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莊子》原本五十二篇,后散軼,今僅剩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全書以內篇為核心,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莊周(約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內篇
逍遙游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胠篋
在宥
天地 顯示全部信息
編輯推薦
想起莊子,我們會想起一個“槁項黃馘”的哲人。當然,他不是在垂釣,他是在思考。
莊子,是智者,是哲人,是隱士,是天馬行空的思想家,是扶搖直上九里的鯤鵬。莊子的思想承接著老子,但又有所創新。作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莊子和老子并稱為“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