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平常心”為主題,特別收錄《松子茶》《有情生》《秋天的心》《時到時擔當》《思想的天鵝》等46篇不同時期經典作品,分為六輯。
部分:萬物有靈——記錄細微生活事物的禪意;
第二部分:初心不改——40年寫作一篇真誠;
第三部分:隨緣而安——淡然看待一切苦樂;
第三部分:活出自己——尋找內心真實自我人生精進;
第五部分:離苦得樂——轉化思想天地漸漸寬廣;
第六部分:無寵不驚——云淡風輕面對生活起起伏伏;
通過閱讀讓心安靜,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觀照自我。
修一顆平常心,不只是自我安慰,更是一種定力,精進的恒心。面對人生起伏才能無寵不驚,心中沒有雜念和執著,純粹做事。從平常心里,觀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人生何處不自在。
1.臺灣著名散文大家林清玄“素心四書”系列壓軸之作: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2.精選林清玄代表性的經典散文,特別收錄《松子茶》《有情生》《秋天的心》《時到時擔當》《思想的天鵝》等46篇,執筆四十五周年誠意奉獻,于平實中傳達出作者超然的處世之道。
3.甄選以“平常心”為主題的手繪古風插圖,圖文并茂,四色全彩印刷,文藝雅致。
4.每個人心靈成長中都有一個林清玄,教會你如何思考,如何表達,樸素的語言又充滿智慧和哲理,獨樹一幟;書寫微乎其微的事物去道出生命的意義,開啟心智。直指心靈的文字,找到前進的動力。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高雄市旗山。“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及時本書;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35歲入山修行后寫成“身心安頓系列”;40歲完成的“菩提系列”,暢銷書百萬冊,是當代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代表作“素心四書”《你心柔軟,卻有力量》《心有歡喜過生活》《自心清凈,能斷煩惱》等。
Part 1
萬物有靈
一些小小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溫柔海邊的細沙,一聲在夏夜里傳來的微弱蟲聲,一點斜在遙遠天際的星光……它全是無言的,但隨著靈思的流轉,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松子茶 / 003
荷花之心 / 007
海邊的白蝴蝶 / 011
夏日小春 / 015
有情生 / 022
芳香百里馨 / 032
忘情花的滋味 / 039
以智慧香而自莊嚴 / 044
Part2
初心不改
很少有人能回觀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有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買了半山百合 / 051
季節之韻 / 056
卡其布制服 / 061
野生蘭花 / 066
秋天的心 / 071
雪的面目 / 075
梅香 / 078
用歲月在蓮上寫詩 / 081
Part 3
隨適而安
及時流的人物,不在于擁有多少物,擁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在舊物里找到新的啟示,能不能在舊情里找到新的智慧,進出無礙。
寧靜海 / 087
情困與物困 / 091
家舍即在途中 / 098
花季與花祭 / 103
不下棋的時候 / 108
蓮花湯匙 / 113
時到時擔當 / 119
咸也好,淡也好 / 123
Part 4
活出自己
在每一個靜心的地方、思維的地方、專注的地方、觀照的地方,禪意正在彼處。
獨樂與獨醒 / 127
黑白筆記 / 131
落菊 / 136
墨趣 / 143
心里的水銀 / 148
青銅時代 / 152
人格者 / 156
Part 5
離苦得樂
我們的船還要前航,扯起逆風的帆,在山水之間聽聽杜鵑鳥傷心的啼聲,聽久了,那啼聲不覺也有超越的飛揚的尾音。
墨與金 / 161
傷心渡口 / 167
一滴水到海洋 / 177
不受人惑 / 183
四隨 / 188
思想的天鵝 / 199
從最根深處站起來 / 203
Part 6
無寵不驚
使生命感受到豐盈的,不是欲望的擴張,而是心靈深處的觸動;使生命煥發價值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開發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不是對某一個目標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與落實。
十五樓觀點 / 213
平凡最難 / 216
不著于水 / 219
平常心不是道 / 223
一步千金 / 227
本來面目/232
常民與常心/236
留一雙眼睛看自己/242
不下棋的時候
有一個中年人,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但是自己卻非常的苦悶,又找不出苦悶的原因,這種內在的壓力日漸加深,不禁使他對整個生命的價值感到疑惑,只好去向心理醫生求助。
醫生聽了他的煩惱之后,開給他四帖藥,分別裝在不同的藥袋里,對他說:“你明天早上九點鐘以前獨自一個人到海邊去,九點鐘打開及時帖藥服用,十二點吃第二帖藥,下午三點和五點吃剩下的兩帖藥,然后天黑的時候回家,你的病就會好了。”
他聽了醫生的話,第二天一大早就獨自到了海邊,九點鐘的時候打開及時帖藥,發現里面有一張紙,寫了兩個字:“諦聽。”
這帖藥出乎人的意料,他就坐在海邊諦聽,聽到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海風掠過的聲音,海鳥覓食的聲音……這些大自然的聲音給他一種親切寧靜之感,突然驚覺,自己的生活已經很久沒有諦聽了。
到中午十二點,他打開第二帖藥,上面寫著:“回憶。”他就坐在海邊靜靜地思索著自己的童年與成長,那些辛苦的日子里,擁有的很少,卻有很多的歡樂。想起一些童年的歡笑,使他展現了難得的笑靨。
下午三點,他服食的第三帖藥是“檢查你的動機”,他開始檢查起自己是在什么情況下踏入社會?追求名利的動機何在?現在的情況是否合乎從前的動機?
他的第四帖藥是“把你的煩惱寫在沙灘上”,他隨地撿了一塊石頭,把自己心中的煩惱與苦悶都寫在沙灘上,眼看還沒有寫完的煩惱,一下子就被海浪撫平、沖走了。
黃昏的時候,中年人從海邊愉快地回家,心里的苦悶也隨之開朗了。
這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個案,我覺得是對治現代人苦悶之病的很好藥方,一個人在心理上不能得到解脫,往往是沉陷其中,不能自拔的結果,若愿意轉一個彎,天地就自然清朗了。
從禪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也很符合禪的心靈開發過程,“諦聽”是“外觀世音”,讓自己與自然冥合;“回憶”是“內觀自在”,在靜慮中反觀自己的心;“檢查你的動機”則是“莫忘初心”,不忘失最初的念頭,這種動機的檢查是一種“承擔”;“把煩惱寫在沙灘上”則是“放下”,人生究竟的結局,不要說名利要放下,煩惱也要放下,為什么人總不愿意及早放下呢?
其實,這種訓練,只是讓我們從“當局者”跳躍出來成為“旁觀者”,由迷轉清而已。我們在看人下棋時,總是看到高超奧妙的棋路,但是一旦我們自己下棋,往往在焦慮的苦思里還走出荒疏的步數。那是由于我們旁觀時不執著勝負,甚至不執著于棋,所以能冷靜清澈地判斷局面。
好的棋手一定在下棋時有一種超乎自然的感性,在對峙中他不浮動焦急,局勢不論好壞,他都保持泰然自若的態度;人生的棋也是如此,不被勝負所動,自然不會沉迷或波動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像“諦聽”“回憶”“檢查動機”“煩惱寫在沙上”看起來沒什么重要的課題,卻往往是生命柳暗花明最重要的東西了。
在人生的步幅上,不是那么緊張有效的、實用利益的事物,事實上是在放松我們的心智,“放松”——舒坦坦地放在那里——有時正好是啟發禪心的契機。
靈云禪師參禪參了二十幾年,一直都不能開悟,有24小時在禪定時抬頭看到窗外盛開的桃花,突然之間,就開悟了。那一剎那的放松使他猛然地心念頓空,反觀心性,就找到了,所以他寫下這樣的一首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靈云禪師和前面那一位到海邊的中年人一樣,是從“當局者迷”轉到“旁觀者清”的位置上,中年人知道怎么用更好的態度回來下人生的棋了,而靈云禪師則是開悟了廣大的空性,事雖不同,理是一樣的。
只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要為苦悶的自己做一個什么樣的扭轉與放松呢?
專心喝茶的人才能品出茶的滋味,無心于睡覺的人才不會失眠,因此,我們遇到人生的轉折時,若能無心于成敗,專心于每一個轉折,我們就可以免除執著的捆綁了。
早就傾慕林清玄老師的文字,一本《平常心 觀自在》將林清玄老師溫暖的文字送至我的身邊,生命中雖有許多苦難,我們也要學會好好活在眼前,止息熱惱的心,不做無謂的心靈投射。
喜歡林清玄的文章,正如他所說:生命的成長、季節的成長也是這樣決然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全身心投入此刻的融入,真實的發芽就變成不可能。放下一半的自我,不會是全然的自我。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來凋謝,就沒有足夠的養分長出樹葉;一粒種子如果不全心地來消失,就不會從內在最深處長出芽來。
修一顆平常心,觀照一飯一花;于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林清玄“素心四書”壓軸之作;余秋雨,于丹,星云大師,南懷瑾等一致推薦;口碑文章選編,四色圖文精美裝幀。
對于別人的過錯,不但嘴里不能說,甚至耳朵都不應該聽到。捏造的謠言,不但不應當寫,而且不應當聽,因為它只會損害身心、助長浮風。如果聽到了,便會在平常的心田中,種下一顆情味的種子。
上次在演講的時候,很是意外,老師風趣幽默很有親和力,記憶力很好,能把一篇文章基本不差得演講出來,這本書紙張舒服,看起來也很舒服,也沒有壓力,文章都能看懂,推薦購買。拿到手很漂亮的書
讀林清玄,仿佛看見那些歲月雖在我們的流年中消逝,但借著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像是草原里的小紅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紅花,然后發現了一整片大草原,紅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卻成為一個大的背景,我們就在那背景里成長起來。這本《平常心 觀自在》封面特別抓人,以書名很契合。
這本《平常心,觀自在》。夜晚,卸下白日的塵土;閑暇,放下心頭的重擔。攤開這本喜愛的書,品一杯清茶,心靈如同沐浴在陽光下一樣,溫暖愜意!?雖然是一些短小的散文,身邊的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讀來卻這樣的有趣、有意,神清氣爽之感。?知識、倫理、道德、思維融于一體,淡淡的清香,回味無窮。
我很喜歡林清玄的作品,一句:“第一流的人物,不在于擁有多少物,擁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在舊物里找到新的啟示,能不能在舊情里找到新的智慧,進出無礙。”讓我至今尤深有共鳴。所以打算再買來讀讀。
我們常說人生是多彩多姿的,在我這些年的心境上感覺到人生的色彩是如此薄弱,到最后只留下黑白兩色。有時候我們自己拿著調色盤面對這張黑白的畫都不知道要怎么上色,躊躇了半天,天色暗了,滿天都是白色的繁星,連月光下的大地都是一片黑白的清冷。林清玄的文字值得品味。
一個人在心理上不能得到解脫,往往是沉陷其中,不能自拔的結果,若愿意轉一個彎,天地就自然清朗了。我想,這句話應該大家都有同感,喜歡這本《平常心 觀自在》,還有之前買的《自心清凈,能斷煩惱》也是看了好幾遍。
林清玄真的是不過時的經典啊。小時候看得懵懵懂懂,如今奔三了再讀,竟有了全新的感受和收獲。似乎就是要經歷歲月的洗練,才能真正汲取到林文章中的精華與智慧。《平常心 觀自在》《自心清凈,能斷煩惱》《你心柔軟卻有力量》《心有歡喜過生活》,美美的名字,收齊這冊“素心四書”。
“使生命感受到豐盈的,不是欲望的擴張,而是心靈深處的觸動;使生命煥發價值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開發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不是對某一個目標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與落實。”——摘自《平常心 觀自在》
林清玄的文字,簡約、明快,看似寥寥幾筆,卻是睿智、深邃,極富禪意!讀他的書,能讓人感受到藍天白云,夜空星斗,原野芳草;能讓人摒棄平日的浮躁與蕪雜,收獲內心的寧靜與平和!靜夜里,一個人純然安靜的讀如此佳作,不失為一種“平常心境”!
尋求平常心之道。林清玄經典作品全收錄,名家聯合推薦的版本。以“平常心”為主題,精選林清玄代表性的經典散文,特別收錄《松子茶》《有情生》《秋天的心》《時到時擔當》《思想的天鵝》等46篇,執筆四十五周年誠意奉獻,于平實中傳達出作者超然的處世之道。
林清玄真真像個有趣的妙人,很多細碎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他都能體察入微到極致,在他的筆下,這個世間竟像童話:豐富有趣,處處是挖掘不完的驚喜。有一處記得很清楚,因為父親愛吃花,他說自己和兄弟自小便被父親培養成了“食花的怪神”。于是各種可食用的花朵在父親的鍋鏟下都變成了美味的食物。讀完,甚覺精妙,難以想象這么一個禪意惜物的人回憶少年時食過的種種花朵會是怎樣的心境。
每個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就像曇花即使忘情,也有興謝。我們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時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亂節而忘形的時刻,我們是小小的凡人,不能有“愛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藏情”,把完成過、失敗過的情愛像一幅卷軸一樣卷起來放在心靈的角落,讓它沉潛,讓它褪色,在歲月的足跡走過后打開來,看自己在卷軸空白處的落款,以及還鮮明如昔的刻印。
每個人心靈成長中都有一個林清玄,教會你如何思考,如何表達,樸素的語言又充滿智慧和哲理,獨樹一幟;書寫微乎其微的事物去道出生命的意義,開啟心智。直指心靈的文字,找到前進的動力。 林清玄的文字,清新。正如題目所講的:平常心,觀自在。還沒開始認真看過這本書,但是,已經被書的排版的精美,以及文字的魅力所感染。希望自己能夠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有更大的感觸。
太贊了,簡約又不失意境的封面,四色唯美精致的版式設計。也只有林清玄的字能配這種排版了吧。里面幾乎收集了林清玄所有的經典文章,讀來猶如一陣清風,在這嘈雜世界里感受難有的平常之心。這個季節,一杯茶,一本書,等待著書香氣把一整個冬天的郁結氣清散。
林清玄教會我們要初心不改:很少有人能回觀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有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喜歡林清玄,嘗試也用自己的方式追尋他那種面對世事的態度。于是,晨練、工作、賞樂,讀書, 閑時與友騎行出游,放松心情忘卻煩憂。人生如棋,局局新,步步為營,慢慢行。
一座好廟,一位得道者,就是林清玄先生心中的青山,而他十分謙虛的自鄙為任爾飄過的白云,能夠偶爾造訪青山,得到心靈的點撥與救贖已是幸事。當然,我們這些蕓蕓眾生更是一片在風中飄蕩的白云,遠處青山的棱角,朦朦朧朧,隱隱綽綽。有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也有人留戀于風的溫存,只繾綣在溫柔鄉里。
林清玄在書里說,該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才能領悟一花一木的禪意。林清玄青年時期遭遇過很多不幸,甚至一度上山潛心修佛悟道,于是才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林清玄。這本《平常心 觀自在》,字字清美,飽含禪理,讀來很受啟發。希望有更多的人閱讀林清玄,讓我們保有一顆平常心,生有情味。
修得一顆平常心,觀照一飯一花。清新淡雅,如初春剛抽芽的植物般鮮潤;沖淡平和,如秋天澄明,寥廓的長空,飄逸出縷縷悠遠而芬芳的情思。記得林語堂先生說過:論文字,最要知味。我覺得,我最喜歡的還是林清玄文字里透出的“味”,那種味,是淡淡的茶,是溫潤的玉,是清涼的光,是超凡脫俗的禪。
一個人如果愿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么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讀林清玄《平常心 觀自在》修一顆平常心,觀照一飯一花。
清玄老師的文字,于卑微牽強的世間,尋覓到平常心的驚喜和定力,滌蕩所有的塵埃、霧靄和流嵐。小中尋幽,淡中得味,感知生活的價值和生命存在的意義。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歷練,我們也終將成為一朵智慧之蓮,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份芬芳和一份嫵媚。
林清玄的文字,簡約、明快,看似寥寥幾筆,卻是睿智、深邃,極富禪意!讀他的書,能讓人感受到藍天白云,夜空星斗,原野芳草;能讓人摒棄平日的浮躁與蕪雜,收獲內心的寧靜與平和!靜夜里,一個人純然安靜的讀如此佳作,不失為一種心境!
修一顆平常心,不只是自我安慰,更是一種定力,精進的恒心。面對人生起伏才能無寵不驚,心中沒有雜念和執著,純粹做事。從平常心里,觀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人生何處不自在。
林先生的散文清幽而大氣,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冷峻中保持著溫煦,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平常心,觀自在。有一種領悟和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