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憲法的視角,對法治政府進行了關聯性研究,試圖回答法治政府建設的憲政制度支撐,解釋法洽政府的合憲性依據,梳理法治政府建構的憲法理論資源。本書除及時章概述外,從人權保障制度、立法制度、預算制度、行政組織制度、地方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八個方面展開論述,既有宏觀把握,又有微觀剖析,是對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關系的全景展示。本書資料翔實,論說有力,分析深刻,即可作為學術研究參考,也可作為學習的教材。
焦洪昌,法學博士,中圜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主要學術興趣:憲政理論、人權、選舉制度和港澳臺法治。
及時章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概述
及時節 法治政府理論概述
第二節 我國憲法制度論
第三節 法治政府標準論
第四節 憲法制度下法治政府的構建路徑
第二章人權保障制度與法治政府
及時節 我國憲法上的人權保障概述
第二節 我國憲法上的人權:基本權利
第三節 人權保障與法治政府的聯系
第三章立法制度與法治政府
及時節 代議制民主與法治政府
第二節 人大立法與法治政府
第三節 行政立法與法治政府
第四節 立法監督與法治政府
第四章預算制度與法治政府
及時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公共財政管理中的角色分析
第二節 公共財政的預算制度:議會權力和政府權力的分配
結語
第五章行政組織制度與法治政府
第六章地方制度與法治政府
及時節 與地方制度和法治政府相關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二節 地方制度的基本理論及實踐
第三節 我國地方制度的歷史發展與憲法設計
第四節 我國地方制度的現狀與變革
第七章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法治政府
第八章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與法治政府
第九章政黨制度與法治政府
及時節 政黨制度概述
第二節 我國的政黨制度
第三節 法治政府與政黨制度的關系
及時章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概述
第三節 法治政府標準論
法治政府的評價標準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政府實現程度的基本標尺,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展開和延伸。從憲法制度的角度評判法治政府的實現程度,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討論法治政府的標準,即國家權力的分立與制衡方面、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方面、政黨制度方面以及司法監督體制方面。
一、國家權力的分立與制衡標準
(一)分權與制衡標準的提出
之所以將國家權力的適當分立和有效制衡作為評價法治政府實現程度的首要標準,在于分權與制衡原則在一國法治政府建設,甚至是法治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以史為鑒,以當代西方法治發達國家法治政府的實踐經驗為鑒。
從歷史上看,分權與制衡思想從提出到發展、完善無不與"法治"緊密相連。近代意義上的分權思想是在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獨裁統治的斗爭中產生、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在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看來,如果三權不分開,國家就會成為暴虐的壓迫者,任何獨裁者總是在剝奪了人民的自由后,才真正推行獨裁統治的。為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力就必須按照它們_的特性分開。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以后,分權思想不但未被拋棄,反而被加以完善和補充,即增加了制衡的原則。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指出:任何權力部具有侵略性,人的控制欲望會使一個部門侵犯另一個部門的權力,所以,自由的政府應當分權,來對抗其可能的侵犯。
……
書很好,是我想要的
書內容精彩,值得推薦,買了不后悔
做活動非常優惠,正好入手收藏,當當購書方便!
還沒看 應該還不錯
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