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社暢銷圖書《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的精裝收藏本。本書并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從生根到開花的歷程。聯邦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提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美國憲政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讓讀者去細細回味。
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首批推薦圖書
要了解美國的任何一個側面,都需要了解美國法律
案情跌宕起伏,文筆風趣犀利,令人回味無窮
國內及時位美國歷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獲得者。1988年7月開始執教于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其學術成就主要集中在美國外交史、美國憲政史、中美關系和國際關系理論,在美國憲政史領域的開拓性研究更是獨樹一幟。2013年入選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學者協會。迄今為止,中國只有兩位學者獲此殊榮。2013年因病醫治無效,英年早逝。本書于2004年初版,是其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
目錄
全書案例分類目錄
前言:美國聯邦較高法院略論
1.保守的美國革命產生了長壽的聯邦憲法
2.美國憲政法治的捍衛者:較高法院的九尊護法神
3.美國憲法的英國普通法淵源
4.較高法院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誰給的?
——馬伯里訴麥迪遜案(1803
5.契約神圣原則與大學自治傳統
——達特茅斯學院訴伍德沃德案(1819
6.聯邦至上原則和憲法默許的權力
——馬卡洛訴馬里蘭州案 (1819
7.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吉本斯訴奧格登案(1824
8.引發美國內戰的司法判決
——斯科特訴桑弗特案(1857
9.總統大還是較高法院大?
——從梅里曼訴訟案到米利根訴訟案
10.從受害者到勝利者:華人官司對美國法律的貢獻
——益和訴霍普金斯案(1886
11.20世紀美國反托拉斯壟斷的及時槍
——北方證券公司訴美國案(1904
12.爭取勞工權益的漫漫長路
——有關勞工權益的幾個案子
13.當愛國主義碰上宗教和言論自由
——有關國旗致敬和《效忠誓詞》的三個案子
14.戰時的公眾自由和種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人被拘留案
15.吹響結束種族隔離制度的號角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員會案(1954
16.校園祈禱與“分離之墻”
——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1962
17.“政治棘叢”中的平等選舉權
——貝克訴卡爾案(1962
18.公正審判與對窮人的司法援助
——吉迪恩訴溫賴特案(1963
19.對新聞自由的挑戰:誹謗還是輿論監督
——《紐約時報》公司訴薩利文案(1964
20.不厭其煩的告誡與刑事被告的權利
——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1966
21.選擇權與生命權的漫長較量
——羅訴韋德案(1973
22.“帝王總統”的自我彈劾
——美國訴尼克松案(1974
23.如今在美國究竟誰歧視誰?
——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1978
24.星條旗保護焚燒它的人
——得克薩斯州訴約翰遜案(1989
25.新聞自由與公正審判的兩難抉擇
——羅德尼 金訴洛杉磯市警察局案(1992
26.程序公正與“世紀審判”
——橄欖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殺人案(1995
27.總統難產引發的司法大戰
——布什訴戈爾案(2000
28.美國政府為何總跟微軟過不去?
——美國訴微軟案(2001
網絡資源和參考書目
附錄一: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陸會議美利堅十三個聯合邦一致通過的宣
美國憲政法治的捍衛者:較高法院的九尊護法神
雖然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但三權的分量卻不平衡。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行政權大有蓋過立法和司法兩權的架勢,特別是當國家處于某種緊張和危險狀態時。美國現在就有人認為,“9 11事件”后,美國總統喬治 W.布什在加強國內治安和對外用兵方面的權力,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總統富蘭克林 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年任職)。不過,話又說回來,布什總統這一權力也是國會通過法律授予的,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關系。
相對來說,三權之中的司法權,似乎最弱。中國人參觀訪問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和國會山是必到之站,但是,國會山旁邊的聯邦較高法院卻很少有人留足。這也難怪,即使在美國,一般人的眼睛也都是盯著總統和國會。總統和國會議員是政治明星,不停地在媒體曝光,千方百計討好選民。相比之下,較高法院的大法官們個個保持低調,與媒體格格不入。聯邦法院重大案子的審理,也不允許媒體拍照、錄音,更甭說電視實況轉播了。老百姓只好通過專業畫家的現場素描,來管窺法庭的情景,因為法官們就怕媒體的干擾,影響他們的中立立場和獨立的判斷力。據說,著名的霍姆斯大法官從不看報,為的就是免受輿論的誤導。他們最引人注目的時候,只是在國會舉行任命他們的聽證會時。被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往往要面對議員們尖酸刁刻的提問,應付新聞界雞蛋挑骨頭般的追根刨底。有時會被搞得灰頭土臉,十分難堪。現任大法官中有一位叫托馬斯(Clarence Thomas,1991年起任職)的黑人大法官,他在1991年被老布什提名為較高法院大法官時,受到原來的一位女助手性騷擾的指控,鬧得滿城風雨,差一點沒有過參議院批準這個關。他氣憤地說,“這是高技術時代的私刑謀殺”。他的運氣算是好的,還有一些候選人,大法官沒當上,還惹了一身腥。
盡管就任大法官,面臨著家底和個人私生活被翻個底朝天的危險,但出任大法官是美國無數法律專業人士夢寐以求的理想。他所享有的崇高榮耀是其他任何公職所不及的。在美國歷次民意測驗中,法官的可信度和受尊敬程度幾乎總是高居榜首,遠在總統和國會議員之上。法官之所以受人尊重,很大程度上是他們一般不受變化無常的政治和情緒沖動的輿論的影響。美國的憲法保障他們,一朝為官,便可終身任職,決不會再為五斗米折腰。他們既可以不買總統(包括任命他的總統)的賬,也可以不聽新聞界的“邪”,更沒有義務去傾聽選民的嚷嚷。
法官不僅受人尊敬,而且還有極大的。托克維爾曾經感慨道:“其他任何國家都從來沒有創制出如此強大的司法權”。其中,最使行政和立法部門頭痛的是它的司法審查權,即它對憲法擁有最終的解釋權,這就可以使它能夠裁定包括國會在內的各級立法部門通過的法律、包括總統在內各級行政當局的政策行為是否合乎美國憲法的條文和要義,有權判定違憲的法律和政策無效。有意思的是,較高法院這一至高無上的權力在憲法的條文中,根本就找不到。它是聯邦較高法院第4位首法官約翰 馬歇爾(John Marshall)在19世紀初,根據憲法的精神,在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Marbury v.Madison )案中,自己給自己爭來的。美國憲法正文七條,也就六七千字的樣子,加上27項修正案,一共不到萬把字。條文雖少,但含義豐富,這就為大法官們解釋憲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尋找其中的微言大義。由于長期生活在一個法治的環境中,一般美國人養成了一種近乎于神圣的憲法信仰,把憲法看作是世俗生活的上帝、一部政治的圣經,較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自然也就成為了它的守護神、它的終極闡釋者。不過,對于大法官的終極,大法官的認識還是相當清醒的。杰克遜大法官(Robert H.Jackson,1941-1954年任職)有句名言道出了問題的實質:“我們不是因為沒有錯誤而成為終極,我們只是因為終極而沒有錯誤。”
對較高法院的作用,法國貴族托克維爾有精彩的評論。19世紀30年代初,他用9個月的時間,考察了美國的政治民情,撰寫了政治學的傳世名著《論美國的民主》。他寫道:“聯邦的安定、繁榮和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聯邦法官之手。沒有他們,憲法只是一紙空文。行政權也依靠他們去抵制立法機構的侵犯,而立法權則依靠他們使自己不受行政權的進攻。聯邦依靠他們使各州服從,而各州則依靠他們抵制聯邦的過分要求。公共利益依靠他們去抵制私人利益,而私人利益則依靠他們去抵制公共利益。保守派依靠他們去抵制民主派的放縱,民主派則依靠他們去抵制保守派的頑固。他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但這是受到輿論支持的權力。只要人民同意服從法律,他們就力大無窮;而如果人民忽視法律,他們就無能為力。”
大法官能夠做到如托克維爾所描述的秉公執法,相當程度是因為他們終身任職,俸祿優厚,無后顧之憂。但終身制有時也會帶來副作用。大法官一般不病不殘是不會退休的,這樣一來,他們往往是七老八十的主兒,思想難免保守,跟不上形勢。30年代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市場機制失靈,資本主義搖搖欲墜。一看這情形,新當選的總統羅斯福拋棄了政府作為市場經濟守夜人的角色,銳意改革,推動國會通過眾多政府調控經濟的立法,號稱“新政”,開了美國政府干預國民經濟的先河。資本家們不服,告到較高法院。大法官以政府干預、損害私人權益為由,宣布主要的新政立法違憲無效,致使新政改革危在旦夕。一氣之下,羅斯福在1936年向國會提出改組較高法院的計劃,采取摻沙子的辦法,想讓國會通過法律,把較高法院的法官人數從9人增加到15人。當時他憤憤不平地對助手講,決不能讓千百萬人的命運控制在“九個老家伙手中”。
盡管羅斯福此時在民眾中的威望如日中天,但國會在這個涉及美國三權分立政體的根本問題上,還是不敢輕舉妄動,接受和批準羅斯福的改組建議。不過,在羅斯福改組較高法院方案的威脅下,一些老法官知趣地退休,空出位置來,讓羅斯福提名的法官來接任,避免了一場憲法危機。1937-1939年間,由于老法官退休和辭職,羅斯福愣是獲得了7次機會,任命自己的人擔任大法官。
其中一位大法官叫威廉 道格拉斯(William O.Douglas),年僅41歲,和羅斯福一樣,是小兒麻痹癥患者,但后遺癥較輕。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一待就是36年零7個月,創美國歷史上大法官任期之最。此公出身貧寒,對弱者充滿同情,在一些民權案子中,永遠是站在弱者的一邊。不過,他貪財好色的人品常為人詬病。66歲時,他第4次結婚,新娘子才22歲!氣得國會內的衛道士要彈劾他。1966年,《洛杉磯時報》揭露,道格拉斯違法在一家基金會兼職,年薪12000美元,累計所得近10萬美元。而這家基金會又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投資賭場。這還了得,國會內的保守派議員聽說后,如獲至寶,在國會再次提出彈劾他的議案。無奈,當時國會兩院是的天下,在他辭掉兼職后,國會便放他一馬。1975年他突然中風,無法上班,理應退休。但是,當時的總統正好是當年積極主張彈劾他的眾議院共和黨(少數黨)領袖杰拉爾德 福特(Gerald R.Ford),為了不讓福特總統有機會任命一個保守派法官接替他的位置,更是報當年的一箭之仇,道格拉斯坐著輪椅,帶著尿袋出庭,硬撐10個月。還是前功盡棄,在同事和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提出辭職。
可見,較高法院法官雖然標榜政治中立,但由誰來任命法官卻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問題。因此,總統在提名新法官人選時,都非常小心,頗費周折。既要選擇那些與自己政治觀點一致、社會哲學相似的人士,又必須能夠為國會(有時是對立黨派控制的國會)所批準。具體說來,影響總統提名的主要有以下五個因素:(1)職業上的客觀表現(包括其司法經驗);(2)政治上的可接受性;(3)思想觀念上的合適性;(4)個人魅力;(5)地域的、宗教的、種族的、性別的和其他社會政治背景。
總統挑法官也有走眼的時候。50年代共和黨總統德懷特 艾森豪威爾(Dwight D.Eisenhower)當政,他提名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共和黨人厄爾 沃倫(Earl Warren)為首法官。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在二戰期間積極地執行羅斯福的命令,把加州10多萬日本僑民和日裔美國人送到集中營的政客,50、60年代卻成為倡導少數族裔美國人的民權和刑事被告權利的急先鋒。艾森豪威爾為此后悔不已,自責說任命沃倫“是我平生最蠢的錯誤”。
盡管艾森豪威爾對沃倫法院的有關判決一百個不滿意,但仍不得不依法行事,保障法院廢除種族隔離、黑白分校決定的執行,維護法治的。為此,在1957年9月,當阿肯色州州長奧瓦爾 福布斯動用州國民警衛隊封鎖小石城中央中學,阻止9位黑人學生合法入學時,艾森豪威爾不惜動用美軍著名的101空降師,護送這9位黑人學生到這所白人中學讀書。值得慶幸的是,州國民警衛隊及時撤出,否則,釀成武裝沖突也說不準。
艾森豪威爾的后悔反映了法官思想傾向的重要性。總的說來,美國較高法院大法官們保守的居多,往往把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看作是一紙禁令,而不是促進社會改良和進步的工具。這一司法保守主義觀念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早期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描述這一時期的司法判決時,一位美國著名歷史學家頗為生動地寫道:“政治戰場上到處是被司法之劍砍倒的社會福利法的尸體”。
但是,物極必反,在司法保守主義處于巔峰的同時,較高法院中也出現了司法開明主義的微弱聲音。有“偉大的異議者”美譽的大法官奧利弗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902-1932年任職)就是它的代表。他的一句名言是:“法律的生命從來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在他看來,較高法院應該與時俱進,認可立法部門靈活制定法律的權力,承認為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新法律和新政策,維護弱勢社會集團的利益,保障社會公正。這一觀念充分地體現沃倫法院在1950-60年代作出的一系列有影響的判決。
本書并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從生根到開花的歷程。聯邦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
中國國際政治學家,著名美國問題學者 王緝思
本書對美國憲政的過程做了一個梳理,對中國的現代化來說很有作用。現代化重要的一點是制度的現代化,本書提供了豐富的財產。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歷史學家 袁偉時
我覺得本書的價值就在于,它通過對聯邦法院在過去兩百余年25個重大案件的審判的再現,向讀者展示了一部形象的美國憲法史。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賀衛方
本書將美國歷有影響力的25個大案記敘得生動、有趣,讀來毫無晦澀、枯燥之感。書中大量資料都來自原版專著、傳記或新聞報導,即使今天來看,這些材料仍非常新穎,足以傲視國內同類題材的其他著作。
人民法院法官 何帆
力薦本書!
任東來老師的這本書將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25個大案記敘得生動、有趣,讀來毫無晦澀、枯燥之感。書中大量資料都來自原版專著、傳記或新聞報導,即使今天來看,這些材料仍非常新穎,足以傲視國內同類題材的其他著作,一口氣讀完了仍意猶未盡。
書的質量不錯,值得我們看看學習學習!
東西不錯,就是賣家在紙的精細上提高一點就更好了!
質量非常好
書值得購買。
非常不錯,值得收藏
包裝精美是本書的唯一亮點,任東來博士的書中充滿著對美國歷史和法律精神的無知,其能在業內取得成就可謂學界的悲哀
當當網的服務太差了:1、訂單一旦提交,則無法修改,也無法增加開票信息,不方便客戶;2、在線客服人工服務太少,每次都是機器人,解決不了問題;3、在線人工客服雖然態度比較好,但解決問題效率比較低下,粗心大意,偶有出錯,便會給客戶帶來很多麻煩;4、在線客服和人工客服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詳細記錄客戶的信息和需求,每次接通都要客戶把問題重復說一遍;5、每次聯系當當都安排不同的客服人員處理,既要讓客戶反復說明問題,而客服又不明就里,只說正在處理,但卻遲遲不見處理結果!一個發票問,從9.17到9.25,九天時間處理不完,處理不好,足見其服務效率和…
很棒很喜歡的
快遞不如原來快,可能是蘭州太遠的事吧,可是包裝太差勁了,中通快遞的書都折了,不能好評
這個書很不錯的。
是本很不錯的書
本書是我社暢銷圖書《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的精裝收藏本。本書并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從生根到開花的歷程。聯邦最高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提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美國憲政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讓讀者去細細回味。
期待好久的書終于買到了,物流很快,書完好無損,物美價廉。我非常滿意!
很棒的書,內容無需多言,書的質量非常好,裝幀精美,保護的也很到位
法理從案例中娓娓道來,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深諳法學,都適合拿來一讀。包裝精美,適合收藏。
體會到作者為這部書做的準備,前言后記正文附錄參考文獻都一絲不茍,太欽佩了
封面很好看很精致。聽說這本書很有意思,等下拜讀一下。
經典,不僅裝幀精美,而且文筆流暢,史料翔實,可讀性極強
看過里面的文章,當時看的是電子版,覺得非常喜歡,所以決定買實體書,畢竟這種書還是實體書看著舒服。精裝版比平裝版精致很多,適合收藏
對美國法律體系的一點解讀,為了了解所謂的“自由國家”的政治基礎是什么樣的。
選取美國司法審查歷史上的典型案例,不拘泥于案例本身的描述,更加入了中國的思考。
還是選擇來買精裝版,果然裝幀還不錯,一個個案例也很有趣,從案例中剖析了美國憲政的發展歷程!
wow,這本書確實很厚,但是對于比較喜歡研究政治和法律的朋友來說是一本不得不看的書籍,聽說看完了整個人生觀都可以改變。不知道我看完后會是怎樣的感覺。書的印刷和紙質,還有排版都感覺不錯。
最近買了好幾本有關美國憲政的書籍,我個人覺得成年人的社會就應該是遵守法律,這也符合現在依法治國的精神
這本書很經典,幾乎每年都會讀一遍,但原先的平裝本確實出得太簡陋了,內頁用紙就像盜版教材,所以對這個精裝本充滿了期待。硬封精裝,印制謹嚴,但內頁用紙沒有多大提升,版式也沒有刷新,總體質地提升不多,實在是令人感到遺憾!
這本書太棒了,炒雞適合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了解美國歷史上25個經典而富有爭議的司法大案。
任東來老師的這本書將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25個大案記敘得生動、有趣,讀來毫無晦澀、枯燥之感。書中大量資料都來自原版專著、傳記或新聞報導,即使今天來看,這些材料仍非常新穎,足以傲視國內同類題材的其他著作,一口氣讀完了仍意猶未盡。
這次是回購的一本,之前買的平裝本被同事死皮賴臉的要去了…值得讀,引人思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