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圈養虎,要說大實話。李零新作|中國好看的人文隨筆,虎要放之歸山,不能關在動物園里圈養;寧當喪家狗,不做看門狗。
李零,1948年6月12日生,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教授,著有:《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十三篇綜合研究》、《兵以詐立》、《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入山與出塞》、《鑠古鑄今》、《放虎歸山》、《花間一壺酒》、《李零自選集》、《喪家狗——我讀論語
新版序言?
放虎歸山(代序)?
在啟蒙的光環下?
歷史怪圈?
服喪未盡的余哀?
大樹飄零?
的電話?
上海有個陳建敏?
讀《少年先鋒》?
屠宰時光?
"徒勞"的悲壯?
當代《封神榜》?
漢語中的外來語?
臨終關懷?
太史公去勢?
文人相傾?
紙上談兵?
"真孫子"(山東日記)?
紙上談兵——裝孫子?
俠與武士遺風?
漢奸發生學?
閉門造車?
高羅佩與馬王堆房中書?
閉門造車——房中術?
懼內秘辛(一)?
懼內秘辛(二)?
近作十篇?
偉大不需要吹牛?
為什么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
關于《花間一壺酒》的訪談?
生活中的歷史?
說話要說大實話?
南白和北白?
南城讀書記?
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
萬歲考?
傳統為什么這樣紅?
原版后記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為滿足后一大欲,人類在黑暗中長期摸索,反復操作,達幾百萬年。房中術在哪兒都是門古學問,就像炒菜,不一定要有現論,才能炒出來。中國的發明史,有許多可能是吹牛,但有一樣我們不必臉紅,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房中術。
平均妻權要比平均地權難得多。正是從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看,西方在老婆問題上的公平思想才顯得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當然,這仍然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事實上,他們也是除"正經房子"還有"避雨窯子",情婦、妓女還是少不了。
——閉門造車房中術
作為"明末悍將",吳三桂有點像漢隴西李氏。他出身遼東豪族、武功世家,不但弓馬嫻熟,以力戰名;還世受皇恩,幼承庭訓,滿腦子全是忠孝節義。手下的子弟兵也是明軍中的王牌,戰斗力最強。可是當明清鼎革之際,官軍同流寇交攻,外患與內憂俱來,他所處環境太微妙。當時明、闖、滿成三角之勢,螳螂捕蟬,雀在其后,他非聯闖不足以抗清,非聯清不足以平闖。況以兵力計,闖兵號稱百萬,滿兵也有十萬,三桂之兵則僅四萬,無論與誰聯合,都勢必受制于人。三桂置身其間,實無兩全之策。再者,從名節講,他投闖則背主,降清則負明,也是橫豎當不成好人。這樣的困境,我想大概只有張學良、馬占山一類人才能體會得到。
吳三桂做出其的選擇,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因為我們知道,吳三桂早就是滿人物色已久,必欲得之的將材。在此之前,他的舅父、姨父、兄弟、朋友,很多人早巳降清,皇太極本人和他的親友曾去信勸降,許以高官厚祿,他都沒有降。后來闖陷京師,他寧肯考慮降闖,也沒有打算降清。我推測,這中間固有利害之權衡,但也不乏名節的考慮。因為他的家屬,包括老父、繼母、弟妹共三十余人,俱困北京,于明于闖都是人質,如果當初棄土降清,不但全家遇害,還得落個"不忠不孝"。而現在情況卻有所不同。它的代價雖仍然很大,為此他不惜揮淚作書,與父訣別,忍看全家被殺,但至少名節無虧(為明平闖是"忠",舍父討賊是"義")。然而三桂的悲劇在于,雖然從愿望上講,他本人想作申包胥,南明也把他視為申包胥,但多爾袞卻不是秦哀公。滿人奪取北京后并沒有打算就此罷手,而是長驅直入,席卷天下。多爾袞的主意很清楚:你吳三桂不是想報"君父大仇"嗎?好,我就讓你去報。正好讓他"為王前驅"。三桂既然選定了這條險道,"馬行在夾道內我難以回馬",當然也就身不由己,越滑越遠,從剃發為號到拒見南使,從追殺李闖到進軍西南,終于一步步變成較大的漢族降臣。闖是平了,仇是報了,但明也滅了,節也毀了。實際上當了個伍子胥。
——漢奸發生學
中國古代兵法的要義是能"忍"能"狠",這是一位大人物講過的。"忍"起來,要多窩囊有多窩囊,裝孫子,鉆褲襠,包羞忍恥。"狠"起來,則殺他個片甲不留,斬草除根,無遺壽幼,把一肚子的"鳥氣"全施放出來。這對了解中國政治歷史的經驗和中國人的行為特點很重要。
近來,"男子漢"在中國非常時髦,女人到處找,男人到處裝,唯有王朔一語道破天機,說這是老娘兒們下的套,專讓男人往里鉆。中國現在的"男子漢"形象,標準是有棱有角,胡子拉茬,沉默寡言,透著冷硬,大概都是從外國電影里搬來的。但中國人本來的講法可是另外一套。他們打心眼里最瞧不起的是屁事憋不住火的"匹夫之勇"(如項羽、張飛、李逵之流)。看重的是忍耐力和氣量(如劉邦、劉備、宋江之流)。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都可反映中國的"男子漢"是什么意思。老百姓講,天下好漢有兩條,一條叫"不要命",一條叫"不要臉"。但歸根結底,"不要命"得服"不要臉"。
中國的男性退化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達官貴人,地位高,臉皮薄,忙于外,疏于內,被女人從內部奪了權,弄得呼奴奴不聽,喚婢婢不應,財物財物不清,消息消息不靈,并以"首長健康"為由,吃、喝、拉、撒、睡全包,感情放債,使男人的一切生活能力喪失,再捏住點花呀草的把柄,就差拿槍頂著當人質,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傀儡。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小皇帝",爹是一代梟雄,兒是可憐阿斗,"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也是被女人寵得沒有一點男人味。
——紙上談兵裝孫子
李零教授新書:不做圈養虎,要說大實話 作者相關作品:《花間一壺酒》(2005年度好書)、《兵以詐立》(2006年度好書)、《喪家狗:我讀論語》(2007年度圖書) 在當今的知識分子群里,北大學者李零屬于最難歸類的那一種。新與舊,自由或保守,左派與右派,這些性
李零是有此水準的,也有趣,曾就"黃不如白,白不如黑,十個國人八個稀松"寫定專文,翻譯過高羅佩的說
李零教授是近年來堪稱大師的一位作家,立意獨特,思想深刻,非常喜歡
李零的花間一壺酒是近來最好的雜文集,這一本雖沒有達到花間的高度,但是也是上上之作了!
李零先生文筆灑脫明朗,我認為對《論語》評價是中肯的。《論語》有價值的也就是黑格爾說得“常識道德”,沒有其它什么玄妙。
李零教授本就是個追求學術自由之人,放虎歸山應當是他的心靈追求。
修出土文獻的時候開始讀李零。他擁有兩件我最喜歡的事。考古和中文系。
非常喜歡李零老師的書,此書有點像隨筆的性質,小篇設計,很適合沒有時間連續讀書的人,閑來無事看一兩篇既長知識又可愉悅心智
李零的書讀過幾本,聽說又得了美國的科學院院士。買來一讀,感到頗為雜亂。甚為不解。
該書是李零教授的雜文集,書名由作者自己提寫,書的裝幀還算不錯,從書中的文字可以窺見作者真實自然的寫作風格;作者喜歡用短句,少用長句,在點似張中行行文。
朋友介紹的,說很好看,還沒來得及細看,不過大叔文風灑脫
看了幾篇,覺得很好看。第一版是從1988年寫到1995年,這一版加上了最近幾年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時事的變遷。當然話題還是那些。
周一清早下單,顯示應該周二到貨,現在周末了,貨還沒到,當當,跟你說再見!
剛買了還沒有看,不過書已經有壓損的痕跡,個人覺得心里不是很舒服。
學者寫書本不容易的,李零卻能夠做到既讓人受益,行文又吸引。佩服。我佩服李零,我評價李零是當代中國的脊梁。
先看了「花間一壺酒」才來看此書的,喜歡他平實有趣的大實話。
內容沒的說,就是版式不太好,字大行稀,看著別扭。
李零老師的書真是極好的 在圖書館看完后就決定要買了
一直非常喜歡讀李零的書,能夠把思想述說的如此清晰,絕非語言能力的問題,而是思維能保持一貫的連續性。一直期待著他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可惜三年多了,一直沒有出。為什么?
李零的聰明確是其他人追不上的,一貫的犀利,語言鋒芒畢現,好書可讀,架上原有一本初版本,增訂後再入一本,讀來有感,亦是一樂事也。
李靈四部曲。喪家狗,兵以詐立,去圣乃得真孔子,放虎歸山。看了之后,會有很深感觸。
李零的又一隨筆作品,有許多讓思考的觀點,值得一讀。
喜歡這個作者才買的書,寫的是當年知青下鄉時候的事,是我們90后沒有經歷過的一些,所以就會有一種天生的好奇感,從作者的描述加上自己聽得到那會大概的情況,可以想象那回事,不是言情小說勝似言情小說
讀過了,還做了不少筆記,因為精彩之處不少,值得回味。李零的雜文容量挺大,一篇不算長的文章,包含的內容卻十分豐富,值得去慢慢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另外。可讀性也強,不是令人乏味的那種。
這書是上次沒買到的,雖然這次折扣也不低,但太喜歡李零的文字了,有就買了。質量還可以,字的太小也行。這次種算把他的書買齊了,他的文字不是像有的大家那樣高高在上,很接地氣,又風趣幽默,視角獨特,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