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余音: 學術史隨筆選 1992—2015圖書
人氣:37

余音: 學術史隨筆選 1992—2015

國家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在這些學者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吊詭、潮流的變遷和思想的動蕩,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隨筆  
  • 作者:[葛兆光]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9590711
  •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2
  • 印刷時間:2016-1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國家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在這些學者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吊詭、潮流的變遷和思想的動蕩,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識與政治在彼此糾纏,理智與情感在相對角力。盡管說余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本書收錄了葛兆光教授紀念晚清民國以來16位已故學人的隨筆。這些人中,有的融入歷史的大動脈中,有的成了被遺忘的暗流。作者回顧他們的經歷,探尋他們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的“變”與“不變”,捕捉思想史與學術史、時代與個人間那微妙的角力與交融。

編輯推薦

這個“天才成群地來”的時代,會是學術史上的絕響嗎?——20世紀上半葉造就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學人,這個時局動蕩的時期,卻成了學術的黃金時代。借由一個個知識人的片斷,重新審視大時代下的個體生命。

“國學”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嗎?——王國維、陳寅恪等等如今被視為“國學大師”的民國人物,在當時都是利用新材料、提出新問題、開了新風氣的現代學者,返視這一百年來的學術轉型,觀照現在的“國學”,我們或許會發現“國”與“學”之間的關系遠遠不是如此簡單。

在東西文化、新舊學術的十字路口,知識人該如何選擇?——可以是通往現代世界的大道,也可能會帶人墜入“背叛傳統”的深淵。有的人手足無措、痛苦絕望,也有人徘徊猶豫、摸索前進。數十篇“學術史的別頁”,刻畫出那一代學人的的掙扎和探索歷程。

作者簡介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歷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獲選及時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著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等。

目錄

序 / i

一個佛教居士的憂思 / 003

世間原未有斯人 / 013

欲以“舊道德新知識”六字包掃一切 / 027

陰晴不定的日子 / 043

佚札留存在異鄉 / 055

王國維手稿本《殷虛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跋 / 065

最是文人不自由 / 079

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 / 093

萬里之外總有人牽掛 / 107

學術的意味 / 113

徘徊到糾結:顧頡剛關于“中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解 / 119

吾儕所學關天意 / 131

“刮骨療毒”的痛苦 / 145

謀萬國知識之溝通 / 155

重讀潘光旦 / 161

不是旅行季節的旅行 / 165

學問的意義畢竟久遠 / 169

“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家” / 175

重讀楊聯陞日記 / 189

黃河依舊繞青山 / 201

看人如伊呂 / 217

遙知水遠天長外 / 221

師友三十年 / 231

那一道不曾消失的風景 / 237

附錄一運化細推知有味 / 247

附錄二世家考 / 259

在線預覽

序(節選)

猶豫再三,終于在朋友和編輯的鼓勵下,把二十年來紀念已經逝去的學者的二三十篇隨筆,重新編輯了這個選集。照例,交出文稿,就該寫序和定名,可是,用什么為題,寫什么作序,我卻很彷徨。原來這些文章,大概有近十篇不曾編入各種集子,但也有十幾篇,曾經分別收入前些年出版的《考槃在澗》(1996)、《并不遙遠的歷史》(2000)、《本無畛域》(2010)幾本隨筆集里。現在回想,編那幾本集子的時候,我對學術界還算有信心,總覺得前輩學者余蔭猶在,如果“發潛德之幽光”,沿著余波或許仍可以溯流向上。但編這本集子時,我的心境卻很蒼涼,覺得前輩的身影,連同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不由得想到的卻是“余音”這個多少有些無奈的詞語。盡管說,“余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后呢?因此現在我想到的,卻是“余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趁著重新編輯出版之際,不妨說幾個縈繞心中已久的話題,也算是一個“坦白交代”。這幾個話題,及時個是晚清民國學術究竟如何評價?第二個是有關傳統中國的文史研究,為什么一定要把它叫“國學”?第三個是時代,以及獨立與自由的環境,對人文學者究竟意味著什么?這些話題原本太沉重,并不適合在這種文字中表達,而且,下面說出來的話也太學究氣,不過骨鯁在喉,只好請讀者耐心地聽我絮叨。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上帝是**的評論:

好評,價格也很優惠。

2017-11-21 00:37: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當當自營的性價比最高,服務最好。

2017-11-21 22:18: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很實用!

2017-11-01 21:26:38
來自meimei1**的評論:

好書,好書

2017-11-09 22:09: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6-20 12:11: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好,印刷精良,不愧中華書局,上古社。當當很給力,真正做到啦讓窮人讀得起書,感謝當當。

2017-06-21 12:31:06
來自s***n(**的評論:

單位買的書,不錯。

2017-07-03 19:40: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很好,是全新正版,符合我的要求!當當自營就是不錯,下次有機會一定還來!

2017-07-06 16:37: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2:09:23
來自并州游**的評論:

另一種學人的解讀

2017-07-11 13:36:53
來自丁***(**的評論:

封面極佳,一直想買,經典作品!值得收藏!

2017-07-13 16:14: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的書。

2017-07-16 12:31: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好,值得買

2017-07-21 20:39:22
來自哈里spr**的評論:

余音: 學術史隨筆選 1992—2015 心儀已久的精典之作,趁活動果斷出手,拿在手里心情是喜悅的,先收藏了以后慢慢品,深入看過后再詳細評價。為當點贊但是,快遞這兩個月送貨時的包裝沒有一個完整的,里面的書也經常損壞,望當當約束一下快遞公司。

2017-09-02 08:35:06
來自清荷mn**的評論:

學術史隨筆集,朋友推薦。

2017-09-06 14:16: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裝幀精美 經典必讀 引人入勝 優美雋永

2017-09-17 18:01:1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國家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在這些學者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吊詭、潮流的變遷和思想的動蕩,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識與政治在彼此糾纏,理智與情感在相對角力。盡管說余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2017-09-23 12:39:24
來自魯赤水**的評論:

很棒!很喜歡!!

2017-10-22 01:44: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次快遞太差

2017-11-03 15:40: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葛兆光出品必屬精品,值得購買

2017-11-08 05:41: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有幾篇文章還是寫的不錯的,人物選的不是太恰當,有些文章寫的有點佶屈聱牙

2017-10-24 22:16: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以一種人物傳記和學術隨筆相結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民國年間的學人典型和學術生態,進行了頗值得思考的解讀。

2017-02-17 10:34: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不錯,葛先生對歷史,對文化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

2017-02-23 08:38: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屬于學術隨筆,之前陸續買過基本單行本舊書,此次將其集錄實屬大善!唯價格稍貴。

2017-02-09 13:40: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如果先生們都遠去了,那我們怎么辦呢?讀,目的是為了接續傳統。本書寫到的都給人啟示。

2017-02-11 10:16: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葛兆光先生的學術史隨筆,文字內容如書名一樣。

2017-06-20 17:31: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是一本在當今學術界很有影響力的一本書,這是冬天的陽光般的溫暖,春天的楊柳般的吹拂!

2017-01-30 10:29:02
來自三***(**的評論:

葛兆光先生的隨筆集,對于文史哲各個學科都很有啟發性!

2017-07-23 21:50:39
來自辛***空**的評論:

葛教授的這本隨筆是好幾個朋友推薦買的,雖然沒有活動價,還是買了,打算慢慢看。

2017-07-03 17:13: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學術史隨筆集、有幾篇尤可仔細品讀

2017-09-27 23:42:35
來自君***(**的評論:

晚清民國以來,有關中國歷史觀點的最大變化是空間放大,時間縮短,史料增多與問題復雜。這四大變化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文學術世界。

2017-02-21 00:02:23
來自以逸680**的評論:

余音: 學術史隨筆選 1992—2015 因為讀了《中國思想史》,開始關注葛兆光老師。在《中國思想史》中便感受到高度的思想性濃厚的學術性,在這本隨筆選中,葛兆光老師談論民國學者,考據頗多,沒有論文那么嚴肅,帶幾分散文的隨和。

2017-09-07 09:20:1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