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刑事訴訟法》的修訂為契機,是繼2001年出版的《刑事訴訟:控、辯、審三人談》之后,張軍、姜偉、田文昌的再次對話。三位作者分別站在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角度,對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的刑訴理論與實務問題展開激烈討論。讀者可以從中領略他們各自不同的立場、觀點的交鋒和思想的碰撞,體會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和理念的演變歷程、經驗得失以及對刑事訴訟未來發(fā)展的愿景。全書以自然融入的現(xiàn)場感、辯駁求真的可讀性、觀點交鋒的碰撞力,為控、辯、審三方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多維視角,對理論界和實務界均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作為國內體制內性和專業(yè)性的控辯審三方代表,張軍、姜偉、田文昌三位先生圍繞刑事辯護的各個層面與問題為讀者奉獻了視野廣闊而且深入細致的高水平對話,并對中國刑事辯護的歷程進行了總結性的回顧,既有理論標本意義又具有極強的司法實踐指導價值。
張軍
1956年生,山東省博興縣人。1973年在吉林省插隊,1975年在長春團市委工作。1978年起先后在吉林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在職獲得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5年到較高人民法院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刑事審判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具體負責刑事審判、司法解釋和應用法學研究工作。期間,曾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任職,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任副院長,在司法部任副部長。曾代表較高人民法院參與1996年、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和1997年及其后多次《刑法》的修訂工作。兼任國家法官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現(xiàn)在中央紀委工作。
姜偉
1957年生,山東龍口人。曾下鄉(xiāng)插隊,入伍當兵。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先后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自1985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刑事法學,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赴日本任客座研究員一年,曾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任兼職副檢察長三年。歷任較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公訴廳廳長、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張軍
1956年生,山東省博興縣人。1973年在吉林省插隊,1975年在長春團市委工作。1978年起先后在吉林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在職獲得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5年到較高人民法院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刑事審判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具體負責刑事審判、司法解釋和應用法學研究工作。期間,曾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任職,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任副院長,在司法部任副部長。曾代表較高人民法院參與1996年、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和1997年及其后多次《刑法》的修訂工作。兼任國家法官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現(xiàn)在中央紀委工作。
姜偉
1957年生,山東龍口人。曾下鄉(xiāng)插隊,入伍當兵。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先后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自1985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刑事法學,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赴日本任客座研究員一年,曾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任兼職副檢察長三年。歷任較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公訴廳廳長、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
多次參與刑事立法修訂工作,現(xiàn)在是中國人民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田文昌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全國律協(xié)刑事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律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1983年至1995年任教于中國政法大學,1985年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95年創(chuàng)辦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被美國刑事辯護律師協(xié)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 稱號,獲得 "ALB2013年度中國十佳訴訟律師"稱號 ,被評為全國普法辦、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出版著作《刑罰目的論》《刑事辯護學》《控辯審三人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律師建議稿》《律師制度教程》《律師與法治》《中國名律師辯護詞詞專輯——田文昌專輯》(上、下)《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熱點問題及辯護應對策略》。
序一張軍
序二姜偉
序三田文昌
及時編
總論
一、 刑事訴訟法修改背景
二、 如何貫徹落實好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
三、 貫徹落實新刑事訴訟法,制定司法解釋
第二編
辯護制度
一、 委托辯護人(第33條)
二、 刑事法律援助(第34條)
三、 辯護人的舉證責任問題(第35條)
四、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的工作職責和權限(第36條)
五、 辯護人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的規(guī)定(第37條)
六、 辯護人閱卷(第38條)
七、 辯護人申請調取無罪或罪輕證據(jù)(第39條)
八、 辯護人將有關無罪證據(jù)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第40條)
九、 辯護律師收集證據(jù)的規(guī)定(第41條)
十、 對辯護人違法取證的處理(第42條)
十一、 辯護律師的保密義務(第46條)
十二、 辯護權利的救濟(第47條)
第三編
證據(jù)制度
一、 證據(jù)種類(第48條)
二、 舉證責任(第49條)
三、 依法收集證據(jù)(第50條)
四、 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jù)材料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jù)使用的規(guī)定(第52條)
五、 證明標準(第53條)
六、 非法證據(jù)排除(第54—58條、第182條第2款)
七、 對證人的特別保護(第62條)
第四編
附帶民事訴訟
一、 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第99條)
二、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調解(第101條)
三、 附帶民事訴訟審判程序(第102條)
第五編
提起公訴
一、 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中對證據(jù)合法性審查的責任(第171條)
二、 審查起訴中補充偵查的規(guī)定(第171條)
三、 全案移送案卷材料、證據(jù)的規(guī)定(第172條)
四、 沒有犯罪事實不起訴(第173條)
第六編
審判制度
一、 樹立庭審中心主義意識
及時審程序
二、 庭前程序——庭前會議(第182條)
三、 涉及商業(yè)秘密不公開審理(第183條)
四、 舉證質證(第190條)
五、 專家證人出庭(第192條)
六、 量刑程序(第193條)
七、 撤回起訴
八、 簡易程序(第208—215條)
第二審程序
九、 二審開庭審理(第223條)
十、 二審檢察機關閱卷時間的規(guī)定(第224條)
十一、 審限
十二、 發(fā)回重審(第225條)
十三、 上訴不加刑(第226條)
死刑復核程序
十四、 較高人民法院不核準死刑的案件處理規(guī)定(第239條)
十五、 關于死刑復核程序中訊問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意見
以及較高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意見的規(guī)定(第240條)
第七編
特別程序
一、 未成年犯罪案件訴訟程序(第266—276條)
二、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第277—279條)
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第280—283條)
四、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yī)療程序(第284—289條)
第八編
關于新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的對話
一、 司法解釋出臺的背景介紹
二、 辯護律師的調查權問題
三、 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為證據(jù)使用以及相關保護措施的規(guī)定
四、 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證人證言的補正
五、 證人出庭
六、 監(jiān)所外提訊的供述能否作為定案根據(jù)
七、 非法證據(jù)排除
八、 強制措施
九、 當庭提交證據(jù)
十、 如何應對破壞法庭秩序的問題
十一、 被告人委托辯護人的次數(shù)
十二、 二審開庭
十三、 再審程序
十四、 庭審直播問題
十五、 對速裁程序的探討
編后記
雙十一的物品終于收齊了
!!!!!
好書,留著慢慢看
物流給力,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很好很強大
書很好!!
還不錯,暫時沒看,但是老師推介的,應該很精彩,快遞速度還OK,就是包裝很差,拿回來,箱子都壞了,當時還特別怕書壞掉,如果包裝好一定一定會更好
送貨速度很快
就書的手感和外觀來看 很喜歡 書籍還沒閱讀 所以內容還不了解 但這是我們老師強推的一本書籍 對于我們學習刑事訴訟法很有幫助
不錯 不錯 很滿意 紙張清晰 業(yè)余時間可以好好學習學習
很期待的一本書,但是不知道當當現(xiàn)在不知道怎么想的,總共買了6本書,結果就用了一個袋子裝,袋子破了,書也臟了。
特別好的一本書
當當現(xiàn)在讓人失望了,發(fā)過來的書舊點皺點就算了,居然在封面還給劃過,太讓人失望了。
也沒有包裝!書還是壞的!怎么發(fā)的貨啊,能不能檢查完好了再發(fā)啊!!!
我想本書的作者姜偉能被抓進去一次,他就知道他的許多觀點是多么的胡扯了。不能相信竟有這樣的“法學家”,看來,有這樣的法學家,何愁中國不能在5000年后進入法治的蒙味時代。
重要的是書的內容,感覺能學到很多東西,挺好的
有代表性,這幾位牛xx人物有很深的理論功底及實踐經驗,對問題理解有深度
了解立法過程中的種種博弈,對新法修改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從朋友那看到的這本書,覺得不錯就買了一本。物流非常快,書更不錯!
看就要看最高端的,三人名聲在外,非常具有代表性,雖然不是嚴肅的教科書,但隨性的訪談類體裁更容易讓人有所感悟。不錯,推薦!
專業(yè)人士的專業(yè)交流,蠻不錯的,能提供教科書所不能提供的東西
到宿舍收拾收拾收拾收拾是撒噠噠噠到宿舍收拾收拾收拾收拾是撒噠噠噠
好書!不得不贊,這種以對話形式談論當代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書值得一看!
書很不錯!排版也是我喜歡的方式!沖著田文昌買的,沒有讓我失望!
司法控辯審業(yè)界大咖談刑訴法的修改過程,特別對如何進行落實給予了關注,角度不同,加深理解
書很棒,已經讀完了,感覺很好很貼近實務,相比于許多理論的書籍,這本書更增添了一股活力,對于做實務的人搞理論的人都很受用!
實務與理論皆高的名家,竟能集齊三位,并且組織座談這么深入、系統(tǒng),極其難得。
學習專研刑事訴訟法的同志們的必備書。俗話說屁服決定腦袋,只有站在不同有角度看待問題,才能保證問題分析的更加深刻,認識問題更加清醒。
作為國內體制內**權威性和專業(yè)性的控辯審三方代表,張軍、姜偉、田文昌三位先生圍繞刑事辯護的各個層面與問題為讀者奉獻了視野廣闊而且深入細致的高水平對話,并對中國刑事辯護的歷程進行了總結性的回顧,既有理論標本意義又具有極強的司法實踐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