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吳稚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圖書
人氣:51

吳稚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吳稚暉長于政論,喜為筆戰,筆耕不輟,著作豐碩,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均有獨到見解。本卷旨在涵蓋吳稚暉對無政府主義、國音統一、社會教育等問題的思考,使讀者能夠多方位地了解吳稚暉的所思所言,并選擇...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哲學家  
  • 作者:[金以林] [馬思宇]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020356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1
  • 印刷時間:2015-01-04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吳稚暉長于政論,喜為筆戰,筆耕不輟,著作豐碩,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均有獨到見解。本卷旨在涵蓋吳稚暉對無政府主義、國音統一、社會教育等問題的思考,使讀者能夠多方位地了解吳稚暉的所思所言,并選擇特定時間段內最能代表其思想的文章,凸顯吳稚暉思想中的變與不變。

作者簡介

吳稚暉,名,后名敬恒,字稚暉,生于1865年3月25日,江蘇陽湖縣(今武進縣)人,近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書法家。吳氏熱心政治,卻從不為官,早年曾主張改良,后傾向排滿革命,既是近代中國傳播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旗手,也是宣傳三民主義的干將、國民黨的重要元老。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普及,提倡科學,倡導國音統一與勤工儉學,參與創辦里昂中法大學,對近代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代表作有《盦客座談話》、《上下古今談》,《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等。

編者簡介

金以林,1967年12月生于北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國民黨黨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較高領袖"地位是如何確立的》、《近代中國大學研究:1895—1949》、《大學史話》、《中共黨史辨疑》等。

馬思宇,1987年6月生于哈爾濱。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目錄

上《蘇報》館大記者書(1901)

與友人書論新世紀(1907)

推廣仁術以醫世界觀(1908)

編造中國新語凡例(1908)

宗教道德與社會主義(1908)

新語問題之雜答(1908)

談無政府之閑天(1908)

書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后(1908)

無政府主義可以堅決革命黨之責任心(1908)

中國人之腐敗病(1908)

帝國主義之結果(1908)

革命商(1908)

無政府主義以教育為革命說(1908)

論社會主義答某君(1908)

答誰君宗教談(1909)

書自由營業管見后(1909)

二十世紀者軍人革命之世紀也(1910)

辟謬(1910)

革命黨之光榮(1910)

致蔡鶴卿論學書(1911)

何謂真知識(1912)

中國之社會教育應兼兩大責任(1912)

復蔡孑民書(1913)

學問標準宜遷高其級度說(1917)

予之個人今日外交觀(1917)

朏盦客座談話(節選)(1917)

論善惡之進化(1917)

論國利民福(1917)

論善亦進惡亦進(1917)

論普及教育(1917)

論道德教育(1917)

致錢玄同君論注音字母書(1918)

論工黨不興由于工學不盛(1918)

機器促進大同說(1918)

補救中國文字之方法若何?(1918)

"他"、"我"論(1921)

就批評而運動"注釋"(節錄)(1923)

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1923)

二百兆平民大問題最輕便的解決法(1924)

箴洋八股化之理學(1924)

物質文明與科學

——臭茅廁與洋八股(1924)

在線預覽

前清舉人、維新小卒、革命斗士、"反共先鋒"、無政府主義旗手、三民主義擁躉者,當如此繁多的標簽匯聚到一個人的身上時,當這個人以如此復雜的身份涉入政治的迷局時,注定了此人身份莫辨、毀譽參半的歷史評價。吳稚暉就是這樣一個人。

吳稚暉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舞臺上扮演過多重角色:他很早就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是國民黨內頗具威望的元老;又參與了相當多的歷史事件,諸如《蘇報》案、海外中國大學的創立、反共政變的發軔、國語運動的推廣等等;他還是中國無政府主義的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諸多領域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一民國元老跌宕人生

吳稚暉,名朓,后名敬恒,字稚暉,1865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蘇陽湖縣(今武進縣)雪堰橋一戶普通商人之家。吳稚暉成長經歷曲折坎坷,幼年喪母,由其外祖母收養,直至成年,"其恩至篤"。

吳稚暉在舊式私塾中,輾轉完成其基礎教育,先后讀完了"四書"、《易》、《詩經》、《禮記》、《古文觀止》等。家境的貧寒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六歲時,處境驟窘,常有斷炊之虞。夜臥繩床,老被寒如鐵,外祖母年邁不勝寒"。這不僅令其提前結束了學習生涯,同時也對其世界觀不無影響。吳稚暉一生看重物質世界多于精神世界,鼓吹物質不可須臾而缺。

學途中輟,并不能令其灰心。吳稚暉22歲考入縣學,兩年后進入著名的江陰南菁書院。26歲,鄉試中舉。次年,入北京會試,試后仍就讀于南菁書院。一日,江陰知縣過孔廟而未下轎,吳稚暉的同學田其田等人深以為不恭,遂攔轎質詢,舉石擊轎。知縣大怒,將田其田押入縣署,后經書院山長黃以周交涉,知縣承認拘捕舉人不當,當場向前來質詢的吳稚暉等人承認錯誤,并令隨從禮送回書院。

一日,新任學政在畫舫請客喝酒,吳稚暉聽聞此事,憤其有辱斯文,決定和同學一道捉弄學政。他們二人身著四開箭褲袖袍,頭插松枝蘿卜,手持草紙,跑到學政面前,請求賜酒三杯,隨即四腳朝天,大出洋相,弄得學政十分狼狽。書院山長認為吳稚暉難以管束,令其離院,吳稚暉隨即進入蘇州紫陽書院肄業。

1895年,甲午戰爭的慘敗

對于中國士人的思想世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沖擊。像吳稚暉這樣的一批讀書人,開始傾向革命。吳稚暉曾回憶,"在甲午以前,一懵不知革命焉何物,但慕咬文嚼字之陋儒。經甲午慘敗,始覺中國不能不學西方工藝,學了西方工藝,才能造大炮機關槍,抵抗敵人,所謂`興學之刻不容緩`,開始冒充為維新派小卒。以后受了許多刺激,才一步步的`浪漫`起來,直到癸卯(1903年,引者注)正月,在上海張園演說,演高興了,才開始稱說革命"。

1895年至1903年,是吳稚暉由成年(30歲)向壯年(38歲)的成長轉型時期,也代表了一批讀書人尋覓救亡之路的心路歷程。吳稚暉參與了公車上書,又拜會了康有為,繼續申說其不作八股、反對纏小腳、拒絕吸鴉片的主張,得到了康有為的贊許。

吳稚暉寫過一個三千字的折子,勸光緒皇帝革新變法。戊戌年元旦之際,吳稚暉將左都御史瞿鴻禨的轎子攔下。瞿見是一個衣冠整齊的青年,便命轎夫停轎。他看了折子后,說:"唉,時局到了如此,自然應該說話,但你的折子,還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我帶回去細看再說,你后面寫有地址,我有話,可通知你。你們認真從事學問,也是要緊的。"

吳稚暉:《回憶蔣竹莊先生之回憶》,見陳平原、杜玲玲編:《追憶章太炎》,166頁,北京,三聯書店,2009。

如果說熱心變法、參與維新是吳稚暉革命的及時階段,那么他流亡海外的經歷應該稱得上革命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不僅為他的革命生涯奠定了組織基礎,同時也確立了他的思想基礎。

1901年3月,吳稚暉坐上了由上海開往日本東京的郵輪,加入了甲午之后的中國學生留日浪潮。當時,與孫中山相善的吳祿貞、程家檉邀請鈕永建看望孫中山,鈕邀吳稚暉同去,遭到吳的拒絕。據吳稚暉回憶,他此時還在維新的階段,一時難以接受孫中山的革命觀:"我的心中,就不當他是綠林豪杰,以為他確要成為洪秀全第二。但其時我雖然也進了一步,從溫和的我終還是忘不了要扶持光緒皇帝。覺得那種反叛的事業,做呢未嘗不可做,終為像不正當。常想讓孫文去做罷,我是不做。"

吳稚暉:《我亦講中山先生》,見《孫中山生平事業追憶錄》,69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但與革命黨人的交游,以及留日學生中變革輿論的熏染,畢竟讓吳稚暉有所感悟,這才有了成城事件中的吳稚暉。成城學校是帶有軍事色彩的中學,是中國學生來日投考陸軍補充士官生的重要渠道。1902年,九名中國自費留學生請

吳稚暉向中國駐日公使求情,要求進入該校學習,遭到公使拒絕。吳稚暉氣憤難當,到大使館與公使對峙,卻被公使以"妨害治安"的罪名遣送回國。吳稚暉懷絕命書,憤而投水,為警察所救。絕命書內容如下:"信之已死,明不作賊,民權自由,健邦天則。削發維新,片言可決,以尸為諫,懷憂曲突,唏噓悲哉。公使何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亡國之慘,將有如是諸公努力,仆終不死。"言語之間,雖仍有忠君愛國之思想,但已顯革命決絕之態勢。吳稚暉回國后,便常在上海張園演講,并在《蘇報》刊文,"鼓吹罷學,與夾帶革命,雙方并進"。

1903年,因《蘇報》案起,吳稚暉被迫流亡英國。他在英國見到了孫中山、張靜江、李石曾,決心投身革命。1905年,吳稚暉在倫敦加入同盟會。而后,吳稚暉等人于巴黎組織世界社,發行《新世紀》,每周一期,并組設中華印字局,"專倡無政府主義,奇談異說,震驚一世,我國人之言無政府主義者自茲始"

馮自由:《新世紀主人張靜江》,見《革命逸史》第2集,210頁,北京,中華書局,1981。。

在20世紀20年代初著名的"科學與人生觀"論戰中,吳稚暉被胡適譽為科學派的"押鎮大將","中國近三百年來四個反理學的思想家之一"

胡適:《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見《胡適文存》第3集,53頁,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84。。晚年吳稚暉則逐步成為反共反人民的國民黨政客,不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出謀劃策,同時也成為獨裁道路上的理論詮釋者。

抗日戰爭爆發后,72歲的吳稚暉痛斥叛國投敵,寫下了"倭奴休猖獗,異日上東京"

儲福興:《吳稚暉先生軼聞》,載《江蘇文獻》,(臺灣)第19期。的慷慨詩作。吳稚暉在國民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每遇黨國有疑難大事,總是先就教于先生,并以其一言而決",就連孫中山也"尊之如師",吳稚暉黨內地位可見一斑。

1949年,84歲高齡的吳稚暉隨政權敗退臺灣。1951年,他編撰完成《鄭成功史表》,兩年后在臺北病逝。按其生前遺愿,

蔣經國等人攜帶吳稚暉的骨灰,乘軍機抵金門,換乘民船至大小金門之間的海面,將骨灰撒入大海。在其生命終結之時,仍心系國家統一。

二無政府主義"及時人"

吳稚暉不僅在政治上聲名顯赫,而且在思想方面也獨樹一幟。他不但是近代提倡無政府主義的"及時人"

劉師復:《晦鳴錄》第2期,1913年8月27日。,同時也經歷

了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想由盛轉衰的全部過程。通過對他的思想研究,我們得以一窺中國近代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

吳稚暉6歲發蒙,歷十四載苦讀詩書,久在儒家大同思想中浸淫。在其諸多無政府主義思想著作中,都能看到對"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向往之情。吳稚暉在法國之時,正是無政府主義思想橫行之際。

他閱讀了大量的無政府主義書籍和報刊,并同法國著名無政府主義大師格拉弗有密切往來,深受英法無政府

主義思潮的影響。此外,在吳稚暉的思想中,還可以看到佛家的宇宙觀和認識論的痕跡。

吳稚暉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是一個包含宇宙觀、人生觀、社會觀、宗教觀、文化觀

的相對復雜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幾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并與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時局發展產生呼應,令國人耳目一新,啟發了不少青年關于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

吳稚暉的宇宙觀是"漆黑一團"的宇宙觀。何謂"漆黑一團"?不可思議、不可言明是也。

參見吳稚暉:《宇宙不憚煩》,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吳稚暉先生全集》(卷一),

106頁,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然不可言明之外,吳稚暉認為,宇宙本出于"一個"。在所謂"一個"的本體論認識下,吳稚暉作出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即"并無物質之外的精神,精神不過從物質湊合而生",并進一步解釋,"一個"乃有質有力的活物,"質力者,一物而異名"。萬物皆由質素構成,"質力相應"產生"感覺",因而萬物皆活。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峰回路**的評論:

值得一看

2015-11-30 16:23: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01-26 16:39:08
來自漢***(**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值得收藏與閱讀,謝謝當當。

2017-03-29 17:57: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09-06 15:09: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參考書

2017-11-06 20:06: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