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什么是科學圖書
人氣:87

什么是科學

《科學的歷程》作者、北大熱門科學史主講教授吳國盛蓄積20年后再推重磅新作!梳理科學書,揭曉科學本質,一本獨特、有趣、有情懷的科普讀物。
  • 所屬分類:圖書 >科普讀物>科學世界>科學史話  
  • 作者:[吳國盛]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8110219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
  • 印刷時間:2016-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直面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即要么把科學等同于技術,等同于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學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是十九世紀以后的現象,科學根源于希臘人對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現代科學起源于希臘科學的復興以及基督教內在的思想運動,對力量的追求、對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為現代科學的主導動機。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并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編輯推薦

什么是科學?

科學就等于科學技術嗎? 無論何種文明都能養育出科學嗎?關鍵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偶然的錯失,還是一種命定?

什么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沒有把“自由”作為理想人性進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難對科學情有獨鐘、孜孜以求。我們的祖先沒有充分重視科學,無關智力水平,無關文字形態,無關統治者的好惡,而關乎人性理想的設置。

北大備受歡迎的科學史課主講教授、《科學的歷程》作者吳國盛重磅新作,為你解析東西方文化基因的差異,揭曉科學的本質。

作者簡介

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系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起師從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所著《科學的歷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領域的暢銷圖書。此外還著有《技術哲學講演錄》《現代化之憂思》《反思科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在線預覽

希臘是一個城邦民主制的奴隸社會,自由民享受充分的政治權利,是城邦的主人。希臘人經常自豪地說:“我們的國家沒有統治者,每一個城邦公民都是統治者。”希臘人一向為自己是自由的人民而自豪。對希臘人而言,奴隸是一種不幸的存在者,他們沒有自由,盡管長得跟人一樣,也會講話,但他們不算真正的人,因為在希臘人看來,人的基本規定就是自由。所以,在希臘人這里,人的反義詞是奴隸。正像中國人罵某些無情無義之人為禽獸,希臘人乃至現代西方人罵某些不懂自由的人為奴隸,都是相當嚴厲的指責。

然而,要真正理解、領悟自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中國人常常把自由簡單理解成不守規矩、不受約束、任意胡來,這當然是對自由的誤解。實際上,在西方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自由”也有不一樣的內涵。西方的普通人也容易把自由簡單理解成為所欲為,這跟中國的普通人容易把“仁愛”理解成比如溺愛、愚忠是一樣的。高揚自由之大旗的希臘人是如何理解“自由”的呢?

希臘人著眼于“知識”。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這特別令人意外和不解。斯賓諾莎曾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說的基本上是希臘人的意思,即把“自由”落實到“知識”上。但是,我們通常是這樣理解斯賓諾莎的:我們認識了必然,從而獲得了征服必然的力量,我們因此自由了。英國哲學家波普爾也有這樣的說法。“通過知識獲得解放”,也基本上是這個意思。正因為有這樣的理解,我們常常把斯賓諾莎的說法改成“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改造”。在這樣的理解中,自由被看成是一種征服的能力,是一種“解放”。

然而,這個理解并不是希臘人的,而是現代人的。現代人信奉“知識就是力量”,或者“知識服務于力量”,因此并不把“知識”本身看成是較高的目標,而只是達成“力量”、“解放”的手段。希臘人不一樣。希臘人認為知識本身就是較高的目標,獲得知識就是獲得自由。

如何理解獲得知識即獲得自由呢?這涉及希臘人對“知識”的看法。在現代漢語里,“知識”一詞已經變得很平庸了,對任何東西有點了解的人都可以被說成是有知識的。但是,希臘人的“知識”(Episteme)包含了更多獨特的意思。總的來講,希臘人所謂知識,是確定性知識、內在性知識,不是一般的經驗知識。

讓我們從德爾斐神廟那個著名的神諭“認識你自己”開始,探討一下希臘人獨特的知識論傳統。這個神諭講了兩件事,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認識”。“自己”、“自身”其實就是“自由”,但希臘人對“自己”的把握是通過“認識”獲得的。不是通過“頓悟”,也不是通過實踐,而是通過“認識”。這樣一來,希臘的“認識”也被打上了“自己”的印記,即認識是追隨知識“自己”、知識“自身”的,因而本質上是一種內在性認識。

歷史上,德爾斐神廟的這個神諭被認為是蘇格拉底提出來的,或者至少是他將之發揚光大的。人們都說,蘇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當于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確實如此。蘇格拉底的曠世貢獻是把一種知識論傳統確立為西方的正宗傳統,也就是說,他是我們之前講到的西方大傳統的開山宗師。

蘇格拉底始終不渝地把追求知識、追求真理作為較高的“善”,甚至為了追求真理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對中國人而言,德性是一回事,知識是另一回事,德性總是高于知識,而蘇格拉底卻把知識與美德等同,“有知即有德” “無知即缺德”。知識是較高的善,因此實際上是任何道德的基礎。

知識為什么是較高的善?知識何以能夠充當一切道德的正當基礎?秘密在于蘇格拉底所說的“知識”不是一般的知道、懂得、了解點什么,而是通往“永恒”的途徑。蘇格拉底反復使用為他所特有的那些方法——辯證法、助產術、下定義等,只為了表明一件事情:知識并不只是接近“事實”,而是接近事實之中含有“永恒”要素的東西。這些要素即使在事實消失之后仍然存在,比事實更堅硬。這才是知識之所以成為較高追求的根本原因。

媒體評論

本書既從西方語境,又從中國人對科學認識的實際出發,思考與解釋科學的本性與本源,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見過的好、當前國人閱讀的科學哲學著作。

——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主席)

吳國盛先生不一定是想通過這本書對“什么是科學”給出一種自洽而完備的哲學定論,而是回到歷史深處,還原并呈現出科學最為本源的面貌,以此引發中國人反思并糾正自己對科學的長期誤解。

——饒毅(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理學部主任)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的質量很棒,是正版,包裝也結實,很滿意。當當送貨速度還是一如既往的快。書大概是世界上最物美價廉的商品了吧。最近打折活動越來越頻繁了,除了雙十一還有讀書節618很多周年和紀念活動等等等等,前年買的書還沒完全看完,去年今年又買了很多,以后還是多買畫冊攝影集等圖片為主的書比較好,哈哈哈……

2017-06-20 12:09:52
來自sandins**的評論:

看看就究竟什么是科學。現在社會上對科學誤解甚多,例如說中醫不是科學就會激起公憤,讀讀這本書吧!

2017-11-24 12:55:20
來自那年那**的評論:

科學帶給人類太多的東西,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

2016-08-29 09:43: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了解作者是從:科學的歷程開始的,知識廣博,見解獨到

2017-01-05 17:12:47
來自朱天昕**的評論:

從小的理想就是當科學家的我們并不知道科學是什么。。。多看書好了

2016-08-29 09:32: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上課作者的通選課,耳目一新,中國很少有人系統的研究科學的起源和演變

2017-02-04 22:56: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太好了,不理解科學的淵源就不能理解現代社會,理解了現代社會才能找到自己所處的地位,進而走怎樣的人生道路。

2017-03-04 13:24:31
來自s***p(**的評論:

吳國盛老師關于“什么是科學”的最新著作,內容不錯!

2017-03-04 21:50:04
來自我是bos**的評論:

什么是科學,確實是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本好書!

2016-08-24 19:36:28
來自y***4(**的評論:

吳國盛教授關于科學的普及讀書,非常適合大眾讀者閱讀,而且很有收獲。

2017-06-01 21:17:44
來自風***(**的評論:

讀過作者寫的《科學的歷程》,很好!所以就買了這本書。

2017-02-14 08:37: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什么是科學 書收到了,還沒看,內容應該不錯,作為文科生多了解了解科學絕對沒錯,書的排版和印刷都不錯,當當買書值得信賴。

2017-08-24 23:13:49
來自蜂***(**的評論:

還有一本是科學的歷程,都是吳的大作,可以一讀

2017-02-17 12:58:55
來自藏在心**的評論:

關于古希臘科學和中國古代科技的對比很值得思考,贊吳老師!

2016-08-25 10:58:15
來自鄴水朱**的評論:

開篇明義,科學的態度加上思索才是合格的學者。

2017-08-13 20:44:28
來自一剎那**的評論: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是偶然的錯失還是一種命定?”被這句話吸引了……

2016-08-29 09:25:42
來自衍奧**的評論:

內容很好。詳細了解科學一詞的來龍去脈,探究科學意識的生發土壤。

2016-08-25 13:38:43
來自宇智波**的評論:

希臘科學與現代科學的區分很重要。中國需要為了求知求真的研究者,而只是非功利的發論文

2016-10-26 23:43: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吳先生的鼎力大作,極力推薦。見解和深度,超過陳嘉映的《哲學科學常識》,內容比查爾默斯的那本《科學是什么》更解惑和貼切中文讀者。

2016-10-08 14:33:25
來自哥倫布1**的評論:

作者是資深的科學研究者,讀他的書對了解科學有很大的幫助。

2016-10-26 10:43:00
來自鳳***8(**的評論:

對于科學起源部分的探討分析還是不錯的不過對于自家文化的濫觴則多停留在哲學、學問的層面一味地以西方文化視角來審視華夏文明缺少真正對天人合一修證實踐的深刻認識

2017-01-11 05:19:31
來自海國圖**的評論:

很有趣的一本書 打破了你對于科學的認識 原來科學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 并不是你想像中那么高深莫測 而研究科學的科學家也是那么可愛的一群人

2016-11-10 13:03: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吳國省老師對科學史的深入研究和梳理,讓我們明白了科學一詞的來源及歷史發展,再結合中國的歷史原因和實際情況,讓讀者對科學的本質有了深刻的理解!

2016-12-28 14:44:40
來自zuochun**的評論:

這本書通過梳理科學史來回答“什么是科學”這個問題,這個策略選得太合適了。書里講到很多顛覆認知的科學往事,簡直就是專為我這種科學小白準備的。

2016-10-27 21:03:26
來自司齊**的評論:

什么是科學?前輩們講了那么久科學,民主,到今天還要看到底科學是什么?是純粹理性、邏輯?還是是一種應用于生活的常識?似乎作者更傾向于是后者,帶有人文觀的科學

2016-10-31 13:28:48
來自深夜來**的評論:

本書既從西方語境,又從中國人對科學認識的實際出發,思考與解釋科學的本性與本源,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見過的相當好、適合當前國人閱讀的科學哲學著作。——韓啟德 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協主席

2016-08-26 10:17: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本非常值得細讀的科學哲學著作。作者主要采納科學史的方式來解答“什么是科學”這一問題。認為,技術、博物學(自然志)、理性科學三者構成了一個科學譜系。作者論述嚴謹,提出的研究結論令人深思。

2017-11-04 15:35: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之前看到過《科學的歷程》,很好很好,這次《什么是科學》,充滿期待。

2017-09-13 10:43:09
來自袁元**的評論:

讀了前言即非常喜歡,這本書買得值!吳國盛先生從科學史的角度追根溯源回答什么是科學以及所謂李約瑟問題,指出中國古代并沒有數理實驗科學,只有博物學,并深入探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因此,這本書對于中國人的科學啟蒙無疑是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

2016-08-26 07:28:51
來自愛微積**的評論:

這本書應該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必讀書籍之一。國人認知中名普遍重于實。這導致科學工作者自己都不清楚科學是個什么東西。作者從科學的起源講起,對科學的闡釋非常明白深入,澄清了古代中國是否存在科學這一重要問題。

2016-08-28 11:42:1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