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安·蘭德和她創造的世界圖書
人氣:54

安·蘭德和她創造的世界

安妮·C. 海勒所著是一部關于安·蘭德的開創性傳記。安·蘭德在俄國革命的動蕩時代度過童年,二十一歲時孤身赴美,來到好萊塢學習編劇。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她憑借韌性和勇氣創作了表達自己哲學思想的小說,這些小...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哲學家  
  • 作者:(美)[安妮·C.海勒] 著,[啟蒙編譯所]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9566907
  •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印刷時間:2016-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安妮·C. 海勒所著是一部關于安·蘭德的開創性傳記。安·蘭德在俄國革命的動蕩時代度過童年,二十一歲時孤身赴美,來到好萊塢學習編劇。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她憑借韌性和勇氣創作了表達自己哲學思想的小說,這些小說很有震撼力,廣受歡迎。雖然當時多數知名作家都嘲笑她,但年輕人對她的書和理論趨之若鶩,并于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形成一股崇拜熱潮。海勒生動地勾勒出安·蘭德思想的發展脈絡及其作品中隱藏著的影響和借鑒,還有蘭德糾結的愛情生活,以及"蘭德崇拜熱"的興衰。總而言之,海勒以全新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和敏銳的洞察力透視出安·蘭德戲劇性的生活和職業生涯。

作者簡介

安妮C. 海勒,雜志編輯、記者,著重于貨幣金融領域,曾是《安條克評論》的總編輯,《君子》和《紅皮書》雜志的小說編輯,《利爾》雜志的特刊編輯和康泰納仕出版集團雜志發展小組的執行主編。曾為很多雜志撰稿。

在線預覽

第十六章 以我們最崇高的名義(19691982)

一個人回首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時,能夠觸動心靈記憶的不是他有過怎樣的生活,而是那時的生活中有過怎樣的希望。渴望某種未知的輝煌,渴望意外的刺激,渴望出類拔萃,這些都是年輕人的特點,而衰老的過程就是夢想和渴望逐漸逝去的過程。

這樣的情況并不是一定會發生的。但是生活中太多的失望撲滅了人們心中熱情的火焰。

——雨果《九三年》序言,1962年

1970年代,安·蘭德的思想悄聲無息、幾近不為人知地滑向并融入包括《國民評論》和兩個共和黨機構在內的保守派主流。(比如,杰拉爾德·福特在一個小企業主會議上說,華盛頓是"慈善集體主義的工具"。)不過,她的思想同一個新的青年右翼自由意志主義團體遙相呼應,十分合拍,這些自由意志論者對共和黨的經濟政策嗤之以鼻,他們決定成立自己的黨派,名字叫"自由黨"(Libertarian Party)。他們在"原則聲明"中拒絕"全能國家崇拜",呼吁恢復個人權利,讓每個人"掌控自己的生活",提倡速速回歸金本位。1972年,"自由黨"將蘭德從前的朋友約翰·哈斯普斯物色為首位總統候選人。此黨很多元老和黨員都自稱"客觀主義者",他們普遍將蘭德尊為"指路明燈",稱她是有限政府和自由市場"最勇敢的倡導者"。

蘭德拒絕了這些人的殷勤,她宣稱此黨創辦者剽竊了她的思想,同時無法駕馭她完整的哲學理論。穆瑞·羅斯巴德和約翰·哈斯普斯是運動領袖,他們沒有改進蘭德的觀點。事實上,布蘭登離開后,對于理想主義青年的贊揚,蘭德再無多大興趣。她的世界是小而私密的。

在《阿特拉斯聳聳肩》隨后的版本里,她將布蘭登的名字從獻辭頁上全部拿掉。她還立了新遺囑,最初宣布要把自己的財產遺贈給倫納德·佩科夫和艾倫·布盧門撒爾。為了修正自己和以前的朋友及盟友的關系史,她淡化了布蘭登夫婦的重要地位,否認納撒尼爾工作的獨創性。不過,在《自私的美德》或《資本主義:未知的理想》隨后的版本中,她并沒有刪掉布蘭登的文章。兩年漫長的時光里,蘭德總是沮喪地琢磨著布蘭登人品性格和行為動機中的疑團。他一直都在腐敗,還是逐漸變成這樣的?他靈魂中的惡是何時開始占上風的?他是個騙子嗎?還是只是普通的無賴?他愛過她嗎?雖然她知道他沒有貪污她的錢,但嘴上卻不承認。蘭德及其剩下的追隨者堅持布蘭登剽竊并利用了她的思想,他們企圖抹殺他早先將自己名下的NBI公開課錄音推向市場的努力,但沒成功。只有奧康納和布盧門撒爾夫婦意識到蘭德和布蘭登有性關系,他們知道,在對布蘭登性心理的各種解釋面前,蘭德苦惱至極。一方面,她需要理解布蘭登的背叛,以恢復自己生命中的理性法則。然而,對于布蘭登的品行,她缺乏自我審視以及真誠面對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因此她找不到充分的解釋。她漸漸不去談論他,甚至不再向任何人提起他,除了自己的家人:弗蘭克,管家,私人秘書芭芭拉·維斯,也許還有倫納德·佩科夫。當時正值1970年代,連續幾年的政治灰暗始于尼克松的工資和物價管制以及徹底廢除金本位政策,結束于長達十四個月的伊朗人質危機——在這段時期,蘭德基本退出了公眾視野。

如果把布蘭登和蘭德的關系比為母子,那么佩科夫就像蘭德的小兒子,他要走出哥哥的陰影,負責照管母親的身心健康。佩科夫三十多歲,看上去比實際年輕,嗓音高亢,戴著厚厚的眼鏡片,很容易激動。他對蘭德崇敬有加;他堅信并常常告訴別人,蘭德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頭腦。有人請他對自己從蘭德那兒學到的東西和從學校學到的作個比較,他的答復是:"這怎么能比……去大都會(歌劇院)看芭蕾舞和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茍延殘喘如何能比?"他又解釋道:"如果你查看我全部的思想,那么我所有理性認識的百分之九十八均來自于她,剩下百分之一二僅僅是我在十四年大學生涯中收獲的史料而已。"蘭德用俄羅斯寵物的名字將佩科夫喚作"倫納希"(Leonush),不過她有時仍因他的過錯或疏忽大發雷霆。她對他口出惡言,而這似乎只會讓他更加愛她。蘭德1970年代小圈子里的一位成員說:"有時她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你會認為他威脅過要殺了她。我忍不住問: `你怎么能讓她這樣做?`他回答: `只要她想,她可以把我的臉踩在腳下。`"

如果聽到有關蘭德和布蘭登之間性事的謠言,他肯定會把散布謠言者以"惡意中傷蘭德"的名義清除出局。他視她為精神母親,他無法想象惡毒的布蘭登會打破普遍禁忌的約束——更別說自己的偶像還自愿參與其中。他盡其所能取代張揚的天才布蘭登,成為她的闡釋者、中介人、宣傳員和保鏢。1969年1月,他舉辦了自己的私人講座系列,以"邏輯入門"作為開場課。在邏輯課的及時講中,他回答了關于布蘭登即將出版的新書《自尊心理學》的提問,并嚴厲警告大家不要購買或閱讀此書。"要么就和他一起,要么就站在安·蘭德和我這邊,"他如此說道,"非此即彼。如果你們和他有什么瓜葛,那就不要上我的課了。"一名學生走出禮堂,退出了這門課。她拿到了退還的學費,但她的名字從《客觀主義者》訂戶名單上被劃去,她本人被禁止參加以后所有的課程和活動。關于要求學員站隊一事,詢問和抗議的信件紛至沓來,據說有好幾百名學生被列入了黑名單。可是讓蘭德他們措手不及的是,有些叛變者采用假名訂閱雜志、登記上課。面對郵寄名單中使用假名的情況,忠誠的粉絲們隨后聲稱,要使用核準名單來確保蘭德的新敵手們無法與訂戶溝通。一次課后,有人問蘭德是否和布蘭登有性關系——這位大膽的提問者認為布蘭登那篇《對安·蘭德的回答》部分地暗示了這一點。"如果你能問出這種問題,那么你就不會相信我的答案。"蘭德詭辯道。支持者們對這個回答十分贊賞。據推測,這位提問者被請出課堂,成為第五個被踢出局的專欄作家。

蘭德把佩科夫看得很緊,她手里攥著他自1960年代就開始寫作的一本學術著作,名叫《不祥的相似處: 美國自由的終結》(The Ominous Parallels: The End of Freedom in America)。蘭德曾在《法西斯的新邊疆》一文中說美國正在向法西斯主義挺進,而佩科夫寫作此書,就是為了通過比較戰后美國的意識形態和促使第三帝國興起的德國哲學思想,從而對蘭德備受爭議的說法進行詳細論述。他拼命鉆研納粹對思想家和猶太人施加的暴行,并將此追溯至康德和黑格爾。此書計劃在1969年出版,由蘭德在NAL的朋友維克多·韋布賴特創立的韋布賴特塔利出版公司籌備。然而,蘭德要求進一步修訂,出版后也繼續修訂。接下來的十三年里,佩科夫在不盡人意的手稿上改來改去。"她要他不斷改寫這本書,"蘭德的一名雇員回憶說。菲利普·史密斯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重組后的圈子里的一名成員,他說:"佩科夫試圖證明自己多么虔誠。我們總是聽說倫納德寫完了一章,拿去請教安,然后回來說: `全部要重寫。`"最終,蘭德為佩科夫的書作了序,這是布蘭登一直等待卻沒有得到的。不過,這篇頌辭寫得比較低調。她稱贊此書是"除我之外的客觀主義哲學家所著的及時本書",如今在世界范圍內,集體主義思想仍在破壞人們的生活,而此書就是抵御這種壞思想的哲學堡壘。序言中,她復述了《阿特拉斯聳聳肩》里羅伯特·斯塔德勒博士的講話,然后以這樣的語句作結:"能親見這樣一個不屬于我的偉大而重要的新成果,真是很棒的事。"這段話顯示出洋洋自得之態,但又包含著微妙的沮喪之情。書中的斯塔德勒博士檢驗完高爾特重新組裝的電機后,對達格妮說:"能親見這樣一個不屬于我的偉大而重要的新念頭,真是很棒的事!"蘭德是在表示,《不祥的相似處》中的思想并非新鮮,那些思想根本都是她的而非佩科夫的。1982年,蘭德去世三個月后,這本她代為作序的書終于出版。

蘭德贈予佩科夫"頭號人物"的頭銜,但并不將他定為正式哲學接班人或"精神繼承人",這讓佩科夫不知所措。布蘭登之后,蘭德似乎不再會給予某位追隨者如此多的信任和權力。不過,佩科夫肯定想得到"精神繼承人"的身份,因為蘭德去世后,他在自己的網站上宣稱并暗示大家,蘭德在遺囑中已將這個身份贈予了他(其實根本沒有這一說)。六十年代中期,蘭德為佩科夫犯的某些錯誤而懲罰他,因此他在她死前盡力避免重復犯這類錯誤;也許是過度遷就吧,反正佩科夫為了蘭德,義無反顧地改換自己的社會和學術背景。他付出了代價。1951年見到蘭德時,這位開明、機智的男孩還感到一種"的敬畏",而如今,他逐漸變得嚴肅、順從。大家都知道他有教學天賦。他在亨特大學、紐約大學和布魯克林理工學院擔任助理哲學講師,然而他不顧警告,執意要把自己的學生"轉變"成蘭德思想的信徒。結果是,他丟了教職,毀了前程。七十年代中期,佩科夫在高校的職業生涯告一段落,整個八十年代,他一直在找工作。1987年,佩科夫五十四歲,在加利福尼亞定居,他的第二任妻子辛西婭·帕斯特給丈夫在紐約大學時的學業導師西德尼·胡克寫了一封措辭辛酸的信,求他幫忙為丈夫謀個職位,以施展"他的教學才能和熱情"。她寫道,佩科夫申請過三百所大學和學院,參加了三次面試,均"由于他的觀點而被明確拒絕"。胡克并無惡意地回復道,在給這位以前的學生推薦另外的教職前,他必須得確信,佩科夫不會在不當的地點將蘭德式的教條引入課堂教學。"很多年前在紐約大學,我給他立了規矩,然后讓他給兩個班講課,"胡克寫道,"他沒有遵守規矩……我仍希望他表現得成熟一些,希望他盡量沿用我在自己的課堂上給他展示的那種教學模式……想到他講的東西,我就不相信他對作為人類個體的學生感興趣,也不相信他樂于幫助他們培養獨立人格。"這位著名教授還在信里提到長久以來的傳聞,據說佩科夫"惡毒狂暴"地對待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同僚,對抵制同事寫的書,卷入訴訟紛爭,比蘭德有過之無不及。

蘭德還讓佩科夫做《客觀主義者》及其規模不大的后續出版物《安·蘭德通信》的編輯——直到1974年末《通信》停刊。"我已經厭煩說`我警告過你`這句話了,"她寫道。她在幾乎每期雜志上都發表文章,這些文章并非六十年代的政策聲明,更多是一種對時事的消極評判,有時還頗具啟發性。她撰寫意見書,反對向貧窮宣戰,反對"無私"的嬉皮士,反對平權運動、政府資助文藝、國際救助、水門事件委員會——就像當年反越戰和反對七十年代立法掃黃一樣。針對B.F.斯金納1971年的行為主義者宣言《超越自由和尊嚴》,她精心撰寫了一篇才華橫溢、富有遠見的批評,其中巧妙地引用了維克多·雨果:"他(《悲慘世界》中的青年學生馬利尤斯)感謝上帝賜予自己兩樣財富,這是很多富人都沒有的:工作——帶給他自由,思想——帶給他尊嚴。"更多時候,蘭德會引用自己的作品攻擊這十年當中流行的利他主義思潮和那些淺薄的思想者。

1969年,蘭德開了一門非小說寫作課,據稱是為了培養一批新的《客觀主義者》供稿團隊。每周六晚在她的公寓里上課,對有關內容和創作的傳統意見進行詳細講解。蘭德去世后,這些教案被編成《非小說的藝術》出版。同年,《浪漫宣言》出版,這是一部文集,討論藝術的哲學意義,將其視為"生命意識"和"根據藝術家抽象的價值判斷對現實有選擇性的再創作",這就是蘭德定義的浪漫氣質。她繼續在波士頓的福特論壇進行廣受歡迎的年度演講,卻很少在其他地方拋頭露面。

媒體評論

在格林斯潘時代末期的災難中,還有什么比安妮·C. 海勒的這部重量級安·蘭德傳記更及時、更受歡迎呢?海勒通過大量發掘的具有新視角的研究材料,用可讀性強的優美文筆再次將鮮活的安·蘭德帶給讀者,使我們了解到,蘭德何以成為具有跨時代影響力的暢銷作家。

——威廉·D. 科恩,著有暢銷書《紙牌屋》

安妮·C. 海勒為自居"資本主義狂熱擁護者"的安·蘭德寫了一部抓人的、引證資料豐富的傳記,講述《源泉》和《阿特拉斯聳聳肩》如何成為客觀主義哲學粉絲的圣經,以及蘭德飽受爭議的哲學理論,生動而戲劇性地展現了引發"蘭德崇拜熱"的激戰,對這位擁有魅力而獨斷專行的女人進行了透徹深入的剖析。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海勒做得很好。

——帕特麗夏·博斯沃斯,著有《黛安·阿勃絲傳》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就是字太小。

2017-01-13 16:35: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有利于進一步了解蘭德。

2017-11-13 20:42: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剛翻開,書的封面就嚴重變形,哎……

2016-01-06 10:04:26
來自saburo**的評論:

充分介紹了蘭德的一個重要側面。值得一看。

2016-01-20 16:49: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02-01 09:54: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閱讀

2016-05-03 21:37:29
來自京極艾**的評論:

這個必須入!超值!

2016-07-13 13:24:11
來自不否認**的評論:

值得閱讀

2016-08-16 08:55:25
來自華派名**的評論: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2016-11-03 23:32: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

2016-11-26 18:32:55
來自meimei1**的評論:

在當當買書很多年了,送貨快,貨品好,快遞員態度好,一直非常滿意,還會一如既往地買下去,支持當當,5星。

2016-12-14 22:24:57
來自阿***(**的評論:

很早以前就想買了終于買到啦好喜歡

2017-01-09 22:43: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很好的自我認識啟蒙書,非常值得一讀,尤其是做父母的,不但可以重新審視我們從未被認真審視的自我,也幫助我們引導孩子去探索他們的內在世界。再說一點離題遠點的話,現代社會中,孩子們玩各種游戲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各游戲公司一味追求贏利,以各種手段誘惑孩子,但在孩子購買游戲卡幣時不設置嚴格的審核程序,政府相關部門也沒有監管,家長的追認權無法實現,更無法保護孩子。

2017-02-06 14:18: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海勒以全新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和敏銳的洞察力透視出安·蘭德戲劇性的生活和職業生涯。

2017-03-02 15:07: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 是 不 錯 的

2017-03-06 17:38: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在格林斯潘時代末期的災難中,還有什么比安妮·C. 海勒的這部重量級安·蘭德傳記更及時、更受歡迎呢?海勒通過大量*發掘的具有新視角的研究材料,用可讀性強的優美文筆再次將鮮活的安·蘭德帶給讀者,使我們了解到,蘭德何以成為具有跨時代影響力的暢銷作家。

2017-03-16 15:35: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了解安蘭德必讀

2017-03-29 17:37:17
來自8***8(**的評論:

物美價廉,服務熱情,物流迅速,包裝完好

2017-04-27 21:54: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極好的作品

2017-05-11 15:36: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

2017-06-01 22:55:40
來自糖***1(**的評論:

安蘭德粉,慢慢讀

2017-06-11 22:57:53
來自小***(**的評論:

對研究工作有幫助,值得購買。

2017-06-19 23:56: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圖書的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快遞速度非常快!!!!!

2017-08-17 15:23:20
來自馬若鄰**的評論:

看到外表我就決定給這本書全5星。廣西師大社太給力了。

2016-04-25 15:50: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印刷、裝幀具佳,全景式展蘭德一生及其思想源、流。惜乎其中有些句子,似乎不大符合漢語表述習慣,顯生硬。

2017-11-05 18:05:28
來自***(匿**的評論:

文學紀念碑的大開本給我的感覺好,大氣厚重。安蘭德的作品有思想有深度。

2017-04-26 18:42:1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