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胡適一生的重大學術活動為經,以其相關的個人生活為緯,縱論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之一的胡適的成就與失誤。從胡適的求學生涯到首倡文學改良、促成新文化運動,從撰寫《先秦名學史》、《中國哲學史大綱》到整理國故、探研禪學、重審《水經注》案……凡此種種,無不貫穿著胡適眾生力倡的"科學治學方法"思想,無不表明胡適現在文史哲諸多領域內實際地發揮著總結既往開拓未來而成為開一代學術風氣的新典范。 本書持論公允,材料廣博,文字平實流暢,實為近年來胡適研究的鮮有佳作。
探討胡適的學術研究在思想啟蒙的潮流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澄清一向被視為"全盤西化"鼻祖和文化虛無主義代表人物的另一面。
著力去檢討胡適學術研究的內在限制。
總序張岱年/001
重寫近代諸子春秋錢宏(執筆)/004
序姜義華/001
英文提要/001
引言胡適的出現及其學術思想的背景/001
第1章淵源有自:傳統與現代文明孕育的弄潮兒/014
1.1傳統的鄉村教育/014
1.2上海求"新學"/021
1.3思想與志業的定型/030
1.4青年時期逐漸領悟的"科學方法"/050
第2章篳路藍縷:從文學革命到文藝復興/067
2.1文學革命首舉義旗/067
2.2"中國哲學史"的震撼/083
2.3輸入學理再造文明/096
2.4"重新評估一切價值"/120
第3章有容乃大:整理國故與考證小說/141
3.1國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141
3.2從哲學史到思想史/157
3.3小說考證與"新紅學"的誕生/182
第4章海納百川:"禪學案"與"傳記熱"/199
4.1禪學研究的毀與譽/199
4.2傳記文學的身體力行/212
4.3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余暉/224
第5章慎終追遠:晚年的思想與學術/240
5.1五十年代的胡適/240
5.2"《水經注》案"與學術研究的迷途/250
5.3的輝煌/262
結語但開風氣不為師:現代學術的肇端及其內在的限制/285
附錄胡適學術行年簡表/299
后記/318
再版后記/320總序
胡適1910年9月到美國時,按照當時中國盛行的技藝是有用的而文學、哲學是沒有什么實用價值的觀念,進了康乃爾大學農學院。他后來回憶說:"民國前二年,考取官費留美,家兄特從東三省趕到上海為我送行。以家道中落,要我學鐵路工程,或礦冶工程。他認為學了這些回來,可以復興家業,并替國家振興實業。不要我學文學、哲學,也不要我學做官的政治法律,說這是沒有用的。"①然而在學了三個學期的生物解剖學、植物生理學和果樹學后,胡適不得不承認選擇農科與他"自信有天分,有興趣的各方面,也背道而馳",于是毅然轉到文理學院,改學哲學專業。②胡適后來曾為他的這一選擇進行辯護說:
我初來此邦,所志在耕種。文章真小技,救國不中用。帶來千卷書,一一盡分送。種菜與種樹,往往來入夢。
忽忽復幾時,忽大笑吾癡。救國千萬事,何一不當為?而吾性所適,僅有一二宜。逆天而拂性,所得終希微。
從此改所業,講學復議政。故國方新造,紛爭久未定;學以濟時難,要與時相應。文章盛世事,豈今所當問?③
胡適的改科,深得好友梅光迪的贊許,在1912年1月17日給胡適的一封信中,他就稱許胡適"乃稼軒、同甫之流",轉學哲學實在是"吾國學術史上一大關鍵,不可不竭力贊成"。①就胡適本人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國所受的政治訓練已經使他對解決中國國內的危機不再停留在技藝層次的理解;而不知祖國歷史文化的恥辱感,又使他甚至在農學院讀書時就不斷私下自修中國哲學,繼續其不可遏制的對文學、哲學的興趣。胡適在1915年7月22日的一則札記中曾感慨地說:
我所遇歐洲學生,無論其為德人、法人、俄人、巴爾干諸國人,皆深知其國之歷史政治,通曉其國之文學。其為學生而懵然于其祖國之文明歷史政治者,獨有二國之學生耳,中國與美國是已……吾國之學子有幾人能道李、杜之詩,左、遷之史,韓、柳、歐、蘇之文乎?可恥也。②
而且,這種恥辱感在胡適到美國不久之后便產生了。他在1911年6月記載參加中國基督教學生會夏令會舉行的一個討論會的情形時就說:"題為`孔教之效果`,李佳白君(Dr. Gilbert Reid)主講,已為一恥矣,既終,有Dr. Beach言,君等今日有大患,即無人研求舊學是也。此君乃大稱朱子之功,余聞之,如芒在背焉。"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胡適花了大量精力在私下不斷自修中國舊學,甚至在他進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的及時年,他所點讀的舊籍就包括了經、史、子、集各門類,如《左傳》、《詩經》、《杜詩》、《說文》、《陶淵明詩》、《謝康樂詩》、《王臨川集》、《荀子》、《顏習齋年譜》等,并在這一年完成了他的及時篇學術論文《詩三百篇言字解》。值得注意的是,當胡適在美國表達他對中國傳統社會及文化學術的見解時,相當長一段時間做著傳統的維護者。例如在1912年聽到美國同行演說日、中、印三國風俗,他頗覺"毫無真知灼見",因而想著《中國社會風俗真詮》一書,取外人所著論中國風俗之書一一評論其言之得失,為傳統社會制度辯護。①1914年1月演說中國婚制,更是公開指出中國"名分所造的"(duty-made)婚姻比西方"自造的"(self-made)婚姻在愛情方面更有保障。理由是:"吾國舊婚制實能尊重女子之人格。女子不必自己向擇偶市場求炫賣,亦不必求工媚人悅人之術。其有天然缺陷不能取悅于人,或不甘媚人者,皆可有相當配偶……根于名分者,今為實際之需要,亦往往能長成為真實之愛情。"②自然,這些觀點與他后來所主張的無疑大異其趣,但仍然可以說明的是,身在異國的胡適浸潤于中國傳統是多么的深厚。
也正是因為胡適的興趣圍繞著文學、哲學等領域展開,并持續不斷地對中國傳統思想學術進行嚴肅的思考,他對自己的個性秉賦與將來適于擔當的角色實際上已了然于胸了。在1915年5月28日的日記中,胡適向我們展現了他的自省:
吾騖外太甚,其失在于膚淺,今當以專一矯正之。
吾生平大過,在于求博而不務精。蓋吾返觀國勢,每以為今日祖國事事需人,吾不可不周知博覽,以為他日為國人導師之預備。不知此謬想也。吾讀書十余年,乃猶不明分功易事之義乎?吾生精力有限,不能萬知而萬能。吾所貢獻于社會者,惟在吾所擇業耳。吾之天職,吾對于社會之責任,惟在竭吾所能,為吾所能為。吾所不能,人其舍諸?
自今以往,當屏絕萬事,專治哲學,中西兼治,此吾所擇業也。③
書裝幀不錯!
書已收到
不多說,好東西
非常好,物美價廉,每次買都買不少。怎么好的東西不買沒道理。
OK
沒有塑料包裝,不活了
good
通讀下來,整體覺得還行!
很不錯的書 內容詳細
還沒看,應該不錯。
菲歐長滿意哦
一直信賴當當,質量有保證,發貨快,溝通及時
非常滿意,很喜歡
復旦學者章清是胡適研究的專家, 編著過胡適的學術文集,本書作為研究胡的評傳,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