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1897-1986)
筆名孟實。美學泰斗,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并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顧問等職。
朱光潛是中國美學界的,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為中國美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厚積落葉聽雨聲》《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及時章 為有源頭活水來
談動
談靜
談交友
談學問
談讀書
談情與理
第二章 一升露水一升花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兩種美
怎樣學習美學——答青年同志們的來信
第三章 從心所欲不逾矩
空中樓閣——創造的想象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律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模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第四章 隨心拾得一袖香
我與文學
情與辭
談中西愛情詩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
第五章 溫和地坐在黑暗里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回憶二十五年前香港大學
旅英雜談
學業 職業 事業
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第六章 “無目的”的人生清涼
小泉八云
豐子愷的人品與畫品
咬文嚼字
資稟與修養
談學文藝的甘苦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悲劇和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
你走進舞臺,你便須暫時丟開世界。
莎士比亞說得好:世界只是一座舞臺,生命只是一個可憐的戲角。但從另一意義說,這種比擬卻有不精當處。世界盡管是舞臺,舞臺卻不能是世界。倘若墜樓的是你自己的綠珠,無辜受禍的是你自己的伊菲革涅亞,你會心寒膽裂。但是她們站在舞臺時,你卻袖手旁觀,眉飛色舞。縱然你也偶一灑同情之淚,骨子里你卻覺得開心。有些哲學家說這是人類惡根性的暴露,把“幸災樂禍”的大罪名加在你的頭上。這自然是冤枉,其實你和劇中人物有何仇何恨?
看戲和做人究竟有些不同。殺曹操泄義憤,或是替羅米歐與朱麗葉傳情書,就做人說,自是一種功德;就看戲說,似未免近于傻瓜。
悲劇是一回事,可怕的兇災險惡又另是一回事。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劇。我們的世界中有的是兇災險惡。但是說這種兇災險惡是悲劇,只是在修辭用比譬。悲劇所描寫的固然也不外乎兇災險惡,但是悲劇的兇災險惡是在藝術的鍋爐中蒸餾過的。
像一切藝術一樣,戲劇要有幾分近情理,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幾分近情理,否則它和人生沒有接觸點,讀來興味索然;它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否則你會把舞臺真正看作世界,看《奧瑟羅》回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實遞消息給司馬懿,說諸葛亮是在演空城計!
“軟玉溫香抱滿懷,春至人間花弄色,露滴牡丹開。”淫詞也,而讀者在興酣采烈之際忘其為淫,正因在實際人生中談男女間事,話不會說得那樣漂亮。俄狄浦斯弒父娶母,奧瑟羅信讒殺妻,悲劇也,而讀者在興酣采烈之際亦忘其為悲,正因在實際人生中天公并未曾濡染大筆,把痛心事描繪成那樣驚心動魄的圖畫。
悲劇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你走進舞臺,你便須暫時丟開世界。
悲劇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臘悲劇流傳于人間的幾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寫當時史實,其余都是寫人和神還沒有分家時的老故事老傳說。莎士比亞并不醉心古典,在這一點他卻近于守舊。他的悲劇事跡也大半是代遠年淹的。十七世紀法國悲劇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澤》(Bajazet)序文里說,“說老實話,如果劇情在哪一國發生,劇本就在哪一國表演,我不勸作家拿這樣近代的事跡做悲劇。”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澤”事跡,因為它發生在土耳其,“國度的遼遠可以稍稍補救時間的鄰近”。莎士比亞也很明白這個道理。《奧瑟羅》的事跡比較晚。他于是把它的場合擺在意大利,用一個來歷不明的黑面將軍做主角。這是以空間的遠救時間的近。他回到本鄉土搜材料時,他心焉向往的是李爾王、麥克白一些傳說上的人物。這是以時間的遠救空間的近。你如果不相信這個道理,讓孔明脫去他的八卦衣,丟開他的羽扇,穿西裝吸雪茄煙登場!
悲劇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實際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謂“主角”同時都有幾分“英雄氣”。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無惡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奧佩特拉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項背的,你我凡人沒有他們的偉大魄力,卻也沒有他們那副傻勁兒。許多悲劇情境移到我們日常世界中來,都會被妥協釀成一個平凡收場,不致引起軒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弒父娶母的預言,索性不殺人,獨身到老,便什么禍事也沒有。如果你我是哈姆雷特,逞義氣,就痛痛快快把仇人殺死;不逞義氣,便低首下心稱他做父親,多么干脆!悲劇的產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睜著大眼睛向我們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災禍里闖。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這種另一世界的感覺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濃厚。悲劇壓根兒就是一個不可解的謎語,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釋它的來因去果,便失其為悲劇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人類的普遍希望,而事實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說一切都是命運。悲劇是不虔敬的,它隱約指示冥冥之中有一個搗亂鬼,但是這個搗亂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卻不讓我們知道,本來他也無法讓我們知道。看悲劇要帶幾分童心,要帶幾分原始人的觀世法。狼在街上走,梟在白天里叫,人在空中飛,父殺子,女驅父,普洛斯彼羅呼風喚雨,這些光怪陸離的幻相,如果拿讀《太上感應篇》或是計較油鹽柴米的心理去摸索,便失其為神奇了。
藝術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一部《紅樓夢》所寫的是兒女情,作者卻要把它擺在“金玉緣”一個神秘的輪廓里。一部《水滸傳》所寫的是俠盜生活,作者卻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戲劇在人情物理上籠上一層神秘障,也是慣技,梅特林克的《普萊雅斯和梅麗桑德》寫叔嫂的愛,本是一部人間性極重要的悲劇,作者卻把場合的空氣渲染得陰森冷寂如地窖,把劇中人的舉止言笑描寫得如僵尸活鬼,使觀者察覺不到它的人間性。鄧南遮的《死城》也是如此。別說什么自然主義或是寫實主義,易卜生寫的在房子里養野鴨來打的老頭兒,是我們這個世界里的人物么?
像一切藝術一樣,戲劇和人生之中本來要有一種距離,所以免不了幾分形式化,免不了幾分不自然。人事里哪里有恰好分成五幕的?誰說情話像張君瑞出口成章?誰打仗只用幾十個人馬?誰像奧尼爾在《奇妙的插曲》里所寫的角色當著大眾說心中隱事?以此類推,古希臘和中國舊戲的角色戴面具,穿高跟鞋,拉了嗓子唱,以及許多其他不近情理的玩意兒都未嘗沒有幾分情理在里面。它們至少可以在舞臺和世界之中辟出一個應有的距離。
悲劇把生活的苦惱和死的幻滅通過放大鏡,射到某種距離以外去看。苦悶的呼號變成莊嚴燦爛的意象,霎時間使人脫開現實的重壓而游魂于幻境,這就是尼采所說的“從形相得解脫” (redemption through appearancc)。
李澤厚:朱先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了、特別是翻譯了那么多的東西,造福于中國現代美學……這是我望塵莫及而想努力學習的。朱先生那半彎的腰,盯著你看時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帶著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聲調,現在異常清楚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余光中:朱光潛的書不但內容、觀點啟發了我,而且他的語言很流暢、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對當時的我非常有幫助,現在的年輕一代可能不會去找朱光潛的書去看,我建議他們讀一讀。
朱自清:他散布希望在每一個心里,讓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訴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朱光潛的著作,“頭頭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極了”,“你想得知識固可讀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談資也可讀它。如入寶山,你決不會空手回去的。”
柴靜:美無形無跡,但是“它伸展同情,擴充想象,增加對于人情物理的深廣真確的認識。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礎。他終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是說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此時,是指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此地,是說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雖然室友說有點那個,但我覺得挺好的,思想還是要不同
看這本書就像是聽老先生的建言,但是卻很溫和,充滿了親切,看完觸動很大,希望我們跑跑跳跳,歡喜快樂呀!
朱光潛先生的文化底蘊真的令人震撼,這本書一定一定要讀。
字太小了,估計是小六號字,看著傷眼睛,已經不是正常的眼睛能接受的大小了。不要為了裝幀顯得精細就弄那么小的字好不好,妨礙閱讀體驗。買書還是先去實體店。
對于朱先生的文字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人生至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有趣,如輕靈的雨滴落在心田,消解人生閑愁幾許。
精美的書!紙張摸著特別舒服,裝幀排版都很贊!上次買的厚積落葉聽雨聲,這下齊啦。很滿意的書
一升露水一升花,露水和花就在那里,甚至不存在,都不會影響你與美的親近。希望我經常閱讀這本書,以此來拉近自己和美的關系。
封面很雅致,也有質感,比網絡上的效果圖好很多,內容更是經典,內文全彩四色,美輪美奐,配圖精美,真是一本超級無敵的好書,太喜歡了!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于有缺陷。一句開篇語,道出了美的本質!圓滿不會有美,錦衣玉食里怎能體味到塵埃中一塊殘餅的極致之美?
封面有一句話:"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于有缺陷,有想象的田地,生活本身就是方法"!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詮釋。
談讀書、談交友,滿滿都是朱光潛先生對我們青年人說的話,我們要要做的不過就是聽話,朱光潛的文字就是一杯茶,細細品,常常的回味,還有益身心健康!
還沒讀,讀完會認真追評。【書很好很新,封面可以,書里面的印刷特別棒,全彩有圖,很清晰很細膩。想學習一下他的人生態度,了解他的思想,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提升一下自己。】
書的封面做的也很棒,我覺得是可以收藏的一本書,在此推薦給喜歡朱老先生的人,也推薦給愛文學愛美學,更對生活有更好要求的人,相信你們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的,贊!!!
一個人在學問上如果有濃厚的興趣,精深的造詣,他會發見萬事萬物各有一個妙理在內。這種人的生活決不會干枯,他也決不會做出卑污下賤的事。朱光潛先生對待學問是如此的嚴謹。
悠悠歲月中,人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果而結果。再偉大的事情最終也成云煙,所有瘋狂之后總歸于平靜。我們只有從容走過,無需彷徨、猶豫和茫然。我們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
朱光潛的《一升露水一升花》這是一本美學散文,全書分為六個部分,無論是裝幀還是內容都非常棒,插畫印刷質量非常棒,最后還附寬幅作者推薦的閱讀書單折頁,不知道為什么就像自己的老師給開的書單一樣親切感動,這是一本生活美學的精華,還有作者人生感悟。
說起來書真心買了不少,國人務實的精神可說在書上得到充分體現,只一味簡樸。拋開本書的封面,內頁可稱華麗!幾十頁全彩中西畫作品,無絲毫敷衍之氣,文字頁紙張手感堪比嬰兒皮膚。是多年來第二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
許多時候,我會覺得,現實世界是公眾的,也許很多人不同意,但每個人都在那里討生計,像是一片莊稼地;而理想世界則是自己的,在這里心靈得以自己的模樣肆意揮灑,像是魚兒的大海或鳥兒的天空。當然,不是世人都有理想世界,需要一定的道德操守和藝術境界。
《一升露水一升花》,聽名字,就是一本極美的書。其實呢,朱先生,很久以來就是美的代名詞了。不用推薦,經常讀朱先生文章的,都知道《談美》《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皆是家喻戶曉的名篇,圖文并茂,全彩印裝,是朱先生一生為數不多的好書!
人人都想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人生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總是很圓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樣的生活態度。
每次讀朱光潛的書,都有種深深的欽佩,他的文章寫的親民,寫的簡潔,寫的深沉,寫的豐富,看到他的描述真心敬佩他的淵博,而且他的淵博并沒有高高在上,讓我看到時,總是會由心底發出感嘆,我這樣笨拙的人還總是時常驕傲,他卻那么謙卑,他那么忙碌,還時刻記掛著來信的年青人,他也在告訴我,怎么去思考,是的,他并不是單純的告訴我怎么去做,而是告訴我應該有什么樣的觀點,從什么角度出發,從什么地方思考,讓我在自己的成長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書中的談交友,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改變了我的想法,也讓我切實感受到說話是一門藝術。"朋友往往是測量自己的一種最精確的尺度。"這句話是真實的,什么樣的人交什么樣的朋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樣的道理,有人會說,我喜歡廣交好友,但真正的好友與點頭之交的好友,相信大家也是會有自己的分辨的。
單看書名就能感覺到一股仙氣飄然而來。正是朱光潛、李澤厚、宗白華這樣美學大師的傳道授業,我們才有機會在現實的世界里,露露頭兒、看看景兒、冒冒泡兒、透透氣兒,《一升露水一升花》這本書,也許就是一個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出入口,一個傍晚或一個午后,打開它轉換到另一個世界,其實這就是美的一種。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升華自己的一個過程。大多人對于美的欣賞總是百怪千奇,或是對于美總是缺少發現,美在眼前而不知美,抑或是知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這就是這樣一本培養自身發現美的一本好書,教會我們擁有一顆享受美的心,在世俗的世界活得自如樂道。
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淀,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考慮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作者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并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
關于美學的巨著,自然文字也是美的,隨便拎出一句話,都是一副美麗的畫卷,而又蘊含著哲思--美一半在物,一半在你--物美不美,不止在物,還在于看物的人,是否有一顆聆聽美、走進美的心!"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兩句詩,六個殊相,卻可象征一切美!
大師用兩句詩'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精準概括了美的兩種形式,瞬間有醍醐灌頂之感。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對美模糊的概念開始有了清晰的輪廓。
不知道諸位大家怎么理解"缺憾"二字的?在先生的眼中,就是要接受一個有缺憾的世界。他認為,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于有缺陷,有想象的田地。人所以可貴,就在他能夠不安于污濁的環境,拿力量去改變它、征服它。先生更是說"生活本身就是方法"。你看先生說得多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