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圖書
人氣:255

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為什么天才總是結群而來? 2015年4月,我們到雙江勐庫津喬茶廠做一個論壇,效果非常好,喝了幾口酒,我就說這是我參加過的好的論壇。為了證明這不是借酒胡說,我寫了一篇隨感:《我們能不能低到泥土里?》。 文...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評述  
  • 作者:[周重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68023504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1-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20世紀初期的中國茶館或有茶的客廳,是一個天才結伴而去的地方。本書順著茶,進入到了民國大師生活的細部,以茶為核心詞匯,串聯起交往、品位以及時代風范。

編輯推薦

作者周重林是國內茶文化研究的著名學者,已經出版多部有關茶的專業書和暢銷書,其中《茶葉戰爭》銷售額突破20萬冊,再版16次。

本書講述了茶與民國大師的故事,視角獨特,通過茶與大師生活的密切關系,點明茶與文化、與人生、與世態的因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茶視角圖書。

本書圖文結合,內容深刻,收錄了上百幅有關茶的圖片,其中不乏來自外國媒體下的中國茶照片,更好的詮釋了外國語境下的中國茶文化,對于茶研究者,也可作為其專業研究的輔助工具。

作者簡介

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學者,主要作品有《茶葉戰爭》《茶葉秘密》《茶葉江山》與《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等。其創辦的自媒體“茶葉復興”是茶界影響力zui大的媒體之一。2014年,入選《生活月刊》“文藝復興百人集”。2014年,獲得《中華合作時報》“新媒體營銷推廣個人獎”。2016年,獲得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興文強茶”杰出貢獻獎。 李明,云南邵通人,茶文化研究學者,自媒體“茶葉復興”高級編輯,合著與《云南茶生活百科全書》。

目錄

目錄

胡適 :他是名副其實的茶博士

魯迅 :文壇差評師,喝茶有深意

周作人:文人中的茶人,茶人中的文人

梁實秋:知識分子喝茶有什么講究?

林語堂:茶文化傳播大使

聞一多:喝茶是過日子的低標準

郁達夫:人間有茶便銷魂

陶行知 :鮮為人知的茶葉教育

汪曾祺 :我的學問都來自泡茶館

巴金 :茶館里的新舊中國

李叔同 :結社與雅集

蘇曼殊 :傳奇茶僧

豐子愷 :有生命的煙、酒、茶

張愛玲 :上海往事,茶里人生

張恨水 :郎情妾意來碗茶

顧頡剛 :茶香書香的典范

附文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胡適:他是名副其實的茶博士

張愛玲透過胡適(1891 - 1962)家里那杯綠茶,看到時光交錯,那個穿著長袍的老者身在紐約,說著英文,卻依舊像在北京的寓所一般。他身邊站著江冬秀,更是一位地道的中國老婦。

茅盾及時次見胡適的時候,對這位年輕人的裝束印象極為深刻 :綢長衫、西式褲、黑絲襪、黃皮鞋。他評價說:“當時我確實沒有見過這樣中西合璧的打扮。”張中行回憶胡適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以上身材,清秀,白凈。永遠是‘學士頭’,就是頭發留前不留后,中間高一些。永遠穿長袍,好像博士學位不是來自美國。總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個風流瀟灑的本土人物。”

長袍與茶,是胡適給大多數人的及時印象。他也好酒,卻不善飲。

他反復抽煙,反復戒煙。他喜歡打牌,一玩就是數天。他喜歡開茶會,喜歡與不同行業、不同年紀的人坐在一起把杯言歡。

這位民國時期風頭無二的洋博士,一生得了35個“榮譽博士”,但其生活習慣卻是非常中式的,確切地說是非常“徽派”,穿的衣服以其母親與妻子縫制的為主,吃以徽派菜為主,喝以綠茶為主。

這一次,我們主要談談“茶博士”胡適。翻閱胡適的日記與書 信,茶無處不在。“我的朋友胡適之”要是換成“與胡適之喝茶的日子”,似乎顯得更為貼切。在美國,在與友人的茶會上,他們吟詩作對,盡顯才情。他們提出了白話文運動,提出了在中國普及“賽先生”,茶確實有助靈思。

茶博士胡適與他的茶會

胡適出身于徽州茶葉世家,出生在上海的程裕新茶棧,這個巧合大約為胡適終身嗜茶提供了一種解釋。

其父胡鐵花說:“余家世以販茶為業。先曾祖考創開萬和字號茶鋪于江蘇川沙廳城內,身自經理,藉以為生。”(《胡鐵花年譜》)到胡適這一代,胡家已經經營茶葉150年有余。兩家茶葉店養活了胡氏一家四房,也為胡家有志為學的人提供了經濟來源。胡適在自傳、演講中,大都以“我是徽州人”開頭。

他深愛這片土地,常以徽州土特產自居。徽州的這些土特產中,又以茶葉與人聞名天下。茶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與太平猴魁等,人有朱熹、戴震等,徽商同樣也是影響甚大的群體。

胡適最喜歡的飲食, 除了茶,就是徽派火鍋。 梁實秋去胡適家吃飯,被績溪人做的“一品火鍋”排場驚到了,7層菜肴吃得感慨萬千。胡適每每去上海,都會約朋友去吃徽派火鍋。

徽商南下上海,茶葉是一盤大生意,徽菜館也是一盤大生意。民國時期,許多人感慨,徽派飲食甚至改變了上海飲食。

胡適在上海讀書時所作的《臧暉室日記》,記錄了他年輕時候與朋友瑤笙、仲實、君墨、怡蓀以及老師王云五等人讀書喝茶飲酒看戲的瑣事。

對日記的看法,胡適自己說,日記是“私人生活、內心生活、思想演變的赤裸裸的歷史”。他看到另一個胡適,“他自己記他打牌,記他吸紙煙,記他時時痛責自己吸紙煙,時時戒煙而終不能戒;記他有一次忽然感情受沖動,幾乎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信徒”。

我們看到的胡適,顯然是與茶相關的。20世紀初期的上海,茶館、酒館林立,青年胡適常到茶館聚會,以茶會友。

19歲時。“余與瑤笙同行至文明雅集吃茶,坐約一時許,瑤笙送余歸。道中互論詩文,甚歡。”“飯后與劍龍同出,以電車至大馬路,步行至山東路口折而南,人四馬路,至福安吃茶一碗始歸。”

20歲,他們在去喝茶的路上,目睹了一場火災,束手無策。“下午五時子端來,邀至五龍日升樓吃茶,比至則仲實、君墨及二李皆在,小坐便同出,循大馬路至四馬路至湖北路西首,忽見一家屋上火發,火勢甚烈,北風又甚猛,延燒比鄰匯芳茶居及丹桂戲園、言茂園酒館。”“下午,與桂梁外出,至青蓮閣吃茶。”

偶爾,胡適也會去找妓女喝酒,“打茶圍”。他記錄道 :“晚課既畢,桂梁來邀外出散步。先訪祥云不遇,遂至和記,適君墨亦在,小坐。同出至花瑞英家打茶圍,其家欲君墨在此打牌,余亦同局。局終出門已一句鐘。君墨適小飲已微醺,強邀桂梁及余等至一伎者陳彩云家,其家已閉戶臥矣。”

后來他們叫醒人,在陳家玩到天明,接著趕去上課。“打茶圍”,胡適自己的解釋是 :“在妓女房里,嗑瓜子,吸香煙,談極不相干的天。”他強調這與自己的性情不相符, “打球打牌,都是我的玩意兒”“在公園里閑坐喝茶,于我也不相宜”。

有一次,他們喝酒鬧事,被帶到了警察局。后來胡適多次言及戒 酒,不過,這如同他說要戒煙一樣,一輩子都在反復。郁達夫在上海時,也是深夜喝酒,被警察帶走。

留美后,胡適對“打茶圍”有所檢討,但胡適從未言要戒茶。不過,“打茶圍”似乎是那一代知識人比較樂意討論的事情,與胡適有交集的文人,如徐志摩、郁達夫、林語堂等人,都比較熱衷于“打茶圍”。

胡適喜歡邊喝茶邊聊天,在給族親胡近仁(1883 - 1932)的信中說“文人學者多嗜飲茶,可助文思”。茶助文思,是中國文人學者,高僧大德的一個共有的認識。嗜好飲茶似乎是胡適偏好傳統的一個佐證,他留美后,沒有學會喝咖啡,也沒有愛上可樂,只會偶爾飲一點洋酒。

1910年,胡適到美國的及時學期,忙于適應環境,也不認識什么人。留美日記及時部分,都與讀書有關,少有提及娛樂,更別說喝茶了。

1911年,等他適應了環境,有了朋友,便開始了娛樂生活。主要是打牌,七八月密集打牌。

7月2日,打牌消遣。

7月3日,有休寧人金雨農者,留學威士康星大學電科,已畢業,今日旅行過此,偶于餐館中遇之,因與偕訪仲藩。十二時送之登車。今日天氣百一十度。打牌。

7月5日,往暑期學校注冊,下午打牌;7月6日、7日、8日都在打牌。7月14日,進舞廳,圍觀跳舞;7月21日,邀請演說會同仁到居所,打牌;22日,打牌;24日,打牌;25日,打牌;29日,打牌。

8月4日,打牌;8月5日,打牌;8月6日,談戒煙。胡適開始抽的煙,后抽最貴的煙卷,后又吸煙草。8月10日,覺得打牌不妥;11日,打牌;23日,打牌;26日,打牌。

9月4日,打牌;9月5日,與同學金濤約定,戒牌,讀書。

此后日記中少見打牌。9月28日,胡適決定要賣文養家。

10月,開始寫文投稿。

從1913年起,胡適進入了學習與寫作狀態。

這一年,他的老同學、好友任鴻雋到康奈爾大學讀書,胡適又多一位益友。12月23日,他在日記中記載 :“在假期中,寂寞無可聊賴,任叔永、楊杏佛二君在余室,因共煮茶夜話,戲聯句,成七古一首,亦殊有趣,極歡始散。明日余開一茶會,邀叔永,杏佛,仲藩,鐘英,元任,憲先,厘生,周仁,荷生諸君同敘,烹龍井茶,備糕餅數事和之。”

這是胡適在留美日記中及時次記載煮茶夜話,胡適說,這游戲本無記錄之價值,但他們離國日久,國學疏離,大家在一起玩玩聯句,至少比打牌好。

“談詩或煮茗,論時每揚眥”,參加夜話的任鴻雋表達了與胡適一樣的意思,“獨坐無聊,胡君適之煮茶相邀,與楊君杏佛三人聯句,得七古一章”。

聯句是古代作詩的方式之一,即由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聯結成篇。這是古代文人聚會時發明的一種玩法,比的是即興才華,又有極強的娛樂性,深受參與者喜愛。聯句作詩初無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韻,兩句一韻乃至兩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聯成一篇;后來習慣于一人出上句,繼者須對成一聯,再出上句,輪流相續,結篇。

1914年1月23日,伊薩卡下了一場大雪,胡適賞完雪景,回家烹茶寫詩。其《大雪放歌》后幾句云 :“歸來烹茶還賦詩,短歌大笑忘日映。開窗相看兩不厭,清寒已足消內熱。百憂一時且棄置,吾輩不可負此日。”

在異國他鄉,與好友圍爐飲茶,常有收獲。6月29日,胡適與胡達(明復)、趙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楊銓(杏佛)、任鴻雋等人圍爐夜話,商議出一本《科學》月報,此乃影響中國百年之“賽先生”肇始。

室內小茶有助思之功,公共演講來口茶能提神。胡適在《演說之道》里說 :“演說之前不要吃太飽,好喝杯茶,或小睡。”

“茶會”在胡適日記里出現頻率很高,他是“以茶會友”的實踐者。“吾日日擇二三人來吾寓為茶會。”胡適坦言:“此種歡會,其所受益遠勝嚴肅之講壇演說也。”

茶會也能避免許多誤解,比如他約自己的紅顏知己韋蓮司,每每都以“茶會”名義。1914年6月5日,韋女士邀約同伴出行,胡適說,要是你們散步歸來,能到我寓所玩,當烹茶相餉。后來二女過來應約,他也烹茶招待。與胡適同居的法文教員很驚詫,教員之前約女,頗受挫折。目睹胡適的“約茶”大法后,他頓時腦洞大開。

約心儀女子喝茶,在文化人中有持久的傳統。梁實秋約程季淑,郁達夫約王映霞,巴金約蕭珊……

在康奈爾大學期間,胡適日記還以文言文記錄為主,記載的詩歌幾乎都是古體詩。 1915年暑假,胡適與任鴻雋、梅光迪幾個在一起夜話,胡適就提出要來一場文學的革命。到哥倫比亞大學后,胡適就開始寫白話文的“打油詩”。 這些詩他發給了胡近仁和任鴻雋等人,在任鴻雋的《五十自述》手稿里,任鴻雋說:“胡適之君時已去紐約,時時以白話詩相示,余等則故作反對之辭以難之,于是所謂文言白話之爭以起。平心而論,當時吾等三人雖同立于反對白話之戰線上,而立場殊不盡同。”

胡適歸國后,繼續以茶會名義會友,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有些時候,沒有時間寫時評,就邊喝茶邊口述給秘書記錄。沒有外人時,也在家搞家庭茶會。胡適歸國后事務巨多,終日與人周旋,與舊思想交鋒,得一壺茶,能舒緩自己,也能舒緩別人。

茶會重在分享,胡適舉例說:“我的太太喜歡做些茶葉蛋、雪里蕻或者別的菜分送朋友,等于會做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給人家看的心理一樣。”

1915年之后的胡適日記中,多次出現的還有“茶話會”,從形式上看來,這些活動顯得正式,有官方主場之感,此后他也用“茶話會”取代“歡迎會”“離別會”這些舊式詞語。比如梅蘭芳到哥倫比亞大學茶話會,劍橋留學生茶話會,旅英各界華人茶話會,胡適美歸赴任北大校長茶話會,歡迎胡夫人茶話會……

胡適到底喜歡什么茶呢?

他最愛的是家鄉徽州的黃山毛峰與杭州的龍井。

1916年初,在美國的胡適寫信給母親,要求寄點家鄉土特產黃柏茶到美國,以答謝韋蓮司一家對他的照顧。這一年,胡適已經到美6年,適應了美式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求學方向,生活也不再那么拘謹。

當年3月15日,他再次致信母親,說到蜜棗已分食完,茶存有許多,可以用一年之久。他所居住之地有小爐子,“有時想喝茶則用酒精燈燒水烹茶飲之”。有時有朋友來訪,則與之分享。

但因為來喝茶的人太多,準備用一年的茶很快就被朋友們瓜分完。3個月后,6月19日,胡適在給母親的信里提到 :“前寄之毛峰茶,兒飲而最喜之,至今飲他種茶,終不如此種之善。即常來往兒處之中國朋友,亦最喜此種茶,兒意煩吾母今年再寄三四斤來。”8月31日,胡適則叮囑母親:“毛峰茶不必多買,兩三斤便夠了。寄茶時,可用此次寄上的住址。”

胡適堅信茶可以解酒,可以消食,每每吃多了喝多了,就會泡一壺茶解之。

1939年,他在給妻子的信里寫道:“(冬秀)我十二月四日到紐約,晚上演說完后,我覺得胸口作痛,回到旅館,我吐了幾口,都是夜晚吃的甜東西。我想是不消化,叫了一壺熱茶來喝,就睡了。”

除了家鄉徽州茶,胡適還比較喜歡杭州龍井。

在留學日記里,胡適多次言及用龍井茶款待朋友。回國后,1923年,胡適與一幫朋友去龍井寺,在亭子里喝茶、下棋、講莫泊桑的故事。事后,他寫了一首《龍井》的現代詩:

小小的一池泉水,

人道是有名的龍井。

我來這里兩回游覽,

只看見多少荒涼的前代繁華遺影!

危樓一角,可望見半個西湖,

想當年是處有畫閣飛檐,行宮嚴整。

到于今,一段段斷碑鋪路,

石上依稀還認得乾隆御印。

崢嶸的“一片云”上,

風吹雨打,蝕凈了皇帝題詩,

只剩得“庚子”紀年堪認。

斜陽影里,游人踏遍了山后山前,

到處開著鮮紅的龍爪花,

裝點著那瓦礫成堆的荒徑。

龍井茶因為乾隆的詩而天下聞名,到今天依舊是許多人喝茶之。

1938年,胡適再度赴美。當年年底,臨近生日時,他意外生病,躺在病榻上給江冬秀寫信,說收到茶葉6瓶。

1939年4月23日,在美國的胡適沒有茶喝了!他給江冬秀寫信 :“這里沒有茶葉吃了,請你代買龍井茶四十斤寄來。價錢請你代 付,只要上等可吃的茶葉就好了,不要頂貴的。每斤裝瓶,四十斤合裝木箱。寫DR.Hu Shih Chinese Embassy Washington,D.C.裝箱后可托美國通運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運來。”同時交代,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參事陳長樂托他代買龍井茶四十斤,價錢也請江冬秀代付,也裝木箱,同樣運來。他寫了與自己之前同一個地址,只是收件人是陳長樂。

我與同事們討論過這件事,同一個地址,只需說一個總數即可,何必分開購買、郵寄呢?他們的意見是,如果我們在同一個辦公室,有人寄茶來,可能在價格及成品上會有差別。

胡博士特別交代不要買頂貴的龍井,是因為當時在上海,頂級的獅峰龍井每市斤銀洋十二元,云海毛尖每市斤三元二角。而當時上海一個店員每月工資也不過三四元銀洋。

胡適在6月25日收到茶。同年9月28日,胡適回信告訴江冬秀 :“陳長樂先生還你茶葉錢法幣三百二十九元兩角,寄上海中國銀行匯票一張,可托基金會去取。他要我謝謝你。”按照當時的物價算,1939年,100法幣可以買到1頭大牛。

龍井茶是一個叫治平的人幫辦理的,家書里胡適表達了感激之情。1940年3月20日,他致信江冬秀 :“若治平能替我買好的新茶(龍井),望托他買二十斤寄來。”寄信后第二天,他又追加了一封家書,告訴家人,有一位應小姐要去美國,可以托帶。5月21日,胡適收到了應小姐帶去的10瓶新龍井。

胡適做大使后,交際圈擴大,應酬多,送禮也多。

7月29日,胡適收到茶葉兩批,給江冬秀的信里說:“一批是你寄的,兩箱共九十瓶,另紅茶一盒。一批是程士范兄寄的紅茶五斤,兩批全收到了。”這是紅茶及時次出現在胡適日記里,程士范是胡適的績溪同鄉。

胡適所送禮品,除了茶葉,還有蜜棗,刺繡等。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以茶論文,以茶論人,以茶論社會

2017-09-05 21:14: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出差在外,老人先接收了。老師推薦的書,等回家后再看,再精彩評價。

2017-11-16 23:58: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江湖,就有茶。

2017-06-16 15:47: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物美價廉 趕上活動更優惠

2017-06-19 15:58:44
來自5***菜(**的評論:

很好,一直忙沒來得及評

2017-06-21 16:34:06
來自暈***4(**的評論:

發貨速度很快

2017-06-21 22:41: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種寫法不喜歡,有點雞零狗碎的感覺

2017-07-01 13:10: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7 23:05: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7 23:10: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7 23:21: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23:40: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很好,正在看

2017-07-19 14:48: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好評!

2017-07-28 15:21:38
來自小呆197**的評論:

書很好,值得閱讀和收藏!!點贊!

2017-08-01 18:08: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有看,很是期待!

2017-08-20 20:49:05
來自哈羅書**的評論:

挺不錯的商品

2017-09-03 12:28: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11 21:15: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裝幀不錯喜歡這種復古感覺。

2017-09-16 17:46: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2017-10-09 15:32:35
來自東往東**的評論:

非常好的作品,希望大家都能夠去讀。特別好,特好,注意的推進。

2017-10-10 16:31:27
來自qcoyi09**的評論:

Satisfied

2017-11-01 07:37: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的設計我很喜歡,露脊版的,很復古。推薦給大家

2017-03-12 12:55: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快遞很快,只用了一天。書也很不錯,裝幀設計有特色

2017-03-12 11:52: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茶葉圈子里都在傳閱這本書,借來看了一下,確實不錯

2017-03-12 11:03: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行,就是價格定的太貴,閑書不值這個價!現在都是TM套路

2017-03-29 13:08:58
來自傳***蠻**的評論:

照片很好,一看,是四色印刷的黑白,有誠意!文字很棒,整個就是一個民國生活史。太值得了。

2017-02-09 22:32:59
來自傳***蠻**的評論:

買個上高中小孩看,他很喜歡,學到很多知識。現在,歷史和語文考試都出現了茶文化,學點沒有錯。

2017-03-15 12:35:19
來自**(匿名**的評論:

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喜歡喝茶,所以買了這本喝茶時閑讀用。書封套里面是裸脊鎖線的,應該是能平攤開的裝幀法。到貨很快,書籍保護的也好。

2017-05-19 09:18:00
來自書***者**的評論:

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在武夷山茶座里偶然看得這本書,民國、大師、都是我最近關注的話題,毫不猶豫買下細讀,從茶的視角描寫民國大師的風范讓人耳目一新。邊品茶變閱讀,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2017-08-20 11:12:21
來自書山網**的評論:

眾里尋他千百度 對古人描述的這種感覺一直有些恍惚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忽然了然,盡管封面中的一行字很小,仔細看時,瞬間被哪些閃閃發光的名字晃了眼!很久沒有因一本書而不眠不休!

2017-10-26 01:19: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