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洛克菲勒傳:全球首富的創富秘訣圖書
人氣:143

洛克菲勒傳:全球首富的創富秘訣

約翰 戴維森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1937年),20世紀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1870年他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在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及大部分世界市場,成為美國歷史上...

內容簡介

約翰 戴維森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1937年),20世紀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1870年他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在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及大部分世界市場,成為美國歷史上及世界歷史上的位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他去世時,總財產約14億美元,相當于現今3000億美元以上,因此被普遍視為人類歷史上的首富。他一生也推動了醫療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創辦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及協和醫學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立了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地標。洛克菲勒是一個富傳奇色彩與爭議性的人物,是一個古怪、狡詐、冷酷無情,又多有創見、令人難忘的人物。他以殘酷的競爭,打壓吞并對手及創建托拉斯著稱,同時又是一個虔誠的新教徒,提倡節儉,且不時解囊助人,其慷慨程度為前人所不及(生前捐獻了5.5億美元財富)。本書作者發掘了大量的洛克菲勒的公開和私密的生活檔案,透露了很多洛克菲勒的競爭手段、創富秘訣及許多鮮為人知的家族丑聞、悲劇和不幸,細致入微地刻劃出了一個性格復雜、引人入勝的人物。本書是的洛克菲勒傳記,展示了洛克菲勒的創富過程,也是一本揭示19至20世紀美國財富積累及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很值得一讀。

編輯推薦

美國國家圖書獎作者切爾諾的洛克菲勒傳記,福布斯推薦的有價值的經商必讀書書寫美國首富洛克菲勒的創業人生,揭露鮮為人知的創富秘訣一部美國財富的累積史,一本美國社會生活的大百科全書我心中的賺錢偶像只有一個,他就是洛克菲勒!——比爾•蓋茨

作者簡介

榮 切爾諾:美國著名的傳記作家及暢銷書作家。他的及時部作品《摩根家族》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第二部作品《沃伯格家族》1993年作為商業類著作被授予埃克爾斯獎。本書出版于1998年,一經出版,廣受好評,是最的洛克菲勒傳記,被福布斯推薦為最有價值的經商必讀書。

目錄

前言引子:惡毒的舌頭0011

放蕩的男人0062

奮興之火0183

必定會發財0424

商業中的新教精神0705

大拍賣0816

時代詩篇1067

百萬富翁大街1308

同 謀1419

新型君主17110

謎般人物18811

虔信之家19812

油田風波21313

帝國中心23414 前言 引子:惡毒的舌頭0011

在線預覽

同謀

在崇拜約翰 D 洛克菲勒的人眼里,1872年是他一生中屢建奇功的年頭,而批評他的人則認為那一年是他最黑暗的一個篇章。那一年揭示了作為商人的洛克菲勒好的和最成問題的品質:高瞻遠矚的領導才能,堅持到底的勇氣,從戰略高度考慮問題的能力,以及統治一切的欲望,救世主般的自以為是和對那些目光短淺者的蔑視,他認為這些人錯就錯在擋了他的路。被他的對手認為是赤裸裸地奪取權力的舉動,洛克菲勒卻看作是一種拯救眾人的英雄業績,是為了挽救整個石油業。 成品油的貿易狀況在1871年繼續惡化,價格再度下降了25%。正當競爭者們一個個地滑入了破產泥潭的時候,標準石油公司卻宣布分配40%的紅利之后還稍有盈余。盡管如此,約翰 D 洛克菲勒還是賣出了少量的標準石油公司股份——這是他一次喪失信心的時候,使得他弟弟威廉痛惜地說:“你那么著急拋出,連我都感到不安了。”所幸這次低落的情緒很快就過去了。1871年末,洛克菲勒經過精心策劃,秘密收購了博斯特威克—蒂爾福德公司(Bostwick and Tilford),該公司是紐約一家主要的石油買主,在伊斯特河邊的亨特斯波因特擁有許多平底船、駁船和一個大型煉油廠。杰貝茲 艾貝爾 博斯特威克(Jabez Abel Bostwick)以前在肯塔基州做過銀行家,經營過棉花和谷物,還賣過《圣經》,他與洛克菲勒一樣,也是個虔誠的浸禮會教徒,當時有人說他“做生意時嚴肅得近乎死板,寧要公正不講感情。”買下博斯特威克公司等于使洛克菲勒在關鍵時刻得到了一個老練的收購商。由于強大的辛迪加①把過去把持著交易的單個投機商們甩到了一旁,石油價格此時正由西賓夕法尼亞州各交易所來確定。洛克菲勒的這一步設立了一個暗中行事的模式,這是個給他一生的事業蒙上陰影的模式:他把剛買下的公司重新命名為JA博斯特威克公司,厚顏無恥地假裝獨立于標準石油公司,實際上卻是后者利用的工具。 1872年1月1日,標準石油公司的執行委員會為了防備日后出現各種混亂的變故,把公司資本從100萬元擴至250萬元,第二天后又擴至350萬。新股東中有幾位是克利夫蘭銀行界的佼佼者,其中包括杜魯門 P 漢迪、阿馬薩 斯通和斯蒂爾曼 威特(Stillman Witt)。還有一位令人感興趣的新投資人是本杰明 布魯斯特,他是普利茅頓殖民地的創建人布魯斯特長老(Elder Brewster)的直系后裔,是和奧利弗 詹寧斯在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中一起發的財。在這個經濟跌入谷底的時刻,洛克菲勒卻召集到了如此強有力的管理者和投資者,這正是其特有的自信之表現,似乎蕭條的經濟氣候只會增強他的決心。“我們收集到的情況使我們更加堅信:擴大我們的俄亥俄標準石油公司,并且著手吸收合伙人加入我們的煉油業,將會對整個石油業起到保護作用。”1872年1月1日,公司執行委員會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決定,收購“克利夫蘭以及其他地區的部分煉油廠。”這一決定看上去毫無惡意,實際上是打響了一場血腥戰斗的及時槍,這場戰役后來被史學家稱為“克利夫蘭大屠殺”。 在克利夫蘭重創對手之役打響時,洛克菲勒和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統帥湯姆 斯科特(Tom Scott)達成了一項秘密而又極富諷刺意味的交易。上文中說過,該公司曾威脅要把克利夫蘭的煉油中心的地位抹掉,這促使洛克菲勒鞏固了同伊利鐵路和紐約中央鐵路的聯盟。洛克菲勒個人并不喜歡斯科特,后來把他稱為“也許是我國鐵路業中空前絕后的、最有統治欲、最獨裁的實力人物。”和許多鐵路公司總裁一樣,斯科特也是在南北戰爭時期確立了自己的聲譽,他確保了連接華盛頓和北方的鐵路線暢通,并被任命為作戰部長助理。斯科特精明強干、膽識過人,他留著又長又卷的絡腮胡子,經常戴著一頂大大的氈帽,顯示出一副大權在握的氣派。溫德爾 菲利浦斯評論這個左右政局的老手說:“當他穿著大氅橫掃全國時,那20個立法機構的人就會像寒風里的枯葉那樣瑟瑟發抖。”雖然連安德魯 卡內基打入鋼鐵業之前都曾受到斯科特的提攜,道貌岸然的洛克菲勒卻對這位鐵路總裁不以為然。 盡管如此,生意歸生意,洛克菲勒已準備好同這個魔頭本人打交道。他擔心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與匹茲堡和費城的煉油商們結成同盟,因此想在他們中間插一杠子。“他們在運費問題上俯身屈就(于斯科特)”,洛克菲勒曾經這樣貶低他的對手。“他們對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簡直是畢恭畢敬、唯命是從;只要在石油運費上給他們好處,讓他們干什么事都行。”于是,洛克菲勒對斯科特主動提出的合作意向做出了歡迎的姿態。出人意料的是,這個信息來自于彼得 沃森(Peter HWatson),此人任職于斯科特的對手沿湖岸鐵路公司,又是范德比爾特將軍的密友。沃森是沿湖鐵路公司克利夫蘭—油溪支線的總裁,他本人在其較大的客戶標準石油公司分配股份時撈了一筆。標準石油公司在1872年1月增資時,沃森悄悄地往自己口袋里掖了500股,這又是一個洛克菲勒和各鐵路公司變本加厲地互開方便之門的例證。那年范德比爾特將軍暗中向標準石油公司投資的5萬元,很可能就是通過沃森之手辦理的。 1871年11月30日,沃森在紐約的圣尼古拉斯飯店會見了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向他倆交代了湯姆 斯科特提出的一項大膽的計劃。斯科特提議由三家較大的鐵路公司——賓夕法尼亞鐵路、紐約中央鐵路和伊利鐵路——同一些煉油商,特別是標準石油公司結盟。為了實施這一計劃,斯科特事先拿到了一份成立空殼企業組織的特許執照,該組織有一個毫無特色、容易引起誤解的名稱:改造南方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南北戰爭后,腐敗的賓夕法尼亞立法機構通過特別法案發放了幾十個類似的執照。這些以改造為名的公司擁有廣泛而界限含混不清的權力——其中包括可以在賓夕法尼亞州以外的公司持股,有些經濟史學家把這些公司稱為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控股公司。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特地買下這類具有法人權利的文書,時不時用它們做交易,以換取利益。 根據所提協定的條款,鐵路公司將對所有的煉油商大幅度提高運價,但入伙改造南方公司的煉油商可以享受數量可觀的折扣——較高可達原油和成品油運費的50%——這樣,他們相對于對手的競爭能力便能極大地增強。協議中最可怕的新條款是,改造南方公司的成員還能從競爭對手的貨運上得到“補償”——也就是說,其他煉油商每運1桶油,鐵路公司就得給改造南方公司成員一定的折扣。比方說,如果標準石油公司把貨物從西賓夕法尼亞運至克利夫蘭,每運1桶油可得到40美分的折扣,同時還能從其對手運入克利夫蘭的每1桶油上再得到40美分!洛克菲勒的一位傳記作家把這種補償稱做是“一種空前殘酷的工業競爭手段”。根據另一項規定,標準石油公司和其他改造南方公司名下的煉油商可以獲得有關對手所運石油的全部詳盡資料——這些資料可是用低價打擊對手的無價之寶呀。改造南方公司的成員們自然要發誓為這項駭人聽聞的計劃的內部運作保守秘密。總之,它是一項令人瞠目的欺詐行為,參與共謀的成員之多,在美國工業史上前所未有。 盡管洛克菲勒和他的同謀主張應當一視同仁地邀請所有的煉油商加入改造南方公司,但由于這個集團把油溪和紐約的煉油商排除在外,標準石油公司便毫無爭議地成了集團中的主力。在該公司發行的2000份股份中,1/4以上為洛克菲勒兄弟和亨利 弗拉格勒所把持,算上杰貝茲 博斯特威克和奧利弗 佩恩(Oliver HPayne,此人不久便進入了標準石油公司的領導層)的股份,洛克菲勒一方實際控制了2000股中的900股。彼得 沃森任改造南方公司的總裁,持100股,他同時又是標準石油公司的股東,這樣就使克利夫蘭煉油商在該集團中所擁有的勢力超過了來自匹茲堡和費城的成員。 為什么美國主要的鐵路公司向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伙提出如此優厚的條件,使他們幾乎能在煉油業里為所欲為呢?鐵路公司又是如何從這次結盟中獲利的呢?首先,因為在此之前各家鐵路公司兄弟鬩墻、大打價格戰,結果弄得運費急劇下降。鐵路公司也同石油生產商一樣,急需有人對它們之間的紛爭進行仲裁,使它們不再受自相殘殺之苦。改造南方公司的根本所在是這樣一項條款,即由標準石油公司替三大鐵路公司“把一碗水端平”,保障每家公司都得到預先確定的石油運輸份額:改造南方公司成員石油運輸量的45%由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承擔,275%交給伊利鐵路公司,另外275%則屬于紐約中央鐵路公司。洛克菲勒很清楚,除非鐵路公司對石油業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否則他們“無法進行必要的業務劃分以防止競相減價”。洛克菲勒將成為它們公認的裁判并努力以公平無私的方式管理它們的聯營業務。如前所述,如果煉油商之間進行更大規模的合并,使其經營趨向合理化,鐵路公司同樣有利可圖。另外一個促使鐵路公司同洛克菲勒達成協議的因素是:作為一項富于遠見的戰術安排,后者已經開始擁有上百輛油罐車,而油罐車今后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洛克菲勒尋求行業統治地位的舉措中,改造南方公司是他頗具匠心的一步棋,盡管它不久就作為一大陰謀而昭然于世。無論煉油商還是鐵路公司當時都在生產能力過剩和自食其惡果的價格戰中拼命掙扎。洛克菲勒獨具慧眼之處在于,他能夠在解決鐵路部門的問題的同時解決石油業自身的問題,在石油業和鐵路業里建立一個雙重的卡特爾組織。洛克菲勒討價還價的實力之一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對方要得到什么,然后提出了對雙方都有利的條件。洛克菲勒并不想毀掉鐵路公司,而是要幫助它們發展壯大,盡管這一切都是為了加強自身的地位。 后來,為了洗刷自己同改造南方公司大敗虧輸的關系,洛克菲勒譏笑那些指責他是元兇的說法。他堅持說,自己從開始就清楚這家公司早晚要垮臺,它的成立純粹是一種策略。“我們之所以同意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指望(湯姆 斯科特)以及費城和匹茲堡的那些人最終會對我們有所幫助。只要計劃可行,我們愿意和他們一起干;這樣的話,等到它失敗時,我們就可以說:‘現在試試我們的方案吧。’”洛克菲勒的計劃是把整個行業統一到標準石油公司的麾下。據洛克菲勒自己承認,他不是出于道德上的考慮而只是從實用的角度反對改造南方公司的,因為他認定它無法在煉油商成員身上實行必要的約束。這項計劃從未使他良心上感到不安過。“它沒什么不對的地方,”固執己見的洛克菲勒后來說道。“我清楚這事關良心。在我和我信奉的上帝看來,這計劃很不錯。要是明天我還得這樣做的話,我會照原樣再做一次——甚至做它100次。”即使后來舊事重提,洛克菲勒也不能容許對他的事業胡亂猜疑,他只能把它說成是一個漫長的勝利進軍,并用他的宗教加以神圣化。 洛克菲勒聲稱自己是勉強跟著鐵路公司走的,這是在歪曲事實真相,為自己解脫。他絕非悄不做聲地站在一旁,看著這項漏洞百出的計劃自行擱淺;相反,他在其間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一直滿腔熱情地推行這一計劃。我們了解這一點憑的是他從紐約寫給塞迪的幾封引人注目的信。一連幾個讓人坐立不安的星期,洛克菲勒都在紐約同鐵路公司的官員們一起密談。他明白談判會有爭議,這從他在1871年11月30日寫給塞迪的信中就能看出來:“人在一生中若要取得成功,有時就必須逆潮流而行。”這些信件盡管證實了最初提出這一主意的不是他,卻表明他很快就對其熱心起來,因為他在12月1日宣布:“說實話,我越來越喜歡上這個主意了。”沃森得到范德比爾特將軍的支持后,洛克菲勒十分高興,他成了集團當然的領袖人物,在其他人變得越來越惶惶不安的時候更是如此。1872年1月下旬,洛克菲勒還滯留在紐約,他想返回克利夫蘭,卻又對塞迪說:“我們的人不贊成它,他們心里沒底,全在看我的……我覺得自己像只籠中的獅子,要是管用的話,真想吼上幾聲。”很明顯,如果洛克菲勒希望改造南方公司垮臺的話,他早就放棄領導的位置回克利夫蘭去了。 這一小摞洛克菲勒當時寫給塞迪的信——是早年寫給她的幸存下來為數不多的信中的一部分——流露出一種令人驚訝的浪漫情調,好像結婚7年仍然熱情不減似的。在談判期間,他告訴塞迪:“我昨晚夢見一個女孩叫塞萊絲迪亞 斯佩爾曼,醒來后才意識到,她就是我的勞拉。”洛克菲勒反復抱怨他在紐約有多么孤獨——“就像個流浪的猶太人”——一再表示渴望回家。洛克菲勒絕非因紐約的金錢、時尚和權勢而流連忘返,他那個浸禮會教徒的靈魂與紐約格格不入。“這個世界充斥著虛假、諂媚和欺騙,”他寫道,“只有家才是享受安寧和自由的天堂。”在這一時期,洛克菲勒仍然覺得他的財富盡管迷人卻有些不,因為他對塞迪說:“我們一直如此富足,用不著求人,這看上去如同一場美夢。但我向你保障,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無須擔心的事實——我們的生活與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簡直有天壤之別,對此我們要感恩。”也許正是經濟上的獨立使洛克菲勒有膽量去實施充滿風險的改造南方公司計劃,因為他堅信這不會危及他的家庭。為了不使塞迪為他充滿危險的新舉動擔心,洛克菲勒提醒她道:“我們很富有,不用靠石油方面的投資來生活——但我相信我的石油股份肯定是好的。” 1872年1月下旬,這些同謀者起草并簽署了的合同,正當他們盡力不漏任何風聲的時候,關于運費即將飚升的流言開始從西賓夕法尼亞傳開。2月22日出版的《石油中心紀事》(Petroleum Centre Record)隱晦地提到了一個“有關某些鐵路公司和煉油商聯手密謀大規模控制本地區原油和成品油采購與運輸的傳言”。關于這個陰謀的確切消息是幾天后才泄露出去的,當時沿湖鐵路公司在當地的貨運匆匆忙忙趕去看望奄奄一息的兒子,把工作交給一個下屬負責,而后者不知道新運價尚未實行。這個小職員根本意識不到他將會引起一個載入史冊的轟動,他向外部煉油商公布了由改造南方公司制定的令人瞠目的運價。2月26日,目瞪口呆的油溪人在各家晨報上看到運價在一夜之間對所有的人都翻了一番——當然這個“所有的人”不包括由克利夫蘭、匹茲堡和費城的煉油商組成的特權集團,他們屬于一個名為“改造南方公司”的幽靈般的實體。 對于泰特斯維爾或石油城陷入恐慌的煉油商來說,這決不僅是一個新的競爭威脅,而是一份死刑執行令。于是,他們放下手頭的工作擁上街頭,吵吵嚷嚷地譴責這一行為。“整個油區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傳聞,”洛克菲勒回憶道。“人們聚集在一起表示抗議和譴責。”2月27日晚上,3000多人沖進了泰特斯維爾歌劇院,他們揮舞著標語,上寫道:“打倒陰謀家”、“決不妥協”、“決不放棄!”,洛克菲勒及其同僚則被貶斥為“妖魔”和“四十大盜”。演講最慷慨激昂的大概要屬一個叫約翰 阿奇博爾德(John DArchbold)的小個子年輕煉油商了,他是一個巡回牧師的兒子,喜歡玩牌酗酒。當初彼得 沃森曾試圖勸誘他加入改造南方公司,卻被他怒氣沖沖地回絕了。如今,他對大家說:“我們已經面臨巨蟒的攻擊,但我們決不退縮。”油溪的煉油商們深信,出售從自家后院里打出的石油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權利,阿奇博爾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注定要接洛克菲勒的班、為標準石油公司掌舵——贊同這個觀點。“我們相信,這在我們行業是不言自喻的,”他對歡呼的人群說。“這是絕望的人的一次決戰。”阿奇博爾德被選為新的石油生產商同盟的干事后,大家同意對改造南方公司的同謀者采取報復措施、逼他們就范:拒絕向他們出售原油,只賣給油溪一帶的煉油商。 在這一片狂亂的呼喊聲中,當地的市民也組織起一支流動的抗議小隊伍,他們在城鎮間穿梭,組織火炬集會,呼吁支持者加入他們的行列。3月1日晚上,煉油商和開采商們齊聚石油城的歌劇院,召開了另一場鬧哄哄的集會。有位引人注目的演講人是年輕的開采商小劉易斯 埃默里(Lewis Emery Jr),他支持阿奇博爾德的提議,把現有的開采量減少30%,并且在30天內暫停鉆探。這次演講后,不知疲倦的埃默里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與標準石油公司作對的征程。集會結束前,足有1000多人做好準備,打算去包圍哈里斯堡州議會,要求改造南方公司改變做法。 在這種充滿火藥味的氣氛里,《石油城鉆井報》(the Oil City Derrick)每天在頭版上用黑框登出一份同謀者的黑名單——彼得 沃森,接著是洛克菲勒和其他6位董事。每天還加上一條煽動性的新標題,如“請看‘巨蟒’令人發指的丑惡嘴臉”,等等。就是在這種狂亂的情緒中,世人及時次記住了約翰 D 洛克菲勒這個名字。洛克菲勒的死敵似乎早已感覺到他的特殊能量,把他單獨拿出來加以羞辱,有家報紙還給他戴上了“克利夫蘭的墨菲斯特②”的頭銜。當人們知道了洛克菲勒在改造南方公司的核心地位時,破壞分子便在藍色的標準石油公司油桶上畫上骷髏和交叉的骨頭。標準石油公司在油溪的兩個雇員約瑟夫 西普和丹尼爾 奧戴躲在辦公室里防備大肆搶劫的暴徒。“那局勢真是緊張,”西普說。“我有些朋友甚至不愿和我在街上說話,生怕被人看到。還有暴力威脅,一個叫約翰 W 瓊斯上尉的大開采商叫大家去燒毀標準石油公司的油罐。”破壞分子還襲擊了鐵路公司,砸毀油罐車,把里面的油倒在地上,甚至拆毀路軌。當地的一位律師塞繆爾C T 多德說,如果抗議活動毫無約束地發展下去,“在韋南戈縣連1英里的路軌都剩不下。那些人已經絕望到了極點。”在油溪,幾乎沒人想得到他們那個可怕的對手原來是個衣著整潔,去教堂做禮拜的年輕人。這段夢魘般的日子給當地一個嚇呆了的14歲女學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就是艾達 塔貝爾。“我記得有天晚上,父親面色嚴峻地回到家里告訴我們,他同其他幾十個開采商簽了一份約定,決不向從那個陰謀中獲利的克利夫蘭惡魔出售石油——受到人們唾罵的不再是改造南方公司,而是換成了標準石油公司這個新名字。” 但是,這些破壞行為非但不能阻止洛克菲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看法:油溪是一個由無賴和冒險家組成的下等社會,需要有一位強有力的人來管理。洛克菲勒總是動輒譴責對手的動機,向來認為自己的動機是無可指摘的。“標準石油公司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組織,而那些采油商則是一幫粗野、容易沖動的家伙,只要有人一聲號令,就會沖進場子亂殺一氣。”自以為是的洛克菲勒覺得沒有必要解釋自己的行為,拒絕見那些等在門口的記者。聽到弗拉格勒對記者說標準石油公司的對手是“一小撮火爆脾氣的家伙”,洛克菲勒建議還是保持沉默的好,于是弗拉格勒也就沒有再加評論。聽說有人威脅說要他的命后,洛克菲勒專門在辦公室和家的周圍布置了一隊警察,并在床邊放了一把左輪手槍以防不測。 直到垂暮之年,洛克菲勒才意識到在商業戰場上沉默不語對他有多么不利,尤其在反對改造南方公司的怒潮中更是如此,因為它卷入了一場政治和公共關系的爭斗。他本以為對批評不置一詞,會讓人覺得他胸有成竹、為人剛正不阿——但事實上卻造成了這樣的印象:他自感有罪、故作清高地逃避現實。洛克菲勒一生能以如此平靜的態度忍受種種誹謗,連弗拉格勒都曾經搖頭嘆息道:“約翰,你的臉皮厚得像犀牛一樣。”在他身上有一股早期基督徒對批評一概置之度外的心理,在老比爾身邊度過的少年時代也教會他不去理會鄰居們惡毒的讒言。他具有大將風度,能夠專注于自己的目標,把種種障礙當做無關緊要的分神之物而置之不理。“你可以指責我,也可以攻擊我,”洛克菲勒說,“只要你讓我走自己的路就行。” 像往常一樣,事態越混亂,洛克菲勒反而越冷靜,在同事們最倉皇失措的時候,他身上總是表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鎮定。他在受到壓力時總是能堅持自己的立場。改造南方公司事件表明,洛克菲勒其時對自己的判斷力抱有越來越強的信心。像所有銳意改革的人一樣,他發現要靠自己去實現更高的目標,因為自己高瞻遠矚、信念十足。他明白,自己的行動一開始會被目光短淺的蕓蕓眾生所誤解、所抵制,但他相信,自己思想中所包含的真理和力量將最終取得勝利。 石油開采商禁止向改造南方公司的成員出售原油,洛克菲勒對此并不擔心。然而這個臨時湊成的聯盟面對勢不可擋的共同威脅,緊緊抱成了一團,他們自分為16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委員會,負責阻止向那個陰謀集團出售原油。開采商們騎著馬在月光下巡視油溪,以防有人偷偷開采,破壞他們的行動。艾達 塔貝爾回憶起那時她父親是如何驕傲地拒絕了一份利潤可觀的合同,該合同提出以誘人的45元一桶的價格把石油運給那些搞陰謀的人。同時,開采商們也忙于在法律方面展開攻勢,他們去哈里斯堡游說議會廢除改造南方公司的特許證,并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像卷軸一樣的請愿書,足有93英尺長,要求對全行業進行調查。洛克菲勒躲著新聞界,開采商們卻分發出3萬份關于改造南方公司事件的辯論性小冊子,以便“誠實的人們了解并避開那些自由貿易的敵人”。 盡管這些喧囂未能減弱洛克菲勒的決心,但不管他如何逞強,禁運確實給他的經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90%的雇員必須臨時下崗,煉油廠里留下的人只不過在撐著空架子。他在1872年3月寫給塞迪的信中試圖解決他的行為和良心之間的矛盾,因為他在油溪已經成了人人喊打的妖魔。他在3月15日發自紐約的一封信中寫道:寫點報紙文章很容易,但我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們要做的是樁好事,不在乎報紙上寫了些什么。等一切都慢慢過去后,我們可能會做出簡短的回應(雖然這不是我們的慣常做法),讓這個行業以后發生的事來表明我們的意圖和計劃是公正、的——我要在這一事件中以我的良心和無畏來行動,并且相信會有好結果的……我認為(我們)有希望至少能爭取到一大部分紐約煉油商早日加入進來。”他在3月21日的信中進一步寫道:“我仍在堅持,仍抱有希望,我知道我方還沒到非上報紙不可的地步。我們了解了一些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知曉的事情,無論怎樣,我們清楚自已的想法,這些想法是正確的,而且只能是正確的—&mdas

媒體評論

洛克菲勒在企業管理與工業革新的探索方面所做的貢獻將被認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現代世界的創造者中,有兩位堪稱為杰出的人:洛克菲勒與俾斯麥。一個在經濟學上、一個在政治學上駁斥了自由主義的夢想。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洛克菲勒號稱世界首富,他也是我見過的難以捉摸的人物。城府極深,深不可測。一個頭上和臉上寸草不生的人物(洛克菲勒患有脫毛癥),機敏狡詐而又勤儉成性,表面道貌岸然、樂善好施,實際上是我國有史以來的奸商。 美國著名哲學家詹姆斯 洛克菲勒語錄命運: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筑師。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由我們的出生決定。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會之杯。成功:一個人不是在計劃成功,就是在計劃失敗。永遠不能讓自己的個人偏見妨礙自己的成功。 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只要不變成習慣,失敗是件好事。 有太多的人高估他們所欠缺的,卻又低估了他們所擁有的。信心:我的信念是搶在別人之前達到目的。 從貧窮通往富裕的道路是暢通的,重要的是你要堅信,我就是我的資本。 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的心態會創造成功。智慧:知識是外在的,是我們對所見事物的認識;智慧則是內涵的,是我們對無形事物的了解。只有兩者兼備,你才能成為一個發展的人。 凡事都需要看得遠一點。你在邁出步的時候,心中必須裝著第二步——這幾乎是我一生的經驗。 裝傻是一門學問。在商場上,成功了的騙術并不是騙術。競爭:我不迎接競爭,我摧毀競爭者。首先發現對方的弱點并狠命一擊的人,常常是勝者。 打先鋒的是笨蛋,不管他們如何愛好吹牛。不必爭,讓別人打頭陣,瞅準時機給他一個出其不意,后來居上者明智。 當紅色的薔薇含苞欲放的時候,只有剪除周圍的別枝繁葉,才可以在日后一枝獨秀,放出嫵媚艷麗的花朵。合作:我需要強有力的人士,哪怕他是我的對手。 堅強有力的同伴是事業成功的基石。不論哪種行業,你的伙伴既可能把事業推向更高峰,也可能導致集團的分裂。財富: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利當窮人。 在我眼里金錢像糞便一樣,如果你把它散出去,就可以做很多的事;要是把它藏起來,它就會變得臭不可聞。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經典讀物,思想第一!

2017-11-18 01:16: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多讀讀名人傳記,收獲良多

2017-11-13 19:42:18
來自***(匿**的評論:

老板推薦的傳記!!!

2017-06-25 18:29: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不錯,裝幀精美

2017-11-10 20:10:28
來自b***6(**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7-05-08 16:20:13
來自***(匿**的評論:

還沒有看,應該不錯吧

2017-06-04 21:27:10
來自艾***(**的評論: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用功。

2017-06-05 18:53:29
來自小***(**的評論:

不錯。。。。。

2017-06-06 12:13:37
來自***(匿**的評論:

這套書紙質不好,像盜版那種紙。裝幀極差,書脊的膠都沒有填平,居然有間隙,估計以后會掉頁。

2017-06-06 12:26: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的內容還不錯!

2017-06-10 16:57: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質量很好,便宜夠實用,很實用,與描述的一樣,快遞態度不錯,發貨快,包裝仔細嚴實!

2017-06-14 17:04: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昨天訂的書,第二天就到了,便宜很多,而且很方便的,上回也買一本,也是第二天到的,節省很多時間的,以后會常來……

2017-06-14 17:07: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看完呢

2017-06-18 00:57: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23:04: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25066680

2017-07-13 19:13: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喜歡。

2017-07-14 09:15:36
來自k***4(**的評論:

值得購買!!!!

2017-09-05 15:44: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經典,非常好的書,內容非常經典

2017-10-13 16:48: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洛克菲勒傳:全球首富的創富秘訣 空想扯淡然并卵,卷起袖口直接擼

2017-10-19 08:03: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發貨速度快,圖書質量好!

2017-11-01 09:44:42
來自保衛中**的評論:

早就想看這位石油大亨的故事了

2017-11-01 10:24: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物美價廉,物流快,很棒。

2017-11-07 12:38:20
來自KGZHANG**的評論:

本書我看過海南出版社的版本,覺得很好,買本書來收藏。

2017-10-13 15:40: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1937年),20世紀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1870年他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在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及大部分世界市場,成為美國歷史上及世界歷史上的*位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他去世時,總財產約14億美元,相當于現今3000億美元以上,因此被普遍視為人類歷史上的首富。他一生也推動了醫療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創辦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及協和醫學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立了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地標。  洛克菲勒是一個*富傳奇色彩與爭議性的人物,是一個…

2017-05-31 09:48: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洛克菲勒非常感興趣,這本傳記會讓我近距離了解這位偉大的商人。

2017-08-27 11:17: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小時候讀過,那一版是南海出版社的,翻譯者不變,這一版翻譯質量,印刷排版都很贊,這本書也是《財富》雜志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意味雋永。

2017-08-28 18:13: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書的作者盡可能不去作主觀的評價,但是從閱讀中可以看出切爾諾對洛克菲勒是充滿了理解與尊敬的,在那個秩序尚在建立的時代,他們根本沒有秩序可尋,所以他們只能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現實行事,在商業的“西部時代”里,殘酷是免不了的,他們是規則的破壞者,更是規則的建設者。

2017-07-06 14:33: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