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季羨林先生千辛萬苦爭取到了赴德國留學機會,一去就是十一載,克服了重重困難,努力學習梵文和吐火羅文。特別是到了40年代,德國遭盟軍飛機轟炸,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同時食物奇缺,他在饑寒交迫中刻苦學習的精神感人至深,很值得一讀。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留德十載
在饑寒交迫和生命垂危中刻苦求學
感人至深的經典
季羨林(1911—2009):山東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翻譯家。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上有極高的造詣,是該領域的。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1935年留學德國,1946年回國后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著作有《牛棚雜憶》、《留德十年》、《季羨林談人生》等,有深遠的影響。
留德十年
楔子
一 留學熱
二 天賜良機
三 在北京的準備工作
四 滿洲車上
五 在哈爾濱
六 過西伯利亞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終于找到了
十一 懷念母親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漢學研究
十三 章用一家
我上面屢次提到章用,對他的家世也作了一點簡要的介紹,現在集中談他的一家。
章士釗下臺以后,夫婦倆帶著三個兒子,到歐洲來留學,就定居在哥廷根。后來章士釗先回國,大兒子章可轉赴意大利去就學,三兒子章因到英國去念書。只有二兒子章用留在哥廷根,陪伴母親。我到哥廷根的時候,情況就是這樣,母子在這里已經住了幾年了。
他們租了一層樓,是在一座小洋樓的頂層,下面兩層德國房東自己住。男房東一臉橫肉,從來不見笑容,是一個令人見而生厭的人。他有一個退休的老母親,看樣子有七八十歲了,老態龍鐘,路都走不全,孤身一人,住在二樓的一間小房子里。母子不在一起吃飯。我拜訪章用時,有時候看到她的臥室門外地上擺著一份極其粗糲的飯菜,一點熱氣都沒有。用中國話說就是"連狗都不吃的"。男房東確實養著一條大狼狗。他這條狗不但不吃這樣的飯,據說非吃牛肉不行。牛肉吃多了,患了胃病,還要請狗大夫會診。有一次,老太太病了,我到章家去,一連幾天,看到同一份飯擺在房門口,清冷,寂寞,在等候著老太太享用??上н@時候大概連床都起不來了。
這是順便提到的閑話,還是談主題吧。
章老太太(我同龍丕炎管她叫"章伯母")是英國留學生,英文蠻好的。她當孫中山的秘書,據說就是管英文的。她崇拜英國,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英國人的傲慢與偏見,她樣樣俱全。對英文的崇拜,也決不下于英國人。英國人常以英文自傲。他們認為,口叼雪茄煙而能運用自如的語言,大千世界中只有英文。因此,在西方國家中,不肯學外國語言的人,就是英國人。而其他國家的人則必須以學習英文為神圣職責。在這方面,章伯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她來德國幾年,連一句"早安"、"晚安"都不會說。她每天必須出去買東西。無論有多大本領,多少偏見,她反正無法讓德國店員都履行自己的神圣職責。無已,她就手持一本英德文小字典,想買什么東西,先找出英文,下面跟著就是德文,只需用手指頭一指,店員就明白了。要買三個或者三斤,再伸出三個手指頭。于是這一個買賣活動立即完成,不費吹灰之力,皆大歡喜。
她不肯說德國話,當然更不肯認德國字,德國的花體字母更成了她的眼中釘,這種字母與英法德等國通用的拉丁字母不同,認起來比較麻煩。法西斯銳意提倡花體字,以表示自己德意志超于一切的愛國主義。街名牌子多半改用了這種字母。因此,章伯母就遇到了更大的麻煩。再加上,她識別方向記憶街名的能力低到驚人的水平。在哥廷根住了幾年,依然不辨東西南北。有幾次出門,走路比較遠了一點,結果是找不回家來。
章伯母就是這樣一個人。她雖然已年逾花甲,但是卻幼稚而單純,似乎有點不失其赤子之心。在別的方面也有同樣的表現,她出身名門大族,自己是留英學生,作過孫中山的秘書,嫁的丈夫又是北洋政府的總長。很自然地養成一種惡性發展的門第優越感。別人也許有這種優越感,但總是想方設法來掩蔽起來,也許還作出一點謙恭下士的偽裝。章伯母不懂這一套,她認為自己是"官家",我們都是"民家",官民懸隔,有如天壤,涇渭分明,不容混淆。她一開口就是:"我們官家如何如何,你們民家又如何如何。"態度坦率泰然,毫不忸怩。我們聽了,初是吃一大驚,繼之是覺得可笑。有時候也來點惡作劇,故意提高了聲音說:"你們官家也是用筷子吃飯,用茶杯喝茶嗎?"她絲毫也覺察不出我們的用心,繼續"官家""民家"嚷嚷不休。在這方面,她已修煉得超凡入圣,我輩凡人實在是束手無策。
她兒子章用是很聰明的人,對自己母親這種舉動當然是看不慣的。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又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從不打斷母親的話。但是從他那緊蹙的眉頭來看,他是很不愉快的。他經常好像是在考慮什么問題,也許是數學問題,也許是什么別的東西。平日家居,大概不大同母親閑聊。老太太獨處危樓,舉目無親,沒有任何德國朋友,沒有人可以說話,一定是寂寞得難以忍耐。所以一見我們這些"民家",便喜笑顏開,嘴里連連說著:"我告訴你一件大事!"連氣都喘不上來。她所說"大事",都是屁大的小事。她刺刺不休,話總說不完。但是她一不讀書,二不看報,可談的話題實在有限。往往是三句話過后,就談章士釗。談章士釗同她結婚時的情景。章士釗當了大官,但是對待妻子,總以西方禮節為準。上汽車給她開車門,走路挽著她的胳臂,而且滿嘴喊Darling(親愛的)不止。她自己如坐云端,認為自己是普天之下幸福的婦女。但是,天有不測風云,有24小時,她忽然發現真實情況不是這個樣子。于是立刻從九天之上的云端墜了下來。適逢章士釗也下了臺,于是夫婦同兒子們來到了哥廷根。
她談的有關章士釗的情況,遠遠不止這一點。為了為賢者諱,我在這里就講這一些。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她講丈夫的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有時候繪形繪聲,講得瑣細生動之至。這對章用當然更是刺激。他雖然照常是沉默不語,然而眉頭卻蹙得更加厲害了。
就這樣,章伯母歡迎我們到她家去,我自己也愿意去看一看這一位簡單天真的老人。我的目的主要是去找章用,聽他談一些問題。他母親說,我一去,章用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臉上有了笑容,話也多了起來。這時,老太太顯然也高興了起來,立刻拿點心,沏龍井茶,還多半要留我吃飯,嘴里一方面講章士釗,一方面忙前忙后,忙得不可開交。我同章用談論什么問題,也談得興致正濃。有幾次,在這樣談話的間隙中,忽然聽到樓外雷聲如擂鼓。從樓頂上的小玻璃窗子里看出去,天空陰云翻滾,東面山上的叢林被亂云封住,迷濛成一片,頗感到大自然的威力。但是,我們談興不減,稍一注意,就聽到大雨敲窗的聲音。
這樣美好的時光并不很長,可能只有1936年一個夏天。一轉到1937年,章家的國內經濟來源出了問題,無力供給在德、英、意三個國家的孩子讀書和生活。他們決定,章用先回國去探聽探聽。章用走了以后,老太太孤身一人,留在哥廷根,等候兒子的消息。此時,我同龍丕炎就承擔了照看老太太的責任。我們三個人每天在飯館里一起吃午飯。每天見面時,老太太照例氣喘吁吁地說:"我告訴你一件大事!"我們知道,決沒有什么大事。吃過午飯,送老太太回家,天天如此。后來,章用從國內來了信:經濟問題無法解決,章用不能回來了,要老太太也立即回國。我們于是又幫她退房子,收拾東西,辦護照,買車船票,忙成一團。就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老太太還并沒有忘記了自己的"官家"身份。她照了相,要我們幫她挑選"標準相",回國后好送給新聞記者。
老太太終于走了,章用一家在哥廷根長達六七年的生活也終于結束了。章用在德國苦讀了六七年,終也沒有能再回德國來,沒有能取得博士學位。從此以后,我同他們母子都沒有能再見面。章用先在浙江大學教書,抗戰軍興,到處播遷,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沒有忘記我,也沒有忘記寫詩。時常有信給我,有時附上自己的詩。我現在還能記住一些他的詩,比如"常歌建德非吾土,豈意祁門來看山"等。不記得是在哪一年了,他把自己生平寫的不算太多的詩全部寄給了我。我不知道,他是怎樣考慮的。難道他已經預感到自己肺病纏身,將不久于人世,因而盡早把自己的心血的結晶寄給的朋友,傳之其人嗎?他的預感是正確的,不久他就在流離播遷中離開人世,只剩下我這個受他重托的人還活在人間。綜觀章用一生,他是一個寂寞的人,一個孤傲的人,一個落落寡合的人,一個短命的才人。他是把我這個同他僅僅有一年多交誼的人,看作自己的知己的。此境可悲,此情可感!現在茫茫人世,蕓蕓眾生,知道章用,想到章用的人,恐怕只有我一個了。我愈來愈感到,我也失去了一位難得的知己。然而人天懸隔,欲哭無淚,"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恐怕我要抱恨終天了。悲夫!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
那種極其困難的環境中,人生樂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況下,人生也絕不會只有痛苦。這就是我悟出的禪機。
季老讓我認識了德國:嚴謹,愛干凈,熱情
季老的書一定要讀,看了一花一世界發現自己喜歡季老娓娓道來的講故事,打算把他的書讀完,一周一本。
一直想買的書,多囤點,慢慢看.
還不錯的了
作為季老先生的老鄉,很喜歡先生那種輕松幽默的文風,這本書結合先生青年的經歷對于我輩很有激勵意義
書都很好 包裝不錯
還可以,不錯
值得一讀,慢慢品味
旅行中讀了開頭,回來立馬買了
比起那些雞湯,一個平凡人的真實經歷更能激勵自己,相信自己。
這本書生動有趣,內容豐富,讓人回味無窮。內容十分全面,有很高的可讀性,十分受孩子的歡迎。
很好,是正版
不管大人小孩,看了都受益匪淺。
受益匪淺,推薦
Satisfied
不錯,挺好的
大師寫的大作,詞語絢麗多彩,看一頁豐富你的半邊大腦,看兩頁豐富你的另一邊大腦……
大師的書已經有很多本了,喜歡他的書,多囤些,留著慢慢看。
這段時間除了買書看書,似乎什么也沒干,又買了好多!
該孩子買的,非常好的一本書,物流很快。很激勵人心。
包裝用心且結實,書本上的塑料層也都在,頭天下訂單,第二天就寄到,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學泰喜歡這本書,喜歡季羨林老先生樸實的文字。不愧為文斗,佩服!
當當送貨速度驚人了 書很好 很喜歡季老先生的文字
老師推薦的書,還沒有看,不知道好不好,希望不會失望。
大師就是大師~明明是嘮家常的語言,卻句句入心,也許是用心了吧
大師的作品就是不一樣,不浮華,婆婆推薦看的,真的很好
還可以,就是排版有些緊湊了,沒有精裝本的看著眼睛不累,舒服。不過價格優惠。
驚嘆于季老對逝去歲月的記憶力,寫的用心,看的入心
在網上已經看過,現在來買實體書,包裝很好,內容也很棒。對于學德語的我來說,很有親切感。
看了季老的散文很生活,想看看他在徳國的點滴,也很想了解一下徳國的精神!
朋友推薦的作品,季老的談人生等散文,寫的深入人心,所以想多了解一些他的人生經歷,激勵自己
季羨林是我最敬仰的大師級人物,百年難得一遇的全才,性情中人,看季老的書是享受,特別是他寫的回憶母親的文章,讓人看了忍不住淚流滿面,季老的散文貼近生活,讀季老的文章是一種享受,越是有學問的人寫的文章越貼近生活,一點都不故弄玄虛,季老永遠活在我心中,有德之人必享高壽,希望大家有空多讀讀季老的書,對人生是另有一番感悟。我已經買了許多季老的書,還會反復閱讀
孩子學了季羨林的一篇文章,想讓她對作者進一步了解買了這一本,孩子喜歡。
以前只讀過季羨林的短文,第一次買他的書,感覺很好。
很好,買回來就讀了,雖然那個時代距離現在快一個世紀了,但是很多方面還是有借鑒價值,而且大家的手筆確實不一樣,讀起來很有趣。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留德十年,在瀕危中勤奮學習感人至深的經典
大師的文字就是不一樣,里面能體會到季羨林先生的非凡情懷和一些意外的和普通人的相似之處。
季老的這本書講述了他留學德國十年的經歷,現在我經常覺得生活中沒遇到的事情,不管當時覺得是好使壞,都是寶貴的財富
談及孤獨,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堂恩曾寫下“誰都不是一座孤島”的句子。堂恩信誓旦旦地宣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與他人相互勾聯,進而形成一片牢不可破的大陸。預言固然美好,揆諸
《留德十年》是一本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處于瀕危中的德國,勤奮刻苦學習感人至的回憶錄……,對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有很好的幫助,是一本不錯的書,值得認真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