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均質空間論”“關于‘部分和整體的邏輯’的再構建”“邊界論”“空間圖式論”“從功能到形態” “‘非而非’與日本的空間傳統”6個小論文構成。本書中,作者將“空間”以哲學思維進行闡述,描寫了探索“空間”語言的旅程,提出全新的“場”的概念,以建筑學、數學及圖形學為基礎,以哲學為軀干,研究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
原廣司去了40 個國家調查聚落,設計了約15 座建筑,也進行了少量的數理研究,曾寫下了相當大量的文字,可以說,他撰寫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為了探求“形態”這一詞匯的概念。
“均質空間理論”一章,像是深處谷底的一種抗議,他從在20 世紀70 年代至80 年代反復論述書寫過的關于“萬物皆為整體”,還有定家的詩歌、“非而非”等文章中,選擇了一些相對概括的內容,融匯到本章。
“關于部分與整體的邏輯的再構建”一章以叫作“關于表現方式和學問之間——部分和整體的邏輯”這篇論文為基礎,闡述部分和整體的理論緣何如此重要這一問題,并點綴了一些曾在歷史上留下光彩的考察片段。
“邊界論”一章,以邊界自身為主題所做著述。聚落論之所以難,是因為對于邊界的解讀,它無法統一于一個意義。對聚落考察多年,他深知記述聚落形態之艱辛,基于這樣的體驗撰寫了這篇論述。
“空間圖式論”曾收錄于《場 空間 時間》,它指出了空間圖式的所在之處。本章只是題目發生變更。
“從功能到形態”這篇小論專為本書撰寫,但從內容上來看,算是對之前寫過的幾篇文章的匯總。這篇文章以在格拉茨建筑展展出的方案、具體設計為軸心,主要對多層構造進行了論述。
“‘非而非’與日本的空間傳統”一章中,他將空間特性的意義用一種隱喻的方式進行了描述。
1986年,原廣司帶領研究室的學生完成“明尼阿波利斯模型”等模型之后,開始在堆滿哲學書籍的辦公室
撰寫文字,以求將在項目中間探尋可能的空間模型用語言記錄下來,通過項目去追求具有喚醒力的語言和理論。其成果就是本書《空間——從功能到形態》。
該書于1987年3月出版,自出版以來,在日本學術界反響強烈,并于2007年再版,在日本暢銷40年!
本書采用佛教的思想理論,與黒川紀章的《共生思想》有共同之處,西歐哲學與東洋思想都能在書中感受到,是認清從近代到現代建筑的轉化點的好書。
建筑是一種得了失語癥的哲學。原廣司曾毫不猶豫地預言——以建筑為代表的藝術,將會取代哲學,因為21 世紀,是“空間的時代”。 在書中,原廣司立足于“空間是一種權宜的解釋”的立場,對各種現象做出解釋,在“辯證法”和“非而非”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東西,創造出無限的理論裝置,與之相輔相成。
作者花了近20 年的時間,走遍世界的聚落,終于參出“形態”這一詞,得以匯成此書。《建筑的可能性》一書講的是關于“關系”的理論,而本書將闡述“形態”理論。這其中的對比,直觀展現了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差異。
原廣司:
日本當代著名建筑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曾為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曾獲日本建筑學會作品獎、西德柏林中央公園國際都市設計競圖秀作品等多項建筑獎項。
設計代表作品:大和國際會館、飯田市美術博物館、游喜庵等。
張倫:
畢業于華僑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后至今從事日語翻譯工作。
02 中文版序
04 序
目錄
020 均質空間論(1975 年)
072 關于“部分和整體的邏輯”的再構建(1980 年)
108 邊界論(1981 年)
146 空間圖式論
172 從功能到形態(1986 年)
200 “非而非”與日本的空間傳統(1986 年)
1我在世界各處的偏僻之地,尋訪聚落,目睹了許多令人感動的風景。如果說我在伊納盆地窺到了一束光,那這些風景可以說是那一束光普照后的一幅圖卷。
2 語言,僅僅承擔著對空間的把握,其發揮的作用著實有限,但是,它同時也擁有著不可思議的號召力。我們設計了一個建筑,同時,它會給我們下一個建筑的構想帶來靈感。
3說到底,設計就是空間與語言的捉迷藏。也正因此,對于自己選定的言語也會有感情。
4許多美麗聚落散落于世界各地,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世界的風景”的形態。
5講空間,拋開建筑一樣行得通,但是,若能學會通過建筑,將對空間的闡述融入日常生活中,也不失為一件便利的事情。
其中對于建筑是可以嚴格基于某種規則而展開的‘理論’感染了我。這本書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現在正在做什么,是一本必讀之書。
——日本建筑師 平田晃久
了解空間的營造,這本書是首要讀的,建議買,特別是研究生,應該多讀書!
一位活躍在上個世紀的日本建筑大師對于建筑空間的精辟論述,專業性很強,值得學習。
雙十一半價,經典書籍,值得細讀
還沒看,不知道
沒看呢 怎么評論呢
大作,,好好學
還沒怎么看,但是應該很好,滿分
說不好是否正版,書的裝幀不齊,像趕著印出來的。
有些澀,建筑空間,慢慢啃,應該有收益。
不錯的書,很有深度!
goood
幫別人買的,有優惠就選購
買幾次了,書質量不錯,包裝也很好,可讀性強,棒棒噠!
幫人買的書,有優惠才會選購一點。
明顯中間有一段紙頁是新的夾進去的,第一次在當當買書,體驗感不好
內容不錯 可以看一看
正在學習中
正版圖集,工作所需
沒裝訂整齊,純理論書,字密有點費眼,還湊合,慢慢看。
本書闡述了“形態”理論展現了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差異,推薦閱讀!
將“空間”以哲學思維進行闡述,研究視角與眾不同,闡明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不錯
這本書講空間的,喜歡空間的同學可以入手來解讀一下,專業性較強,建議買!
本書將“空間”以哲學思維進行闡述,研究視角與其他書很不同,闡明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非常經典!
豆瓣上有本書里面推薦過這本書,記得是寫的是日文書名,沒想到竟然找到了中文版,非常高興有機會拜讀。
《空間——從功能到形態》這本書是介紹建筑理論的經典之作,它運用哲學思維進行闡述,研究視角與眾不同,非常棒!
《空間——從功能到形態》本書的研究視角與眾不同,它闡明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它是關于建筑理論的經典之作。
本書將“空間”以哲學思維進行闡述,研究視角與眾不同,闡明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是非常經典的建筑理論書。
原廣司對空間的研究非常深入,從數學、物理到哲學都有涉及,從多個方面闡述關于空間的理論,是很經典的一本書,值得深讀!
《空間——從功能到形態》本書將“空間”以哲學思維進行闡述,研究視角與眾不同,闡明了21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方向。是非常經典的建筑理論書。
原廣司的《建筑的可能性》一書講的是關于“關系”的理論,而這本書闡述的“形態”理論,直觀向我們展現了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差異,很贊!值得一讀!
原廣司的《建筑的可能性》一書講的是關于“關系”的理論,而這本書闡述的“形態”理論,兩本書其中的對比,直觀地向我們展現了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差異,值得深讀!
日本著名建筑大師原廣司嘔心之作,在日本暢銷了40年,終于有了中文版,就迫不及待買回來,幾天就讀完了。書排版很好,紙張摸起來很舒服,內容也是特別符合我的期待,這本書買的好值!!
這本書在日本是非常經典的一本關于空間的建筑理論書,自出版以來,在日本學術界反響強烈,這本書用具有喚醒力的語言記錄空間模型,對各種現象做出解釋,不得不說作者對書中的建筑語言是經過精雕細琢的。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原廣司的《建筑的可能性》一書,那本書講的是關于“關系”的理論,而這本書闡述的“形態”理論,兩本書其中的對比,直觀地向我們展現了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差異,兩本書都是原廣司的代表作,非常值得深讀。