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暢銷書《史蒂夫 喬布斯傳》的作者又一部有價值的傳記
本書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傳播圖書獎
英文版首印50萬冊
愛因斯坦所有文檔解密之后的部愛因斯坦生活傳記。
李開復、謝文等IT精英微博推薦
沃爾特艾薩克森: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執行總裁,曾任有線新聞電視網(CNN)主席和《時代》(Time)周刊總編。他的著作有《史蒂夫 喬布斯傳》《富蘭克林傳》和《基辛格傳》等。
致謝
主要人物
及時章 光束騎士
第二章 童年,1879-1896
第三章 蘇黎世聯邦工學院,1896-1900
第四章 戀人,1900-1904
第五章 奇跡年:量子和分子,1905
第六章 狹義相對論,1905
第七章 最幸福的思想,1906-1909
第八章 奔波的教授1909-1914
第九章 廣義相對論,1911-1915
第十章 離婚,1916-1919
第十一章 愛因斯坦的宇宙,1916-1919
第十二章 聲名大振,1919
第十三章 四處奔走的猶太復國主義者,1920-1921
第十四章 諾貝爾獎獲得者,1921-1927
第十五章 統一場論,1923-1931
第十六章 知命之年,1929-1931
第十七章 愛因斯坦的上帝
第十八章 流亡者,1932-1933
第十九章 美國,1933-1939
第二十章 量子糾纏,1935
第二十一章 原子彈,1939-1945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公民,1945-1948
第二十三章 里程碑,1948-1953
第二十四章 紅色恐懼,1951-1954
第二十五章 的時光,1955
尾聲 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心靈
參考書目
注釋
索引
人名譯名對照表
第十七章愛因斯坦的上帝
愛因斯坦和妻子在柏林出席一次晚宴時,曾經聽到一位客人表達自己對占星術的信仰。愛因斯坦嘲笑這純粹是迷信。又有一位客人插話,以類似地方式貶損宗教。他堅稱,對上帝的信仰同樣是一種迷信。
這時,主人稱愛因斯坦也有宗教信仰,試圖使這位客人的心情平復下來。
“那不可能!”這位客人將信將疑,并問愛因斯坦是否真有宗教信仰。
“的確,你可以這樣說,”愛因斯坦平靜地回答,“嘗試用我們有限的手段探尋自然的奧秘,你將會發現,在所有可以認識的規律和聯系背后,存在著某種微妙的、無形的、莫名的東西。對這種超越了可理解事物的力量的敬畏就是我的宗教。在這個意義上,我的確是有宗教信仰的。”
愛因斯坦小時候曾經歷過一個狂熱的宗教階段,但后來擺脫了出來。在接下來的30年里,他不再對此話題發表過多看法。但是到了50歲時,他又開始在各種文章、采訪和書信中更加明確地評價他的猶太血統以及對上帝的信仰,盡管這是一個非人格的、泛神論的上帝概念。
當然,人到了50歲時,可能天然就趨向對永恒進行反思,但除此之外或許還有別的原因。猶太同胞受到的壓迫使愛因斯坦感到了與他們的血脈聯系,這重新喚起了他的某些宗教情感。不過,他的信仰似乎主要源于他的敬畏感以及通過科學工作而發現的某種超驗秩序。
無論是擁護美妙的引力場方程還是拒斥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他都表現出了對宇宙秩序的深刻信念。這是他的科學觀和宗教觀的基礎。他在1929年寫道,“一個科學工作者較高程度的滿足”就是認識到“上帝本身只能以現有方式安排各種聯系,就像他無法把4創造成質數一樣。”
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愛因斯坦來說,對某種超越性事物的信仰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情感。這種情感在他心中同時喚起了信心和謙卑,并為一種令人愉悅的單純質樸所裹挾。鑒于他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品質無異于上天的眷顧。加之他的幽默和自知之明,他得以避免世界上大多數名人都會沾染的虛偽和自負。
敬畏和謙卑的宗教情感還賦予了他社會正義感。這使他厭惡高貴的身份和階級區分,遠離窮奢極欲,愿意為難民和受壓迫者盡自己的力量。
在50歲生日之后不久,愛因斯坦接受了一次不平凡的采訪,其間透露了他更多的宗教思想。采訪者名叫格奧爾格西爾維斯特菲爾埃克,是一位自命不凡但會討人歡心的詩人和宣傳家。他生在德國,小時候搬到了美國,后來寫一些庸俗華麗的艷情詩,采訪一些名人,不斷表達他對祖國懷有的復雜的愛。
菲爾埃克設法對弗洛伊德、希特勒、德皇等人進行了采訪,并出版了一本名為《偉人一瞥》)(GlimpsesoftheGreat)的書。后來他又成功地在愛因斯坦柏林的寓所對他進行了采訪。愛爾莎準備了樹莓汁和水果沙拉。接著菲爾埃克和愛因斯坦來到僻靜的書房。不知為什么,愛因斯坦總以為菲爾埃克是猶太人。事實上,菲爾埃克自豪地與德皇攀上了親,后來成為納粹的同情者,二戰期間因為宣傳德國而在美國坐了牢。菲爾埃克一上來就問愛因斯坦認為自己是德國人還是猶太人。“也許兩者都是,”愛因斯坦回答說,“民族主義是人類的一種幼稚病,一種痼疾。”
猶太人應當試圖同化嗎?“我們猶太人一直過于渴望犧牲我們的特質來順從別人了。”
您在多大程度上受基督教影響?“我小時候受過《圣經》和《塔木德》的教育。我是猶太人,但耶穌這一光輝形象很讓我著迷。”
您認為耶穌確有其人嗎?“毫無疑問!任何人讀福音書都會感受到耶穌的真實存在。他的人格躍動在字里行間。神話中找不到這種生活。”
您信仰上帝嗎?“我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對我們有限的心靈來說,這里涉及的問題太大了。我們就像一個小孩子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圖書館,里面藏有用多種語言寫成的書籍。這個孩子知道一定有人寫過這些書,但不知道是如何寫成的,也不懂得寫作所使用的語言。他隱約懷疑有一種神秘的秩序掌控著這些書,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在我看來,即使最有思想的人對待上帝也無非是這種態度。我們看到宇宙秩序井然,遵從著某些定律,但我們只是模模糊糊地理解這些定律。
這是一種猶太人的上帝概念嗎?“我是一個決定論者,并不相信自由意志。猶太人相信自由意志,他們認為人可以塑造自己的生活,而我并不這樣認為。在這個意義上,我并不是猶太人。”
這是斯賓諾莎的上帝嗎?“我對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很著迷,但我更欣賞他對近代思想的貢獻,因為作為哲學家,他及時次將心靈與物體看成一體,而不是兩種不相干的東西。”
您是如何得到您的思想的?“我實在是一個藝術家,可以自由地利用我的想象。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則可以包含世界。”
您相信不朽么?“不。一次生命對我已經足矣。”
愛因斯坦試圖清晰地表達這些感受,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所有那些希望他能就自己的信仰簡單作答的人。于是1930年夏天,在卡普特航行沉思期間,他創作了一篇信仰告白——《我的信仰》,結尾解釋了他為何自稱有宗教信仰:
我們所能經驗到的最美好感情是神秘的感情。它是一切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端處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敬畏的感覺,他就無異于行尸走肉,一支熄滅的蠟燭。認識到在可經驗事物背后存在著某種我們的心靈所不能把握的東西,其美和崇高只能間接地為我們感受到,這才是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篤信宗教的人。
人們覺得這些文字很有見地,發人深省。它不斷被重印,各種譯本層出不窮。不過,這并不能滿足那些想要他就是否信仰上帝給出直截了當回答的人。結果,讓愛因斯坦簡明扼要地回答那個問題,取代了較早前要他用一句話解釋相對論。
一位科羅拉多的銀行家寫道,他已經從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里得到了他們對是否信仰上帝的回答。他也問愛因斯坦這個問題。“我不能設想這樣一個人格化的上帝,他竟會直接干預人的活動,或是對自己的造物進行評判,”愛因斯坦在信中說,“我們只能把握到可知世界的一鱗半爪,對其中顯露出來的至高精神進行一種謙卑地贊美,這就是我的宗教感情。在感情上深信,在無法理解的宇宙中存在著一種至高的理性力量,便是我的上帝觀念。”紐約一所主日學校的一位六年級小女孩以稍為不同的形式提出了這個問題。“科學家們祈禱么?”她問道。愛因斯坦認真做了回復。“科學研究的思想基礎是,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是由自然規律決定的,人的活動也是如此,”他解釋說,“因此科學家很難相信,祈禱者或者向一個超自然的主宰提出的愿望可以影響事件的發生。”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上帝,沒有比我們強大的精神。他繼續對這個小女孩解釋道:
任何嚴肅追求科學的人都會越來越確信,有一種精神呈現于宇宙定律之中。這種精神遠遠超越了人的精神。面對它,力量有限的我們必定會感到謙卑。于是,對科學的追求會導向一種特殊的宗教感情,它著實不同于某些更加幼稚的人的宗教感情。
在有些人看來,只有明確地表明自己信仰一個能夠支配我們日常生活的人格化的上帝,才稱得上是令人滿意的回答。愛因斯坦關于非人格化上帝的思想以及他的相對論是名副其實的。“我非常懷疑愛因斯坦本人是否真的知道他的意思,”波士頓的紅衣主教威廉亨利歐康奈爾說。但有一點似乎是清楚的,那就是無神論。“這種懷疑的結果以及令人困惑的時空思辨只是一個幌子,在它下面隱藏著無神論的可怖幽靈。”在這位紅衣主教的沖擊下,紐約著名的正統派猶太領袖戈德斯坦拉比給愛因斯坦發去了一封非常直接的電報:“您信仰上帝嗎?打住。回復資費已付。50字。”愛因斯坦用規定字數的一半做了回復。這也是他給出的各種回答里最著名的版本:“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在存在事物的和諧有序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連的上帝。”愛因斯坦的回答并不能服眾。例如,一些虔誠的猶太人指出,斯賓諾莎曾因持這些信仰而被逐出阿姆斯特丹猶太集體,還遭到過天主教廷的譴責。“要是歐康奈爾主教沒有攻擊愛因斯坦的理論就好了,”布朗克斯(Bronx)的一位拉比說,“要是愛因斯坦沒有宣稱不信仰一個與人的命運和行為有牽連的上帝,就更好了。兩人都在自己的權限之外作了斷言。”
然而,不論是否贊同,大多數人是滿意的,因為他們欣賞愛因斯坦所說的話。一個在創造的榮耀之中反映出來而不介入日常事務的非人格化上帝的思想,在歐洲和美洲都隸屬于一種可敬的傳統。它也可以在愛因斯坦最喜歡的一些哲學家那里找到,而且總體上符合托馬斯杰斐遜、本杰明富蘭克林等美國締造者的宗教信仰。
有些人將愛因斯坦頻繁地援引上帝斥之為僅僅是一種修辭。這其中,信仰者和非信仰者兼而有之。他還用過許多說法,其中一些很幽默,比如“上帝先生”(derHerrgott)或“老頭子”(derAlte)。但愛因斯坦不會為了順從而違心地說話,事實恰恰相反。因此,當他一再強調,這些常用說法并不是為了掩飾他實際上是無神論者時,我們應當按照字面來理解他的意思。
愛因斯坦終生都堅決反對別人說他是無神論者。“有些人說上帝不存在,”他對朋友說,“但真正令我感到氣憤的是,他們竟然用我的說法來支持這樣的觀點。”
與弗洛伊德、羅素和蕭伯納不同,愛因斯坦從未感到有必要去詆毀那些信仰上帝的人,而是傾向于貶損無神論者。“宇宙和諧的秘密無法獲得,由此產生的謙卑感將我與大多數所謂的無神論者區分開來,”他解釋說。
事實上,相比于信仰者,愛因斯坦更傾向于批判清除信仰的人,他們似乎更加缺少謙卑或敬畏。他在一封信說寫道,“狂熱的無神論者就像一些奴隸,在一番艱苦斗爭之后,他們已經擺脫了枷鎖,卻仍然感受到它的壓迫。由于抱怨傳統宗教是‘人民的鴉片’,他們無法聽到天籟。”
后來,愛因斯坦曾就此話題與一位從未謀面的美國海軍少尉通過信。這位海員問愛因斯坦是否真的在耶穌會神父的引領之下信了上帝。愛因斯坦回答說,那很荒謬,并認為信仰一個父親式的上帝乃是源于一種“幼稚的類比”。這位海員又問愛因斯坦,能否用他剛才的回答來反駁那些更有宗教信仰的船員。愛因斯坦警告他不要過分簡化。“你也許可以稱我為不可知論者,但我并不贊同那種職業無神論者的十字軍精神,其熱情大都來自年輕時從宗教灌輸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的痛苦經歷,”他解釋說,“我傾向于對理解自然和我們自身方面的弱點保持謙卑態度。”
這種宗教本能如何與他的科學相關聯?愛因斯坦的信仰賦予了他的科學工作以形式和靈感,而不是與之相沖突。他說:“這種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最強烈、較高貴的動機。”
愛因斯坦后來在紐約協和神學院的一次會議上談了他對科學與宗教關系的看法。他說,科學只能斷言“是什么”,而不能斷言與“應當是什么”有關的人的思想和行動;宗教則有相反的職權范圍。然而兩者有時可以相輔相成。“科學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來創造,”他說,“然而這種感情的源泉卻來自宗教領域。”
這篇談話上了新聞頭版,他言簡意賅的結論也變得眾人皆知。“這種情況也許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表達:科學沒有宗教就像跛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
愛因斯坦繼續說,但有一種宗教觀念是科學所不能接受的,那就是一個可以隨意介入他所創造的事件或造物生活的神。“當今宗教領域與科學領域之間沖突的主要來源在于人格化的上帝這一概念,”他說。科學家旨在發現支配實在的永恒定律,在此過程中他們必須否認神的意志或人的意志會破壞這種宇宙因果性。
這種內在于愛因斯坦科學觀的對因果決定論的信仰不僅與人格化的上帝概念相沖突,而且與人的自由意志也不相容,至少在愛因斯坦心目中是這樣。盡管他懷有深深的道德關切,但他對嚴格決定論的信仰使他很難接受處于大多數倫理體系核心的道德選擇和個體責任的觀念。
猶太教神學家和基督教神學家一般都認為,人有這種自由意志,要對其行為負責。就像《圣經》中所講的那樣,人甚至可以自由選擇不去遵從上帝的命令,盡管這似乎與上帝全知全能的信念相悖。
而另一方面,就像斯賓諾莎那樣,[]愛因斯坦又相信人的行動如同彈子球、行星或恒星的運動一樣確定。“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動方面是不自由的,而是像星體運動那樣受制于因果性,”愛因斯坦1932年在給一個斯賓諾莎協會的聲明中宣稱。
……
“本書理應受到廣泛贊譽。它行文流暢,可讀性極強,將愛因斯坦的個人和科學兩方面優雅地融合了起來。”
——杰拉爾德霍爾頓(GeraldHolton),哈佛大學馬林克羅德物理學講座教授,《愛因斯坦、歷史與其他激情》(Einstein,History,andOtherPassions)的作者
“艾薩克森對愛因斯坦科學著作的處理極為出色,齊備,正適合于普通讀者閱讀。這是迄今為止可讀性強的愛因斯坦傳記。他利用新近披露的歷史材料,完整地揭示了愛因斯坦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貢獻。”
——A道格拉斯斯通(A.DouglasStone),耶魯大學卡爾摩爾斯應用物理學和物理學講座教授
“沃爾特艾薩克森又一次寫出了一部極有價值的傳記。雖然關于愛因斯坦的讀物已經為數不少,但難能可貴的是,艾薩克森有機會接觸到新的重要材料,既討論了愛因斯坦作為人的方面,又闡述了他在物理學上的深刻思想。這部賞心悅目的傳記使這位大物理學家的生動形象躍然紙上。”
——默里蓋爾曼(MurrayGell-Mann),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夸克與美洲豹》(TheQuarkandtheJaguar)的作者
“艾薩克森的這部傳記出類拔萃,與眾不同。作者對歷史文獻的掌握極為出色,對愛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許多新的洞見。”
——戴安娜科默斯布克沃爾德(DianaKormosBuchwald),《愛因斯坦全集》總編,加州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
“艾薩克森這部出色的傳記不僅介紹了愛因斯坦這個人,也很好地介紹了諸多科學細節。它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讀者手不釋卷,是科學讀物的典范之作。見到這本書,愛因斯坦定會倍感欣慰。”
——勞倫斯M克勞斯(LawrenceM.Krauss),凱斯西儲大學的安布羅斯斯韋齊物理學講座教授。《隱于鏡中》(HidingintheMirror)的作者
“本書妙語連珠,每每讀至興處,不禁為艾薩克森拍案叫絕。”
——達德利赫施巴赫(DudleyHerschbach),哈佛大學小弗蘭克拜爾德科學講座教授
很震撼的一本書,本人的成長經歷足以吸引、讓人著迷,全書對于物理頂尖領域專業知識的把控、哲學辯證思維的嫻熟運用以及對于時代脈絡的精煉提取等令人嘆為觀止,值得一讀,令人久久深思!
艾薩克森的人物傳記本身就是一種保障,超級大的一本書,比一般的書要高。
很喜歡作者的喬布斯傳 所以慕名買的這個 看了一半 很嚴謹的傳記 作者考察了很多資料 同時對于愛因斯坦的一些理論也有很淺顯的解釋 推薦
愛因斯坦傳就是想知道這位大神怎么傳,神仙傳
這是我在網上最滿意的一次購書,雖然邊角有點癟,但是一定是正版,很喜歡愛因斯坦。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科學的世界
和以前所讀的愛因斯坦傳相比,多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正版值得收藏,內容很全面很細致。可以很好的了解一下,愛因斯坦的傳奇一生。
早就聽說大名鼎鼎的艾薩卡森寫過愛因斯坦傳,到手一看,果然名不虛傳!書的開篇就指出20世紀初其現代主義盛行,愛因斯坦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折射出在那種氣氛之下社會必然性和道德絕對性的瓦解。愛因斯坦并非一個相對主義者。在他所有的理論背后,包括相對論在內,都潛藏著一種對不變性、確定性和絕對性的追求。寫的太好了!對我等老愛信徒而言,絕對值得細細品讀。
艾薩克森的傳記這是我讀的第二本,喜歡他的文風,既實事求是,又感人至深。值得閱讀,值得收藏。
想談引力波,還得看看愛因斯坦傳。在當當一層膠袋包裝下書沒有破損,算好了。
裝幀太棒了,熱愛愛因斯坦的讀者一定要收藏一本啊。以前的平裝送人了。
很好看的一部傳記,能更新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固有印象。
很厚重的書,老校友推薦的,還未看完。很值得一讀的愛因斯坦傳。
這是愛因斯坦所有檔案解密之后第一部內容詳盡的傳記。本書獲美國國家科學院2008年科學傳播最佳圖書獎。
一直很想了解愛因斯坦啊,這下有的看了。內容還沒有看,不過很期待,書總體也還好。
個人傳記,買來看看,哈哈哈哈哈蔥白愛因斯坦,神奇的大腦。值得尊敬的偉人。
我的偶像愛因斯坦,終于可以看到一本權威的傳記了。看到愛因斯坦奇跡年我激動不已。
早想看愛因斯坦傳記,這個版本據說比較好,看了評價也很好,雖然還沒看,但看到封面就感覺很好,帶著敬仰的心情了解偉人的偉大吧!
愛因斯坦傳以前有了是平裝,欣賞作者的寫傳風格又買精裝版,好書!
這個版本的愛因斯坦傳很詳細,涉及內容豐富,可作傳記,也可作了解愛因斯坦理論的科普作品,推薦。
這個作者寫的愛因斯坦傳好像很有名!值得一看!
厚厚的一大本,應該是最全面的愛因斯坦傳記了吧
弟弟特別喜歡愛因斯坦,買來給他看,希望他能從中全面認識愛因斯坦
值得看的好書,當當店慶,買書比較多,這套書物流顯示宅急送快遞濟南已送到,我卻沒收到貨,去我們這兒的物流問了,也沒到。沒辦法又打電話問濟南,服務人員還是很好,說配送員是濟南的,我只能等著貨到我們這里了,幸運的是昨天下午就收到貨了
一直想看愛因斯坦的傳記,之前看過艾薩克*寫的喬布斯傳,看到他還寫了愛因斯坦傳就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質量沒的說,現在正在看
好書,,只不過有書一點點碰撞的痕跡,但并不明顯,也許只有我這個愛書的人才能看得出來,,哈哈哈!!!一本書讓你透透徹徹地了解愛因斯坦,看了之后你會發現你以前聽到的關于愛因斯坦的傳言很多都是講的不合理的。。
從作者知道的書。喬布斯傳寫的不錯,這本書也很值得看!
內容好不多說,關鍵是這個封面!!!炒雞高大上的感覺啊有木有!!!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看的書!PS.(準)物理系的一定要看看!
我初中看了喬布斯傳現在大學來買愛因斯坦傳,還是很好看,記起初中時那種沉迷于書海的感覺,讓人不禁感慨: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不知道現在的我還有沒有那種讀書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