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兩位前首相一起作序的書,因為滲透了兩位首相對中國的情感和友誼,更因為作者旅日20年對“日本真相”的認知和發現。作者以一種新聞人特有的視角與感覺,用極其細膩而平實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日本,講述了從首相到普通日本民眾的生活、夢想以及他們的煩惱。書中所涉獵的不僅有關日本的政治與經濟,更多的筆墨是介紹了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日本社會與日本人的真情實感。你會從這本書中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日本,也會找到中華文化曾經失落、需要找回的影子……要了解真實的日本,從《靜觀日本》開始。
亞洲通訊社社長、網絡大V徐靜波20年親身體味
看清日本的“十萬個為什么”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鳩山由紀夫傾情作序
徐靜波,祖籍浙江。曾是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中國大陸著作人。1992年赴日本留學,畢業于東海大學大學院博士前期課程。2000年,出任亞洲通訊社社長。此后創辦日文報紙《中國經濟新聞》和中文網站“日本新聞網”。從1997年開始,連續19年采訪了“中國兩會”和中共黨代會,曾采訪過中日兩國多位領導人。是日本電視臺、東京電視臺和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等的時政評論員,一位中日問題專家。從2012年起,連續3年獲新浪網、鳳凰網十大博客博主榮譽。著有日文著作《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的中國》等,譯有《一勝九敗》《不死鳥》等。自2012年在鳳凰網開博至今,點擊率已突破一億!
及時章 讓我們好好做鄰居——靜觀中日關系
1.我不是徐福的后代
2.到奈良去尋找古長安的影子
3.遣唐使渡海來中國到底有多艱難
4.沖繩島上的中國人
5.甲午戰爭,清廷為何會失敗
6.日本老兵證言:確實拿中國活人練刺
中國人能否換個角度看日本?
這幾天回國,在蘇州大學做了一次講演,同時也在北京錄制了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節目。這兩個活動,給我兩個感嘆:一是中國的年輕學子們開始用自己的腦袋思考中日關系問題;二是專家們談日本問題,依然是充滿批判,重復著N年前開始的觀點。
在節目中,我給自己封了一個頭銜,叫“理性中日關系促進者”。當然,也有網友稱我為“漢奸論者”,恨不得塞給我一個炸藥包沖進日本首相官邸。
中國學界在研究日本問題時,似乎已經形成了這么一個固定的模式:首先是高舉批判的旗子,滿懷批斗的激情。日本政府做的事情,不管黑白,都會成為批判的材料,而且很自然地扯到中國身上去。然后,從甲午戰爭開始說到抗日戰爭,再從“狼子野心”說到“幕后黑手”,結論永遠是“日本鬼子亡我之心不死”,對策永遠是“堅決打擊,抗爭到底”。
遇到一些中國學者,大家對日的立場與觀點,甚至語氣和詞匯都是克隆一般。我很納悶:為什么很少有人換一個角度,或者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想問題:日本政府為什么會這么做?它的國民為什么會對中國越來越厭惡?我們的對策是否出現了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
古人教導我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現在到了都懶得去“知彼”的程度,上來就敲棍子。我很擔心,如果你是政府的智囊,以如此的方式研討日本問題,能夠給高層以一個極為的戰略分析嗎?
我在蘇州大學對傳媒學院的研究生們說了這么一段話:作為一名傳媒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看問題。因為這會使你迷失方向,找不到真實。傳媒人的最基本能力,是不被任何思想與觀點左右,獨立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哪。
其實,這一段話,我也很想對我們的一些學者講,研究日本問題,千萬不要先把自己打扮成憤青,似乎不憤,覺悟不高。你的職責是要找出日本為什么這樣做的理由與原因,分清其目的和手段,得出一個公正理性的分析,引導人們去客觀認識日本問題,而不是張貼大字報,處處開批斗會。批判能夠解恨,但是解決不了問題。
這幾天,我接到日本新聞協會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兩個講演邀請,主題分別是:時代的中國經濟的走向;中國第6代領導集體的核心由誰構成?
我在中國國內講演日本和中日關系問題時,還沒有一個邀請單位提出過“安倍之后的日本首相會是誰?”“未來5年日本經濟的趨勢如何?”之類的選題,最多的是希望對日批判,有一個 “請介紹真實的日本”,已經十分開明與難得。
想想日本人在研究中國什么問題?而我們在研究日本問題上,還停留在什么樣的階段。說實在,我有點著急。因此,我真誠呼吁,中國應該放棄“日本批判學”,盡快開啟“日本研究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對手到底幾斤幾兩。
對于一個侵略過中國的島國來說,它的沉沒是許多人最樂意看到的結果。但是,它偏偏是你的鄰居,而且還無法搬遷。它以前還聽你的話,現在是越來越不聽話。但是它在單體國家中,是中國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較大的對中投資國,許多地方比你先進許多年。你仇恨滿懷,卻又憧憬它的和諧與美麗。怎么辦?我想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一個更加兼容的時代,意味著你要不斷擴大你的格局,擴充你的心靈,你要放棄偏見地包容一切的存在,哪怕是刻意挑釁你的對手。你要把一份厭惡變作化敵為友的動力,把一份戰略變成一個互惠雙贏的機遇。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領袖,而不只是選手。
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 村山富市:
徐靜波先生把自己對于日本的理解與觀察,寫成了《靜觀日本》一書,也將我的觀點與立場收錄其中,我非常高興與感動,希望中國朋友能夠理解我對于歷史問題的立場和對于中國的感情。我也希望通過《靜觀日本》這本書,多了解一些真實的日本。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促進友誼。
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 鳩山由紀夫:
因為一次采訪,我和徐靜波先生成了好朋友。他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率直的性格。他曾在我主辦的講演會上,向日本人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并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理解中國。我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的東西。他既了解中國,又深知日本,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觀點與立場,這樣的專家真是我們現在最渴求的人才。
我始終認為,在日中關系出現政治冷卻的時候,更需要在友愛的精神之下,推進兩國在經濟、文化,乃至教育、環境、醫療等各種領域的深度合作,并由日中兩國擔當起核心重任,一步一步地推進東亞共同體的構建。這不僅有利于改善日中兩國的政治關系,同時也可以從東亞向世界發出更多的和平信息。
希望《靜觀日本》這本書能夠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我也期盼東亞共同體的構想能獲得更多的人理解與支持。
剛從日本旅游回來,所以想想一本書來深入了解一下日本的人文、社會、經濟,寫的視角通俗易懂,推薦給了好多朋友。
了解日本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內容很好、很喜歡
本人很喜歡看,看過幾回,了解了更多的日本知識
一直想去日本旅游 希望這本書能幫我了解日本得文化和人土風情。
“愛恨交加”是人們對于日本的一種普遍感覺。日本人到底是怎樣一種人?這個社會有哪些東西值得中國人學習?
關注這本書很久了,看了兩天看完了,果然很精彩,是一本認識日本、了解日本的好書。
很不錯,國人真正有多少冷靜之士,清醒之士!我們一邊黑日本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先了解他,大多數人對日本的了解還是更多來自傻逼抗戰劇吧!
先看到了徐靜波先生的另一本書 但是發現這本更值得讀 順手買下 看了小標題就挺感興趣的 希望通過這本書多了解下日本吧 書很有質感 印刷也沒問題 當當的書還是有保證的 希望內容更有質感吧
從小看著抗日神劇長大的,對日本印象很壞,甚至認為他們不是人(不把別人當人看)。在成長的過程中卻親眼目睹更不是人的人與行為(不把自己人-國民-同胞-親人當人看),看了這世間的世態炎涼,偶爾靜下心來看看眼中曾經的敵人,如這本書,見識到一個全新的日本,不僅深感佩服,至少日本統治者們把他們的子民當人看。
之前是聽徐靜波的音頻節目,個人覺得想初步了解一下日本的讀者,可以買來看看。這本書的好處是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心懷善意的說說日本人和事。
日本,雖是鄰居,但卻神秘。這是一本深度刨析日本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書籍,讓我們有機會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去學習、了解鄰居的生活、思想和情懷。我們應懂得學習,像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度,居然能夠一次次締造種種不朽的輝煌,是什么支撐他們的呢?堅持,毅力,傳統,危機感、斗魂,也行還有更多......
早上買的下午就到了,特別喜歡日本,以及日本文化
花了一周看完了這本和日本人的活法,覺得對待日本還有日本人都應該客觀理智,一味憤青無助對世界的理解,推薦有思想客觀的看一下。
很喜歡,看了可以加深對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了解。
這是一本了解日本社會體制,普通人群日常生活很不錯的書籍,看后很給人啟發,書中一些內容也讓人深思……,總體感覺對了解認識一個真實的日本很有幫助,值得一讀。
是看了徐靜波的日本人的活法,才買的這本,覺得寫日本的社會現實寫的很好,了解日本人的生活點滴和社會萬象!
已看過《日本人的活法》,這本《靜觀日本》還未來的及閱讀,希望不像《日本人的活法》存在著字詞錯誤。
看完覺得有所得,適合青年人看,對日本我們需要有了解,就如作者所說,中國和日本是天生的鄰居,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沒法改變,而他們對我們的了解遠遠大于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如若是善鄰,那么交流有助于發展,若是惡鄰,歷史證明信息的不對等總是吃虧的。失敗的理由無數個,成功只有一個,所以日本的很多方面我們可以借鑒
的確是本好書,我們身邊的強國日本只有多些了解才能超越,我們這代超越不了還有下一代,為了讓上高中的孩子去日本看看,提前買了此書。我們只有謙虛的學習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
作者在日本生活二十多年,作為記者全面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對讀者來說能夠客觀了解日本。是一本好書。
客觀的去看日本,去了解日本,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從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的視角看日本和日本人,能產生共鳴。
作者通過在日本的生活,全面闡述了日本各個層面的信息,使我們全面了解日本這個國家。同時對日本人的精神和思想從多角度,進行闡述。確實不錯。
感覺這本書大體就是徐敬波先生在日本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盡管觀點可能不盡相同,但對于想要了解日本的我來說,這是一本好書。就像書名靜觀日本,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正品
倒不是有多推崇日本的文化,但我對它卻有著足夠大的好奇。雖然去過了,但是那次旅行的我們都在逛商店,買買買,對于他們文化的理解還是很膚淺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窗,看看生活中的日本人是怎么樣的存在。
作者以其二十多年在日本從事新聞工作的經歷和見聞,對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做了深入調查和分析,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一個和印象中不一樣的日本。是本了解日本的好書。
關于日本的書,我只讀過三本。一本是《菊與刀》,一本是《丑陋的日本人》,還有一本就是這個《靜觀日本》。《菊與刀》很學術,有不少人啃不下去,但不得否認此書確實是經典之作;《丑陋的日本人》,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在言語中能體會到作者對日本人民恨鐵不成鋼之感,“揭發”了上世紀日本人的很多不足之處;而《靜觀日本》的視角是中國人的視角,寫的是當代日本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這本書讓我對日本有了更新、更客觀地認識,也讓我著實佩服日本人民從上世紀“丑陋”狀態中的蛻變。總而言之,這本書我覺得有比較高的可讀性,語言論述比《菊與刀》來得更平民,內容涉及也…
上次買的是徐靜波先生的日本人的活法,很喜歡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好奇日本人的腦回路,總之書里是一件件小事組合,每次看一兩篇也很方便
冷靜才能看到真相!徐老師的靜說日本我每一節都聽,很客觀,很精彩!這本靜觀日本同樣是我們客觀了解日本的途徑之一。雖說在民族感情上,日本對我們的侵略我很仇恨,但是我們不應當僅僅停留在仇恨上,了解這個島國,學到他的優點,改變自己的陋習,強大自己的國家才是最當務之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