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張岱年打造的極通俗的中國文化讀物,中國人必須知道的中華文化精華,標志著中國文化研究與普及的品質。
張岱年:中國哲學家、文化學家、國學大師。早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后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他長期從事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研究,有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他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他晚年以《中國文化精神》彰顯了中國文化研究與普及的較高水準。
程宜山:中國文化著名學者。
導論 我們的文化觀
及時章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異(上)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異(下)
第四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系
第五章 中國文化的發展
第六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哲學
第七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就
第八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良傾向
第九章 中國文化的論爭(上)
第十章 中國文化的論爭(中)
第十一章 中國文化的論爭(下)
第十二章 我們的文化主張——綜合創造論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具體闡述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對“文化基本精神”一詞的含義做一點說明。何謂“精神”?精神本是對形體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應該是對文化的具體表現而言。文化的具體表現即文物、制度、習慣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來講,“精”是細微之義,“神”是能動的作用之義。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精微的內在動力,也就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這種能夠作為文化發展內在動力的基本思想,本身也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并隨文化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因此,文化的基本思想,同時也一定是文化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文化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觀點。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創造出來,并成為該文化思想基礎的東西。
中國文化豐富多彩,中國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單純的,而是一個包括諸多要素的統一體系。這個體系的要素主要有四點:(1)剛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其中“天人協調”思想主要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決人自身的關系,即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關系;“和與中”的思想主要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包括民族關系,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人倫關系;而“剛健有為”思想則是處理各種關系的人生總原則。四者以“剛健有為”思想為綱,形成中國文化基本思想的體系。關于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這三點,留到下章再做闡述,這里只討論作為總綱的“剛健有為”思想。
“剛健有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戰國時期的《周易大傳》已見成熟。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個系統,其綱領“剛健有為”思想也自成系統。
粗略地看,《周易大傳》提出來的“剛健有為”思想包括“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兩個方面?!跺鑲鳌氛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體運行,永無已時,故稱為“健”。健含有主動性、能動性,以及剛強不屈之義。君子法天,故應“自強不息”。“自強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絕不停止?!吨芤状髠鳌匪f的“剛健”,除了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努力向上,絕不停止的意思外,還有“獨立不懼”、“立不易方”之義,“獨立不懼”、“立不易方”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獨立人格;還有老子“自勝者強”之義?!墩撜Z》有一段對話:“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這是說,要做到剛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由此可見,剛強不屈不僅意味著一種對抗外部壓力的能力,也意味著一種對付來自本身弱點的能力。這兩方面結合起來,也就是《周易大傳》所謂的“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以直內”就是使心專一不放逸,就是控制自己對外來刺激的反應并加以抉擇,“義以方外”就是使行為皆符合道德原則?!跺鑲鳌酚终f:“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即順,“地勢”是順,“載物”就是包容許多物類。君子應效法大地的胸懷,包容各個方面的人,容納不同的意見,使他人和萬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傳》認為,健是陽氣的本性,順是陰氣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陽健是居于主導地位的。而從上述兩句話的關系來看,自強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載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見,剛健有為的思想以自強不息為主,同時包含厚德載物的系統。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周易大傳》所說的“自強不息”或剛健還含有“剛中”、“及時”、“通變”等引申的原則。
張先生治學之道為“修辭立其誠”;立身之道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哲學家、學術大師 馮友蘭
我對張岱年先生的為人“心儀已久”,張先生具有多種的品質,在“當今士林中,真堪為楷模”。
——文學家、國學大師 季羨林
張岱老是20世紀中國最有深度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著作自成體系,博大精深。像我這樣的一代人大多讀過他的著作,聽過他的課,對他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做學問,所以學問非常扎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馮友蘭先生花工夫創造一套自己的體系,而張先生則花工夫告訴我們中國哲學的原貌。他對中國哲學的原點了解得甚為,這對今天研究中國哲學原點的問題依然十分有幫助。張岱年先生的第二大貢獻就是提出“綜合創新”的觀點,即綜合各哲學體系,創造出新的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哲學來。這給中國哲學應該怎么發展指明一條道路,他很善于用當今的哲學觀點來梳理傳統的哲學思想,這些都是非凡的創舉。張先生是一位平和的學者,不僅是做學問的導師,而且也是為人的導師。討論問題平等相待,無論你身份的尊卑,他都沒有一點架子。不但生活上很樸素,而且學風上也很樸素,追求扎實,反對華而不實這是他的特點。
——哲學家、國學大師 湯一介
張岱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他幼年讀《論語》《孟子》,中學讀《老子》《莊子》,大學讀馬克思、列寧。豐富系統的閱讀加上自身在閱讀中的思考,使張岱年先生成為一代國學大師。是他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核心。
——中央電視臺
張岱年是我國哲學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其哲學體系的特點是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兼采分析派哲學,運用分析方法論證唯物主義,同時要求有選擇地繼承中國哲學重視道德理想的優良傳統。張岱年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著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他的研究重視闡揚中國哲學固有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傳統,他的著作對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問題、體系及其起源、演變做出了的論述和的分析,體現了他在把握中國哲學方面的廣闊性和深刻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岱年力倡“綜合創新”的文化觀,在當代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從教70年,桃李滿天下,為教育和科研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
——新華社
內容詳實,分析的很透徹,有中外文化的對比,很值得一看。
看了很多版本的關于中華文化精神的書,都是不夠精準的抓住中國的精神。
對于想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值得一看。
國學大師通講中國文化精神的簡明備忘錄,中國人傳承文明創造新文化的國民常識書
容量很大的很不錯!
這是買的第二本,第一本送人了,這本感覺受過“壓迫”,稍微變形!
紙質不錯,內容也是很詳盡,了解了一些自己之前并不清楚的東西了
其實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看的,翻看了一部份,貌似內容確實還蠻好的
紙質也挺好的,書的內容確實很好,了解了挺多方面的
挑了很久,無意中看到的這本書,收到已經在看了,真的很有味道的一本書
容涵蓋甚廣,內容也是很豐富,俗雅共賞,同時引經據典,不錯,值得推薦
全新正版,語言生動!年假內購買并收到,太滿意了!
大家制作,內容典雅。引人思考,值得一看。以前出版過,換了個名字,注意重復購買。發貨很快,送貨較慢,可否改進
張岱年的名作。不過,書名改的有點別扭。還是原來人大版的,把爭論放在書名里更恰當
給個好評,發票沒在箱子里,希望能把發票寄過來
典型的“政治正確性”學術著作,學問功底不可否認。沖著張岱年的大名而來,值得一讀!
可以當成是一種文化的承載,應該多看這本書,讓自己可以了解得更深入與廣泛
剛剛讀完,感覺其中有些觀點還是可以商討的,有些政治正確太明顯了
很好的一本書,中國文華的精華,也是值得收藏的好書
理論大師的風采,理論深度和廣度都不錯,值得收藏和精讀。
很有質感,還沒有通讀。應該是通解中國文化的佳作。待讀后才能有具體感受。
買的時候注意作者,本來要買錢穆的,結果沒注意就買成這本了。書本身包裝還是不錯的,不過沒看,直接退了。
書很好!非常喜歡,經典的書,回頭得好好讀讀才行?。?!
感覺還不錯,很通俗的一本文化讀物,也是我們所必須要了解與普及的文化精華
感覺專業性有點強,但是張老為中國著名哲學家,就沖其名望,這本書的內容應該值得信賴
本打算買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看看的,先見到這本書了,就先下手了。
獨到深刻的傳統文化論述,一代大師們的做學問嚴謹精神。中西文化比較也很深邃。
了解中國文化就要知道什么是中國文化的精神。
和錢穆的《中國文化精神》一起買的,書本印刷質量精良,排版很好,內容詳實,值得推薦收藏。
可以參照錢穆先生《中國文化精神》和樓宇烈先生《中國的品格》一起看,比較閱讀
發貨快 書不錯 。 中國當代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張岱年打造的最權威極通俗的中國文化讀物,中國人必須知道的中華文化精華,標志著中國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頂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