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里戾氣那么重,是因為環(huán)境太自由了,還是不夠?qū)捜荩?/p>
年輕人踏入社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比想的還要不堪怎么辦?
讀書時報志愿選專業(yè),畢業(yè)后找工作選行業(yè),聽誰的才對?
為了掙錢,必須從事缺乏樂趣的工作怎么辦?
世界污穢社會黑暗,我們拒絕隨波逐流、獨善其身不好么?
父母生我育我,就對我有恩嗎?
作為處女,在中國價值幾何?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于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lǐng)域有深入研究和貢獻。一生堅持民主自由理想而不輟,作為新文化運動領(lǐng)袖及核心人物,推動了中國近代文明進程。歷任北京大學校長、駐美大使、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容忍與自由
差不多先生傳
歸國雜感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我的兒子
保壽的意義
論女子為強暴所污
新生活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大宇宙中談博愛
不朽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
信心與反省
為什么讀書
大學的生活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
漫游的感想
治學方法三講
“父母于子無恩”的話,從王充、孔融以來,也很久了。從前有人說我曾提倡這話,我實在不能承認。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個兒子,我才想到這個問題上去。我想這個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給了他一條生命。況且我們也并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為有恩于他?他既無意求生,我們生了他,我們對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們糊里糊涂地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福,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說得偏激一點,我們生一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下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下了禍根。他也許養(yǎng)成壞習慣,做一個短命浪子;他也許更墮落下去,做一個軍閥派的走狗。所以我們“教他養(yǎng)他”,只是我們自己減輕罪過的法子,只是我們種下禍根之后自己補過彌縫的法子。這可以說是恩典嗎?
我所說的,是從做父母的一方面設(shè)想的,是從我個人對于我自己的兒子設(shè)想的,所以我的題目是《我的兒子》。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于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于他。
先生說我把一般做兒子的抬舉起來,看做一個“白吃不還賬”的主顧。這是先生誤會我的地方。我的意思恰同這個相反。我想把一般做父母的抬高起來,叫他們不要把自己看做一個“放高利債”的債主。
先生又怪我把“孝”字驅(qū)逐出境。我要問先生,現(xiàn)在“孝子”兩個字究竟還有什么意義?現(xiàn)在的人死了父母都稱“孝子”。孝子就是居父母喪的兒子,無論怎樣忤逆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戴上高梁冠,拿著哭喪棒,人家就稱他做“孝子”。
我的意思以為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在孝字里,故戰(zhàn)陣無勇、蒞官不敬等等都是不孝。這種學說,先生也承認它流弊百出。所以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順兒子。我的意想以為“一個堂堂的人”決不至于做打爹罵娘的事,決不至于對他的父母毫無感情。
……
胡適對民國的影響,不是如今這種閱讀界的影響,而是一種全社會的影響。他幾乎改變了中國的文化。他帶著青年銳意革新,爭取自由,推動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化。胡適應該被我們緬懷。希望出版社能出版更多的胡適作品。
不容置疑,胡適的思想非常超前也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然而諸多好評之下,我們也要反思,是不是由于胡適離開太久我們反而夸大其詞了。不能因為政治原因而刻意的貶低一個人,也不應該因為歷史原因而過分的抬舉一個人。
那時的北大,既有發(fā)起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沈尹默等,又有政治保守而國學精深的黃侃、劉師培、黃節(jié)、辜鴻銘、崔適、陳漢章等先生。實在是令我羨慕嫉妒恨。真是一個教育的黃金年代。
曾經(jīng)有作家感嘆我們中國人少有世界意義,今天焦慮的民族主義者則直言要求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quán)。其實,考察歷史,放眼華人世界,我們可以驕傲,較之其他民族,中國人在現(xiàn)代、當代史上的文明貢獻幾乎不遑多讓。胡適就是這樣一個世界級的人物。
胡適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大師,他以青年之身,做了青年的導師。在他的影響下,一代青年成長了起來,在“中國的文藝復興”中爆發(fā)出巨大的正能量。胡適還將影響無數(shù)代的中國青年,使他們明事理辯黑白,學會容忍爭取自由。胡適是近代青年的老師,也是當年青年的老師。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剛氣,不受一點人格的侮辱。”這些話對應胡適也是剛剛好。一個引領(lǐng)新文化運動,打破舊王朝的青年,竟是一個如此溫文爾雅的江南俊秀,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胡適在書中教導我們,不要以他人的思想為思想,他人的信仰為信仰。這是那個年代少有的論調(diào)。當大部分人教你應當如何如何時,胡適教你不應如何如何。當別人強調(diào)某某主義,某某路線時,他說,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真正值得思考的一本好書。
作為一個學哲學的boy,胡適的小幽默真的能戳中我笑點,似乎改變了我對哲學的看法。玩哲學的也不一定是白胡子老頭嘛,也可以是胡適這種帥氣的藍孩紙。真的超有魅力!決定不找法學的藍朋友了!我要學哲學的!(雖然這個決定并沒有卵用)
看了《容忍與自由》這本書,我深刻的感受到文化是不應當和政治牽扯到一起的,一個文人,思想巨匠,因為政治理念的不同,遭到莫須有的曲解與責難。人們很喜歡帶著政治立場去看一個人,只要政治觀點不同,其思想,人格,文化便全盤否定,不留余地。
尤其喜歡《大學的生活》那一篇,自己本身是大學生,選專業(yè)的時候也是聽了父母的話,但是不如胡適那般有勇氣,不喜歡了說換就換。我們國家的政策還沒有到那種能讓人試來試去的程度,不知道胡適筆下的那種美好的大學將會在多少年之后實現(xiàn)。
之前看胡適的白話文詩歌,感覺不知所云,現(xiàn)在讀了這本書,才知道胡適是一個如此幽默的人。《差不多先生傳》尤其體現(xiàn)了他的風趣,果斷路轉(zhuǎn)粉。字里行間都透露著胡適那種輕松詼諧的風格,使這些討論深刻話題的文字變得面目可親。
之前沒有讀過胡適的作品,但從人物生平和八卦軼事中了解胡適,覺得胡適這個人懦懦弱弱、隨風而倒,讀過這本書對胡適有了更多的了解,才知道其實胡適在大節(jié)上面確實很強硬。改變了我的看法,還要讀胡適更多的作品。
相比胡適,我們更多地知道魯迅,頻繁的以一種凌厲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與課本,向新文化運動時的一桿槍。而胡適如此優(yōu)秀,卻被我們忽略。他更多的向一枚指針,以一種溫和的姿態(tài),指引著青年人。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開始了解胡適,喜歡胡適。
書里面收錄了胡適先生對日本的一些看法,認可了日本的模仿,指出任何的創(chuàng)新都是由模仿得來的。那個年代的人能有這樣的認識,胡適絕對是少有的幾個大學者。我們國家的固有文化太豐富了。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人,個性必強,接受性就較緩。
胡適在書中說我寧可保持我無力的思想,決不肯換取任何有力而不思想的宗教。只有超越了黨派的隔閡,在堅持自己信仰和主張的同時,尊重別人的信仰和主張,并努力捍衛(wèi)別人的自由,這樣的人才是把自由實踐的人,胡適便是這樣的人。
不管有多少人認同胡適,多少人批判胡詩,不管真實的胡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于我而言,胡適的文字是我的老師。他讓我學會了很多,成長了許多,讓我不再彷徨畏懼,讓我明白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讓我學會包容體諒,讓我學著理解生活。
很快就讀完了整本書,像讀小說一樣欲罷不能,合上書之后久久不能平靜,感覺思想受到了沖擊。胡適先生真的是一個思想上非常包容的人,我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我院將這本書放在床頭,希望每天醒來,我都能告訴自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以前只看過胡適日記,里面的“打牌”“打牌”令我笑瘋魔。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胡適是一個如此一個人。即便是每天打牌,能有這樣的思想都令人敬佩,更何況胡適其實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完全改變了我對他的印象,黑轉(zhuǎn)路,路轉(zhuǎn)粉,以后胡適是我男神。
當下,“道德綁架”成為社會熱點,這時讀到胡適的《容忍與自由》,這個上世紀的學者卻比我們都透徹許多。不容忍,無自由。在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同時,也要包容他人的獨立思想。是對是錯,不應自己來評判。拒絕“道德綁架”,也不要綁架別人。
胡適對于自由主義的定義,對于容忍與自由的闡釋,是我們以前那些被專制的意識形態(tài)所拘束的、關(guān)于自由、關(guān)于學術(shù)、關(guān)于民主等許多觀念的偏頗理解凸現(xiàn)出來,使我們更加理性與深入的去思考這個既定的社會組織與文化氛圍。清醒之后學著容忍。
同時新文化先驅(qū),魯迅的文字里總有一點冷酷、不容忍的態(tài)度在,像一把鋒利的長槍。而胡適愛自由,有同情心,懂得包容,他的文字總是溫爾而犀利。我更喜歡胡適。感覺胡適也比魯迅更加適合給年輕人閱讀。因為政治而偏頗的教育真是令人惋惜。
作為近代中國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適的影響力經(jīng)久不衰。這本書中對胡適的雜文、楊講稿的收錄,在時間跨度上,從胡適的青年時代直至晚年,內(nèi)容上橫跨文化、民生、教育、婦女地位、宗教信仰等,內(nèi)容豐富,可讀性強,值得閱讀和收藏。
容忍是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的。容忍不等于縱容。容忍是建立在每個人不同的價值取向上的,每個人心里都有個度。在這個度之內(nèi)可以自由的馳騁。要學習容忍,首先可以從廣泛閱讀經(jīng)典開始。學會容忍不同的思想,這才是真正的容忍,這樣才可以活得真正的自由。
大學的時候語文課上學過胡適的《容忍與自由》,當時就被胡適先生獨立自由的思想所折服,現(xiàn)在找了這本書來看,仍舊非常震撼和感動。胡適身上的包容性是那個年代的文人所缺乏的,同時胡適又能犀利的看到社會發(fā)展中的弊端,非常敬佩。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歷和胡適一樣的過程,從年輕氣盛到能夠隨年齡增長體味到容忍的重要性,從無法容忍到包容,然后在思想上及行動上獲得自由。這本書讓我跟隨胡適的腳步,一點點的吸納他的感受,最后真實的理解“容忍與自由”。
以《容忍與自由》為開篇,一共收錄了十八篇文章,有胡適的雜文,演講,書信等,完整的呈現(xiàn)了胡適先生的思想精髓,排版簡潔,可讀性強,一兩個小時就能讀完的書,但卻需要無限的時間去思考。每個讀完這本書的人,和之前的自己都是不樣的吧。
胡適被稱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qū)”,擁有三十二個博士頭銜,有著極大的文化影響力。《容忍與自由》這本書精選了胡適十八篇雜文、演講稿,讀者通過這些文章可以了解當時社會及大師的思想,在文章中了解大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