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胡適兩本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名作,從史事重建與學術脈絡梳理的角度對戴震與章學誠這兩位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的巨匠進行了勾勒,在近代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書的特出之處,除了將相關歷史事實進行了細致梳理之外,還將戴震的學術貢獻與學術影響做了很好的概括,使得人們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清代學術。
戴東原的哲學
引 論
戴東原的哲學
戴學的反響
章實齋先生年譜
何序
姚序
胡序
大事索引
章實齋先生年譜
校后補記
附錄更正《章實齋年譜》的錯誤
引 論
中國近世哲學的遺風,起于北宋,盛于南宋,中興于明朝的中葉,到了清朝,忽然消歇了。清朝初年,雖然緊接晚明,已截然成了一個新的時代了。自顧炎武以下,凡是及時流的人才,都趨向做學問的一條路上去了;哲學的門庭大有冷落的景況。接近朱熹一脈的學者,如顧炎武,如閻若璩,都成了考證學的開山祖師。接近王守仁一派的,如黃宗羲自命為劉宗周的傳人,如毛奇齡自命為得王學別傳,也都專注在史學與經學上去了。北方特起的顏元、李一派,雖然自成一個系統,其實只是一種強有力的"反玄學"的革命;固然給中國近世思想史開了一條新路,然而宋明理學卻因此更倒霉了。這種"反玄學"的運動是很普遍的。顧炎武,黃宗羲,黃宗炎,閻若璩,毛奇齡,姚際恒,胡渭,都是這個大運動的一分子,不過各人專力攻擊的方向稍有不同罷了。
約略說來,當日"反玄學"的運動,在破壞的方面,有兩個趨勢。一是攻擊那談心說性的玄學;一是攻擊那先天象數的玄學。清學的開山祖師顧炎武就兼有這兩種趨勢。他對于那高談心性的玄學,曾說:
……P3
這個組合是最好的,章學誠和戴震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