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新經濟史研究經典著作之一。作者諾斯是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是一項解釋性研究,一份擴展了的解釋性梗概,而不是傳統意義的經濟史。它提供的既不是標準經濟史的詳盡無遺的研究,也不是新經濟史的的經驗性的驗證,其目標在于為歐洲經濟史研究提出新的途徑,而不是迎合以上哪一種標準形式。它是新研究的一項議程。同時,它又是合乎傳統的,因為它是以許多前輩的開拓性研究作為依據的。
書中所得出的結論,就是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去尋找發生產業革命的原因的偏見,而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漫長的孕育過程中去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本書的核心觀點: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正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
作者的觀點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界很大的興趣,在新經濟史學研究領域不斷有追隨者和仿效者出現。
本書是現代西方經濟學必讀書目。
書中作者深入地考辨了西方經濟的發展與財產權屬關系演化的聯系,從歷史發展進路的角度,實在地揭示出西方經濟在近代以降之所以有突破性的發展,在于財產權屬確定性的不斷明晰。
作者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去尋找發生產業革命的原因的偏見,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漫長的孕育過程中去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
本書充分體現了"經濟理論與經濟史的統一"
道格拉斯·諾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開拓者和抗議者,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經濟計量學來研究經濟史問題。曾任《經濟史雜志》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局董事會董事、東方經濟協會會長、西方經濟協會會長等職務。歷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劍橋大學庇特美國機構教授、圣路易大學魯斯法律與自由教授及經濟與歷史教授。
他對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用制度經濟學的方法來解釋歷史上的經濟增長;重新論證了包括產權制度在內的制度的作用;將新古典經濟學中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制度——作為內生變量運用到經濟研究中去,特別是將產權制度、意識形態、國家、倫理道德等作為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的變量,極大地發展了制度變遷理論。
由于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1790—1860年的美國經濟增長》、《經濟史》。
及時篇理論和概論
第1章問題/3
第2章概論/12
第二篇公元900~1500年
第3章土地和人的所有權/27
第4章中世紀初期結束時的經濟形勢/34
第5章中世紀盛世:邊疆運動/44
第6章13世紀的歐洲/60
第7章14世紀和15世紀/91
第三篇公元1500~1700年
第8章財政政策和所有權/117
第9章近代初期/130
第10章法國和西班牙——競爭失敗的國家/152
第11章荷蘭和成功的經濟增長/168
第12章英國/185
結束語198
第1章問題
西方人的富裕是一種新的和獨有的現象。在過去幾個世紀,西方人已經沖破了赤貧和饑餓困擾的社會束縛,實現了只有相對豐裕才可能達到的生活質量。本書旨在為西方世界的興起這一獨有的歷史成就的原因作出解釋。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正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
有效率的組織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確立所有權以便造成一種刺激,將個人的經濟努力變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私人收益率是經濟單位從事一種活動所得的凈收入款。社會收益率是社會從這一活動所得的總凈收益(正的或負的)。它等于私人收益率加上這一活動使社會其他每個人獲得的凈收益的活動。在后幾章我們將提出并運用一種有關的模型,然后描述引起制度變革的參數轉換。但是首先我們必須以簡化的形式指出達到經濟增長的基本條件和考察私人和社會的成本收益的差別。
說到經濟增長,我們提出人均收入的長期增長。真正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社會總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長得更快。另一方面,停滯狀態則導致人均收入的非持續增長,雖然平均收入在時間相當長的周期中可能有升有降。
如果社會沒有刺激個人去從事能引起經濟增長的那些活動,便會導致停滯狀態。就算社會上的個人可能忽略這類實際刺激而進行選擇,就算全社會有一些人滿意他們現有的地位,然而,偶然經驗主義提出大多數人仍寧愿選擇較多的物品而不選擇較少的物品,并依這一原則行事。經濟增長只需要一部分人對它懷有渴求。
我們再回過來解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經濟增長,那是因為沒有為經濟創新提供刺激。讓我們考察一下它的含義。首先我們必須把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投入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長類型分開。這種直接的增長導致的(外延性的)增長,但不一定是每人收入的增長。有兩種情況可以加速后一種人均收入的增加,我們把這稱作經濟增長。一方面,人均生產要素的實際數量可能增長。另一方面,一種或幾種生產要素的效率的增長也可能引起經濟增長。這種生產率的增長可以通過規模經濟來實現,因為生產要素質量改進了(勞動力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本體現新技術),不確定性和信息成本造成的市場缺陷減少了,或者由于組織的變革使市場的不完善得以消除。
以往,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變革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誠然歐洲經濟的歷史是圍繞著工業革命而展開的。稍后,有一些人強調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近來,有些學者已經開始探討市場信息成本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效應。毫無疑問,以上每一種因素都對產量增長有著明顯的作用。所以規模經濟建立在市場越大,生產就越大的基礎之上。由于上述原因,還由于我們關心的是按人口計算的經濟增長,所以人口擴張本身也是我們確定經濟的"實際"增長需要把握的一個尺度。第1章問題
西方人的富裕是一種新的和獨有的現象。在過去幾個世紀,西方人已經沖破了赤貧和饑餓困擾的社會束縛,實現了只有相對豐裕才可能達到的生活質量。本書旨在為西方世界的興起這一獨有的歷史成就的原因作出解釋。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正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
有效率的組織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確立所有權以便造成一種刺激,將個人的經濟努力變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私人收益率是經濟單位從事一種活動所得的凈收入款。社會收益率是社會從這一活動所得的總凈收益(正的或負的)。它等于私人收益率加上這一活動使社會其他每個人獲得的凈收益的活動。在后幾章我們將提出并運用一種有關的模型,然后描述引起制度變革的參數轉換。但是首先我們必須以簡化的形式指出達到經濟增長的基本條件和考察私人和社會的成本收益的差別。
說到經濟增長,我們提出人均收入的長期增長。真正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社會總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長得更快。另一方面,停滯狀態則導致人均收入的非持續增長,雖然平均收入在時間相當長的周期中可能有升有降。
如果社會沒有刺激個人去從事能引起經濟增長的那些活動,便會導致停滯狀態。就算社會上的個人可能忽略這類實際刺激而進行選擇,就算全社會有一些人滿意他們現有的地位,然而,偶然經驗主義提出大多數人仍寧愿選擇較多的物品而不選擇較少的物品,并依這一原則行事。經濟增長只需要一部分人對它懷有渴求。
我們再回過來解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經濟增長,那是因為沒有為經濟創新提供刺激。讓我們考察一下它的含義。首先我們必須把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投入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長類型分開。這種直接的增長導致的(外延性的)增長,但不一定是每人收入的增長。有兩種情況可以加速后一種人均收入的增加,我們把這稱作經濟增長。一方面,人均生產要素的實際數量可能增長。另一方面,一種或幾種生產要素的效率的增長也可能引起經濟增長。這種生產率的增長可以通過規模經濟來實現,因為生產要素質量改進了(勞動力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本體現新技術),不確定性和信息成本造成的市場缺陷減少了,或者由于組織的變革使市場的不完善得以消除。
以往,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變革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誠然歐洲經濟的歷史是圍繞著工業革命而展開的。稍后,有一些人強調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近來,有些學者已經開始探討市場信息成本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效應。毫無疑問,以上每一種因素都對產量增長有著明顯的作用。所以規模經濟建立在市場越大,生產就越大的基礎之上。由于上述原因,還由于我們關心的是按人口計算的經濟增長,所以人口擴張本身也是我們確定經濟的"實際"增長需要把握的一個尺度。
前一段反映的這些情況幾乎普遍被經濟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在他們對過去經濟成就的判斷中當作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來看待。然而解釋顯然存在漏洞。使我們疑惑不解的是,如果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就是投資和創新,可是為什么有些社會具備了這種條件卻沒有如意的結局呢?
我們認為,答案使我們回到最初的論點上去。我們列出的原因(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等)并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它們乃是增長。而本書著眼于引起經濟增長的那些原因。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地發生。個人必然受刺激的驅使去從事合乎社會需要的活動。應當設計某種機制使社會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私人收益或成本就是個人參與任何經濟交易的利得或虧損。社會成本或收益為影響整個社會的成本或收益。私人和社會的收益或成本之間的不一致是指某個第三方不經他們同意會獲得某些收益或付出某些成本。每當所有權未予確定或沒有付諸實施時便會出現這種不一致。如果私人成本超過了私人收益,個人通常不會愿意去從事這種活動,雖然對社會來說可能有利。本書提到的一些歷史上的爭論說明每一種情況都與所有權有關。
試舉海洋運輸和國際貿易為例。航運者不能確定他們的實際位置是海洋運輸和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這需要有兩個坐標即緯度和經度的知識。確定緯度的能力較早便具備了,只要測量北極星的頂垂線即可;但在南緯度上北極星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為了尋求替代的方法,葡萄牙的亨利親王召集了一批數學家,他們發現測定太陽在中天的垂線(當它與太陽斜面重合時)可以產生所需要的關于緯度的知識。不過,測定經度就比較困難了,因為需要一臺在遠洋期間保持度的計時鐘。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為發明這種計時鐘懸賞1000金克朗。荷蘭把賞金提到10萬弗羅林,而英國懸出的賞金依天文鐘的度定為1萬~2萬鎊不等。這筆獎金一直懸賞到18世紀,由約翰·哈里森獲得,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耗盡了半生精力。測定輪船位置給社會帶來的收益,按減少了輪船的損失和降低了貿易成本來衡量是巨大的。突破究竟發生得多早,在于有沒有所有權來保障發明者的收入因節省了輪船和時間而增加。(當然他也要承擔研究的高成本和發明一項成果的不確定性。)付給數學家報酬和提供獎金是刺激努力出成果的人為辦法,而一項專為包括新思想、發明和創新在內的知識所有權而制定的法律則可以提供更為經常的刺激。沒有這種所有權,便沒有人會為社會利益而拿私人財產冒險。
說到實施所有權的方法,也可以舉海洋運輸的例子加以說明。在幾個世紀里,海盜和私人武裝是令人憎惡的,而且只有他們普遍從貿易中得到好處。海盜的威脅提高了貿易成本,并縮小了貿易的范圍。一個解決辦法是行賄,英國采取那種露骨的辦法防止了北非海盜多年在地中海的劫掠。行賄是"有效的",因為在地中海自由貿易的收入增益總的來說足以超過為使國家境況改善而付出的賄賂,而且這種辦法有時比海上保護花費便宜。
另一些國家這時采用護航的辦法來保護運輸,有的還部署了海上巡邏隊。海盜的最終消失則是艦隊在國際上實施所有權的結果。
至于制定得不完善的所有權,我們的第三個例子取自近代初期西班牙的土地政策。隨著人口的增長,土地日漸匱乏,增進農業效率的社會收益率提高了,但私人收益并沒有提高,因為國王早已授予羊主團以其慣用的方式在西班牙放牧其羊群的專有權;小心準備和種植谷物的地主可能已料到遷移的羊群隨時會吃掉或踐踏壞他的莊稼。在這種情況下,形式上的所有者并不享有對其土地的專有權。
大師的作品,喜歡,準備慢慢研究
對歐洲歷史有一個新的理解
很好,謝謝!
期待細讀之后的感悟,可以開闊視野,打開思路。
觀點新穎,是否站得住腳還要繼續讀下去。
不錯
非常好,很滿意!
非常精美,正版書
物流太操蛋了!
挺好噠,喜歡
還不錯,在當當買了那么多書,每次同城基本是第二天就能送過來,書的質量也還可以,印刷很清楚。
nice,相當好
整體感覺不錯
好書
還好,挺不錯的!
好!!!!!!
哎呦不錯哦
書的內容不錯,質量也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書,希望自己靜下心來慢慢看。
很好 自己非常喜歡
包裝很好,物流很快,書一如既往的好。
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道長推薦的書。
梁文道推薦的書
書挺好的 但是折了一個角 崩潰 精裝書啊
書很精致,是本很經典的書,希望對自己有所啟發!
經濟增長的關鍵是有效率的社會組織,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刻思考的問題!
整體來看還好,個人感覺定價偏高了一些。此外,書中的一些翻譯有些不妥,如外國人名采取了與常用譯法不同的譯名,卻沒有加注解。此外,對于一些經濟學名詞和著作沒有列出英文名,這是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