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如人生,本書從人生前9洞的高爾夫經歷,試圖解構小白球的方方面面。為什么迷戀高爾夫?高爾夫PK是怎么回事?那些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是如何努力做到好的?那些朋友圈里的業余球手是如何享受其樂趣的?孩子為什么選擇高爾夫學院?80多歲老人為何常年馳騁在球場?高爾夫是“高而富”嗎?人生有沒有Hole in one?高爾夫生活的價值美學體現在哪?
對于高爾夫熟悉或陌生的讀者,都可從書中得到生活的感悟,教子的方法,生死的體驗,人生的快意。本書的文字猶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各色各樣的思緒從心底涌起。
高爾夫如人生,本書從人生前9洞的高爾夫經歷,試圖解構小白球的方方面面。為什么迷戀高爾夫?高爾夫PK是怎么回事?那些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是如何努力做到好的?那些朋友圈里的業余球手是如何享受其樂趣的?孩子為什么選擇高爾夫學院?80多歲老人為何常年馳騁在球場?高爾夫是“高而富”嗎?人生有沒有Hole in one?高爾夫生活的價值美學體現在哪?
對于高爾夫熟悉或陌生的讀者,都可從書中得到生活的感悟,教子的方法,生死的體驗,人生的快意。本書的文字猶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各色各樣的思緒從心底涌起。
本書是中國本人文高爾夫書籍,書中記錄了作者與王石、柳傳志、馮侖、王志綱、孫宏斌等近百位時代巨子相處相知的過程,講述了偉大企業家們諸多鮮為人知的的企業經營和人生修為的天價法則。
球場即道場,高爾夫即人生。作者以高爾夫作為觀察視角,用華彩的文字描繪出一幅磅礴的人生畫卷,讓我們會與大師們面對面,靜心感悟他們的經營智慧和欣賞他們的大美人生。人生不過18洞,每洞皆有乾坤,閱讀本書能夠讓我們收獲秘而不傳的企業經營法則,同時亦能領悟出行走人生路的章法。
袁昆
生于湖北,隨軍湖南,家居深圳;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修的是企業管理專業。1992年,由共青團湖北省委調入深圳國貿大廈“物業集團”,相繼在深圳星河地產,云南俊發地產出任職業經理人,曾參與操作全國數個明星樓盤。
1999年,出任云南俊發及時任總經理,貼身接受王石指導(萬科王石當時擔任公司獨立董事)。2002年創辦深圳百思勤投資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業20載,其間愛上高爾夫已有10年,是企業界里的文化人,藝術圈里的生意人,還是地產圈里球打得不錯的,高球圈里文字較為出色的。現如今人生走到前9洞,感悟這9章,準備迎接后9洞。
1 為什么喜歡GOLF /03
人生何處不土鱉 /04
再不打球就老了 /012
找到老家的感覺 /017
2 從迷戀到PK段位說 /027
孔子好學期:不可不思,不可想太多 /028
韓非子好戰期:永不抬頭,決不發力 /035
莊子逍遙期:小即是大,簡單也是豐富 /041
3 一個人的運動,OB思考 /047
一個人的享受 /048 1 為什么喜歡GOLF /03
人生何處不土鱉 /04
再不打球就老了 /012
找到老家的感覺 /017
2 從迷戀到PK段位說 /027
孔子好學期:不可不思,不可想太多 /028
韓非子好戰期:永不抬頭,決不發力 /035
莊子逍遙期:小即是大,簡單也是豐富 /041
3 一個人的運動,OB思考 /047
一個人的享受 /048
OB之后慢慢來 /056
讓OB活過來 /063
4 與孩子在球場Friendship /073
不讀死書的啥專業 /074
土鱉與紳士的相處 /081
兒子讓老爸臉紅 /087
5 人生沒有Hole in one /099
Hole in one點亮人的性格 /101
“中大彩”改變人的命運 /105
人生不想Hole in one /111
6 千萬里追尋高球“雄風” /121
“雄風”,冬天里的春天 /123
大友誼?大健康?大快樂 /127
沒有恨只有愛的“帥爺” /135
高球令失望中的他煥發神采 /140
自信人生一百一 /143
7 GOLF產業的“高而富” /151
限令下“高而富”競走 /153
高爾夫利潤點不僅在高爾夫 /158
從“高爾夫之父”到“勤二代”產業擴張 /168
8 高爾夫價值美學 /175
價值,為什么花這么多錢 /177
美學,讓人生有了智慧 /181
想起魏晉風流、風骨、風格 /184
9 歌之舞之,GLOF旅行 /195
南來北往名星竟說高爾夫 /197
民間組隊遠甚國內賽事 /201
帶著球包去旅行 /210
高爾夫small tips /221
高爾夫時間 /221
打高爾夫的人死亡率低 /222
水調歌頭 高球怨 /222
女“童鞋”的高爾夫對話 /222
高爾夫和老婆的共同點 /222
落水的高爾夫球 /223
高爾夫《三字經》 /223
高爾夫禮儀 /225
步行的十二種驚人效果 /231
佛學與高爾夫 /233
高爾夫小要領 /234
高爾夫新名詞 /235
球場流行語 /236
球場流行口語 /237
高爾夫智慧名言 /237
練球有方,高爾夫該如何練? /241
全球十大18洞 /243
中國人適合打高爾夫 /243
降低桿數的球場攻略 /245
斯科特大師級建議——慷慨介紹6項擊球技巧 /248
高爾夫常用術語 /250
高球 人生 智慧 /254
高爾夫的無厘頭段子 /258
高爾夫政治經濟論 /260
高爾夫有十恨 /260
后記 /261
2. 從迷戀到PK段位說
如何從入門蹣跚期步入上道成熟期?要經歷什么?
從孔子的初戀勵志段,
到韓非子的狂熱好戰段,
邁上莊子的行云流水位。
在快的時代,學會慢;在贏的時代,接受輸!
充斥中國電視舞臺的,
從“中國好聲音對決中國最強音”到“中國星跳躍”,一直到“舞出我人生”、“夢想星搭檔”,
即便是“非誠勿擾”的關燈爆燈,也是選秀、PK、晉級,勵志。
高爾夫的PK是娛樂中的智斗,飛機中的戰斗機。
就像圍棋分段位,跆拳道有黑帶,打高爾夫可以用分“境界”來說。
王國維說人生有三境界,一曰望斷天涯路,即定位;二曰衣帶漸寬終不悔,即求索;三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結果。美國神學教授Michaey P.Foleyuo說抽煙有三境界:紙煙、雪茄、煙斗。相對應的是欲望、野心、理性或睿智。
吾以為,作為我們非職業的高球業余愛好者,要想使自我的球藝有一定水平,品出高球的真滋味,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孔子、韓非子、莊子。
孔子好學期:不可不思,不可想太多
孔子時期,此及時段:勵精圖治,周游列國;或曰初戀情人,鴉片上癮。
此階段定目標,列計劃,苦奮斗。練習場泡著,不同球場打著,打飛的球包帶著。動力源何在?愛呀,別丟臉!就像上洞所說的老板掄桿就鋤,栽了個大跟頭的笑料。
這一時期,高爾夫禮儀你得懂,那是紳士的發源地,得有教養;你得明白高爾夫的規則,圣安得魯士的球場規則得略知數條。你的裝扮與行頭得有點高球范兒,不然,先行的球友會偷笑,你這人像上海話里的“巴”,像昆明話里的“憨”,北京話里的“冒”。
說不出高爾夫界的逸聞趣事,總得知道老虎伍茲、左手老米、太后索倫斯坦、超女魏圣美、粉紅豹寶拉 克瑞默、大白鯊諾曼、大帥哥斯科特、金熊尼克勞斯、黑珍珠維杰 辛格、性感男加西亞、恐嚇者麥克羅伊、花蝴蝶伊安 保爾特之類燦若巨星的球手,他們的光輝事跡輝映著永不寂寞的賽場。總得知道圣安、圓石灘、奧古斯塔、深圳觀瀾、北京華彬、上海佘山、珠海金灣、中山長江、大連金石、昆明春城、三亞鹿回頭之類聲名顯赫的球場,他們或悠久或美麗,總是讓人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孔子時期的俺,頻道只看一個,高爾夫頻道24小時的;服裝只穿Callaway,最多還有小勾勾;隨身工作筆記變成了高球記事,記高球要領與格言,畫球位揮桿圖;風雨無阻上練習場,找教練、問同行,像個如饑似渴的小學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轉眼過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滿遐想的日子,紛紛的心愿迷離,像春天的雨,我們有時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我們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飛。
如果用數字化講述,此階段的目標是進百入九,即球藝水平桿數打進100稈,偶爾進入90桿,時間大約經歷一到兩年,每次練球200個以上,下不同的10個以上的球場,當然這個數字因人而異,取決于時間的投入,悟性的高低。我有一哥們兒半年就打入了80桿,那一兩年企業幾乎都不管,弄得像個專業球手,自己有奔馳車都兩臺了,看到報上哪有一桿進洞奔馳獎,就奔向哪里,珠三角的中山珠海就開車,長三角環渤海就飛機,每次歸來,問其Hole in one否,都言就差那么一點點,大拇指與食指比劃得越來越接近。無怪乎一集團老板在工作對接會上對我說笑時說:職業經理嚴禁打高爾夫,打上高爾夫,什么也別想干了。戀愛使人失去理智,高球亦如此啊,何況必定經過孔子時期。
如何讓揮桿優雅些?如何減少桿數?練唄!不說夏練三伏,冬煉三九,至少汗水模糊你的眼,T恤濕透胸后背,一次次揮桿,重復一個動作,讓肌肉產生記憶的過程是一個極為枯燥的無趣療程。職業球手不比賽就練球,我輩業余愛好要想進步,只有一條道。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不了,就苦逼!既然“入世”是個俗人,就求取功名。
有個公主招親的故事就是“苦逼”的典型。
在東方一個美麗的國家里,國王的女兒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但卻一直沒有找到意中人,國王為此十分著急,公主提出了自己的擇婚條件:他必須是全國最勇敢的年輕人!于是國王就決定通過比賽來招親。比賽招親規定:以城外一百米為起點,及時個跑過五十米平地和游過五十米護城河的便是冠軍。冠軍者,可任選“良田萬畝”、“黃金萬兩”或“招為駙馬”。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勇士們如脫韁野馬般往前跑,跑到護城河邊,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幾百條鱷魚在河里張牙舞爪地游著!一分鐘、二分鐘、三分鐘,沒有一個人往下跳,五分鐘過去了,場上還是寂靜無聲。正當大家無比失望之際,就聽“撲通”一聲,一名男子在池中拼死前游。國王興奮地大呼:“加油!加油!”所有在場的人也放開喉嚨為勇士喝彩。奇跡出現了:小伙子滿身鮮血、全身衣服無處不爛,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但居然游過了護城河。小伙子的勇敢震懾了所有的人,國王激動地緊緊握住了小伙子的手。丞相則畢恭畢敬地對小伙子說:“年輕的勇士,你可以任意選擇國王為你而設的三個獎項,請問,你想要良田萬畝嗎?”小伙子拼命地搖頭。丞相又問:“那你是想要黃金萬兩吧?”小伙子頭搖得更厲害了。丞相笑了:“年輕的勇士,你不但擁有神將班的勇氣,而且還擁有上帝般的智慧,你一定是選擇第三條,要做我國的駙馬爺。那么,你不但可以有良田萬畝、黃金萬兩,同時還可以得到世上最美麗的妻子,是嗎?”氣喘吁吁的小伙子,費力地挺了挺身子,啞著聲音說:“不!”全場的人都愣住了,小伙子接著轉過身子,向丞相大吼:“剛才是哪個王八蛋把我踢下水去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么有人踢你一腳苦逼成全你,要么自己苦逼自己,成全自個兒。
也是十年前的一個深秋,我與北京華友世紀董事長、青年經濟學家向松祚博士陪王石在十三陵水庫飛傘,王石從山崖陡坡上助跑沖下懸崖的那一刻,真是英雄得不得了,當時,張朝陽也是在旁艷羨而不敢動;傘友們一席中餐后便各自散去,我與向博士兩人驅車在長安街上慢行,向博士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王石挺多才多藝的,憑你對他的了解,你說說,他是不是一個天才?
這問一下子把我卡住了,我想了想說,按照張五常先生的世界十大天才論,那些具有天賦無師自通的人才算是天才,頭號的是莫扎特,中國的是蘇東坡,莫扎特從音樂神童維持到成年,短短35年創作了600多首作品,而且有的是一邊賭博一邊打保齡球的同時即席創作出來的,王石嘛,應該不算天才。你看,他的英語,在茫茫戈壁上邊開車邊背單詞短句,在登山的營地帳篷里猛背;他的電腦,1997年開始學打字,上下班、出差度假,手提電腦形影不離,2000年開辟“王石ONLINE”時只能發幾句話的帖子。有關電腦使用與文字典故的事兒常常不恥下問于全忠吶,現在可以發文章了,到國外游記一寫就是每天上千字;他的演講才能,有一次飛機上同座,我在睡覺,他在潛心研讀獅城辯論會的《正方反方》……這怎么能算天才呢?向博士得意地跟我談起了天才的蒙代爾(向博士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的中國關門弟子),他70多歲還在享受30歲的研究成果,而且對中國斷代史很有見地,一次我親見一位小姐來敬酒,聽向博士介紹是東北人,蒙代爾就說:霍~有慈禧太后血統。又一位西安姑娘來敬,他玩笑道:是“西安事變”變出來的吧,瞧這睿智與幽默。向博士感嘆道:自古天才太難求,十幾億人才一個,與他們相比,我們能算“蠢才”就不錯啊,更多的人是“蠢豬”,“蠢才”也是才呀!一生能干成一件事就不錯了。
所以說,王石的勤奮,為豐盛人生奠定了追求的基礎,每次聚會他會聊到最前沿最鮮活的資訊和想法,寫東西的時候會突然打電話向我們咨詢一些典故,雖然,當今的無數企業創始人精力過人,但像王石那樣讀書、學習、思考、反省的老板卻很少,低頭拉車忙于事務的多,抬頭看路思考戰略的少。更何況60歲上哈佛,過英語關,迎來新生,62歲再上劍橋。
當然,高爾夫這活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人說高爾夫巨星古德赫之隕,是因為“想得太多”?
拉夫爾 古德赫(Ralph Guldahl)是上世紀30年代高爾夫球界的巨人。作為高爾夫球場上的杰出人物,這個寡言少語的德州人似乎是從天而降,連續摘取了1937年和1938年的美國公開賽以及1939年的美國大師賽的桂冠。但在他寫完《盡情享受高爾夫》——一本為初學者編寫的、循序漸進指導球技的書籍之后,古德赫再也沒能贏得一場比賽。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PGA)成員、冠軍保羅 魯尼恩(Paul Runyan)說:“他以世界上曇花一現的球手之身份橫空出世,卻成了一個幾乎不會玩高爾夫的人。”自那時起,這個問題就困擾著許多的高爾夫球手:該項運動的不世之才漸行漸遠,是因為他“想的太多”么?
“你怎么能在擊球的同時思考呢?”一語中的的美國棒球選手約吉 貝拉(Yogi Berra)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在一位被遺忘的偉大高爾夫球手——一位高個子、害羞的、名為拉夫爾 古德赫的德州人——頭上盤旋了幾十年。
古德赫1911年出生于美國達拉斯,父母是挪威移民,年輕時游蕩在當地的高爾夫球場做球童,希望能賺些零花錢。他并沒有太多工作,反而把時間花在了觀摩球手上面。到了晚上,他就偷偷溜進球場、模仿他看到的擊球動作。他無法進入球場的時候,就在空閑的棒球場上練習擊球入壘。這個自學成才的神童很快贏得了當地的一些比賽,他的職業生涯就此定下了軌道。
到1931年,古德赫已經成為了職業選手,加入了PGA的巡回賽,取得過一些令人沮喪的、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成績,在1933年美國公開賽中也只勉強位居第二。古德赫奇特的、放松的球風甚至令素來沉著的高爾夫圈內人都大惑不解:他在每一洞之前都會有個停頓、梳理一下頭發,而且他不留一點懸念:他總是提前宣布他打算把球送到哪兒。他的冷靜聞達于世。他的對手薩姆 斯尼德(Sam Snead)開玩笑說:“如果古德赫給哪個病號輸點血,這個人都會凍死的。”
動作古怪地揮出了有力一桿,古德赫取得了三大重要賽事的連勝,而且好幾年都贏了大滿貫。在目睹他折桂1939年的美國大師賽之后,高爾夫界的傳奇人物鮑比 瓊斯(Bobby Jones)稱,古德赫是他所見過的較高水平的球手。一個體育記者宣稱,古德赫現在是世界頂級的高爾夫選手,是“美國高爾夫運動的穩定性的新代名詞”。
隨之而來的除了平常的產品廣告、電影客串的洽談外,出現在古德赫面前的還有一個不尋常的合約,內容是關于寫一本高爾夫教程。他從賽期中抽出了兩個月時間,為《盡情享受高爾夫》一書寫了大量的附注,這是一本具有創新性的“運動電影”書——古德赫動作的高速攝影圖片連續出現在書的每一頁,快速翻閱時就如同“放電影”。在解釋了每一根球桿的作用之后,古德赫讓讀者相信,即使專業人士也必須對這項運動進行仔細的思考;“足夠,以至于從來都不必斟酌清楚一系列事情,就能讓自己在揮桿時處于狀態”的人,是不存在的。然后,他放下了筆,重返巡回賽的賽場。他再也沒能贏得一次冠軍。
幾個賽季都未能奪冠,古德赫離開了賽場。高爾夫球界最偉大的明星出什么問題了?一些人說,這是由那本書導致的,“當他坐下來寫這本書,”1972年,古德赫的妻子拉弗(Laverne)稱,“他就輸掉了他的比賽。”
“想得太多”可能會導致其他專業人士栽跟頭——馬爾科姆 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暢銷書《閃爍》普及了這一觀點——在2007年,芝加哥大學的Sian Beilock測驗一組高爾夫球選手時,這種風險的展現是令人印象深刻的。Beilock發現,例如回想一組隨機單詞,分心會影響新手的表現,但專業選手并沒有那么容易掉鏈子——僅有一種例外情況。Beilock發現,想讓專業高爾夫球手出現失誤,辦法就是要求他們解釋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高爾夫這項運動無疑是極好的研究對象,因為它需要復雜的運動技能,人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并完善動作,Beilock說,“即使最簡單的、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擊球動作都可能出錯。”
如果古德赫的成績下降并非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急劇,《盡情享受高爾夫》也不是那么明確的誘因,那么,是什么使得他在1942退出職業生涯年?在1979年他接受《紐約時報》的一個采訪時,對于他在寫書的時候對鏡練習擊球動作以及他的天分在寫作過程中被地摧毀了的故事,他給予了回應。“胡說八道”,古德赫矢口否認,“沒有這種事。”他退休是因為時間到了。到1942年時,他已經對四處奔波的生活感到疲倦,希望和妻子以及7歲的兒子享受更穩定的家庭生活。隨著戰爭期間比賽腳步放緩,做出退出的決定就很容易了。他技術很快就退步了,而他也沒有因為想念比賽而再受訓。他承認:“對于勝利,我從來沒有過極度的渴望。”
相反,他安于在加利福尼亞州塔扎納(Tarzana)的一個豪華鄉村俱樂部做一個專家教練,教別人玩球,包括性情古怪的億萬富翁霍華德 休斯(Howard Hughes)。與此同時,《盡情享受高爾夫》的詛咒成了他傳奇故事的一部分。古德赫的命運與“想得太多”并無甚關系,而是與一個無師自通的達拉斯男孩,愛在廢棄的高爾夫球場和棒球場里獨自玩耍有著莫大聯系。拉夫爾 古德赫想要的,遠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美好、安靜的高爾夫比賽。
韓非子好戰期:永不抬頭,決不發力
進入韓非子時期,也就是PK大戰,那是烽火硝煙,欲哭無淚。猶如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韓非子雖身為國君之子,然幼時口吃,說起話來結結巴巴,著書立說確實一等一的偉大,喜刑名法術之學,可以這樣說,沒有韓公子的理論,就沒有秦統一,就沒有中央集權與國家法度,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性本貪啊!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為萌”。
說到高球對賭,不得不先說“流氓規則”。這是圣安球規的中國發明改進版,也算是韓公子的法度酷刑,未見諸于文本課本,只流傳于民間,就像佛教之初無文字記載只口頭傳播,這確實有大不敬大不韙。
在一個并不發達的國家有一種發達游戲,這是世界上最無常的事情。這里的無常是無視常規的規矩。如果聽懂了中國高爾夫的流氓規則,歐洲紳士們會七竅流血啊。
本來高爾夫是一項最最誠信的運動,但傳到賭性成風的中國就變了樣。在中國高爾夫賭民中把球規分為兩種或三種:球場規則、流氓規則(又分小流氓與大流氓)。
所謂小流氓,就是NO TOUCH規則,球不可移動,如按球場規則,球落水或在球道井蓋球場馬路上可以臨近一桿內拋球,小流氓則是不能拋不能動原地打,哪怕打壞桿頭桿身。此規則避免拋球地的爭議。大流氓則是滅絕不誠信的革命。
球場規則PK中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A與B競技,A的球打到長草樹林里,AB分頭找球,5分鐘過去,A狂喜驚呼:找到了,找到了,就在這兒!B不屑冷笑:你撒謊了不是,太不仗義了?原來A是偷偷擱放了備用球,而B早已把那個找到的球深深地踩到地底里去了。對賭的AB都不仗義。
為了把不仗義不誠信的行為徹底消滅,禁奸于萌,特制定中國大流氓規則,流氓者,破壞規則也,連起來就是破壞規則的規則,至今此諾貝爾發明獎無人認領。
此規則的要義是把一切可能產生爭議的問題統統死啦死啦的,把復雜的球場規則簡單的OB化(按丟失球處理)。這樣一來,不但不能拋球,連找球都免了。譬如,球打進花叢樹林算OB,罰(算)兩桿,原地重打;球落水,重打,再落水,再重打,直至無窮。有長三桿過水洞,五次球下水就是第11桿出發。這對于高球愛好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地說,是一場折磨。讓你欲罷不能,讓你欲哭無淚,讓你痛恨自己,想死的心都有。這與健康高爾夫,快樂高爾夫的初衷就南轅北轍了,就剩下陽光下的較量。
不得不說的是,流氓規則對于球技的提高,快速而殘酷。譬如,你失敗了,輸大了,你會自覺地上練習場,會痛苦地思考,會閉門思過,原來還舍不得找教練,現在多貴的教練都得請,哪怕是老外,都是逼上梁山。
規則無流氓。
小賭怡情,大賭傷身。這小賭有結球童小費的,有一洞一百的,有四人斗地主的(俗稱“拉斯維加斯”)。而大賭則不好說了,有一桿上萬的,還有十萬的;國球一歌張連偉一次與深圳皇崗村民打球,村民水平至少與其相差一二十桿,但村民豪言:與一哥平打,十萬一桿!張兄只得揖手告罷,按球技張贏村民是探囊取物,為何舉白旗?殊不知,在過度緊張的環境氛圍下,高爾夫高手也難以發揮正常水準,動作會變形,揮桿會失常,推桿會不穩。村民輸得起,老張可贏不了。曾聽一博學球友(20年球齡)從澳門度假回來說,他此行所有開銷包括葡京賭場50萬定額都由一年一度的高爾夫賭球節的朋友請客,他們的賭注現金過千萬,乖乖,民間的中國賭局堪比世界高球四大賽,英美名人賽冠軍也不過百萬美元獎金。
對賭PK是高爾夫行業里的煙草業,雖然都知道有悖高爾夫之健康,但市場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大得驚人,中國球場如果推行禁賭運動,至少50%的球場將自裁以謝天下。
話說俺的韓非子雪茄時期,首開PK的就是好友德源君的引帶,讓我10桿開賽,執行流氓規則,開始俺還發揮得不錯,節奏順暢,不乏神勇,在一長三桿過水洞,頻頻slice右曲落水,一洞就輸掉11桿,后面的洞馬上出現節奏揮桿失常。
痛定思痛,發現產生右曲的可能:要么抬頭過早,要么桿面未回正,要么下桿過快,要么過于發力,要么送桿不夠,最重要的是下盤不穩,左腿未頂住。
窮兵黷武,發飆好戰,嗨得厲害,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一二三四,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最嗨的一次是與海南五爺與八爺的PK,所謂爺,不過是海口高球圈幾個好友的別號,依年齡排號,以顯江湖義氣。那是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已球齡三年,我和我的高球搭檔阿標接待五爺八爺深圳戰完直接被拖到海口再戰,美視、西海岸打完,又奔赴萬寧海航的三個球場,在海口已是胳膊曬曝脫皮,每天36洞,連打防曬油都無暇;萬寧大雨之下,球開出去都看不到落點,憑揮桿時的球感,晚上拼酒深夜,早上發球臺拼體力,看誰下盤能穩住。爾后又飛長沙,在崇山峻嶺中,不斷地OB,每人干出百桿之上。
在睡眠不足或體力透支的情況下揮桿,出現意外成為常態,連自己都莫名其妙。
因為大流氓,桿數變得無常。最有趣的是在觀瀾諾曼場的一次PK,我與阿標的對手安琪兒,他是70后的壯小伙,球技直奔職業,在一個先下后上的五桿洞,第三桿打入靠近果嶺的沙坑壁上,小白球幾乎看不見了,球深陷到松軟的草皮里,口袋已鼓鼓的安琪兒笑笑地站在斜坡上,一揮桿:噫,沒打著?一連三個“噫 ~”三桿都沒觸到球,一旁的球友們幸災樂禍地數著桿數,每次一乘以三,一輸三啊,我還是凝重地看著他。在這樣高難度的斜坡球位,首先是人要下蹲,桿要握短,有知道的,不說。第四桿,安琪兒終于打到了球,不過是把球打得不見白,埋沒了,我告訴他:要止損,別攻果嶺了,往回打,打回沙坑!安琪兒改變姿勢與路線,又是三桿鋤地才把球打出到沙坑,這時圍著的人都沒了聲音,安琪兒再次重新定定神,兩桿才將荷包蛋式的沙坑球擠出,至此,他已多出8桿,也就是輸掉24桿,此一洞成了安琪兒的“滑鐵盧”,在他一張張數完半天紅偉人慈目像后,我輕輕地拍打著安琪兒的肩膀:我可是一直痛苦地瞅著你,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錯,可以,不能一錯再錯,否則就難以挽救了。
在大理蒼海球場,我們尊敬的策劃大師王志綱先生狂歡不已,打出了近20年球齡成績75桿。那是在一次中國企業家年會中,他拉著我還有深圳來的兩位仁兄,直奔球場:多大的會,再大點事兒,有比打球重要嗎?!那24小時他照單全收一萬多,拍著票子:幾十倍于它的單子都沒有它愉快。在難度較大的18洞,大上坡果嶺上,他推球過了洞口,那球停住又緩緩地滑回洞中,神奇無比,志綱狂喜,揮出列寧在1918里的經典手勢,發表宣言:今天~蒼山為憑,洱海作證,我王志綱創造奇跡了!讓資產階級發抖去吧,我們要砸亂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
PK,勝利者成了英雄,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坐懷不亂,臨危不懼,方顯英雄本色。
說來有趣的是,俺較大的一次賭注竟是業務上的欠單。
從事科技業的胡總拖欠我司尾款20萬,那是在青藤茶社的一次尷尬而愉快的面談,為了給胡總下臺階,我講了法國大作家、思想家盧梭的一段故事,盧梭小的時候在莊園里做工,曾偷了主人家的一條金項鏈,由于恐懼他不但不承認,反而誣告一位女仆,并把項鏈悄悄塞進女仆枕頭下。成人之后此事一直折磨盧梭的良知,這成了盧梭一生的懺悔,于是有了不朽的世界名著《懺悔錄》,講這個故事是說明人是立體的,偉大的人也會有卑鄙的一面,卑鄙的人有時也會作出偉大的舉動來。反應靈敏的胡總馬上笑了:首先我偉大一下,20萬先支付你;然后再卑鄙一下,我們球場賭這20萬,一洞一萬,小鳥兩萬,我還再偉大一下,18洞讓5洞,平洞不頂,如何?我站起來,擊掌成交。
在約定PK的前24小時,我熱身了一輪,把可能犯錯誤的洞記在本子上,弄得像名人職業熱場,要知道,胡總球齡多俺十年,且開球距離在280碼以上,猛男型高手,打俺有點甕中捉鱉的味道。
及時洞四桿洞,胡總第二桿高拋倒旋在旗桿10英寸,這球還怎么打?!我頭皮發涼,走到果嶺上,靜默,再靜默,偉大的胡總居然沒推進,卑鄙的我倒抽了一口涼氣,表面遺憾,內心竊喜,大家都是PAR。來到第二洞,只聽“梆~”的一聲脆響,那是擊中甜蜜點的聲音,偉大的胡總開出了近300碼,又直又遠,這是跟泰格 伍茲在較量,榮幸而汗顏。等我插上Tee,試揮桿時,明顯感到手臂僵硬,這球還打得下去嗎?我只好退回幾步,背對著小白球,沉思數秒:FUCK!就當這20萬完璧歸趙吧,放松,放松,再放松,完璧歸趙吧!
或許是一場龜兔賽跑,兔子過于自信,以至后面的節奏失常;或許是偉大的胡總同情放水,這場偉大與卑鄙之戰的結局是完璧歸袁了。
韓非子雪茄期,練的是心理承受力,在高壓力、高強度下的自我救贖和自我釋放,如何使心態清空,動作不變型,保持心無旁騖的放松與專注。
小賭怡情是正道,穿越血與火的洗禮更要有平常心。
莊子逍遙期:小即是大,簡單也是豐富
進入莊子煙斗期,不爭,無為,那可是一個大覺悟大智慧的境界。如果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埋在莊子的逍遙游里。
御風而行的莊子曾問及弟子:人的五官中什么最硬?弟子曰:牙齒。老莊說:非也,年歲大了,
先后有《工人日報》、《中國房地產報》、《深圳晶報》、《領御航空》雜志、《風凰網》對本書及作者進行了報道。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高爾夫文化是我一直期待的,書很好
這個商品不錯~
包裝和印刷質量不錯,總體不錯
超好
包裝不錯,物流比較快。。。。
一般般屬于暢銷書吧
很好 挺不錯 有內容
迷上高爾夫之后買來看的
好書
好
非常好的書籍
一個角度,一種態度,這些不重要。很多碎片很有價值。
對于想了解高爾夫的門外漢來講,這是本不錯的書。
很對人背負生存壓力,活得無奈;總有些人活得精彩,走出驚艷,贏得尊嚴。——作者題記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到了2008年那個感動無數中國人的無臂男孩劉偉。當他用我們不可置信且匪夷所思的雙腳流暢的彈出一首又一首動情的鋼琴曲的時候,沒有人不被他征服和驚呆。要怎樣的毅力和堅韌才能克服一切的障礙和突破重重的困難,才能成就眾人都欽佩的一面,太不可想象了,但事實擺在面前,我們不得不相信了。他說,對于他來說,要么活得精彩,要么去死。他身體力行的在踐行著這一個對自己的承諾。 一項運動能讓人上癮,總有其內在的特質。萬科的郁亮熱愛長跑,卻在不經意間帶…
人生,不過18洞,或短暫或漫長,或平淡或輝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快樂、悲傷。然而,不管是怎樣的一生,人終歸是要有點興趣愛好的。而高爾夫,這項做為“高富帥”或“白富美”才玩得起的上流社會有錢人的運動,卻名副其實是一項燒錢的愛好。縱觀身邊的成功人士,商人、企業家,他們大多數人選擇高爾夫作為自己的運動,除了在高爾夫球場可以洗去他們艱苦樸素不為人知的奮斗過程中一腿的泥巴,能彰顯他們現在作為成功人士的一個標簽,還因為很多大的生意都是在高爾夫球場完成的。高爾夫球場聚集的是“同一層次”的人群,他們大多數人都有一段屈辱和飽含血淚的奮斗背景,…
人生就是一場高爾夫 “我不會打高爾夫,因此并沒有體驗到那種揮桿的妙處,但在我看來,那有18個洞的高爾夫球場令人向往。”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高爾夫。 《人生不過18洞》是中國第一本人文高爾夫書籍,作者袁昆曾貼身接受王石指導(萬科王石當時擔任公司獨立董事),愛上高爾夫已有10年,是企業界里的文化人,藝術圈里的生意人,還是地產圈里球打得不錯的,高球圈里文字較為出色的。 王石愛登山,袁昆愛高爾夫,兩人早些年就有寫書的想法。王石已有“靈魂三部曲”出版:《靈魂的臺階》、《讓靈魂跟上腳步》、《徘徊的靈魂》。王石要的不僅僅是登山,要的還有更多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