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圖書
人氣:94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迄今為止至唯美、至經典、至詩意的倉央嘉措詩傳。全新增訂,四色典藏版。)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古詩詞  
  • 作者:[姚敏]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好讀圖書
  • 國際刊號:9787530215456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4
  • 印刷時間:2016-04-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編輯推薦

迄今為止至唯美、至經典、至詩意的倉央嘉措詩傳。

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間之情感的解讀方式,動情演繹倉央嘉措五彩斑斕的情感、明潔如月光蕩漾的禪心。

撥開時間的層層面紗,還原一個真實可觸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詮釋一代情圣的詩詞之美和曠世之戀,全書用感性細膩的文筆,圍繞一個“情”字,扣住倉央嘉措的“zui美的情郎”形象,賦予他靈動豐富的人間色彩。

國內首部倉央嘉措心靈悅讀詩傳、全彩四色圖文本,近百幅精美獨特的禪意主題插畫。

至美的詩、深沉的大愛、佛前的頓悟、傳世的情歌,詮釋浪漫赤忱、人性的倉央嘉措。

真正將倉央嘉措情詩品讀與倉央嘉措生平敘述wan美結合的優美散文。

隨手翻開一頁,都將帶你進入一個全知忘我的境界。任意一段都是可以高聲朗誦的優美文字,wan美演繹著倉央嘉措五彩斑斕的傳奇人生和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讓我們在塵世默然相愛,寂靜歡喜。每一個內心溫暖的女子,都期待遇見一個倉央嘉措式的情郎!

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一代風流傳奇人物,他的傳奇、他的故事至今讓無數人為之著迷。

作者簡介

姚敏

1973年生于川北,現居成都。將文字當作世俗人生轉角處安靜溫暖的光亮;視書寫為暗夜獨舞,一個人的靜修。

目錄

01信徒

02前緣

03青樸

04伏藏

05圣湖

06亂世

07樂土

08秘密

09夢回

10囚鳥

11幻滅

12邂逅

13極樂

14執迷

15斷腸

16風暴

17迷失

18召喚

19驚變

20紀念

21重逢

22謎面

23使命

24菩提

25傳奇

26追隨

27天眼

28先驅

29三生

30福地

31馴服

32滄桑

33神跡

34催眠

35轉世

36歸宿

37輪回

38一念

后記喇榮

在線預覽

新版序 衣錦夜行的自由

多年前,與一出版人初識,頗為投契。他激我志業寫作,道,讀了那么多書,又有這么好的文字感覺,不寫作直如衣錦夜行。

我素性懶散,從來文字只是隨意為之,寫作結成果固然可喜,素手空空卻也并不以為憾。所以回復他道:人愛富貴還鄉,我喜衣錦夜行,只要出于自我意愿,皆為自由。

其后斷斷續續出了幾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因緣際會暢銷了好一陣,但最熱之時也為我有意冷落,對趁熱打鐵的所有建議一概拒絕。年來終于偃旗息鼓,各大網站庫存已經售罄,搜索書名皆為他人續書,心下也淡然,無喜無憂。

這些年,因為時間制約,寫作幾乎停滯。總有友人催促鞭策,便大抵也以這樣的態度回應。明知有時竟會冷落了知交一腔熱情,誤會我為祿蠹背棄了初心。

人對于生長于骨血里的東西,因為過于珍重,外人看來反倒有一種輕慢之態。

我自年少迷戀讀書寫字,初心從未改變。對于喜新厭舊、多情善變的雙子座來說,這是我幾十年生涯里絕無僅有的從未易移的熱愛。為什么要寫,為什么一定要寫,總有人問。很難一言道盡,其實對這樣問的人,也全然無意道盡。

因為同道自然不會問,而局外人其實也不必答。

如果一定要回答呢?

鐘曉陽在停筆十年之后,重新在《明報》寫專欄。鐘玲玲采訪她:要是人們追問,寫作真的重要嗎,難道不寫不成嗎,你該怎樣回答才好呢?她回答:我會講,重要的不是寫作,也不是做著的事,只是做著。我比較喜歡做著的那個我。

所以我的回答也只會是這樣:我比較喜歡寫著的那個我。

喜歡那個身著錦衣的我。至于是璀璨于晝,還是潛行于夜,其實都不重要,于喜歡也沒有分別。

當然也明白,真正的寫作者,僅僅依恃天分是遠遠不夠的。

我的生活經歷頗多波瀾轉折,幾乎被傳說成勤奮努力的范本。但于自己如此珍視的領域,在寫作上我反倒不是個勤奮的人。這道理其實也簡單,謀生之道,養心之道,對于我這樣典型多重人格的人來說,是全然分開的。一個世界里過于莊重嚴謹,另一個世界里必然放浪形骸。

這是平衡法則。

我是一個對世俗生活缺少熱情的人。哪怕也男歡女愛,吃喝玩樂,養花種草,買昂貴的化妝品和精美的衣飾,花長時間去做美容。但這些更類似于一種職業道德,因為我是個訓練有素的世俗生活的參與者。就像舊時青樓女子,自小受到嚴格的規訓,床上賣力出色是習慣也是本分,甚而是尊嚴之道。然而她們的心卻會向往那些不可得的東西,比如愛情。所以我在職場結交那些積極入世的人,雷厲風行地做事,光鮮體面地生活。但在私人生活領域卻傾向于愛戀那些無用的器物,喜歡有陰郁頹廢氣質的人,讀與職業生涯無關的書,過一減再減的日常生活。

寫作于我的意義,類似于錨,一次次將經歷風暴潮汐的小船帶回岸邊安頓好。以此,也才有下一次出海的自由。

但如果沒有自由,一坨鐵也就沒有了意義。

有一年,我陷入嚴重的職業倦怠與焦慮期,有強烈的推倒一切重來的意愿。

友人鼓勵說,依靠職業寫作養活自己也是一件有尊嚴的事。獨居寫作,閑時種花,倦怠時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走累了就地停留,不再朝九晚五,不再看人臉色,更有尊嚴地活著,這樣的愿景,簡直美好得像一曲田園牧歌。但思之再三終于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其中躊躇猶疑很難一一道出。但最重要的顧慮,還是害怕一旦將寫作當作謀生手段,就難免為種種規則綁架,失去主動的立場和自由的心境。后來看到綠妖說,夢想不必然擔負謀生的義務,相反,它是我們的親生骨肉,需要貼身背負,無論得意失意都不離不棄。深有同感,因為只要還有可以稱之為夢想的東西存在,一切的辛苦委屈就都不值得計較。

取舍困境大約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我所能夠做到的是,讓最熱愛的事物盡可能地遠離博弈,讓自己養育的文字如同春風里的樹,自由發芽,自由生長,而不被繩索扭曲成盆景供人賞玩。

這樣,手指在鍵盤上敲擊下單詞,此心才是定的,此身才是自由的。

以此,一直是個不太配合營銷的寫作者,文字寫出來就任其自生自滅,很少參與其后的運作,有作品偶然能夠暢銷,純粹是天時地利之功。基于同樣的心態,更不欲為周遭人群知悉,多年來身邊甚少人知道我寫作,《不負如來不負卿》在排行榜上成績不菲的時候,漸漸有熟人來詢問,也不愿意多提及,對僅僅出于好奇的不讀書的索書者更是懶于應對。

但文字自有其辨識同類的本能。幾年來,因寫作在網絡上收獲的朋友漸漸多起來,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久之,也就漸漸習慣了這樣在不同維度里各自存活的分身,互不干擾,有身處鬧市心遠地自偏的自在安心。

蘇子當年說“萬人如海一身藏”, 說不定心境也大抵類此呢。

所以,我很感謝一路上給予我寬容的人們。感謝幾年來對我不離不棄的讀者和朋友,感謝再版過程中一直耐心等待我的策劃人和責編。舊書再版,對每一個認真的寫作者,也許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重讀舊日文字如同攬鏡自照,必須面對歲月里的青澀、矯情、魯莽、自戀,種種不足與缺憾,內心時常覺得羞愧。但大動干戈傷筋動骨改動,卻又是我不欲為的。因為文字背后的光陰不可重回,時光自有它自己的故事,保留它不美好但真實的面目,也是對成長本身的信任與尊重。

感謝為本書提供圖片的蟲乙等朋友,為這些舊文字注入新的生命力。

感謝生命中的遺憾,讓我不敢停步地往前走,并且相信再見的我們將變得更好。

2015 年仲夏。成都。

信徒

日光傾城。我在春天回到拉薩。

日落前的布達拉宮被夕陽染成了金色。塵世里俗艷的金色,在高原的天空下,無與倫比地燦爛、壯麗、儀容萬方。夕陽流淌在布達拉宮蜿蜒迤邐的墻堞,背后是洶涌舒卷的云絮。亙古靜穆的高墻,在流轉的大朵白云映襯下,有一種與時間空間無涉的永恒質感。仿佛開天辟地,它就矗立在那里,雄踞山頂,曠古無言。任頭上風云變幻,腳下金戈鐵馬。人世蹉跎,世代易主,每一塊石頭都毫發無傷。

四月的高原陽光溫柔而亮烈,舔得我的眼睛干澀生疼。閉上眼睛在紅山腳下坐下來,聽見遠處轉經的銅鈴聲,聞到彌漫在每一寸空氣里的藏香。恍惚里,似乎經年闊別的光陰從未存在,我一直就打坐在這里,不曾離開。

每一個還沒有去過西藏的人,都深信有24小時會踏上那片土地。每一個離開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還會回去,因為將魂留在了那里。一個丟了魂的人,即使還能夠貌似正常地吃飯睡覺,上班下班,心其實已經空了。如同一段老樹,樹冠樹皮都還完好,到了春天,枝頭依然還會綻出新綠。沒有人看得見,粗大的樹樁底下,有一個被時光掏得越來越大的空洞。風鉆進來,雨落進來,蛇和老鼠們跑進來。只是陽光再也照不進來。

我回來了,西藏,又呼吸到了拉薩的陽光,聽見血液重新流回心臟。

落腳的小旅館有斑駁的墻體,夕陽輕悄悄地在墻上移動,將孤單單的人影越來越拉長。微風輕吹,撩起紛亂的發絲,如同一棵長在曠野冷風里的樹,稀拉拉的葉子掛在樹梢,在風里瑟縮。站在天井里就著水龍頭洗了洗臉,對著墻上的影子發了一會兒呆,薄暮的空氣已漸漸冷冽刺骨起來。

晚飯后,轉了一小截八廓街,風冷颼颼地直往脖子里灌。初春的高原夜晚,氣溫還在零度以下徘徊。羽絨服里的毛衣太單薄了,空蕩蕩的捂不嚴,手腳很快變得冰涼,感覺心臟緊縮成了皺巴巴的一團。

回到房間,就著火盆烤火。室內的空氣里浮蕩著發酵的酸奶氣味,混著酥油和干牛糞的味道。旅館女主人送了一壺茶來,粗糙的壺身和茶杯上有經年的油漬。茶是滾燙的,奶香撲鼻,一大口熱熱的液體落下肚腹,胸腔里的沉悶一下子舒展開來,無比熨帖,凝滯的血液一下子快速運動起來,迅疾地竄向全身經絡和每一根毛細血管,心臟便如一朵吸水飽滿的碩大花朵,忽然就打開了。

那24小時,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

拉薩的及時夜,空氣似乎格外干燥,整夜都覺得口渴,睡不安穩。迷迷糊糊醒過好幾次,都以為天亮了。看看表,卻還在深夜。夜氣里一直有不明白的聲響,似乎蟲鳴,又似乎遙遠的車輪聲、銅鈴聲、馬嘶聲,甚至市聲里的交談、討價還價聲。我知道這是高原氧氣稀薄的氣流壓迫中耳神經的緣故。

近四點的時候,終于很沉地睡過去。醒來時,聽到渺遠的梵唱,以為還是夢里的幻聽。睜眼看見日光已經從小小的窗戶斜射進來,同屋的年輕女子已經起身,在整理行裝。聲音來自她扔在床頭的MP3 耳機。

是朱哲琴。

朱哲琴的《信徒》。

躺在拉薩的晨曦里,聽著久違的朱哲琴的歌聲。

何訓田的歌詞,從容而舒緩,像一個坐在西藏陽光里的老人,拉著古老的扎木聶,緩緩講述一個遙遠而又在咫尺的故事,將前生后世里的孤單長路漫不經心地拉出來。匆忙趕路的人們都停了下來,靜靜聽他講述。故事講完了,陽光溫暖,歲月正好。人們各自分散,去往四方。朝圣的信徒用身體丈量大地,他們還要走遙遠的長路。

那一年,及時次看見朝圣的藏民,攜兒將女,每走幾步,就伏倒塵埃,五體投地,虔誠地磕下等身長頭。

一瞬間竟如重石撞擊胸口,淚水剎那滾落,不知道他們要何年何月,才能走到要去的地方。這一生一世,這樣的朝圣之旅,又能夠走多遠。一個平生不曾追問過信仰為何物的女子,那一刻忽然明白了,為什么僅僅為了完成《古蘭經》“變成一個較好的人”的規誡,全世界的穆斯林一生之中千方百計都要去往圣地麥加朝覲,有人甚至為此橫越半個地球,翻山越嶺,耗盡一生財富,走得瘦骨嶙峋。有信仰的人們是有福的。

人們說這首歌源自西藏民間,為西藏歷史上具傳奇色彩的活佛——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創,在藏民族中世世代代,口口相傳。人們說這是一首情歌。那么愛情,是不是也是一種信仰?

前緣

高原的天亮得早。六點,緋紅的天光已經照進窗來。睜開眼的時候,竟似乎聽見了鳥鳴聲,不知道是不是幻覺。

早飯后,搭乘到澤當的班車去桑耶寺。藏傳佛教及時寺桑耶寺,相傳為倉央嘉措前生——蓮花生大士所建。

蓮花生大士是古印度高僧,西藏密宗紅教的開山祖師。在藏族傳說里,蓮花生大士本身就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是過去、現在、未來三時諸佛之總集,永遠為十六歲的少年之身。

佛祖曾告阿難,自己死后八百年,將于蓮花花心中生出童子,接替他弘揚佛法。這一預言應驗于古印度烏仗那國。傳說當地國王安扎菩提沒有王子,為此傾盡國庫,祈求三寶。蓮花生以八歲童子像現身于海島中一棵蓮花樹上,一出生即可為天空和海島的眾空行母講解深奧正法。一日正在說法,國王路過遇見,深信為三寶所賜,于是將其請進王宮,收為養子,起名蓮花生。蓮花生以無上神通和佛法教義協助父親治理國家,烏仗那王國風調雨順,倉廩豐實,人民和順。

他被封為頂髻王,但他深知困于王位無法實現更大的弘佛抱負,因此向父親請求退出王位,但未獲允準。為此,蓮花生故意失手砸死了魔臣的兒子,被流放至寒林。從這時起,他開始苦行苦修,從八大持明處得到八種修法,并接受了制伏魔鬼空行母、秘密智能空行母、依怙無量壽佛等大師的灌頂,修成無生無死的金剛之身。

修成之后,蓮花生大士行蹤遍及各國,調服魔障,度化有緣。在伏薩河爾國,邪臣將他推入火中焚燒,他就將燃燒的油化成一片海,海中生出一株蓮花樹,自己盤坐于蓮花之上。眾人見此神通,紛紛加入佛門。他還勸說和調服了殘忍嗜殺的阿育王,將他從一個暴君轉變成為一個虔誠善良的佛教護法和孔雀王朝最偉大的君王。

去往藏南谷地的路大半是土路,越往前走路越爛,風景則越來越好。車子在山峰河谷之間穿行,雅魯藏布江江面越來越寬闊,沿江綿延生長著幾公里的野生桃樹,藏民居樸素安寧,籬笆墻上開滿米色花朵,青黃的草坡上牛羊徜徉,白云繚繞在山腳,和屋頂上的炊煙一樣近。

山南是藏文化發源地。在山南,輕易就能與“及時”相遇。及時塊農田,及時位贊普,及時座王宮,及時部經書……這些無處不在的“及時”時時提醒著人們,這里,是藏文化的緣起、西藏的靈魂所在。這里不僅是藏民族傳說中神猴與羅剎女相結合,誕下藏民族的及時位祖先的靈地,也是蓮花生大士及時腳踏上的西藏土地,從這里開始了他偉大的弘佛事業。這里更是養育并護佑了藏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活佛——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圣地。這塊土地上,留下過無數高僧大德的腳印,他們來此修行,來此探秘,來此追問前生后世的因緣。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流亡途中,也曾到山南避禍,在神靈的幫助下逃脫暗中的追殺。這里是一塊圣地,一塊福地,更是一塊神秘莫測的靈性之地。

在桑耶渡口下車,一個衣衫敝舊的年輕僧人也在此等船過渡。雅魯藏布江江面的寬闊始料未及,遠遠地望見對岸臥在陽光底下的桑耶寺,同路的僧人說,到寺里還得一個多小時。

當年蓮花生大士是不是也曾在這里等過渡船?渡人之人,是否從來都是自渡,還是也要等待船家劃水而來?

雅魯藏布江江面寬闊,水卻不深。蓮花生大士當年,該是踏水而來。船到中流,看船舷外茫茫白水,似乎真看到那仙風道骨俊美如蓮的少年,一路伏妖降魔,赤足踩在蓮花祥云之上,輕輕踏過船弦外流水,直望對岸扎瑪山麓而去。那一年,印度高僧寂護受藏王赤松德贊之請,前往他的故鄉藏東南谷地幫助修建一座寺廟。這座寺廟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佛、法、僧三寶齊全,由寂護親自設計,并奠基動工,這就是藏傳佛教及時寺——桑耶寺。

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虔誠崇奉佛教。公元八世紀末,唐貞觀年間,吐蕃發生內亂,赤松德贊正是在佛教僧人的保護下才幸免于難,并成功登上王位。所以繼位后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植佛教。修建寺廟,翻譯佛經,優待僧侶,并且規定王室成員出家為僧,讓僧人參與國政,藏傳佛教進入自七世紀松贊干布時代佛教傳入西藏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史稱“前弘期”。

寂護大師的弘佛事業受到當地貴族的百般排擠。據說桑耶寺一開始修建,各路妖魔鬼怪就來搗亂。寂護大師無奈,只好回到印度,并向赤松德贊舉薦了比自己神通更為廣大的蓮花生大士來接替他主持寺廟的建設。臨行前,寂護與赤松德贊傾談,且告知蓮花生大士與他的一段前緣。原來藏王與蓮花生前世曾同修一座佛塔,并有過在后世再續前緣的誓言。

這樣的話,寂護入藏時也說過。接他入藏的使者叫賽囊。見到赤松德贊后,寂護說,你、我和賽囊在前生,是看守寺廟的三個孩子,我們三個用沙子堆過一個佛塔,祈禱在后世分別為和尚、國王、使者,各自在邊遠的國土弘揚佛法。世間萬事,皆有前緣。漢文化里,亦有“修百世才能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我今日與人共渡雅魯藏布江,不知前生又是何等緣分。

桑耶寺號稱“西藏及時座寺廟”,藏文原意為“不可思議之寺”。傳說蓮花生初到山南,寺廟還沒開建,赤松德贊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寺廟建好后的藍圖,蓮花生遂施展法術,在手心變幻出了寺院幻影。赤松德贊被此景震驚,目瞪口呆,只是驚呼“桑耶( 出乎意料之意)”,于是遂以“桑耶”為寺名。

我喜歡桑耶寺的寺名。相比西藏眾多不知其意、音節復雜的寺廟名字,“桑耶”的音節如此簡單,且有古意。漢樂府有《上邪》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熱戀的情人指天發誓,除非山河倒轉,海枯石爛,絕不會變心。蒼天為證,大地為媒,此生此世,絕不有負于卿。一片深情,皇天可鑒。“桑耶”與“上邪”同音,二者均為強烈的語氣詞, 念來余韻悠悠,情意深重。

桑耶寺的建筑融合了藏、漢、印三種建筑文化,三層建筑分別為藏、漢、印風格,我不懂建筑,并不大能分清其中的區別,覺得藏廟風格都大同小異,出入、朝拜卻都很自由隨意,僧人游人互不干擾,自在相得。而內地,廟宇往往香火興隆,廟外的小販也生意興隆,殿宇修葺翻新,色彩駁雜,題字粗糙,僧人坐在功德箱前,等候香客捐獻銀錢后,便敲幾聲木魚,與人世的浮躁并無兩樣。

午后,停留在昏暗的烏孜大殿內圍墻走廊長長的壁畫前,在那號稱“西藏史記”的系列壁畫,從羅剎女與神猴成婚繁衍西藏人類的遠古傳說,宗喀巴創立格魯教派,到九世達賴喇嘛事跡,一路走走停停,一直走到大殿二層的“蓮花生傳記”,便消磨掉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

西藏壁畫用色濃烈,線條粗獷,比起漢人壁畫的注重細節,少了一顰一笑之間的生動,卻有更強烈的視覺和心理沖擊力。也許是因為異域文化的陌生和宗教氣息的濃厚,站在那些如同結繩記事的圖畫敘述前,時常會覺得心臟不勝負荷,有難以呼吸的沉溺之險。

桑耶寺的僧人很和善,一路遇見的藏僧,也常是笑容滿面。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藏廟中的塑像卻總是怒目金剛一般,看著有些猙獰駭人。在文字記載里,蓮花生本來是永遠十六歲的童子形象,上唇有少年的絨毛胡須,在雕像和壁畫里卻總是兩撇濃濃的胡須,緊皺雙眉,圓睜豹眼,變成了虎虎生威的成年男子。相比之下,漢人廟宇里的菩薩卻要溫和慈祥得多。低眉俯視下界蕓蕓眾生,面容柔和,眼神平靜,無悲無喜,不嗔不怒。

我想,這與兩種佛法教義有關。藏傳佛教相信因果輪回,主張苦修,視此世的受苦為彼世的功德和福報。人世的苦難是這樣深重,惡念滋生,孽障橫行,一不小心就淪入六道輪回永劫不復,所以菩薩也要怒目相向。而漢傳佛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中國哲學和儒、釋、道家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禪宗主張“本來無一物”的了悟,修行之功,在于自我的明心見性。也有棒喝,但卻旨在喚醒本心。心即是佛,無心是道。修與不修,不重形式而重結果。所以菩薩縱然一樣心懷大悲憫,卻也只能無為而治了。

人們說,桑耶寺建成后,蓮花生大士沿河谷向南,翻越崇山峻嶺,南下門隅,停留在那一帶傳教。門隅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出生之地,那里至今留存著許多蓮花生大士前生后世的遺跡。那里的門巴人描述蓮花生的樣子,講述他如何一路降服群妖,語氣生動,斬釘截鐵,似乎他們親眼所見。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不想吐槽,但是剛收到新書的喜悅還是被沖淡了

2017-06-08 20:19: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超級喜歡這本書,印刷什么的 都很好!喜歡倉央嘉措

2016-11-04 17:53: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來送人的,他還挺喜歡的,不過還沒拆開,感覺還行。

2017-07-03 09:05: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書的內容沒得說,很能吸引讀者,裝訂太差,看到196頁,書就散了

2017-06-16 16:19: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和想象的差不多了,比較滿意,就是下太小,看起來有點累。

2017-07-13 22:12: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挺好的,就是我沒仔細看,理解錯誤,以為這個是詩集,只能再重新買一本了

2017-07-03 17:41:02
來自借***(**的評論:

一本非常不錯的書,用詞考究,感覺作者的文學功底好深厚呀!

2017-08-15 11:38: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朋友介紹的,還沒拆塑料薄膜,因為一起買了好多書!但看起來質量不錯!

2017-09-15 21:36: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非常喜歡,內容比想象中的好的多,而且還有圖片,圖片也是清晰的,都不舍得看了

2017-08-30 22:00:48
來自純***(**的評論:

內容不美,感覺和倉央嘉措關系不大,全在寫作者自己的經歷感悟

2017-02-26 21:39:43
來自星coral**的評論:

一時書荒終于用幾小時把這本閑置一邊的書看完。適合當做小說來閱讀。而恰巧有時候我需要的便是這樣的一本書,用小說的手法展現一段秘史傳奇,不需要太追求其情節的真實性,只要能心馳于西藏那片土地就夠了。

2016-06-13 18:25: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剛拆開后發現了圖二的樣子 裝訂的時候沒弄好吧?膠都不怎么粘了...而且書的味道特別大..聞起來很難受

2017-06-06 11:35: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寶貝挺好,只是為什么里面沒有倉央嘉措的詩T^T

2016-06-17 20:52: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 作者應該是個隨性的人 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由于讀過關于倉央嘉措的書 感覺這本還可以

2017-01-24 23:42: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倉央嘉措的詩,極富才情與詩意,但沒有想到里邊不是他的詩集,有點失望。

2017-01-23 16:35: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就是沖著倉央嘉措來買的,一個充滿神奇人生的修行者

2017-11-03 07:23:08
來自玫瑰魚**的評論:

帶著這本書,去西藏大昭寺旁看到瑪吉阿米黃房子。虔誠的宗教信仰,轉經筒,隨處可見山腰經幡。轉山的信徒,磕長頭的不分長幼。一塵不染的藍天白云,草原雪山,令人難忘。

2017-08-27 12:35: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書很棒,倉央嘉措!就是..詩有點少,都是作者自己游記和感想!但是書是正版!字體紙張都不錯

2016-06-16 16:34: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很不錯的書

2016-12-04 09:37:0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跟著筆者的腳步經歷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一生,值得一看。

2017-11-03 19:45: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知從何時起,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有了西藏情結。 所謂的“西藏情結”,便是他們迫切地想踏上那片圣潔的土地,去尋找那在心靈深處遺失了多年的東西。寫得很美,雖然情節跌宕,看書的我卻覺得心靜如水,大概因為主角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吧。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兩句,可以一直記著,記一輩子了。

2016-04-06 10:09:55
來自小***啦**的評論:

不負如來不負卿,歷史課上聽到過六世達賴,真是不知道他就是倉央嘉措

2017-04-30 09:30: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兩句詩在網上特別有名,一直在找出處,今天終于找到了,詩歌都特別凄美。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上師,一生行跡奇特,卓然不群。本書通過對倉央嘉措詩歌的解讀,讓讀者領略到詩人的傳奇身世和詩歌之美,了解這位神奇活佛的詩與情。

2016-04-28 20:26:09
來自ddzhuan**的評論:

倉央嘉措以傳奇的經歷吸引人,以純真的情感打動人,以優美的詩歌感染人,這本書是了解倉央嘉措的最佳品質讀物。文筆優美,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美感。裝幀精美,對讀者有很強的吸引力。作為一個偽文青,特別喜歡這種詩詞,倉央嘉措的詩歌在年輕一代里流傳很廣,很喜歡這種風格,值得一看,可以一直傳頌下去。

2016-06-08 15:49: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最愛的容若與倉央。都是感性如斯。記錄了倉央的生平,詩沒幾首,當傳記來看還行。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2017-03-17 15:54: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不錯,看這本書時就像是散步一樣,往哪兒去,走多長時間,都隨心隨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己買書一直都是在當當上買,每次挑選的也必定是心愛的書,可是當當現在對書的包裝實在太讓人失望了,不得不說,如果再這么下去,你們為自己挖的坑一定會越來越大。

2016-10-27 14:42: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