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的是一名博學律師與一名法學教授就刑事辯護問題所進行的對話。對話的目的主要是對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進行一次系統的總結和整理。
本書主要是討論刑事辯護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沿著刑事辯護制度的發展脈絡,在對刑事辯護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則以及相應的理論問題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刑事辯護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詳細談論了刑事辯護的幾種類型、各種類型的刑事辯護的思路和技巧,以及在刑事訴訟各個階段的刑事辯護技巧,對刑事辯護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對中國刑事辯護理論的發展、對中國刑事辯護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對年輕律師的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田文昌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辯律師,陳瑞華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訴法學者。這兩位在各自領域具有鮮明號召力的人物,圍繞刑事辯護這一近年來熱門的話題展開深入而具體的對話,系統梳理中國刑辯30年來的經驗與得失,展現中國刑辯道路的獨特歷程,涉及刑辯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國式刑事辯護的獨特模式、律師辯護實踐中的獨特經驗、被告人人權保護的獨特歷程與曲折進步以及的刑訴法修訂為刑事辯護帶來的新空間與新挑戰,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中國刑事辯護進行了總結。
該書預計在律師領域會形成強烈影響,同時也會吸引很多關心刑事辯護的法官、檢察官、學者、法學研究生的關注。
田文昌: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主任,1983年—1995年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1985年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95年創辦京都律師事務所。全國律協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律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等欄目先后對其進行過多次專訪報道。2002年被美國刑事辯護律師協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曾出版著作:《刑罰目的論》、《刑事辯護學》、《控辯審三人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律師建議稿》、《律師制度教程》、《律師與法治》、《中國名律師辯護詞詞精選——田文昌專輯》(共兩輯)。
陳瑞華:北京大學法學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在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官學院、國家檢察官學院任兼職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有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證據法學、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礎理論等。獨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1997,2004);《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2006);《看得見的正義》(2000);《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論》(2005);《法律人的思維方式》(2007);《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2007);《論法學研究方法》(2009);《量刑程序中的理論問題》(2010)。
· 對話一 中國刑辯三十年的發展脈絡
· 辯護的概念與要素
· 法庭辯護與審判前辯護的并存
· 實體辯護與程序辯護的分離
· 實體辯護的分化
· 罪輕辯護與量刑辯護的關系
· 對話二 證據辯護
· 證據能力和證明力的法定化?
· 證據信息真實性的推定規則
· 證明責任的分配
· 證明標準
· 對話三 程序辯護
· 程序性辯護的困境
· 程序性辯護的技巧
· 對話四 無罪辯護
· 實體上的無罪辯護
· 證據上的無罪辯護
· 程序辯護向無罪辯護的轉化
· 對話五 量刑辯護
· 量刑辯護的技巧
· 消極的辯護與積極的辯護
· 罪輕辯護
· 對話六 辯護思路的形成
· 開庭前辯護思路的形成
· 開庭前與被告人的溝通與協商
· 一審中辯護思路的調整
· 辯護思路的再次調整
· 對話七 庭審前的辯護準備
· 會見的注意事項
· 閱卷權問題
· 閱卷的技巧
· 調查取證的困境與技巧
· 對話八 及時審程序中的辯護(上)
· 法庭調查與法庭辯論的關系
· 對控方言詞證據的質證
· 對控方鑒定結論的質證
· 對控方實物證據的質證
· 法庭舉證技巧
· 對話九 及時審程序中的辯護(中)
· 辯方證據的合法性問題
· 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
· 對話十 及時審程序中的辯護(下)
· 法庭辯論技巧
· 法庭辯論的語言藝術
· 法庭應變
· 法庭辯論的風格
· 指導性案例的運用
· 第二輪辯論的技巧
· 對話十一 二審和死刑復核程序中的辯護
· 二審程序中的辯護
· 死刑復核程序中的辯護
· 對話十二 律師職業風險防范
· 律師職業風險的表現
· 《刑法》第306條問題
· 職業風險的防范
· 對話十三 刑事訴訟法修改為刑事辯護帶來的新空間與新挑戰
· 偵查階段律師辯護人地位的確立
· 律師辯護范圍的擴大
· 律師在偵查階段會見權的保障
· 律師閱卷權的保障
· 法律援助范圍的擴大
· 證人、鑒定人出庭與律師辯護
· 二審審判開庭審理范圍的擴大
·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程序辯護
· 對話十四 從刑事訴訟法新司法解釋扭刑事辯護
· 被告人閱卷權問題
· 辯護人提交委托手續問題
· 律師閱卷權問題
· 律師調查權問題
· 質證程序問題
· 非法證據排除中的錄音錄像問題
· 庭前會議
· 被告人委托律師的次數與人數限制問題
· 結語
· 附錄
· 刑事辯護律師執業技能
本書記錄的是一名博學律師與一名法學教授就刑事辯護問題所進行的對話。對話的目的主要是對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進行一次系統的總結和整理。當然,任何律師都不能說自己的辯護經驗就等于"中國律師的經驗",任何學者也不能說自己的研究就"總結了中國刑事辯護的經驗",我們所說的"中國經驗"主要是對中國現階段的特定歷史條件即"中國特色"而言。我們兩人通過對話希望盡量展示中國刑事辯護的一般經驗,并使這些經驗上升為概念和理論。
我們力圖證明,即使是在今天中國法律制度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的背景下,律師的刑事辯護仍然有相當大的空間。在刑事辯護中,律師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認真研究刑事辯護的經驗和技巧,力求挖掘出每個案件的"辯點",爭取在辯護工作中做到不留遺憾。與此同時,在法學研究中,法學家們與其"臨淵羨魚",簡單引進西方國家的概念和理論,倒不如"退而結網",認真聽取中國辯護律師述說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踏踏實實地進行理論的提煉和總結,由此推動刑事辯護理論的研究。
——田文昌 陳瑞華
這本書是學者與律師的對話,包裝很精美,也說了一些實際問題,但是書價定的太高了,知識性獲得感悟較少,適合想做律師的同學讀閱,想理論提升,幫助不大
此書很好,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蠻大的,對剛入行的刑事辯護律師指導意義更大。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實用,特別是對新入行的律師來說,很有幫助。
很不錯啊,搞活動買的,超值,值得購買,一直在當當買書,其他東西感覺沒有圖書好
刑事辯護律師必看的一本書,寫的是我目的前看過最好的一本,沒有之一。
這是一本非常非常有價值的好書,并且這次還趕上活動啦真劃算,發貨的速度超快,發票和機打小票一應俱全,來當當就是方便,同時也希望當當以后要經常多多搞些此類優惠的好活動奧!
好書,對話錄的形式對于業余的讀者來說是很合適的。
經朋友推薦購買的此書,田老師一直是學術界的泰斗人物,書的質量也是非常高的,當然很多地方還有細致的研究。
老師推薦的,買了好多書.還是當當的書最便宜,最好,每年都在當當買幾十本書.了解各行各業的知識,活的更加悠然,還得看這本書
好書,正版圖書,導師推薦的就買來了。后看了之感覺非常不錯。好書,正版圖書,導師推薦的就買來了。多讀些法理學的對學術研究挺有幫助的。
古人云“書中自有······”,但品讀《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書中自有金玉良言。法律人從法學教科書上學到的是對法律職業的基礎性認識,而法律職業蘊含的各種味道卻需要法律人親自去品味;因為多種客觀原因法學教科書所提供的理論知識相當于一棵樹根,枝繁葉茂的狀態卻需要這本書所給予的必要的營養。
完全是刑事辯護經驗之談,對于后來從業者有教育意義
本書從宏觀上對中國的刑事辯護做出了梳理,對一些現象做出了獨到的點評,很有借鑒性。。
前段時間,聽陳瑞華現場講座,所以決定和同事一起購買此書。。也算是對新新刑事訴訟法及新刑訴司法解釋的一種學習。收到書后,看了看,比較不錯,有些技巧和概念的東西,自己以前是忽略的。通過購買此書,彌補自己的不足。
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談論刑事辯護的各種經驗以及注意事項。但是,缺點在于文章過于口語化,各個章節的中心思想不甚明了。
以對話的形式精辟的論述了刑事辯護的要點種類、同時列舉了大量案例。內容在易懂的同時又不失理論上的深度。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這本書以對話形式闡述了近三十年來 中國辯護理論的成果和實踐性成果 書中記載了辯護制度的前沿性問題
事訴訟法新司法解釋扭刑事辯護 ·被告人閱卷權問題 Z·辯護人提交委托手續問
這書很不錯,對刑事辯護進行深入剖析,年青律師學習,很受益。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田文昌、陳瑞華對話錄(增訂本)
我從事法律工作,不是律師,但卻喜歡從不同人群那里學習,從不同角度去汲取營養,何況是兩位大家。不論是從學習,還是從了解中國刑事辯護的歷史,都可仔細拜讀!
里面的經驗對我來說,很不錯,從證據手,刑事辯護,應該注意的問題,很好。
正在看這本書,還是對刑事辯護的現狀,對律師這個職業的了解都加深了。很適合法學生讀,會有收獲的
在12年在書店和一位同學一起逛時就被他推薦了這本書,這次還是買來看了。確實有符合實踐中的中國特色的內容呢吧。對話體的書,感覺出了校園,就很少能接觸這種講座式樣的知識聚會了,這是一個可以彌補這一點的書。
刑事辯護的經典之作,結合陳老師課上講的內容閱讀,非常好。
形式和新穎,設計刑事辯護的差不多所有方面,很好
刑事辯護理論與司法實踐的結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非常棒的一本書,讓我對刑事辯護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感謝同事給我的推薦,也感謝兩位刑事大家的精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