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歷史小說與評點系列的間隙,唐浩明常以寫作散文隨筆來抒懷,這些或長或短的文字,是唐浩明30年與晚清人物神交的精華,是唐浩明30年來回眸文化、寫作、閱讀、研究的心路歷程。全書文章均初次結集,搶先閱讀的不二之選。唐浩明三十年來的歷史隨筆集、十五年來全新力作,私家揭秘晚清豪杰和自己的書齋秘聞! 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
曾國藩(上中下3冊)(典藏版)
楊度(上中下3冊)(典藏版)
張之洞(上中下3冊)(典藏版)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語錄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書信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
唐浩明,湖南衡陽人,1946年出生,編審,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長期致力于《曾國藩全集》等湖南近代文獻的整理出版與歷史小說創作,曾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代表作有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并著有《冷月孤燈 靜遠樓讀史》《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語錄》等。
輯一 解讀曾國藩
為什么不做皇帝
忠而不愚與用而有疑
強者性格與求闕心態
一生三變
治軍方略
不是漢奸賣國賊
家教家風
拙誠
怯弱:內心世界的另一面
含雄奇于淡遠之中
本色是文人
兩部詩文選本
三夢劉墉
游子的故園情結
識人用人
保皇派與掘墓人
曾國藩與左宗棠
曾國藩與李鴻章
梁啟超向曾國藩學什么
一個負載沉重的生命
輯二 時勢造豪杰
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
從治亂史看和諧社會的要素
厚重與和諧
湖湘文化與湖南人
忠誠:湘人品格的最亮點
回雁孤峰喚船山
千金不換的回頭浪子
古今難尋彭玉麟
九帥曾國荃:時勢造就的豪杰
亂局清醒客
從清流名士到國家重臣
時代釀造的悲劇角色
從詩歌創作看張之洞的真性情
一個率真的熱血男兒
輯三 小樓碎片
帝王之學:封建末世的背時學問
晚清大吏的文人情結
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塑造
敬畏歷史.感悟智慧
我看歷史小說
從編輯《曾集》到寫曾國藩
富厚堂的藏書樓
父親的兩次流淚
鐵畫銀鉤憶秦孝儀
為什么不做皇帝
自從小說《曾國藩》問世以來,十多年間,常有熱心讀者問我:曾國藩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甘心充當清王朝的鐵桿保皇派呢?也有讀者為曾國藩惋惜,認為他放棄稱帝,是他一生較大的遺憾。甚至有人據此批評曾氏,說他太自私,因為自私而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損失。這的確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也很有興趣跟大家一起來探索。
一、曾氏有過四次被人勸做皇帝的經歷
咸豐三年八月,曾氏由長沙遷往衡州府。這次南遷,名義上是“就近搜捕”湘南土匪,實際上是他在長沙城里待不下去了。曾氏奉旨在長沙辦團練搜查土匪安定地方,本是地方文武的幫同者,即協助者,但曾氏一則出于高度的責任心,二則仗著多年侍郎的資歷和眼下欽差大臣的身份,反客為主,變幫辦為主辦,又奉行法家宗旨,以重典治亂世,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他所制定的“就地正法政策”,侵犯了地方政府的職權,強迫綠營與團練一道嚴格訓練、參劾長沙協副將清德、嚴辦與湘勇械斗的綠營兵,又因而與軍方結怨。文武兩方都討厭曾氏。曾氏不得已,退出長沙,將衙門搬到衡州府。趁著戰局緊急、朝廷命他救援湖北的機會,招兵買馬,擴大湘勇,來衡州不滿四個月,便將湘勇迅速擴大,組建陸師十營、水師十營共一萬人,加上近八千輔助人員,號稱二萬,曾氏成了名副其實的三軍統帥。這時有一個名叫王闿運的湘潭秀才,正在衡州東洲書院求學。此人雖習孔孟之道,心中向往的卻是戰國縱橫家們的帝王之學。他那時剛二十出頭,很有膽量,居然敢于一個人闖曾氏設在衡州城里的湘勇指揮部,面見曾氏。勸曾氏既不助朝廷,也不助太平軍,擁兵自重,蓄勢自立,要以韓信為前車之覆,莫使悲劇再次重演。王闿運實際上是在充當第二個蒯通。當年蒯通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為劉、項之外的第三方。所謂“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韓信未聽,結果被呂后所殺。曾氏未采納,但也未斥責他,留他在營中。大軍北上時,王借口身為獨子,不能長住軍營,于是離曾氏而去。這應該是曾氏所遭遇的及時次勸進。
咸豐十年四月,曾氏被任命為兩江總督,當即整軍東進;六月,將兩江總督衙門駐扎在安徽祁門。就在這時,王闿運又來到曾氏軍營。這幾年,王闿運積極推行他的縱橫之術。他做的較大一件事是來到肅順家做家庭教師,與肅順關系密切。但不久,他又離開北京,在山東巡撫文煜衙門過完年后又轉回北京,聽說曾氏放了江督,遂南下特為拜訪。王這次在祁門住了兩個多月。此時,曾氏的軍威與聲望遠遠超過當年在衡州府初建湘軍時。王再次兜售他的蒯通之計。野史上說,曾氏聽王滔滔不絕的議論,微笑不語,只用手指蘸茶水不停地在桌面上寫字。待曾氏有事暫時離開時,王走近桌面,見上面寫著一連串的“狂妄、狂妄”。王只得怏怏離開祁門,臨行賦詩二十二首,感嘆此次祁門之行是“獨慚攜短劍,真為看山來”。
關于王闿運兩次勸曾氏自立的事,可從他的真傳弟子楊度的詩中覓到蛛絲馬跡。楊度在他的長詩《湖南少年歌》中寫道:“更有湘潭王先生,少年擊劍學縱橫。游說諸侯成割據,東南帶甲為連衡。曾胡相顧咸相謝,先生笑起披衣下。”
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湘軍吉字營打下安慶。這是湘軍的一個大勝利。初八日,曾氏將兩江總督衙門由東流縣移到安慶府。從祁門到東流,曾氏的江督衙門一直處于流亡狀態,進了安慶城,算是有了一個體面的辦公場所。不料十天后,曾氏忽接咸豐皇帝駕崩的哀詔。咸豐帝才三十一歲,他的去世,是曾氏及所有湘軍高級領導層所不曾料及的。繼位的載淳才六歲,由咸豐臨終所托的以肅順為首的八個顧命大臣輔佐政務,這八個人中卻沒有小皇帝的親叔父且在朝廷有很高威望的恭親王奕
在寫歷史小說與評點的空隙中,我也寫過一些散文隨筆,一部分是應報刊之約寫,一部分則是關于我的小說主人公的專題演講稿。這次結集為《冷月孤燈 靜遠樓讀史》,也是這些文章及時次結集出版。
——唐浩明
《曾國藩》讓作者名譽文壇,作者的這本書內容豐富,值得一讀;本書的裝幀也很不錯,值得收藏。
十五年來全新力作,私家揭秘晚清豪杰和自己的書齋秘聞
唐浩明是我非常喜歡得作家。曾國藩是完人,圣人。值得學習
唐浩明先生歷年的散文結集,包含了對曾國藩的評述講演等等。
唐浩明的書還是不錯的,不過這本書沒有多少新穎的觀點
很喜歡唐老師的書,看過他的點評曾國藩奏折,家書,功底很深。
本書很不錯,原來讀過唐先生的曾國藩小說,現在看,更有一凡滋味。
唐浩明評史瀟瀟灑灑,又多能設身處地,不苛求古人。有見識,文筆好。
自小就喜歡歷史,而我們現在讀到的歷史畢竟都是后人所寫,所以很多人在細究歷史的真實性時我反而覺得最重要是能自圓其說!
唐浩明30年與晚清人物神交的精華,30年來回眸文化、寫作、閱讀、研究的心路歷程。
唐浩明先生早年的書,當年看很震撼,現在很多東西大家已經公認知道了
很喜歡唐浩明的曾國藩三部曲,難的出新書了,一定買!
自《曾國藩》之后,唐浩明的書是我的書架必備,一本也不能少。
在《書摘》雜志上看到一篇唐浩明的文章,于是買下來這本書,有深度,有厚度!
唐浩明這輩子就寫了這么幾個人,曾氏最多。這本可以算隨筆集吧。一版一印,值得。
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的力作,喜歡的果斷出手吧。
讀史明智,讀唐先生的文章,讓我們對曾國藩這個歷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曾國藩為什么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值得人們思考。
冷月孤燈是唐浩明的作品,一值很喜歡讀,印刷質量很好,內容很精彩!
唐浩明的《曾國藩》讀了好幾遍,是寫曾國藩小說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他對曾國藩的研究可謂獨成一家。
包裝確實是不錯,由于之前看了唐先生的《曾國藩》《張之洞》,這兩套書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是我這兩年看書以來看得特別上層的書,但是這本實話,我覺得遠沒有他的小說寫的好看。
這些或長或短的文字,是唐浩明30年與晚清人物神交的精華,是唐浩明30年來回眸文化、寫作、閱讀、研究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本有思想的書,講了方方面面,有理論有生活,作者思考了很多,書中的文字非常平實,值得靜下心來認真平度感悟。書的品相很好,外包裝很嚴實。快遞送貨迅速,服務也很周到。對當當的信賴也在增值。
唐浩明對曾國藩的認識和分析,是很多人不能發現的,因為他對曾國藩的研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為人很低調,是一個學者。
唐浩明研究曾國藩的一流大師收全了其由廣東人民出版社的有關曾氏的著作我感到很欣慰。他的這部讀史隨筆也很值得閱讀收藏。
唐浩明的歷史小說曾國藩名譽文壇,這本冷月孤燈讀史隨筆散文集給人同樣驚喜。廣闊的視野深遂的思想給人以享受!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一版一印,唐浩明作品典藏系列之一。這么好的書在腰封上印著“僅此一版,獨家發售”,分明是銷售商在炒作,其實這本書多家網站均有銷售,“獨家”我看指的是廣東人民出版社。
唐浩明三十年來歷史隨筆首度大結集,獨家解讀曾國藩和他的朋友圈,私家披露鮮為人知的書齋秘聞。在寫歷史小說與評點系列的間隙,唐浩明常以寫作散文隨筆來抒懷,這些或長或短的文字,是唐浩明30年與晚清人物神交的精華,是唐浩明30年來回眸文化、寫作、閱讀、研究的心路歷程。全書文章均初次結集,搶先閱讀的不二之選。唐浩明三十年來*的歷史隨筆集、十五年來全新力作,私家揭秘晚清豪杰和自己的書齋秘聞!
唐浩明是唐振孫的兒子,后者是的秘書(繼陳布雷之后)。先前看過李懷宇采訪唐浩明哥哥的書,手頭有一套《曾國藩》和《評點曾氏家書》,對唐浩明的印象很不錯。
這是唐浩明先生三十多年來關于歷史方面的隨筆的集結,獨家解讀曾國藩和他的朋友圈,私家披露鮮為人知的書齋秘聞。這是一本很有史料價值的歷史隨筆。值得一讀和收藏。
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三部曲寫得蕩氣回腸,楊度寫得也不錯,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是上乘之作,其著作也值得收藏.本書主要收集了唐浩明先生的散文和隨筆,值得認真研讀.點贊唐浩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