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詩詞之美圖書
人氣:52

詩詞之美

寫在前面 這一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于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志抒情。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后...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現當代詩歌  
  • 作者:[陳書良]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6389129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7
  • 印刷時間:2016-07-3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后又向癯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詞又別名“詩馀”。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后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于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志抒情。

編輯推薦

-

-

-

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

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

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生活。

作者簡介

陳書良,湖南長沙人,1947年生于湖湘書香世家,原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湖南商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院學術帶頭人;醉心六朝文化,獨立特行,著作甚豐,人稱“六朝人物”。

目錄

目 錄

壹 聲律 漢字的旋律與節奏

3 平仄

12 押韻

18 對仗

貳 格律 限定中的無限之美

29 五言律詩

37 七言律詩

49 五言絕句

57 七言絕句

64 歌行

叁 避忌 戴著鐐銬跳舞

71 失粘與失對

73 孤平

76 “句末三連平”以及“句末三連仄”

肆 填詞 凄婉動聽的文字藝術

81 詞律的概念

84 詞譜與填詞

85 憶江南

87 搗練子

89 憶王孫

90 調笑令

91 調嘯詞

92 轉應曲

93 如夢令

94 長相思

96 相見歡

98 生查子

99 點絳唇

100 菩薩蠻

102 卜算子

103 減字木蘭花

106 憶秦娥

107 更漏子

109 清平樂

110 阮郎歸

112 攤破浣溪沙

114 西江月

116 南歌子

117 醉花陰

119 浪淘沙

120 鷓鴣天

121 虞美人

123 南鄉子

125 鵲橋仙

126 踏莎行

127 臨江仙

128 偶題

128 已涼

130 蝶戀花

131 一剪梅

133 漁家傲

135 青玉案

137 風入松

139 祝英臺近

141 洞仙歌

143 滿江紅

145  水調歌頭

147 滿庭芳

150 鳳凰臺上憶吹簫

152 暗香

154 聲聲慢

157 聲聲慢

157 聲聲慢

158 念奴嬌

160 念奴嬌

163 桂枝香

165 水龍吟

167 水龍吟

168 齊天樂

170 雨霖鈴

173 永遇樂

175 疏影

177 沁園春

179 摸魚兒

181 賀新郎

附錄

187 平水韻

204 詞林正韻

228 笠翁對韻

在線預覽

平仄的作用是構成聲音的抑揚頓挫,從而產生一種音樂的節奏美。那么,何為平仄呢?

漢語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音節除了聲母韻母之外,還有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這就是四聲。要分辨平仄,先須區別四聲。魏晉時期,陸機就已提出文學語言要音聲變化和諧。所謂“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文賦》)。到齊梁時,周颙和沈約發現漢語的聲調可以歸納為平、上、去、入四個類別。《南史 周颙傳》云:“(周颙)始著《四聲切韻》行于時。”同書的《沈約傳》亦云:“(沈約)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襟,窮妙其旨,自謂入神之作。”并且他們還要求詩人們寫詩時自覺調整四聲,“兩句之中,輕重悉異”,時人稱其詩為“永明體”。應該說,四聲得以在這個時期被發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傳統音韻學的自然發展、詩賦創作中聲調音韻運用的經驗積累等,均對四聲的發明有促進的作用。而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與當時佛經翻譯中考文審音的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東晉時期,佛教已盛行中國,佛經的譯本亦多。由于原來佛經的梵文是多音節的,具有優美的音樂性,譯為單個的漢字后,為了恢復其原來的音節之美,在誦讀時即將每一個字讀成幾個高低不等的音節,由此乃明確地辨析出字的四聲。關于這一點,陳寅恪先生《四聲三問》有精深論述,于此不贅。

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俗稱“老四聲”。要知道四聲,必須先了解聲調是怎樣構成的。古時候沒有聲調儀,不能測出四個聲調的實際讀法。人們往往舉出一些例字,依四聲順序排列,讓人習讀,以取得一些真實的語感。其實這是一個最原始、也是最實用的學習四聲法,筆者幼年時就是在長輩指導下靠反復習讀以辨明四聲的。如:

東董送屋

江講絳覺

天子圣哲

平上去入

有人對四聲的讀法作了一些形象的描繪,如唐代《元和韻譜》中就說:“平聲者哀而安,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然而其所說也只是一種感覺,看了之后仍然不知道四聲該如何讀。后來《康熙字典》卷首出現了一種淺近切實的“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然而無論怎么描繪,都只能勾畫出四聲的大致輪廓。在今天看來,平聲是平直不變的,上聲是一個先降后升的調子,去聲是一個全降調,入聲是一個短而急促的調子。除了平聲外,上去入三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平。所以古人把四聲分成平仄兩個大類。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但是,語音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現代普通話形成的過程中,漢語的聲調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平聲。這個聲調到現在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如詩時、陰淫。

二、上聲。這個聲調到現在有一部分變為去聲。如映照之映。

三、去聲。這個聲調到現在仍是去聲。

四、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如今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個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區的口語里,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這就是所謂“入派三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從湖北到云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普通話的四聲是將古漢語四聲中前面的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而把一個入聲取消,分別歸入到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中去了,這樣一來,入聲字中哪些歸入到作為平聲的陰平、陽平中去了,哪些又歸入到作為仄聲的上聲、去聲中去了呢?必須查字典才知道,于是產生了所謂新四聲。

要之,現代漢語中聲調分為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前兩聲(陰平、陽平)為平聲,后兩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古漢語也有四聲(老四聲),分別為平、上、去、入(等于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但上聲、去聲后面加了一個入聲)。前面一聲是平聲,后三聲(上聲、去聲、入聲)為仄聲。有些詩詞格律書為初學者容易入門,將新四聲和老四聲綜合,即視每個漢字為五聲,如:烏、吳、伍、誤、物,前兩聲陰平、陽平(烏、吳)為平聲,后三聲上聲、去聲、入聲(伍、誤、物)為仄聲。本書一依傳統,四聲系指平、上、去、入老四聲。這是特別需要強調的。

因為平聲大約是不升不降一個平調,比較拖長的音。仄聲大約是有升有降,比較短促的音,句與句平仄對立,句子內平仄相間,就產生了抑揚頓挫的效果。如白居易的《錢塘湖①春行》:

孤山②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方能沒馬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①。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紀游詩,詩題“春行”,全詩處處洋溢著初春的氣息,透露著詩人對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欣喜之情。首句用兩個地名點出了詩人的方位,有山有亭,景色可想而知,意境也油然而生。第二句寫湖水白云,白描手法,寫早春時節的景象。頷聯與頸聯,一句一景,各不相同,描繪生動從容。“早鶯”“新燕”突出了早春的時令,其實黃鶯未必是在搶占溫暖的樹枝,所謂“爭”,是作者的揣想,這樣寫來詩句頓時就活潑了起來。“亂花漸欲迷人眼”,妙在“漸欲”二字,欲迷而未迷,就多了幾分周折,多了幾分情調。“淺草方能沒馬蹄”,突然間發現原野竟生出了淺草,而且剛剛舒適地沒過馬蹄,令人感到新奇。兩句依然不離早春時令。詩的尾聯節奏更加舒緩,兩句一景。如果你把這兩句詩有節奏地緩緩讀出,想象著面前有不知情的聽眾,你就會感覺到它的奇妙:“最愛—湖東—行—不足”,以整整一句吊起聽眾的胃口:我最喜歡的、在西湖東邊的、來來回回總是看不夠的,是什么呢?然后,“綠楊—陰里”既作為修飾、渲染其美,又繼續吊著聽眾的胃口:綠楊陰里有什么呢?直到三個字,“白沙堤”,才終于道出了答案。至此,這首詩的趣味和妙處才凸現出來。

這首詩格律整齊,第三句第三字“早”、第四句第三字“新”同時調整,使得三四句仍保持平仄相對。第五句及時字“亂”在可平可仄的范圍內。第八句及時字“綠”與第三字“陰”調整,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句式,也是詩人們經常使用的。

平仄問題應用格律詩寫作上,必須正確理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這是格律詩的五字句和七字句聲律略可變動的規定。如果是七言,即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是五言,則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所謂“一三五不論”,就是指句子中的單數字的平仄安排可以靈活掌握;而“二四六分明”,就是強調句中的雙數字必須嚴格遵守格律,不能改變。如南宋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臨安即今浙江杭州,南宋都城。汴州即今河南開封,北宋都城。作者借描寫西湖美景,指斥南宋當權者“直把杭州作汴州”,茍安一隅,忘記了國恥。此詩格律為七絕仄起首句入韻式,應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我們看這首詩,首句及時字、第五字,第二句第三字,第三句及時字、第三字都有所變動。但是每句二四六字都合乎格律。可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口訣可以給我們寫作近體詩創造很多便利。

但是講“一三五不論”與“一三不論”,并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所謂有條件,指的是在具體操作時,必須避免出現“孤平”與“句末三連平”或“句末三連仄”的現象。“孤平”是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韻腳字之外,只剩下一個平聲字,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變為“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變為“仄平仄仄平”,這就是犯了“孤平”的錯誤。因此,在這類句子中,七言的第三字與五言的及時字,都必須按規定用平聲字,不能可平可仄了。如果內容需要非用仄聲不可,那么,七言就要在第五字,五言就要在第三字上,想法補救,將仄改為平,這就叫做“拗救”。但是,在仄收的句子中,即使只剩一個平聲字,也不算孤平,而算拗句。因此,在仄收的句子中,不忌孤平,可以“一三五不論”。又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的第五字,“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都必須保持仄聲不變,不然,就犯了“句末三連平”的錯誤。再如“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五字,“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都必須保持平聲不變,不然,就犯了“句末三連仄”的錯誤。事實上,“句末三連平”或“句末三連仄”雖不算詩律大忌,卻都有損聲律之美。

媒體評論

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魯迅

在宋詞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花,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的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宋詞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夸張的情緒。

——蔣勛

唐詩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的、富于聯想的、活潑開放的,更富于高瞻遠矚精神的不死之心。

——葉嘉瑩

每個中國人,都是在唐詩里不知不覺地成長的。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長大以后,戀愛中或失戀時,誰沒有想起過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于丹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的評論:

女兒想要的版本,很喜歡。

2017-11-24 07:38:39
來自人行有**的評論: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7-11-14 19:58:24
來自江南泉6**的評論:

入門級的東東

2017-11-16 15:25: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詩詞之美 欣賞詩詞之佳作

2017-11-18 21:55: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比較一般。初學者尚可。

2017-11-19 08:49:41
來自songna7**的評論:

經典,學古詩詞必讀書,裝幀優美,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2017-10-19 18:11:32
來自laoning**的評論:

學寫詩詞通俗易懂的書

2017-11-13 20:00: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的圖書

2017-09-30 21:57: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圖書

2017-09-30 21:58:42
來自y***h(**的評論:

詩詞之美 普及詩詞知識的一本書,該書裝幀印刷很好。

2017-10-15 12:47:16
來自liuzhi6**的評論:

詩詞之美 在欣賞之余,學習詩詞格律,推薦

2017-10-17 13:04:31
來自圖書象**的評論:

不錯,學習中

2017-10-18 10:40:37
來自江東才**的評論:

替朋友買的書,他很滿意!

2017-10-19 09:49: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非常喜歡。五折時入手,感謝當當。

2017-10-23 20:48: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詩詞之美 應該可以的。

2017-10-24 11:28:44
來自淺***5(**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書

2017-10-30 13:25:44
來自圖書進**的評論:

還不錯,可以學習詩詞。

2017-10-31 22:50: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一本為了,詩詞普盲

2017-11-04 17:37:44
來自一指定**的評論:

退休了看看

2017-11-04 19:10: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好好好書

2017-11-06 14:57: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可以,給老爸買的,他認為,書算不上專業,但還能用。

2017-10-28 06:39: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剛收到,還沒看,稍微翻了一下,印刷不錯,應該值得一看

2017-02-12 14:04: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在新華鳳凰書城翻過一遍,配套的《楹聯之美》賣光了,這次看到當當可以買全了,果斷下單。

2017-03-08 12:51: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是很好的,精致,簡潔,大方,文雅。裝訂與排版都很舒服,可以作批注。由衷的喜悅。

2017-05-27 14:0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詩詞之美 喜歡,乃是購買和閱讀的動力!裝幀精美,內容精彩!

2017-10-13 09:50: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孩子一直想要這樣的書,終于找到了,對了解詩詞韻律有幫助!

2017-05-25 10:33:00
來自鐘***(**的評論:

詩詞之美 書籍正版,紙質良好,包裝精美,讀起來感覺心情愉悅,物流速度快。

2017-03-12 15:49:45
來自a***c(**的評論:

內容好,掃了我的詩詞盲。提供了50首詞牌名的平仄填法,更多好內容買下來自己發現吧。

2017-04-30 23:32:13
來自闕里**的評論:

寫詩填詞于我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現在為了娛己,也是為了教教小孩,再次選讀,感覺挺好

2016-11-04 15:03: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第一次買陳書良先生的書,覺得很好,希望他有更多的讀者。

2017-06-06 18:43:00
來自蘇***(**的評論:

最近迷上學寫詩,看到網上推薦此書,就下手啦!希望這本書不辜負我的期望,看后再來追加評論

2017-07-09 22:12:54
來自江山牧**的評論:

書不錯,有詞的基本知識,有各種詞律的介紹,對于寫詞作參考不錯,對于閱讀詩詞作品,還是詩詞選較好。

2017-08-25 18:07: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詩詞之美 其實這本是比較專業的書,對詩詞的聲律音律有興趣的可以買,也不貴。我是覺得我以后做語文老師,要給自己補補這邊面東西所以買的。推薦!唉,語文老師要看好多呦哈哈

2017-03-19 22:41:13
來自藍夢如**的評論:

這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于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志抒情。

2017-10-14 14:19:5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