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非洲生物沒有靈魂、宗教、文化、歷史、人類的語言,以及智商——有時我們會覺得這個看法本質上源于無知,其實并非如此。它是精心設計的一項發明。
壓迫者為其受害者重新命名,給他們打上烙印,就像農民給自己的牛群打上相同的烙印一樣。壓迫的目的就在于敗壞受害者的個體精神和人性。
看非洲文學之父手起刀落,剖開西方列強持之以恒地抹黑非洲的險惡用心,為被搶劫還被誣告的非洲正名。
一直在聽別人講述非洲;現在請聽聽非洲人自己的聲音。
看完本書,你將無法直視某些描寫非洲的所謂經典。
欽努阿·阿契貝(Chinua Achebe, 1930-2013)
尼日利亞作家,代表作有《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再也不得安寧》等。曾獲曼布克國際文學獎、英聯邦詩歌獎、德國書業和平獎、尼日利亞國家獎等多項大獎,被英美等國大學授予了二十多個榮譽博士學位,入選"全球百名公共知識分子"。
非洲是距離歐洲最近的大陸,但在歐洲人心目中,它是迥異自身的最遙遠的所在,是歐洲的對立面,這是關于歷史和地理的極大諷刺。非裔法國詩人、政治家利奧波德? 塞達爾? 桑戈爾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矛盾,在《向面具禱告》這首詩中,用大自然中最深刻的親密意象之一—臍帶相連—歌頌了這種成問題的親近。有何不可?畢竟,北非和南歐的海岸就像兩只杯形的手,圍攏住這片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洋,古人曾將這片海域奉為世界的中心和心臟。桑戈爾的暗喻在古埃及和古希臘時代應該會比在當今受到更多認可。
歷史且不談,在這個關于距離的悖論中,地理在我們的意識里烙下了一個教訓。這個教訓只有我們這些經歷過英國殖民統治末期的西非人才會銘記,暴力反抗殖民統治的大本營阿克拉與強大的帝國都市倫敦經度相同,這是個可笑的事實;因此,盡管生命地位不平等,它們仍處在同一條格林尼治子午線上,從而注定在時間日期上是一致的!
但經線僅僅是故事的一部分。還有緯線,它給了倫敦和阿克拉迥異的體驗,比如正午的溫度,或許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也給了兩地居民不同的膚色。如果想找兩者的差異,這些就是。然而就算這些差異真的存在,它們也絕不能令人滿意地解釋那種根深蒂固的異己感:非洲在歐洲眼中屬于另一個世界。
有時我們會覺得這個看法本質上源于無知,其實并非如此。至少不是出于無知,甚至主要不是出于無知。總體說來,它是精心設計的一項發明,用以協助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大西洋奴隸貿易與歐洲將非洲變為殖民地,后者緊隨前者,從公元一五○○年算起,兩者時間跨度的總和長達近五百年。兩位美國學者,多蘿西? 哈蒙德和阿爾塔? 賈布洛,對這一發明進行了重要的、的研究,展示了非洲奴隸貿易在十八世紀走向至高點的同時,英國有關非洲的文學作品的內容如何相應地發生了顯著變化。寫作內容
從對航海者們近乎冷漠的、寫實的報道轉向對非洲人的評判……向貶損性質的評論的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源于奴隸貿易的影響。對奴隸貿易利益的期望造就了貶低非洲的文學,從奴隸貿易開始受到攻擊時起,其文學方面的辯護者創作了貶低非洲最甚的作品。例如,(蘇格蘭奴隸販子)阿奇博爾德? 達扎爾在其作品《達荷美的歷史》的序言中為奴隸制進行辯護:"不管奴隸貿易帶來了怎樣的罪惡……它對于窮苦的不幸之人而言……卻是幸事……不然他們將要遭遇的便是屠宰者的利刃了。"許多支持奴隸制的作品都意在表現非洲人的不道德與墮落……因而,奴役這樣一個墮落的民族不僅正當,而且大快人心。在與歐洲奴隸主接觸后,那些非洲人的品性只會變好。實際上,奴隸制成了拯救非洲的一種方式,因為它給非洲人帶來了基督教與文明。
遭到詆毀的非洲形象不斷積累,為奴隸貿易和其后的殖民活動進行辯護,留給世界一項文學傳統,令人高興的是,它現在已經凋萎了,但它也提供了一種看待(或者更地說,無視)非洲和非洲人的特殊方式,這種方式持續至今。因此,盡管那些曾在十九及二十世紀早期大行其道的聳人聽聞的"非洲"小說幾乎已經銷聲匿跡,但它們數世紀來打造非洲可怕墮落的老套形象的執著遺傳給了電影業、新聞業及各種人類學,甚至人道主義和傳教活動。
……
沒有阿契貝,非洲文學是不完整的和不可想象的。他從未被超越。——托尼·莫里森
阿契貝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成就改變了我們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學評論家肖瓦
物流太慢了
還沒看,但感覺凸顯還有是不錯的,先給個好評!
囤著,一下買了很多書,慢慢看!物流快,非常滿意!
好。。。。。
收錄了若干作者剖析非洲歷史和現狀的精彩隨筆,以及回顧自己在殖民地的求學經歷、紀念友人和親人的散文。我們一直在聽別人講述非洲,現在請聽聽非洲人自己的聲音。看完本書,你將無法直視某些描寫非洲的所謂經典。“這些非洲生物沒有靈魂、宗教、文化、歷史、人類的語言,以及智商。”——有時我們會覺得這個看法本質上源于無知,其實并非如此。它是精心設計的一項發明。壓迫者為其受害者重新命名,給他們打上烙印,就像農民給自己的牛群打上相同的烙印一樣。壓迫的目的就在于敗壞受害者的個體精神和人性。不幸的是,壓迫并不會自動帶來有意義的反抗。它會導致模糊盲目的…
繼續買買買
《非洲的污名》是阿契貝的一本散文隨筆集。收錄了若干他剖析非洲歷史和現狀的精彩隨筆,以及回顧自己在殖民地的求學經歷、紀念友人和親人的散文。我們一直在聽別人講述非洲,現在請聽聽非洲人自己的聲音。看完本書,你將無法直視某些描寫非洲的所謂經典。
多讀書。讀好書。生命不止,學習不停。接觸多元文化。開拓眼界。
運送快,歷史老師推薦的
一直以來都喜歡著非洲,小時候就喜歡著動物世界,長大以后就迷戀著埃及文明,也是有緣,在廣州上班,能夠看見很多真正的非洲人,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去小北的震撼,真的感覺像來到另一個世界一樣,補充一句,黑人的頭發原來很硬很硬,就像塑料草地一樣,這是我親自摸了非洲人的頭得出的結論,我還一直以為他們頭發軟啊!摔!話說黑人小孩其實挺可愛的,我說模一下馬上就給模了?(????)……扯遠了,買這本書,也是在網上看的介紹,我們對非洲人,非洲人對我們,可能都有很多刻板印象吧!本書是本散文集,就不更多劇透內容了!以后還在當當購書,了解非洲更多面(???)
還沒開始看
很好很喜歡
很好很喜歡
書角稍微有些折痕,不過不影響。第一眼看到書名就覺得是我想找的書,因為一直想了解非洲這片遙遠又神秘的大陸,書剛收到還沒看,但是已經非常期待它能帶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非洲!
搞活動買的性價比很高
難得的非洲文學。
對非洲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很好,很喜歡
感謝雜志之家,支持雜志之家,謝謝了對了物流配送也很給力,而且雜志之家也可以刷卡支付,真的很方便,我的真太喜歡雜志之家了,性價比很高包裝也很不錯,印刷很正規,紙質也很好。
還不錯的一本書,暫時還沒有閱讀
一部由演講和雜文構成的個人志和非洲的歷史地理人文志,是涉及廣泛的智者之言。通過澄清真相,或揭露了西方古典文學中殖民主義的視角,如何為非洲抹上污名,并推動種族主義合理化,以為西方利益服務;或揭露語言問題被政治利益用來當做活動失敗的替罪羊,作為非此即彼的二元論的荒謬。通過本書中文字的集結,作者力圖還原非洲是人的這一基本事實。
首頁推薦,有點興趣
充滿誘惑的內容介紹,性價比也很高,買一本來看看
東西很好,快遞是一波三折,找了很多次,才拿到快遞,當當網客服和中通客服態度還不錯,不然就要投訴了
阿契貝的代表作品,值得一看
看非洲文學之父手起刀落,剖開西方列強持之以恒地抹黑非洲的險惡用心,為被搶劫還被誣告的非洲正名。
很薄的一本
喜歡這作家這書。
非常好,很喜歡
質量還可以,內容待評價。
非常喜歡這本書,給孩子買的,迫不及待的就開始看了。謝了~!——這本書非常好看,非常滿意
當當的價格還是很劃算的,質量很好,而且大多數書都是獨立包裝的。回來就看的書。
非洲當代最重要作家之一,好文供欣賞
買的人不多,裝幀精美,排版印刷不錯,買到開心!
速度真快…
非常好的書。值得收藏。
全新塑封,活動價很實惠,書的質量很好
書相當好,品相好,內容更好!
啊啊啊啊啊啊啊
優美雋永引人入勝支持當當
故事精彩,裝幀精美
引人入勝噢
。。。。。。。
一直在聽別人講述非洲;現在請聽聽非洲人自己的聲音。
原來以為是學術著述,結果是帶有記敘性的歷史讀物
奈保爾的每一作品總是有它獨到的價值,值得一讀。
包裝不錯,質量很好,對于想深入研究非洲的人來說非常有用。
在當代的國際文壇,欽努阿·阿契貝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名字。他被譽為“現代非洲小說之父”,因為他第一次寫出了“發自非洲人內心世界的英語小說”;他還在《遠景》和《外交雜志》評選出的“全球百名公共知識分子”中,名列第三十八位,因為他不屈不撓地就全球和祖國尼日利亞的政治、社會事務發言;除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獲得了幾乎能夠獲得的所有國際重要文學獎項。
第一次從非洲人的視角來了解非洲,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阿契貝,是看的《瓦解》,當時完全被震撼了。我只能說,這個宣傳并不夸張,看完本書,你再也無法直視那些描寫非洲的所謂經典!甚至那些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作家的作品也不例外!
基本的介紹,看完后還得再買作者其他的書籍,算是個精選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