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說歷史”系列書是臺灣史學大家許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歷史”史學視角的通俗歷史講座讀本,縱深橫闊,深入淺出,充滿人類關懷。本系列書一共五本,包括《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中西文明的對照》《文明變局的關口》《臺灣四百年》。
“許倬云說歷史”系列書廣受讀者歡迎,《中西文明的對照》為該系列第三本,修訂精裝珍藏版。視野宏闊,一書看清中國和歐洲兩種世界重要文明的發展脈絡,看清全球歷史視野觀照下的中華文明何來又何往,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大家之作。
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國臺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杰出貢獻獎。許倬云先生不僅以其學貫中西的素養享譽海內外學術界,近二十年來他還致力于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力圖將歷史的現實意義呈現給大眾。代表著作包括《萬古江河》、“許倬云說歷史”系列等。
目錄
001 前
及時章
中、歐古代文明的發展
談到中國和歐洲的古代文明發展,就不得不談到今天所謂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的差別。最近二十年來,人類學界出現“非洲人種擴散論”,認為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是一撥兒從非洲往北移動的人種的后代,稱為“現代人種”。這一理論最受質疑之處是:本來在這些地方居住的其他人種,究竟到哪里去了?
在古代,人類掌握的工具不可能造成滅種的災害。假如這些在各地居住的原來人種并沒有被消滅,而只是和一撥兒非洲北上擴散的人種混合,那么,我們只能說,所謂“現代人種”也不過是許多人種之一,并沒有也不可能取代其他人種。
亞洲和歐洲人種,都是“現代人種”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忽視,歐洲早已有人居住,例如尼安德特人1。這一古代人種并沒有消失,人類學家細密地研究人類基因,實際上已經在歐洲人中找到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尼安德特人曾和來自非洲的所謂“現代人種”同時在歐洲居住,,兩者混合為歐洲的土著人種。
回過頭來,看看東方的中國。中國考古學在古代人種的基因方面,還沒有太多的新研究。從“北京人”2到近來出土的“許昌人”3,中國有不少古人類的發現。經過體質人類學的解析,發現這些古代人種之間有相當可見的承襲跡象。
最近,又有對兩萬年前丹尼索瓦人4的基因研究,他們是存在于現代亞洲大陸和海洋島嶼的民族。丹尼索瓦人的遺骸是2008年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阿爾泰山底下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經過德國科學家所做的基因研究,肯定了這一種人乃是亞洲古代的人種。現在,基因研究學者已經從若干亞洲人種的樣本中,找到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亞洲大陸上的古代人種成分還有待做進一步的研究,將來找到的結果可能和歐洲現代人一樣——亞洲古代人種基因也保留在今天的亞洲人身上。這種解釋指出的方向是人類的多樣性。來自非洲的“現代人種”,在北方的歐亞大陸擴散;居住在各地的人群,各有其演化過程,又有不斷遷移過程中的分分合合以及因此而生的基因擴散。也就是說,歐洲、亞洲各地的人類,確實會有相當的同異。總之,我想可能的情況是,亞洲和歐洲的人種是有一些不同,但都是“現代人種”的一部分。
歐亞文化的不同,根源于舊石器時代
回到古代文化本身的特色來看,亞洲和歐洲,都從舊石器時代的采集和漁獵生活,一步步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定居農業。仔細比較這兩個地區的發展形態,我們也能看到其間相當不同的發展途徑。兩者的差異,決定了后來文化發展的不同形態。那些影響發展方向的因素,可能到今天還存在于兩個地區。不同的人群,身處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各自發展相應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結構。我們也許可以借用生物基因的觀念,稱這些特質為“文化基因”。
以中國而論,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程里,其中有所謂的中石器時代,亦即以漁獵采集為生的階段。中國的考古資料中,并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區隔,整個過渡是和緩的。新石器文化是距今七八千年,甚至一萬年左右的時候出現的。那時,亞洲東部的中國,北面發展了小米種植的農業文化;南面,也就是長江以南,發展了稻米種植的農業文化。在這個基礎上,很快各地都發展了發達的新石器文化。
在新石器文化的前一個階段里,也許我們可以說,距今九千年到七千年之間,出現了幾個發展得非常復雜的新石器文化,例如仰韶文化5。今天我們也許不必用“中原仰韶”來涵蓋其他地區,我們要注意的事實乃是在新石器文化前期最鼎盛的時代,中國這個地區至少有五個高度發展的文化形式出現。
在中原一帶,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6期間,已經出現了相當大型的村落,每個村落人口為數不少,并且小米種植相當發達,象征著人類文化面貌的陶器也有了非常精美的彩繪。村落之中,也有相當多的防衛設施出現。當然,各地的地區性文化會呈現出個別獨特的面貌。村落之中,已經有富貴與貧賤的差別——表現于墓葬,實際上已經是相當復雜的社會。中原新石器文明的前半段,雖然復雜,但沒有特別引人注目之處,彩繪的陶片相當精美,燒制技術也不錯,然而并未達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沿海一帶的情形可就不一樣了。最北方遼河地區的紅山文化7,有非常大的聚落,聚落與聚落之間階層關系復雜。紅山文化的玉器,在今天的玉石市場上還可以當作精品看待。紅山時期的“女神廟”和領袖墓葬都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山東的大汶口文化8,特色是以高溫燒制的黑陶,黑、亮、薄、精美。在大型墓葬之中,與黑陶共同存在的其他器物中,也有非常精美的骨制品。大汶口文化出現了文字,我們今天固然還不能解讀這種文字,但它是文字這一點不容置疑。大汶口聚落的范圍非常龐大,一個大的村落所占的面積和墓葬的規模都表現出這個聚落人口眾多,可能不下千數。村落內部階級分化,貧窮與富貴之間的差別明顯。
再往南走,在浙江寧波、紹興地區,出現了良渚文化9。良渚文化與其前身河姆渡文化10有相當緊密的關系,并延續了數千年。良渚文化的特色是出現了“玉琮王”11,其切割之細、雕刻之精美,令人驚嘆。還有很多人工堆積的土山,顯然是一些禮儀建筑—也許是祭祀上天的祭壇,領袖們的墓葬就在這些土山下。良渚文化擴散的范圍極為廣大,從今天的浙江到蘇北,這些土山處處可見。
往中部走,今天的湖南、湖北在當時是廣大的湖沼地區,內陸湖廣袤如海,這一地區的古代人類發展了種植稻米的農耕文化。其最盛的時期,就是所謂的石家河文化12,不僅有許多復雜的村落出現,而且有廣大的遺址,中心城市周圍有十來個次要的衛星城市,城市遺址的面積竟有數百萬平方米。
這種大規模的新石器文化,達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和復雜程度,共存于亞洲大陸的中國。它們共同的特征是都超過了漁獵取食的階段,而進入農耕生產。村落分布相當密集,就考古而言,最發達的地區,從陜西到河南,包括黃河以北的山西部分地區,在這廣大的范圍內,現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后期的龍山文化遺址為數過千—這個分布密度是相當可觀的。那時,中國的古代人類,都已經發展出了相當高度的農業生產方式。
發貨快,服務好,好好好好
看過許先生的幾本書,挺好!
對本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
好書,期待已久,值得擁有!
還未來得及閱讀,以后追評!
非常滿意很喜歡
非常不錯的系列書籍,大大提高孩子學習數理化的興趣,相信對孩子升初中的學習很有幫助。
暑假作業,做批注
挺好的對歷史幫助很大
整體來說還不錯
書很好!!
完美,nice
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還會再次購買的。
其實men on edge的玩法很6
可以的 就是有點慢到貨
兒子看的,很好!
大學老師推薦的
很好的書籍,多學習
對比中西文化,大家之作,期待挺久的一本書。
內容扎實,引人入勝
非常睿智的一本書。內容精到,富有吸引力。值得收藏。
還沒讀,不過一直想比較一下中西文化!但愿有所啟示!
名家作品,目前沒有發現錯的,不過可能太多看不過來
許先生的書讀來很有智者的感覺,不是一味的以后來人的身份評說過去的歷史
歷史大家,收入他的盡可能多的書,但不一定有時間看。
許先生的書,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語言精當,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這次買來送人的,希望收到的人喜歡。
經典的書還是要多讀的,書中有很多值得學的東西,文明需要碰撞
讓我們從中西兩方的對照中,了解我們與西方的制度相異李歷史脈絡。
許倬云老師的書看過不少,很喜歡他分析歷史的視角。
這個商品不錯,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中西文明的對照,中國是如何解放思想的,西方國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這本書比較通俗易懂....非常好,我們歷史老師推薦我們看,所以我們才會買這本書
許倬云先生對中西方歷史文化發現的獨特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