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拾味臺北:真滋味圖書
人氣:42

拾味臺北:真滋味

著手寫這本書,仿佛是重新認識這個我所成長的地方。在把我常去的臺北店家重新整理和歸類的過程中,我從沒像現在這樣如此渴望去了解每一個店家或景點背后的故事。我愈寫愈是思索著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情懷,似乎有種強...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一個出生于臺灣名廚世家的"吃貨"的視角,描寫了具特色的臺北美食。兩百多頁的文字分為五章,涵括了十個臺北小吃、十個深夜食堂、十個有味道的餐廳、十個傳統甜蜜蜜和十個有意思的咖啡&茶等內容。作者精心挑選了五十家店鋪(或流動小攤),用文字和美圖介紹了其代表性的食物,并講述了店鋪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讓讀者在欣賞美文美圖的同時,更能為這種一甲子只賣一種食物的堅持而感嘆。哪怕是再小的生意,如果能堅持用心經營,也一定能成功,也許這種樸實的堅持正是許多臺灣人能成功的秘訣。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品味真正臺北的吃喝玩樂,體驗真正屬于臺北的美好,讓旅游不只是浮光掠影、讓旅游不只是走馬看花,去體會真正的風土人文氣息,為這里的物華歡呼,為這里的人文感動。

編輯推薦

臺北人寫臺北,不僅描寫了多種百年美食,更講述了其背后的故事與精神。

作者簡介

蛋蛋in北京,本名董孟浩,臺灣人。出生于臺灣名廚世家,因從小對食物的敏銳味蕾,成為一路尋找美食的達人,透過自己的舌頭與對各國料理的認知,以圖文的方式在博客上與大家分享心得與制作方法。從搬來北京至今,嘗遍了超過400家的京城美食餐廳。其美食博客和微博被關注上百萬次,特色博文熱受追捧。經常受邀為美食雜志撰稿,或參與各種美食品鑒會,擔任專家評委。

榮譽集錦:

大眾點評網2010美食探店達人、2011年度北京食神獎、2012年度北京美食達人

美國藍海網絡電視臺 北京的美食高手專訪/ 美食節目嘉賓

東南衛視 走近東南節目 美食高手專訪

北京臺 美食地圖 大食客邀請嘉賓

The Beijinger雜志2010~2013餐廳評選的專家評委

The Beijinger雜志 2013年3月份雜志封面人物

CCTV2中法廚王爭霸 評委

BTV北京臺"北京味道" 大型制作紀錄片第四集錄制

目錄

自序——用心靈的眼去體會臺灣的美

推薦序

十個臺北小吃

東區好吃的鹽酥雞

堅持必須要用豬油煎——賴記蚵仔煎

從路邊攤變成店面——泉州街蚵仔面線+隔壁的烤香腸

老艋舺人的早餐店——周記肉粥店

習慣養成了難忘的滋味——貝玉甜不辣

心中及時名的牛肉面——林東芳牛肉面店

內行中的內行才知道的老店——條仔米苔目

來一份夠臺灣的外省早餐——青島豆漿店

排隊人氣就是金字招牌——金峰鹵肉飯

雙唇充滿膠元蛋白的沾粘感——富霸王豬腳店

十個深夜食堂

不能說的秘密——ZABU雜鋪

超臺味的快炒海產店——阿華海鮮

讓你對關東煮從此改觀——佃權

因夜店而出名的宵夜地——陳家涼面

吃的是一碗滿滿的情感——嘉義鮑魚海產粥

冬補夏補各有一套——海友十全藥燉排骨

那一款屬于臺灣人的魚——阿財虱目魚

誰說便宜無好貨——阿桐阿寶四神湯

臺北最有名的稀飯宵夜街——復興南路

一碗充滿媽媽溫暖的面——四鄉五島 馬祖面館

十個有味道的餐廳

原來餐廳可以這樣開——上引水產

我吃過好吃的饅魚飯——肥前屋

日式學校宿舍里的回憶——野草食屋

讓我豎起大拇指的店——蘇杭點心店

讓天然的食材和調味融合在細節里——café NONZERO

每道菜都有退伍老兵的鄉愁——村子口眷村菜

老饕間的好臺味——大隱酒食

好味道就會人人皆知——四知堂

分享我的兒時畫面——磚窯古早味懷舊餐廳

把店罵出特色,把客人罵出情感——三十三間堂日本料理

十個傳統甜蜜蜜

吃下一份老字號的家庭情感——阿猜嬤

對味道的記憶來自于習慣——饒河街杏花村

那些對于古早味的記憶——楊記花生玉米冰

藏得再深也躲不過老饕的鼻子——永康街芋頭大王

過節在臺灣吃的是湯圓——八棟圓仔湯

那些陪著我們成長的"叭噗"——永富冰淇淋

過去吃過的芋圓都是浮云——九份芋圓

臺藉日本奶奶的好手藝——三明堂

一份來自對弟弟的愛——愛弟豆花

在那個沒有芝士蛋糕的年代——吃吃看

十個有意思的咖啡&茶

全臺好吃的松餅——MELANGE CAF?(米朗琪咖啡館)

眷村味兒的文創和美食——Good Cho's(好丘)

建筑師手中的老屋新生——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有品質的享樂生活哲學——PEKOE Cafe

不曬稻殼曬文藝——LUGUO(爐鍋咖啡廳)

當偏執狂碰上面包——La Terre(大地烘焙坊)

來一款治愈心靈的茶——Smith&Hsu

演繹出專業的樂章——湛盧咖啡館

不破爛的小破爛——CAFE JUNKIES(小破爛咖啡廳)

臥虎藏龍的客人很低調——路上撿到一只貓

附錄

上網方式

換錢方式

自助出行建議

臺北單車租借:YouBike 微笑單車

自由定制行程服務

酒店預定

精選臺北十大手信/伴手禮

在線預覽

那些陪著我們成長的"叭噗"——永富冰淇淋

懷念小時候沿街按著喇叭叫賣的"叭噗冰淇淋",那是真正屬于臺灣人的冰淇淋,如今鮮見,唯有在這里能再憶兒時滋味。芋頭是叭噗之王,必點!百香果和梅子則是酸甜好滋味。

回憶起兒時,老伯伯踩著三輪車走街串巷賣著手工卷筒冰淇淋,在家就能聽到"叭~噗~叭噗~叭~噗~"的聲音由遠至近,口水水位也慢慢升高。那特有的手動按壓喇叭聲,凡是1980年之前出生的臺灣人,相信都不會陌生。"叭噗"一響,小孩子們立刻蜂擁而至,老伯伯拿起蛋卷筒詢問我們要什么口味?要幾球?再從小水桶里拿起黃銅的挖冰勺甩兩下,打開不銹鋼的冰淇淋筒,動作十分熟練地挖著冰淇淋。我記得有芋頭、百香果、花生、鳳梨、梅子等口味,這種冰淇淋沒有奶味但依然順滑,有時還能吃到一點冰渣口感,這就是童年里古早的冰淇淋滋味。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外冰淇淋品牌和技術傳進臺灣,盒裝冰淇淋和批發零售的現成桶裝雪糕漸漸地取代了"叭噗",于是巷弄間的"叭噗"聲越來越微弱,親切的老伯伯也不見了,"叭噗"這兩個字現在儼然成為了臺灣古早味冰淇淋的代名詞。

在臺北最熱鬧的西門町,有一家從1945年就開業的冰淇淋老字號——永富冰淇淋。雖然從銷售形式上并不是三輪車沿街販賣的"叭噗",但制法是傳統手工藝,成為了新老臺北人重溫兒時滋味的地方。

從最早的三球一元臺幣賣到現在的四十五元臺幣,超過一甲子的好味道是店老板祖父輩向日本人學得的技術,不僅是以傳統古法制作,而且自始至終使用天然食材,用最正宗的臺灣黑糖(紅糖),不論從健康上還是從口味上都比兒時的"叭噗"更好。吳順清老板從原料開始就不假他人之手獨立完成,以保障質量和口味永遠一樣。這就是對事業的堅持,也是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態度。

和大部分臺北老字號一樣,永富冰淇淋的店面并不大,所以經常是一群人拿著一盒盒的冰淇淋在店周圍站著品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覺得,這古早味的"叭噗"冰淇淋,還是站著吃最有小時候的風味。而在口味上,永富承襲了早期的紅豆、香草及芋頭口味,又發展出桂圓、雞蛋、梅子、草莓與百香果等八種口味。芋頭是"叭噗"之王,只要是賣"叭噗"的伯伯一定會做芋頭口味。臺灣芋頭真的質量很好,再加上芋頭本身的粘性,所以制成冰淇淋的口感就是飽滿順滑。而桂圓的香味最是濃厚甜蜜,百香果獨特的香甜和酸度則是非常開胃且解暑解膩。

經我不斷詢問周遭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后發現,全臺灣從南到北賣"叭噗"冰淇淋的老伯伯,按喇叭的頻率和方式都一樣,都是"叭~噗~叭噗~叭~噗~",真不知道在那個信息不流通的年代里,怎么能有如此的默契!就讓它成為我們心中的謎吧。

當偏執狂碰上面包——La Terre(大地烘焙坊)

它為了"天然酵母"而引進奧地利的石磨機,現磨小麥來喂養酵母;它為了讓面筋成熟達到,用硬度高達1468的超硬水Contrex來制作面包,它是一家把老外都折服的面包店。

如果碰到一個堅持和偏執狂的美食制作者,那制造出來的食物肯定是出乎意料的好。在臺北仁愛路四段的一個小巷子里,La Terre(大地烘焙坊)的老板有著對歐式面包的狂愛,追求一種"原味重現"的精神,帶領著平均年紀不到三十歲的團隊,讓他們去法國和日本受訓,讓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真正愛上面包。正是這種熱愛面包的精神和努力追求質量的態度,讓這家小店站在了臺灣歐式面包的頂端。光是麥粉、水、酵母、溫度這四樣,就可以看出他的偏執。麥粉依制作不同的面包,選擇的是不同國家的進口麥粉,尤其是制作德式面包,采用不同的石臼裸麥(黑麥)粉與比例來制作不同的面包;引進奧地利的石磨機,為的就是用現磨小麥來喂養天然酵母,只有現磨的粗小麥能完整保留蛋白質來成就天然酵母的養分,這是面包口感和原始天然發酵香味的關鍵所在;選用硬度高達1468的超硬水Contrex來制作面包,為的就是讓面筋成熟狀態達到;使用石板傳燒熱度的紅外線窯燒烤箱,石板傳熱的飽和均勻,可使面包呈現驚人的膨脹力,鎖住水分,烤出保濕度狀況極好、表皮酥脆、越嚼越香的面包。

我點了杯咖啡,切了四分之一份的丹麥藍紋奶酪、一根大地經典石臼法棍、一個原味可頌和一個德國結,每一種入口后散發出來的香氣和嚼感,不但使我停不住地再三品嘗,而且實在讓我覺得神奇,原來面包的原味和口感,可以是這樣的美好而且回味無窮。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看起來外形很歐式,但吃起來還是松軟得像海綿的面包,讓很多沒有真正吃過歐式面包的臺灣人誤以為全世界的面包應該都是松軟有甜味的。在北京有次讓我難忘的經歷,德國朋友用帶著兒話音的普通話和面包店的店員說:"我在你們中國人的白飯里加糖你吃嗎?為什么你們要在我們的主食里加糖呢?"

當的食物從復雜變回了簡單,那必須要為這份難得的簡單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認為,La Terre(大地烘焙坊)是臺灣最棒的面包店,沒有之一。

……

媒體評論

認識蛋蛋是在我擔任美食文化顧問的電視記錄片《北京味道》拍攝過程中,后來我們倆合作又為一家英文雜志拍攝了一個搞笑封面,兩個大男人在那里和一根面條較勁。由此知道蛋蛋是個愛家庭,愛美食的臺灣新好男人。一向以為愛美食的人總是不乏情緒的,真性情的蛋蛋在這本書里介紹的臺灣吃、玩的文字,一定會是有趣的,耐讀的。一個在北京生活的臺北人,既有對家鄉的深切感念,也有遠離后的靜觀,在這本書里,你會隨時感受到蛋蛋in北京的鄉愁與熱愛。

CCTV中央電視臺《中國味道》總顧問董克平

經常在電視節目上,憑著過人的味蕾和對食物的見解,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效果,而私底下的他,還是個風趣又親切的臺灣人,他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我的好朋友—蛋蛋。這本《拾味臺北》不但結合他對美食的專業,更透過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呈現那些經過歲月沉淀的風俗民情;拿著這本書,不但吃的是真正臺灣滋味,逛的是巷弄小清新,更能從蛋蛋的文字里,感受到那份臺灣人的純真和樸質,"拾"起屬于大家的臺北味道。

BTV北京生活頻道《美食地圖》主持人夢遙

從2008年認識蛋蛋,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經常每周末跟著他游走北京大街小巷找尋美味,即便是門臉再不起眼的小店里藏著的美食,也逃不過"吃貨"的法眼。如今這個臺灣人出書了,這本介紹他家鄉的書,當然少不了各式藏匿巷弄的美食。書中不單只有"吃",還介紹了臺北近郊踏青、老街、文創產業,甚至還有孵育音樂的演藝空間,他不只在尋找"吃"的過程中發現美,也同時把這城市里的溫情與驚喜,分享給你和我。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說這本書不能晚上看,受不了

2017-01-09 07:18: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說這本書不能晚上看,受不了

2017-01-09 07:20:09
來自阿阿阿**的評論:

非常好!

2017-01-16 15:53: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拾味臺北:真滋味 翻了一遍,裝訂比隨手貼都差,一頁頁全掉了。就沖這樣的產品質量,我有理由懷疑書里推薦的內容是否實用。

2017-03-04 17:16: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質量一般 看第一頁整個書就散掉了

2017-06-15 11:27: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2017-07-11 14:01: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寫的還不錯,圖片也比較精美,還是比較用心的

2017-08-30 11:26: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嗯,就適合無聊的時候看看。。

2017-09-08 16:50:58
來自懶貓壞**的評論:

  本書從一個出生于臺灣名廚世家的“吃貨”的視角,描寫了最具特色的臺北美食。兩百多頁的文字分為五章,涵括了十個臺北小吃、十個深夜食堂、十個有味道的餐廳、十個傳統甜蜜蜜和十個有意思的咖啡&茶等內容。作者精心挑選了五十家店鋪(或流動小攤),用文字和美圖介紹了其代表性的食物,并講述了店鋪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讓讀者在欣賞美文美圖的同時,更能為這種一甲子只賣一種食物的堅持而感嘆。哪怕是再小的生意,如果能堅持用心經營,也一定能成功,也許這種樸實的堅持正是許多臺灣人能成功的秘訣。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品味真正臺北的吃喝玩樂,體驗真正屬于…

2014-10-18 17:17: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了兩本書,書包裝很好,內容翻了下圖片還蠻多的。等下次旅行時派用處

2014-06-25 23:02:39
來自斗櫻**的評論:

圖片超美超贊!至于文字部分的內容,大都是從作者的角度,推介食店的。但是光看書里的這些美圖,也是享受啊。

2014-06-15 21:58:39
來自channel**的評論:

臺灣的「面線」可追朔自清朝由福州傳入,像在臺北木柵這個區域,早年就有人像在扯鈴一樣在那制作手工面線和曬面線,我覺得十分和"索面"相近,但由于面線的制作工藝太過復雜,不像一般的小吃可以多人分工制作,所以手工制作的師傅幾近消失,若有機會去了解它的制作,就會發現那1毫米的面線來之相當不易,在臺灣也只剩零星的一些鄉鎮還保留著傳統手工制作的面線廠,其它大多數都己轉為機器制作。雖然最早的面線制作工藝是由福州傳入,但煮制面線的那些五花八門烹調方式,卻是后來在臺灣才蓬勃發展出來的。

2014-06-27 09:57:54
來自allanli**的評論:

看完之后有一種馬上去臺灣旅游的沖動!很不錯!

2014-06-13 22:57:32
來自愛溢詘**的評論:

這個書太好,是關于旅游的但也不完全是那些枯燥的攻略,作者把每一樣美食的做法,故事都寫了出來,令人覺得很實在.

2014-04-26 11:11:22
來自雨天的**的評論:

寫的我直流流口水,是想要去臺北自由行的伴侶

2014-04-08 07:08: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臺灣是美食天堂,如果你想嘗遍臺灣的美食是不可能的,這本書能讓我們吃到臺灣著名又好吃的美食

2014-07-02 20:56: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照片拍的很到位,文字里既有客觀的介紹,也有自己的情感記憶,感覺還可以。

2015-07-29 09:26:42
來自斗櫻**的評論:

美圖很贊!這類半旅游書半美食書的,更是要看圖怎樣,畢竟,又不是舊時那些大家的文筆。而且現在人心也不容易靜下來了,看圖總比看純文字的書,要更容易看進去。

2014-06-26 20:48:08
來自linhanj**的評論:

幫朋友買的,她說她同事生日想送點什么,還怕來不及的QAQ 當當真的太準時了~說是在她下班前送到了~

2015-11-27 13:06:59
來自一支大**的評論:

~~~~親愛的小臺北 ,親愛的美食!!!大愛 再說一句 當當買書真的沒sei了

2015-12-27 20:59:35
來自阿羔丫**的評論:

書上每頁都是吃的,各種美食的照片,附上了地圖,方便找到這店,不僅僅是臺灣的小吃,還有各種甜點,都是臺灣的美食啊!作者的味蕾實在厲害!

2014-05-28 13:07:46
來自bao123m**的評論:

臺北,是怎樣的向往,永遠具有神秘感,永遠有不可預知的旅程,永遠有不可預知的味道。

2015-06-15 08:09: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太舊了,沒看幾天膠全部掉了,封面脫了,里面的頁數起碼掉了十幾頁

2017-02-16 13:12:14
來自~媺失づ**的評論:

內容都是吃的,但是就是書的質量有點差,都掉了,但是還是很喜歡,里面的小吃介紹都有地址,去臺北吃都不用愁找不到了,很方便啊!

2014-10-06 23:47: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書裝訂真有問題,看了三分之一就要開始掉頁了。。。。。

2017-07-13 15:53: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因為認識了一個知性漂亮聲音超好聽的臺灣姐姐,所以對臺灣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買了這本書,要是真的去了臺灣,這本書用處會很大~~~現在在通過其他的書了解臺灣

2015-06-20 15:04:4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