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圖書
人氣:350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

一位少兒音樂教育專家30多年的教育經驗,也是一位成功媽媽在孩子學音樂的過程中如何組好各方面管理的經驗之談;書中充滿了愛和教育智慧,也傳達了音樂教育的原則和技巧,家長和老師指導孩子學音樂的良師益友。

內容簡介

填鄭又慧是臺灣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專家,從事兒童音樂教育三十多年,在教學、演出、比賽、指揮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深得學生和家長喜愛。這本書內容豐富,論述細致而精到。可大分為兩個板塊:前八篇為及時個板塊,主述少兒音樂教育教學方方面面的具體問題;后兩篇為第二個板塊,概要地介紹多國兒童音樂教育的種種人和事,以及蘊含于其中的哲理。詳盡解答了家長在孩子音樂教育方面的種種問題和困惑,是家長和老師指導孩子學習音樂的好助手。

編輯推薦

本書呈現了一位少兒音樂教育專家30多年的教育經驗,也是一位成功媽媽在孩子學音樂的過程中如何組好各方面管理的經驗之談;書中充滿了愛和教育智慧,也傳達了音樂教育的原則和技巧,是家長和老師指導孩子學音樂的良師益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

音樂教育應該為培養兒童的素質服務,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功利,成為過度的純專業技能訓練,這使音樂教育常常和初衷背道而馳。本書作者以音樂老師、家長和研究者三個角色,告訴我們如何帶領孩子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以使其形成終身音樂愛好,感受生活的美好,非常值得一讀。

——音樂教育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郭小利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音樂素養的重要性,“琴童”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作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的教師,從家庭和專業兩個角度出發,分享如何以理性、科學的態度對待兒童音樂學習,明確地解決家長種種困惑。本書既值得家有“琴童”的家長閱讀,也值得從事兒童音樂培訓的教師詳細閱讀。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耀華

作者簡介

鄭又慧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奧地利國立莫扎特音樂院(MOZARTUM)奧爾夫音樂研究所(ORFFINSTITUTE)美國A.O.S.A.(美國奧爾夫協會)會員德國I.G.M.F.(國際音樂教育協會)亞洲區特派員。曾在臺灣臺中一中、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師范學院任教,從事奧爾夫兒童音樂教育研究多年。帶領臺中一中合唱團榮獲臺灣及時屆合唱比賽「金音獎」冠軍等多種獎項。

目錄

再版序 序言 及時章 觀念篇——輕松步上學習音樂之路 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 音樂能力可以培養嗎? “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嗎? 音樂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正確嗎? 做“顧問”還是“監工” 家有琴童,父母應注意的事項 我的孩子為什么坐不住? 男孩和女孩學習樂器時的差異 老大和老二學習樂器時的差異 音樂天分與成就 第二章 暖身篇——學習樂器前應做的準備 隨時隨地聽音樂 如何欣賞音樂 選擇適合孩子欣賞的音樂 學習樂器前的暖身運動 需要為幼兒購買樂器嗎? 玩具樂器可以代替正式的樂器嗎? 第三章 就學篇——音樂班及相關問題 如果學校也是才藝教室 要不要參加音樂班? 兒童音樂班現狀及其教學法 如何選擇兒童音樂班? 如何選擇正確的“奧爾夫”? 孩子為什么不想上音樂課? 愛孩子,就陪他走一段 第四章 樂器篇——學習樂器應了解和注意的事項 學樂器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幾歲可以開始學樂器? 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樂器? 如何購買樂器? 如何選購鋼琴? 可以買二手樂器嗎? 如何保養樂器? 我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學習古典鋼琴曲、爵士鋼琴曲還是流行鋼琴曲? 如何選擇鋼琴教材? 鋼琴可以有代替品嗎? 除了鋼琴,還可以學什么樂器? 第五章 知識篇——有關樂譜及樂感等問題 五線譜難學嗎? 輕松學習五線譜(一) 輕松學習五線譜(二) “拍盲”的孩子怎么教? 我的孩子節奏感很差,怎么辦? 節拍器應該怎么用? 我的孩子是音盲嗎? 如何唱出好聲音? 第六章 輔導篇——父母應配合教師做的工作 多元化的音樂學習 迪斯尼樂園與音樂 要不要陪孩子練琴? 每天需要練琴多久? 孩子不肯練琴怎么辦? 教師的困惑 家長與教師相處的藝術 第七章 建議篇——父母及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漫無目的”與“宏偉藍圖”——正確應對兒童學習樂器的心理 要參加音樂比賽嗎? 我的孩子將要上臺表演了 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音樂會? 欣賞音樂會的禮節 第八章 個案篇——特殊案例討論 “感覺統合”與音樂學習——為什么孩子總是彈錯音符? 用音樂活動改善“感覺統合不良” 做快樂的音樂小神童 “左撇子”學樂器 用音樂律動游戲平衡雙手力度 第九章 訪問篇——專家學者談少兒音樂教育 母親的回憶 訪美籍音樂教授羅芳華 訪美籍音樂老師周路得 奧地利音樂人士談音樂教育 瑞士音樂人士談音樂教育 德國音樂人士談音樂教育 美國音樂人士談音樂教育 第十章 花絮篇——音樂教育活動 社區音樂活動——美國 音樂活動巴士——美國 破銅爛鐵節奏樂團(STOMP)——英國 記一場難忘的國際音樂年會——歐洲 后記 附錄 奧爾夫教學法 從“法國兒歌”看“兒童音樂” 關于記譜法

在線預覽

聽了我講述的游戲課程,相信家長朋友們已經看到了奧爾夫教學的精髓和本質所在:(一)以感受音樂來代替“學習”音樂。

幼兒階段是孩子探索世界最重要的時期,把音樂當成一種機械的“學習”項目,對孩子而言,太過沉重。透過音樂游戲來感受音樂的樂趣,而不是造成學習的壓力,這樣才能培養并維持孩子對音樂的“好感”。

(二)在“感受”音樂的具體方法上,奧爾夫選擇的是“多元感官學習”。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多元感官的交叉使用,來達到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學結果。這絕不是傳統填鴨式教學、只透過單一管道學習所能達到的多元效果。

多元感官學習的觀念早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即由許多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布魯納(Bruner)、皮亞杰(Piaget)等人所提出。

而音樂教育家如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高大宜等人雖未提出這一名詞,卻早將這些觀念大量地運用在其所提倡的各種著名音樂教學法中。當我在教學中以多元感官的教學取代傳統的單向教學時,很快就發現它能非常有效地減少兒童在學習時的壓力與困難,并在過程中發現許多過去從未有過的樂趣!表面上看似是一種“慢學式”的音樂學習方式,卻可培養兒童對音樂的長期熱愛,且能讓其在后期的學習中厚積薄發!現在,相信您應該能輕易地判斷出何為真正的奧爾夫教學法。

如果老師授課時只單一地使用聽覺或視覺,那這種方式無疑是呆板僵硬的。而這種呆板僵硬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刻板填鴨式的音樂教學法。

有些“假奧爾夫”為了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法,會刻意地放入貌似多種感官的教學,事實上,換湯不換藥,本質仍然是單一感官的教學,就算加了些肢體的律動,引入了些游戲教學,也只是象征性地擺擺花架勢而已,無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樣的教學,談不上是真的奧爾夫教學。

事實上,當孩子處于依靠感覺認知世界的年齡時,你用語言、認知和符號去跟他“講音樂”,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招到抵制;相反,如果順應了他的天性,讓他去聽、去感受、去想象和創造,會激發出他的無限潛能。真正的奧爾夫教學方法表面看上去好像“不知道在干什么”,甚至有點“瞎胡鬧”的意味,然而它遵循的是孩子的天性。無論是認識樂器,如前所述的手鼓,或是教唱一首兒歌,它都融合了孩子的觸覺(孩子可親手操作、觸摸)、視覺(孩子可觀察老師或同學的表現)、聽覺(孩子可制造并聆聽各種聲響的效果)、動覺(以身體的動作,諸如跑、跳、移位以及手、腳等身體各個部位的舞動,來表達所感應到的音樂情緒。)雖然這種教學法無法在短期內看到成效,也無法滿足家長們立竿見影的學習要求。但經過奧爾夫教學熏陶的孩子,對音樂,對人生,對感情,都有著更為細膩的理解。這樣的孩子,當他學習樂器時,怎么能不“樂由心生”地深刻喜歡并享受音樂的動人之處?而當一個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渴望掌握一門樂器時,他內心孕育和積蓄的這些能量是巨大無比的!奧爾夫音樂教育讓孩子從小學會了思考,習慣了創新,這不光是音樂學習所需要的,美術,體育,文化,科學哪樣學習離得了創意?……P90-92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zjlovef**的評論:

給家長看的,內容很受用,尤其里面關于音樂啟蒙的觀點很贊成,也容易操作。

2017-11-23 14:02: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 我是尹建莉老師的忠實粉絲,所以她介紹的書我相信不會錯!希望這本音樂教育指南可以引導我家二寶!

2017-03-25 11:30: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當當開門紅買的,很劃算,很厚的一本書,內容還沒看,不過尹建莉老師推薦的,我想還是有指導作用的,看看給孩子以音樂啟蒙

2017-06-03 09:06: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來的很及時,真是相見恨晚!書中作者介紹很多音樂教育理論、方法,回答困擾家長的很多問題,對正在或將要學琴的孩子以及家長們,無疑是本手冊,啟發很多,推薦!

2014-11-24 20:47: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想給孩子學習樂器或是發展孩子興趣的家長,值得讀,少走彎路。

2017-08-16 14:0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學琴前先看看這本書,相信會給很多家長帶來很大的驚喜,其實中國的教育邊邊框框限制的太多了,孩子無法充份的發揮自己,很喜歡作者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值得大家學習。

2014-11-17 20:42: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里面推薦了這本書 也在臺灣獲得多個獎項 寶寶從小就有更棒的節奏韻律感 現在寶貝大點了反倒不知道怎樣培養了 所以買了這本書 還沒看 希望會有幫助吧 喜歡當當 有了當當 就很少去新華書店買書了

2016-11-29 22:07:3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 我想問一句,正版書也會有錯字嗎?越來越對當當失望了,以后就算貴點也去書店買。一直都在當當買,自從那本卡梅拉的書出現錯字后,這又是一次。希望有人出來給個解釋

2017-03-04 19:09: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曾經媽媽問我小時候有沒有什么后悔的,現在記憶猶新的一句話是“為什么小時候不讓我學鋼琴”,現在深感自己從小受到的音樂教育與外國同學的差距。其實音樂教育不難,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學好。希望以后的孩子們不要重蹈覆轍,愿大家都學好音樂,提高綜合音樂素養!值得推薦的好書!

2014-11-24 20:41:58
來自oliviaa**的評論:

還好吧,沒有特別具體的方法告訴家長怎樣去教孩子。對于對音樂沒有興趣又沒有方法的家長來說,看過之后還是沒有具體的方法去教孩子

2016-10-20 10:02:30
來自艾米之**的評論:

大致翻閱了一下,挺好的一冊書。對于我這種即將踏上陪孩子學樂器之路的家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雖說內容受篇幅限制大多點到即止,但涉及內容也算比較全面,作用不小,相信經常翻看,必有受益。推薦。

2015-01-13 10:23: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受啟發,從看完書開始潛移默化的熏陶孩子。也順便提高一下自己的音樂修養。很多問題都是常見的,在文中都有很好的解答。邊看書邊揣摩。為了孩子更好,自己先努力。

2016-04-24 16:18: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喜歡作者以更高的視野帶領我們來看,如何更全面的培育一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聚焦在某種技巧該如何培養、如何一定能成功、、等等。中國的家長目前非常需要像持這種觀點的好書,家長們在教育孩子學習才藝上,存在太多誤區需要改正。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2014-11-30 11:40: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女兒學琴時一直幫不了她,學鋼琴的整個過程是比較艱辛的,看了鄭老師的書后,我覺得很多地方我做的都不正確,因此孩子大人都覺得累,現在心里踏實多了,琴童家長值得一看,非常有指導性的一本書。強烈推薦!

2014-11-02 14:58: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是一位音樂老師、又是一個媽媽,在小孩的音樂教育上很有研究,給家長朋友糾正了很多小孩在學習音樂上的誤區。對于希望小孩在音樂上有所收獲的家長來說,確是一本不錯的指導書!

2014-11-24 20:51: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 這本書收藏了好久,這次終于買了,翻看了很多頁,確實非常好,切中要害,實用解渴,是家長的好幫手。人們已經認識到藝術學習有利于智力開發,而少兒正是學習藝術的最佳時期。

2017-03-27 14:24:27
來自機器貓_**的評論:

這本書是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聽人介紹才買的.感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音樂敏感期.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最實初的音樂老師.不想錯過孩子的任何一個敏感期.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音樂素養的重要性,“琴童”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作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的教師,從家庭和專業兩個角度出發,分享如何以理性、科學的態度對待兒童音樂學習,明確地解決家長種種困惑。本書既值得家有“琴童”的家長閱讀,也值得從事兒童音樂培訓的教師詳細閱讀。

2016-11-08 14:09: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與之前同類型的書相比下,這本書的內容更具體,內容幾乎涵蓋了孩子學琴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技術技巧,心理變化,學習方法,音樂知識。對家長,尤其是我這樣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長很有參考意義。

2014-10-30 22:16: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看過了很多親子教育的書,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等等,這本書是最好的。作者不但在音樂教育方面講得很好,而且在育兒觀念上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我讀后大有收獲,特地來寫評論的。希望這樣的好書能讓更多的家長獲益!

2015-01-04 23:34:39
來自laura21**的評論:

音樂教育應該為培養兒童的素質服務,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功利,成為過度的純專業技能訓練,這使音樂教育常常和初衷背道而馳。本書作者以音樂老師、家長和研究者三個角色,告訴我們如何帶領孩子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以使其形成終身音樂愛好,感受生活的美好,非常值得一讀。

2016-08-30 09:28: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樂老師 教育理念很不錯,但在我這邊行不通,別說有沒有奧爾夫教學方式,周圍連個兒童音樂教室都沒影。我能做的就是就是讓他小時候多聽點音樂了。音樂創新如自制小樂器什么的,我真心認為自己可能做不到。

2017-01-14 09:59: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主要是講學音樂的態度,其實學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孩子不要太早的去系統學習,"熱身"很重要,先要讓他喜歡,培養他的興趣,然后再讓他自己選擇,身處的環境很重要,作為父母,就是要營造音樂的氛圍,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去喜歡

2015-06-01 22:21: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后悔讀到他有點晚了,我孩子已5歲了,但我深信不疑地立刻開始了我對孩子音樂大門的開啟,我要給他音樂養分,理想是把音樂培養成他的一個終身的興趣愛好,當然這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作者很優秀,這本書應該盡早地被更多的父母讀到!

2015-08-31 11:55:02
來自Asurol_**的評論:

引用一句流行語:不多說,好書!專業,內容豐富。我自己喜歡音樂,雖然不懂樂理,不會樂器,但喜歡音樂。流行歌也好,搖滾也好,好聽的音樂也好。音樂會讓一個人更幸福。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是一個愛音樂,內心有音樂的人。相信此書會幫助到像我這樣的人

2016-01-29 15:40: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K音樂老師才藝教室要不要參加音樂班?兒童音樂班現狀及其教學法如何選擇兒童音樂班?如何K選擇正確的奧爾夫?孩子尼樂園與音樂要不要陪孩子練琴?每T4天需要練琴多久?孩子不肯練琴怎么辦?

2015-10-17 20:55:00
來自z***e(**的評論:

還沒看完先來評價。看了這本書感覺對娃什么時候開始學鋼琴變得沒有那么急迫了,倒是覺得應該先給娃進行一些音樂的啟蒙,在家里在車里都多聽多接觸。帶娃去了兩次大劇院看鋼琴演奏和童聲合唱,娃能夠堅持半場,我已很知足。

2017-06-15 16:49:01
來自華江**的評論:

一口氣讀完此書,覺得讀晚了,孩子已經三歲,前面三年的時間錯過了好多音樂教育機會。不過還好,通過這本書,更好了解了什么是音樂教育。幼兒音樂教育要如何開展,什么時候開始樂器學習才合適。值得每一個父母學習收藏。

2016-02-25 16:19:3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