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實踐在歷經井噴式發展后開始進入了反思和創新階段,很多的學科視角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中。為了持續跟蹤這一研究領域的新發展動態,本書將企業社會責任領域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文獻歸類為四個議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視角透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因素與效應、責任領導力與道德決策、利益相關方期望與壓力回應。讀者通過這些文獻能夠更加清晰地7解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發展淵源和脈絡,領會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和觀點。
肖紅軍,湖南郴州人,1977年11月出生,先后就讀于廈門大學電子工程系、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別獲得工程學學士、管理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目前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成長方面的研究,曾經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及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委委托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全國核心期刊上多篇。
李偉陽,1973年12月出生,畢業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現任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廈門大學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心理事、中國ISO社會責任專家組成員。主筆完成我國企業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和第1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南,率先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成果榮獲第十五屆國家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出版著作多本,主持國家科研項目多項,在《中國工業經濟》等雜志60多篇。
鄭若娟,經濟學博士,畢業于廈門大學,現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任廈門大學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自2004年起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咨詢和教學工作,獨自和合作撰寫了包括《經濟倫理:理論演進與實踐考察》、《如何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基礎教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導》、《企業社會責任經典著作選讀》等著作及與CSR相關的學術論文。
及時部分 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視角透視
導讀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性謬論:架接企業社會責任的兩端
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的歸因解析
政治企業社會責任的多元論
新公共事業制度化實踐的先決因素:關于IS026000社會責任標準的磋商
第二部分 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因素與效應
導讀
公司治理和環境績效:真的相關嗎?
CEO的政治意識形態:高管的價值觀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
企業多元化與企業社會績效的關系研究
南撒哈拉經濟體下的財務資源可用性與企業社會責任支出:基于制度差異假說
企業社會責任與股東反應:投資者的環境意識
第三部分 責任領導力與道德決策
導讀
誰展現出倫理型領導力?這為何重要?
——倫理型領導力的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研究
思考和對話:對道德決策的微妙影響
兼容的罪人,固執的圣人:權力和自我聚焦如何決定社會影響在道德決策方面的有效性
第四部分 利益相關方期望與壓力回應
導讀
企業邏輯:“由內而外”解釋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關注
戰略認知和議題凸顯度:針對企業回應利益相關方關注的一種解釋
做假還是應付了事?理解回應利益相關方壓力時的脫節現象
利益相關方對跨國公司的壓力以及跨國公司不負責任的社會實踐向其子公司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