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有興趣,或準備想要進一步了解它,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協助;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沒有興趣,這本書有豐富的故事和知識,翻翻看看,或許也能觸類旁通;如果你已經浸淫或學習古典音樂多年,那么,愿這本書能讓你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想起每一個與美好感動相逢的當下。無論人生可以多荒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遠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堅定頑強的意志,溫柔又執拗地守護。
——焦元溥
臺灣著名古典樂評家焦元溥寫給普通大眾的古典音樂入門書,沒有五線譜,沒有專業術語,以有趣的故事和豐富的聆聽經驗講述古典樂的聆聽之道,音樂很難懂嗎?不。人人都可欣賞古典樂嗎?是的。本書涉及古典樂的定義和討論、品味樂曲的態度與方法、錄音與現場演出的差別、不可不知的音樂小常識、古典音樂簡史,以及無比實用的音樂會注意事項、選座參考乃至聆賞進階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選曲目及詳細解說,庫克音樂免費正版在線聆聽。
新京報年度藝術類好書《樂之本事》[致敬詞]
在古典音樂界,焦元溥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以他的天賦,他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鋼琴家,但比起演奏家,他更喜歡欣賞者的位置,之后再將觀感轉換成文字,于是有了此前厚厚的兩大本對全世界鋼琴家的訪談錄——《游藝黑白》。正是本身對音樂的深入了解,讓他的文字充滿魅力和可讀性的同時,又是嚴謹深邃的。他本可以繼續深邃下去,但此時他偏偏選擇回過頭,面向大眾寫出了一本“淺出”的《樂之本事》。《樂之本事》涵蓋了焦元溥推廣古典音樂這些年聽到過的各種提問,“不會演奏樂器可以聽古典音樂嗎?”“不會看譜可以聽音樂會嗎?”他從回答這些常見問題入手,一點點帶出古典樂的歷史、古典樂的觀樂禮儀,如此種種。這是一本博學樂迷和從未接觸過古典樂的人都能各有收獲的圖書。而寫下這本書,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向公眾講解古典樂是怎么回事的焦元溥,大抵是因為心中總有個執念,這就是“我們要認真地把這門藝術交給下一代人。不能只有技術,要深刻了解道理和文化,然后我們把它傳下去。”
1.華語世界實用、好讀的古典音樂入門書——臺灣博學樂評家焦元溥從自己的聆聽經驗和故事出發,詳細解說欣賞古典音樂的常識。沒有五線譜,沒有專業術語。音樂很難懂嗎?不。人人都可欣賞古典樂嗎?是的。
2.“原來,我是這樣愛著音樂呀!”——一本愛樂者的告白之書,私心記錄焦元溥聆聽古典樂過程中的個人故事,包括與世界眾多鋼琴大師的交往逸聞、欣賞經典名曲的經驗和心得,遠遠超過了一本“入門書”的范圍,博學古典樂迷亦能從中有眾多的收獲和共鳴。
3.樂之本事,美之常識——除了古典音樂,本書還涉及電影、文學、攝影等藝術領域,它不僅是一本古典音樂入門書,更是一本關于“美”與“熱愛”的入門書。
4.23首經典名曲及詳細解說——焦元溥精選23首經典名曲,庫克音樂正版在線聆聽,這些曲目既呈現具體而微的音樂史,也為讀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另附作者精心整理的329位偉大作曲家名單及年代。
5.加里 格拉夫曼、張艾嘉、幾米、林懷民聯合推薦——音樂、電影、繪畫、舞蹈,藝術界各領域創作者一致好評。
焦元溥
1978年生于臺北。不務正業的臺大政治學系國際關系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也是不誤正業的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
自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道與文學創作。著有樂評選集《經典CD縱橫觀》系列三書(聯經,2005)、《莫扎特音樂CD評鑒》(聯經,2006)、《游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聯經,2007;日文版首冊于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發行)、專欄選集《樂來樂想》(聯經,2008)與《聽見肖邦》(聯經,2010)。
文字創作之外,焦元溥也擔任臺灣愛樂樂團“焦點講座”策劃,“20×10肖邦音樂節”和“Debussy Touch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臺中Classical古典音樂臺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電臺“焦點音樂”和“NSO Live云端音樂廳”廣播主持人,前者獲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3)。
001 前言莫忘初衷
007 及時章為什么要聽古典音樂
是的, 音樂很難懂 / 一定要“學音樂” 才能欣賞古典音樂? / 音樂中, 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 學音樂的方式不止一種 / 潛移默化的力量 / 每個人都可以聽古典音樂? / 來自南美的音樂奇跡 / 古典音樂有什么好處?
043 第二章什么是古典音樂
如果要為“古典音樂”下定義…… / 新舊可口可樂的故事 / 從歷史看 Classical Music /“ 古典樂派”其實不見得“古典”,“古典音樂”也不見得“古” / “經典”的意義隨時間變動 / 卡爾維諾的“經典”定義 /“經典”的豐厚與縱深 / 有所謂的“經典名曲曲單”嗎?
077 第三章現場演出二三事
“回不去了”:錄音技術改變世界 / 為什么要聽現場演
出? / 音樂演出,“空間因素”也很重要 / 不只要聽,
還要看 / 就是要你看得見卻聽不到 / 對演出的期待:現場會聽到什么? / 協奏曲與歌劇的實際音量比例 / 錯音究竟有多重要? / 不可預料的現場 / 音樂表演是舞臺藝術 / 演奏者該背譜嗎? / 讓我們現場見
113 第四章音樂會生存之道
聲音與位置 / 挑選座位參考 / 音樂會有禮儀要遵守
嗎? / 聽音樂會該怎么穿? / 演出進行中,請當安靜的聽眾 / 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告訴我們…… / 從仆役到藝術家 / 安靜聽音樂 / 尊重藝術創作、維護作品呈現 / 參與比掌聲更重要 / 獻花,但別踏上舞臺 / 喝彩、安可與簽名 / 安可的藝術 / 再說一次:將心比心 /“ 預習”真的必要嗎? / 別怕“聽不懂” / 不懂,并不表示不能欣賞 / 不懂,其實沒有關系 / 音樂,就是用來聽的
165 第五章簡談西方古典音樂史
天才與大師所建構的音樂史 / 被忽略的時代 /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前后不同的美學價值 / 西方古典音樂史摘要 / 奇形怪狀的珍珠 / 古典時期的來臨 /“ 周期式”音樂句法與變化豐富的情感 / 古典時期的改革與開創 / 古典與浪漫,其實延續多過對立 / 巨人的身影、影響的焦慮 /從歌劇到樂劇 / 巨人再現:瓦格納與李斯特的影響 / 印象派的新天地 / 勃拉姆斯與國民樂派 /“ 后發先至”的俄羅斯 / 個人特質與名人技 / 調性解離與世紀末美學 / 新古典主義 vs. 十二音列 / 二十世紀的多元面貌 / 通俗音樂也能成為經典 / 美國音樂家進入國際舞臺 / 當代音樂的面貌 / 歷史的重要與限制 / 再談“經典”與“經典作曲家”
241 第六章 古典音樂小知識
獨奏會的藝術 / 繽紛燦爛的室內樂 / 刺激非常的協奏曲 / 豐富精妙的管弦天地 / 樂器的分類原則 / 博大精深的管弦樂寫作 / 聲樂:人類與生俱來的樂器 / 指揮在做什么? / 樂團首席之舉足輕重 / 音樂知識不等于音樂
271 第七章詮釋的藝術
作曲家沒寫出來的音樂 / 作曲家無法壟斷對自己作品的解釋 / 詮釋必須有所本 / 詮釋隨著了解而深刻 / 解放想象力 / 歷史錄音與考古演奏 / 欣賞音樂,也欣賞演奏家的詮釋
307 第八章入門之后的進階之道
聽音樂,別只聽選曲 / 欣賞音樂,請專注 / 聽自己沒聽過、不熟悉的曲目與作曲家 / 不要預設立場 / 別排斥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 / 增進音樂之外的知識 / 體會作曲家所屬的文化與風土 / 找到自己的觀點與聲音 / 擁抱世界,也要支持故鄉 / 為何學習古典音樂? / 千山萬水,莫忘本心
351 結語在音樂中找到自己
357 附錄一曲目解說
399 附錄二作曲家年代表
前言 莫忘初衷
焦元溥
不是沒想過要寫,但真來了邀約,還是遲疑了。
“我們真的需要另一本古典音樂入門書嗎?”
思考很久,最終還是說服自己:就像外文經典永遠需要新翻譯,入門書當然也是多多益善。畢竟怎么聽、怎么看,這道理背后是理性也是感性,是知識也是經驗。作者的個性閱歷不同,關心議題不同,切入角度自也各異。這本書希望讓讀者了解古典音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獲得欣賞音樂、品評思考的“能力與功夫”,是“音樂本事”也是“聆樂本事”,更希望讀者能夠從音樂中得到快樂,使“樂”(yuè)之本事成為“樂”(lè)之本事——這會太貪心了嗎?至少,我是真誠這樣期待的。
也因為賞樂之道出于知識和經驗,這本書自然充滿了故事,而且是個人故事。這其實也是作者下筆的私心理由:趁著記憶還鮮明,把那些曾經深深影響觸動我的人與事,用文字刻錄下來。本書所收錄的二十三段音樂也是如此。它們既呈現具體而微的音樂史,也都是我喜愛且聽過現場演出的樂曲,甚至肩負教學功能,為讀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詳見附錄一曲目解說)。很高興能和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www.kuke.com)合作。您只要掃描本書勒口上的二維碼,就可進入庫克特別制作的專題頁面,免費聆聽所有曲目。從選段、挑版本到編輯,成書過程中自己少說也聽了這些作品三四十遍,但出乎意料,居然沒有疲倦之感,甚至還能從中獲得新想法與新感動。原來,“我是這樣愛著音樂呀!”——哎,白紙黑字寫下如此告白,實在很難為情,可大概也只有這句話,才能總結現在的感受。
不過,入門書終究不同于其他著作,無論作者偏好為何,總是有些內容必須交代,對寫作要求其實更嚴苛。本書附錄二是作曲家年代表,歡迎大家“按圖索驥”,更歡迎您增補成屬于自己的版本。文中提到的專有名詞或延伸知識,皆以注釋形式置入。建議對照音樂一起閱讀的段落,您也可在[曲目××]欄對應曲目編號欣賞。由于入門書最在乎是否易讀好懂,于是就有一干苦主被我用文章轟炸: 感謝惠品、永健、芩雯、盈志、崇凱、梓評、嘉澤、晴舫、幾米、阿鯨、哲青和松季充當白老鼠,不厭其煩地看完書稿并給了寶貴意見。如果這本書順朗可讀,都得感謝他們以及芳瑜和榮慶(繁體版)以及淑容與周昀(簡體版)諸位編輯的幫助,簡體版設計彭振威,內文制作韓凝、馬志方的努力。當然,若有什么問題,現在大家也知道該找誰抱怨了 ( 咦?)。在寫作期間,感謝好心朋友的支持鼓勵和壞心朋友的鞭笞戳刺,沒有你們,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多么懶惰而缺乏紀律,卻又總是享受任性與耍賴的奢侈。
本書部分內容之前曾在報章雜志上發表,特別感謝《南方周末》的軍劍,以及臺灣《聯合晚報》的晶文、麗華、樹衡,《聯合報》副刊的德俊,以及《典藏投資》與《今周刊》的諸多編輯。感謝臺灣愛樂、臺中古典音樂臺、Taipei Bravo 電臺、新象、傳大、亞藝、鵬博、兩廳院等單位,讓許多美好經驗與學習成為可能。感謝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人林載爵先生所給予的高度自由,以及胡金倫總編輯的大力協助。當然也感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的簡體字版本編輯發行,特別是孫瑞岑先生的協調促成。
寫作本是件快樂的事,寫音樂更是快樂中的快樂。只是怎么也沒有料到,本書成書期間,竟也是我近年來最忙亂緊張的日子,家事與工作糾纏錯綜,壓力如影隨形,無一刻不心煩。若非題材是古典音樂,簡直無法堅持下去。
可回頭想想,這難道不正是我之所以寫作這本書的初衷?
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有興趣,或準備想要進一步了解它,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協助;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沒有興趣,這本書有豐富的故事和知識,翻翻看看,或許也能觸類旁通;如果你已經浸淫或學習古典音樂多年,那么,愿這本書能讓你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想起每一個與美好感動相逢的當下。無論人生可以多荒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遠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堅定頑強的意志,溫柔又執拗地守護。
希望你喜歡這本書。
焦元溥是我通往音樂秘殿的鑰匙。
——云門舞集創辦人與藝術總監林懷民
聆賞古典音樂的本事,對焦元溥來說實是本能。來得自然,愛得容易,全心沉醉其中確是一樂啊!難得他肯不自私地與眾分享,如介紹自己的愛人般,寫得這么活潑生動。從古到今,每位大師都像他的多年老友,一邊閱讀,一邊浮現元溥坐在不同世紀、不同音樂廳,在貝多芬、德彪西、勛伯格這些大師的客廳里與他們討論音樂的畫面。這些畫面是如此的真實,又如此理所當然。
很好,邊聽邊讀,很有感覺。臺灣人的筆觸還是比較溫暖的
張懸哥哥寫的書我都喜歡,可惜大陸出版的不多。
當當的包裝什么時候可以用心些呢,幾乎每次買書都得有本破損的,這次真的是有些惱了。之所以給好評是因為書的內容。真的是……
給孩子買的音樂書,書的裝幀,紙張,印刷都很棒。廣西師大出版社的選題,策劃真國內一流。
配送慢了點,書很好讀好懂,音樂史部分稍嫌單薄
包裝嚴實紙質厚實印刷規范是正品,價格還優惠不少。
十點讀書推薦的書。通俗易懂,喜歡這種大家小談的風格。
還沒開始看,喜歡整本書簡潔的外包裝,看后再補充吧!
為自己買的,提高素養。很不錯的一本書,而且信息量很大。慢慢讀起來。
很好,終于買到焦哥哥的書了,學習一下如何欣賞交響樂。慢慢看。
快遞很快 23號中午下單 24號晚上就到了 這次包裝也蠻不錯的 晚上看了一章 焦元溥真有才 很美的書
呵呵家居服價格差距哈哈公尺會更加進步二等獎!我也好了?我也有可能性較真兒童節課我是真的好累哦!
孩子學鋼琴,想當鋼琴家,跟他一起讀,啟發多多,焦元溥這樣的作者和愛樂人,國內沒有,生產不出來
當當啊,必要的包裝還是需要的,外面要包一層泡泡紙啊,拿到書都心疼,四個角全部熬下去了……
難得一本介紹古典樂的好書,侃侃而談,不沉悶,居然很快看完了,佩服作者的功力。
真好 名字有點泄氣 入門。看得不吃力 作為門外漢 還順手買了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把這本書作入門。還是覺得作者可能低估讀者
書買了好久卻沒有讀起過,最近開始聽古典樂,可以拾起來看看
這本書挺不錯的,一些觀點值得借鑒。對于學習相關專業的人是一個很好的引導!
古典音樂入門讀物,作為課后閱讀讀物,很不錯的選擇
很好!對于初識古典音樂朋友很有幫助!還想再買一本送給朋友。
不愧是去年獲獎的書籍,不僅僅專業人士可以看,對音樂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看的時候喝喝茶,再聽聽音樂,不亦樂乎
市場上關于古典音樂欣賞的書不多,這一本內容非常好,對想了解古典音樂的人都適合,除了價格高了點外,其它的都非常滿意,強烈推薦!贊一個!
古典樂,這本書從各個方面講述了如何聆賞古典樂,以及應該注意的地方,慢慢在這條路上努力吧。
下次來古典音樂的書應該屬于生活美學的不錯
因為熱愛古典音樂,所以很喜歡這類書,希望對古典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喜歡閱讀,喜歡音樂,所以閱讀這本書更是一種享受。
雖然不懂古典音樂,但這本書引導我們去欣賞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是我的愛好,是凡關于古典音樂和古典音樂家的書,必買必讀!
理想國出品,必屬佳品。這本書整體來說不錯,但就入門方面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相比之下還是《古典音樂家排名》更適合初學者。但是里面介紹的有關音樂會的禮儀知識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