也,好用兵”,那24小時的午后,天色突然顯得陰霾,但先生的興致卻很高,他一邊漫不經心地翻著簡冊,一邊在向學生們用心地細述著他所衷心崇拜的那個天才:“其先師乃隱居于衛國的高士,熟諳孫子十三篇與姜太公兵法。吳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從其學,又六年成,乃拜別恩師下山,欲干諸侯。然不見用,吳子無奈之下,方投充于孔門高徒曾參,事魯國君……”
“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當吳子之時,魯國國力何如?”這時一位學生發問打斷了先生。
“問得好!當吳子之時魯強亦弱,魯系周公嫡傳,強在禮儀之邦、仁義之師,疆域尚遼闊,帶甲十數萬;然魯國政出多門,季氏專權,人心不齊,其勢又可謂弱也。是故吳子愿傾力輔弼魯君,以創強魯之業……小子,明白否?”
“學生明白!”
先生便又接著剛才的話講了下去:“不數年,齊人攻魯,魯國君臣皆已知吳子賢能,欲立吳子為魯軍主將以拒齊軍;然吳子有妻乃齊國女子也,是以魯人又皆疑吳子親齊,不敢重用也。吳子既知魯人之意,有難色,然成功之機亦殊為難得,揚名諸侯,在此一朝,故吳子終忍心殺其妻,以明己志也……”
吳起竟親手殺了自己的老婆,學生們聽到這里大多唏噓不已,看來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韓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顫,他在思忖:究竟何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說過,大丈夫成事當不拘小節,然果如是也?
先生卻未有片刻的遲疑:“魯國遂以吳子為主將,吳子不負魯君所望,一戰而大破齊軍……然則福禍相倚,其時有嫌惡吳子為人者,其言于魯君曰:‘吳起之為人,多疑而殘忍。其年少之時,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愿,終破其家!鄉人笑之,而吳起憤殺其謗己者三十余人,后東出衛郭門。臨行之時,與其母訣別,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來我魯地隨事曾子。居有數載,其母死,而吳起竟不歸葬其母,豈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與吳起絕……今者,吳起又殺其妻,豈偶然也?且夫我魯實為小國,而有戰勝之名,諸侯疑懼,必群起而圖謀削弱。又魯衛兩國實為兄弟之國也,而國君任用吳起,則是為背棄衛國也。望國君三思。’……”
講到這里,先生倏地坐起,學生們很是吃了一驚,但無一人多言語。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方感嘆道:“水流濕,火就燥,風從虎,云從龍,君臣相得,琴瑟合鳴,亦可遇而不可求也……”
說完,先生的老淚仿佛都要流出來了。
后來,先生穩定了一番情緒,才得以繼續剛才的話題。原來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懷吳起不得善終的可悲遭際:耳根子極軟的魯君,果真把吳起打發出了魯國。
再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后來,吳起聽說當時的魏文侯有賢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吳起之名,于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詢問吳起的為人,李克道:“吳起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雖前代名將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好在這魏文侯重才甚于重德,于是他便起用吳起為將,一戰就擊敗了秦國,并奪取了秦國五座城池。吳起帶兵也很得人心,尤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幾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吳起親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賞識吳起之才,專令他在形勢險峻的黃河以西防備秦國、韓國,而吳起不負所望,更為魏國訓練出了一支威震敵國的精銳之師——魏武卒。后來,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當政,吳起伺機向新君建言道:“人君當不獨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國”。魏武侯深以為然。然而,此時吳起因為名高而再次受人讒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賞吳起,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用為相,接著楚國便在吳起的主持下開始了一番變法圖強,明法審令,裁撤冗官,還取消了一些遠支公族的特權及其福利待遇,以撫養戰斗之士。不久,楚國便初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力挫三晉,西伐秦,一時間楚國竟成為了諸侯們的心頭大患。可是好景不長,不久楚悼王又死,宗室大臣作亂而討伐吳起,得罪過很多人的吳起因此被殺。
“吳子說魏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縱觀吳子之所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軀,可不謂悲夫!然吳子在魯則魯勝,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霸,出將入相,實百世之真人物也!自當為爾輩不二之楷模也……”先生這樣為學生們總結道。
雖然韓信以前就聽聞過吳起的一些事跡,可是卻都不如今日來得這般震撼,來得這般激動人心,它仿佛北斗星一般,指明了那行者前進的路途。
也就是從這天起,韓信的人生目標似乎更明確了,而他鉆研兵學也更為用心和自覺了,尤其他還多為涉獵,以廣己才。在那幾個年頭,翩翩少年幾成了一個書癡。
只是,無奈一場劇烈的政治風暴猝然來臨,竟使得韓信從此無書可讀了。
十面埋伏
“好吧,你項王就放馬過來吧,我先讓你三招!”韓信暗自道。
如此,氣勢洶洶、似乎怒不可遏的項羽便得以輕而易舉地連續突破了齊軍的幾道防線,而后他又在齊軍的一步步引誘下,逐漸朝敵縱深發展,他要像一根楔子一樣狠狠地嵌入韓信的肉中。當齊軍的中路防御稍顯出些空隙時,已經滿懷僥幸心理、急于求戰的楚軍隨即在項羽的率領下迅速向齊軍中央陣地撲去,雖然有些冒險,但以眼下這種情形看,畢竟是值得的。
倒是項羽身邊所剩無幾、已是身經百戰的大將季布等人始終覺得齊兵規避得有些蹊蹺,好像在專門跟楚軍兜圈子似的。于是在部署新一輪的攻勢之際,季布也便像鐘離昧一樣提醒項羽不要輕易向(超出楚軍數倍的)齊軍的中心發起突擊,因為經驗表明:韓信的用兵是很詭詐的,他的兵也一向是很能打的;楚軍不妨穩扎穩打,先從試探齊軍的兩翼開始,再慢慢擴大戰果,以免虎陷狼群。
然而已經被全然撩撥起殺心的項羽哪里經得起誘惑,他道:“此番敵以虛代實,有疲我之心,其實這分明就是他韓信使的拖延之計,故而本王才更當一氣殺他個片甲不留……且本王自與漢軍戰,從無敗績,愿諸君共勉之!成敗在此一舉,勿須多言……”而且今日若不能決出個生死,恐怕楚軍大兵回營都可能吃不上一頓飽飯,算了吧,大不了就是一死,得意一時、縱橫數載也值得了。
當然,他項羽還沒有傻到只作無謂的沖動,他只是覺得韓信肯定是有些打心底懼怕和忌憚自己的,或恐他們之間還有些可憐的情義。所以他便想先從氣勢上把韓信的齊軍壓下去,令其知難而退,這樣也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單憑一個說客辦不到的事情,很多時候應該用拳頭就可以辦到。
無疑,項羽的決斷還是不失英明的,他從來都不是草莽。
因此很快的,項羽就率軍殺入了齊軍的中央陣地,這樣便容易迫使齊軍不得不與楚軍展開死戰。
可是沒想到,剛一交手,韓信竟主動把它讓了出來,而他自己則迅速退到了一處高坡之上,命人揮舞令旗開始做出了合圍楚軍的架勢。雖然這招在項羽看來已不新鮮,但卻很容易引起士兵們的恐慌情緒,而且虛虛實實,本來就是用兵的常例。
果然,剛才還多少顯得倉皇和凌亂的齊軍一下子就恢復了嚴整的秩序,這時候項羽才覺得的確是很有些不對勁,齊軍頻繁變換的組織布防開始令他有些眼花繚亂,可是后悔也已經晚了,再說他項羽又怕過誰。于是,他就準備如當初的龍且一般向著齊軍主帥韓信處發起猛沖,集中兵力就只認準敵人一個點①,因為他確是需要迫使齊之生力軍跳將出來,然后便可力爭打疼韓信、打退韓信……
不過,韓信這小子到底技高一籌,“十面埋伏”陣的靈魂就是要以靈活多變、避實擊虛來達到挫敵鋒銳的目的——以戰車、刀車等可以隨意移動的輜重物先行一步步地阻止住敵騎兵發起的猛烈沖擊,再輔之以士兵們各自攜帶的大塊木石等所靈活地堆起的一道道障礙、加以弓弩配合以便阻止住敵步兵發起的沖擊……如此一來,以守為攻,以退為進,緊密配合,環環相扣,不僅可以實現在運動中分割敵人的意圖,更可以伺機慢慢地蠶食、消滅敵人。
總之,為了這24小時的到來,如此復雜、嚴密的陣形配合,韓信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來思考它,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來演練它——三十萬眾可不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指揮得了的,大兵團作戰需要的是極其高超的指揮、協調藝術;而因此,韓信后來才勉強地許以漢王劉邦不過可以領兵十萬,而自詡自己將兵乃“多多益善”。
① 說:“反對兩個拳頭打人”,就是要(在總體劣勢的情況下)集中優勢兵力以形成局部的相對優勢,而被稱譽為“百萬軍中取敵之上將首級”的孟良崮戰役就是這一用兵原則的經典體現;法國著名軍事家、皇帝拿破侖也是這一戰術原則的提倡者和成功實踐者。
當然,韓信也不是憑空就完成了如此天才的構想的,那前人所創制的“八陣②”之類正是他很好的參照,不過這“十面埋伏”更是作為一代軍事奇才的韓信、專為對付那霸氣沖天的項羽而量身定制的,根本意圖就在于也消解項羽、楚軍的爆發力。而且齊軍的陣形運動分合、變幻不定,既讓楚軍摸不清虛實,同樣也就讓他們無從形成戰場上的相對優勢。
尤其那作為戰場上之焦點和重要攻擊目標的韓信,更是來去飄忽、行蹤詭秘,一會在這邊露一下臉,一會又在那邊搖一下旗,仿佛那只可見其首而不可見其尾的神龍。如此一來,也就把個一心要韓信好看的項羽給累壞了,苦苦折騰了大半天,愣是沒傷到人家韓信的皮毛,倒讓自己的兄弟們賠進去不少。終于,他萌生了來日再戰的念頭。
可是,正待項羽的攻勢減緩下來的時候,突然齊軍中就傳來了一陣接一陣的奇怪的喊叫聲,但細聽那喊叫的言辭,卻是令項羽如此得熟悉:“有種的,今天就別當逃兵……”
“韓信孺子,欺人太甚!”雖然項羽明知韓信在使詐,可他又畢竟是個很要面子的人,不得已他便改變了進攻的策略:他也不再追著韓信打了,而是準備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全軍龜縮為一字長蛇陣,就專等著齊軍來主動拔掉他這顆已緊緊地楔進來的釘子。
然而項羽又失算了,齊軍很快便組織起了幾股強大的突擊兵力,他們竟以令項羽也吃驚的速度愣是把楚軍給斬斷為了幾股,這樣他們便不得首尾相顧了,而齊軍則可以逐一集中優勢兵力對其進行圍殲。此時項羽才真正開始懼怕起來,他也顧不得要面子了,于是開始下令全軍突圍。
可是,既已中了人家的套,想走哪有那么容易,不然韓信的陣法還會以什么“十面埋伏”來命名嗎?終于,幾股被分割開來的楚軍陷入了敵陣中而進退不得,而且齊軍還在緊緊地將他們往一處擠壓,一俟他們再也動彈不得,接著便是前后左右被齊軍投射來的標槍、箭石等撂倒了一片又一片,那鬼哭狼嚎之聲幾動于天外……
然而項羽這邊倒還在苦撐著,先易后難、先去其羽翼嘛,韓信只會在時刻才會來集中全力收拾項羽,這也是最穩妥的辦法。項羽不是那身陷絕地的龍且,尤其他更可以憑著自己的超世之材力,任誰也休想擋得住他的去路;因此,韓信便只能從打擊項羽的信心著手,讓他輸得口服心服。
但以攻為守、以進為退,此時的項羽卻還沒有放棄希望去趁亂以對付韓信本人,只是等到他發覺齊軍的防守依然一重蓋過一重的時候,他也才徹底喪失了信心!前前后后不過才三個多時辰,他就已經感覺無比的疲憊了。他于是又在徒勞地努力過幾番之后,便也顧不得那些被圍的兄弟們了,只帶著自己手下僅剩的數萬之眾開始了艱難的突圍轉戰。
齊軍當然是不會輕易放他走的,他們又令楚軍拼命地折騰了一個多時辰,困獸猶斗,再加上齊軍的體力也已經有所不支,于是韓信便發號施令慢慢地放開了圍困楚軍的一角,這樣才讓項羽緩過來一口氣。
盡管如此,僅僅才一戰下來,楚軍就已經傷亡過半了,其中更有大部尚處于被分割包圍之中,以至最終投降被俘達萬余之眾。
項羽到底還是嘗到了他韓信的厲害,但他卻絕不服輸:“小子,這次先便宜了你!”
② 據稱這是當年孫臏破龐涓時所用過的陣法。而且,后來諸葛亮的“八陣”可能便與這里的“十面埋伏”陣有點聯系吧,盡管后世對于它們的認識都并不確切。
然而,項羽放松得還太早了些,韓信是絕不會給項羽留下以任何喘息之機的,尤其滅楚之功他也不能獨占,他要給足漢王面子。
于是,正當項羽興沖沖地看到自己要殺出重圍時,這個時候已經等待了許久、酒足飯飽的漢軍又蜂擁而至。漢軍以逸待勞,而且乘敵不備,結果對楚軍一陣猛殺猛沖,自然很快就占據了明顯的上風。劉邦這一次的確大大地挽回了不少昔日丟得凈盡的顏面,直把個項羽打得叫苦不迭。
雙方又激戰了一個多時辰,項羽就是項羽,他還在勉力支撐著,只要他不倒,便是楚軍不倒!而楚軍將士們也的確是一塊塊硬骨頭,個個都似乎已經殺紅了眼。韓信怕再有什么意外和閃失,于是便又指揮著數萬已飽餐過的齊軍預備兵團向楚軍發起了的沖擊……
雙方鏖戰至黃昏時分,在鐘離昧的全力接應下,項羽才終于得以帶著他的那不足兩萬眾的殘兵敗將突圍回到了自己的壁壘中,這一刻,他的身心、意志均已消沉到了近乎極點!
而漢聯軍對其窮追不舍,步步進逼,很快便將楚軍緊緊包圍了數重。看來,他項羽的末日就要臨頭了。
在這關鍵之際,是絕不能再出任何差錯的,否則一旦再讓項羽逃身到了淮南或者江東,那么便又將是一場苦斗。且項羽生就天縱英才、天之驕子,只有讓他明了上天已拋棄了他,從根本上瓦解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才算真正地打敗了他!而一勞永逸地解決項羽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便是攻其心!
如此,接下來就是韓信對楚軍尤其是項羽所施展的攻心戰術了。夜幕降臨,漢聯軍在楚軍的四圍燃起了熊熊的密密篝火,而今晚夜色深沉之際,他們更要為楚軍兄弟們帶去一個永生難忘的不眠之夜了。
那便是大唱楚歌,大發悲聲……
很好看,很喜歡韓信這個人物。
給別人買的一直相信當當
不錯.....
書的內容非常好。值得一看。
欣賞作者文筆洗練,買來學習和借鑒!
感覺還好吧
經典書籍值得收藏
還不錯吧 .
書的質量非常好,包裝完整無缺,很喜歡,好評
孩子特別喜歡
好好好好好
這本書非常不錯。
作者的筆力不足,對于歷史人物的理解也顯得幼稚,反應人生閱歷經驗的不足,有點失望
沒法看下去,文筆太一般。以后不再購買80后作者的書
總體感覺還湊合,不是我讀到的最好的韓信,給個四星吧
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卻能在日后成就大業,韓信的一生,確實很傳奇。
買來送人,韓信的故事確實很勵志,他晚年所遭遇的禍事,也能給人很大的啟發。
我是中學生,聽同學介紹的這本書,說寫得簡單易懂,便買了一本。讀起來也很流暢。封面很有檔次的說。黑色的封面,同學以為我在看神馬黑道小說……^^
早就想看看韓信的故事了,應該很勵志,以前看過個日文版的開頭很好。從書的角度來說這個書的行間距有點大,不知道會不會很水?
韓信這個人物,確實是一個值得為之著書立傳的偉大人物。他被后人譽為“兵仙”、“戰神”,在古代歷史名將里面,可謂獨領風騷,很多后世武將都無法望其項背。即使是我十分喜愛的岳飛,相比之下,也顯得靈氣不足。韓信和岳飛,兩人在武功韜略方面,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最后的人生結局上,也都是泣鬼神的悲劇。最近看完關于岳飛的《精忠報國》電視劇,對他悲劇的人生謝幕,不禁嘆之又嘆,現在,面對這一部洋洋大作,竟有些不忍去細讀韓信人生的最后那段歲月。
要了解或理解韓信的朋友,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探討是繞不過去的:1.韓信之死(成因、定論、引申)2.軍事生涯(戰例、解讀、總結)3.成名之前 (細節、補白、貫通)如果要是寫小說的話,以上三點難度遞增:相對來說,確切的結果和因素越來越少,更需要有淵博精深的知識儲備,以及強大的邏輯能力和**的想象能力。有的學者說:預測過去比預測未來更困難。也許這就是原因之一。現在關于韓信的研究資料不少,小說形式的作品也有,但精品難得一見,多為徒有韓信之名的各種外延之作,基本沒有觸及韓信的核心問題。不敢說韓信傳奇就是萬里挑一的精品之作,但讀完之后還是給我這個信…
書本質量不是很好,內容倒是不錯。可以茶余飯后閱讀,了解了解韓信的人生。雖然有些事兒都是以小說的角度去描述,不過總體而言還算可以。畢竟作者的作品也是比較贊的
寫得不錯,可以輕松地走近韓信,了解韓信的整個人生。對我學習歷史有幫助。
看到韓信,想到他的死,似一顆傳奇將星的隕落!然而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戰神一樣的高大形象存在著,揮之不去,不可磨滅。很喜歡韓信,很崇拜他。值得一讀。
給孩子買的,覺得得韓信的一生不僅有鮮明的勵志作用,而且悲劇的人生結局也讓人扼腕嘆息,發人深思。很有教育意義。希望孩子以及看到這本書的青少年,能從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人生有一些領悟。
通讀全書,雖然作者文筆還不是特別給力,但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對韓信這個人物的深厚情感,反映在行文上,就是樸實熱情的文風了。這也足以彌補了筆力的些許不足。希望作者再接再厲,寫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
我是做銷售的,很佩服韓信,看這本書感覺挺好,就買了一本。我覺得不僅是做銷售,做其他事,一切關于競爭、博弈的事,都可以上升到戰略、戰術、謀略、智慧等的高度,用這方面的最實用最恰當的思想和方法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必定會豁然開朗,事半功倍。
我有一句座右銘,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必能成常人不能成之事。但說實話,很多時候我都做不到。韓信的胯下之辱,如果真有那么回事,那韓信一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絕對不是意外。他是一個狠角色,一個厲害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